第三卷 萬象更新 第233章 融合(四) 文 / 刀筆
征服一個地區容易,征服這個地區的人心就難上加難。明朝自奉華夏正朔,自以為中華正統,不過建國三十多年來,各地照樣叛亂頻發,這除了明朝施政不當之外,也因舊勢力容易死灰復燃。
大一統的明朝尚且不能盡收人心,萬磊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領導的新興政權肯定會遭到很多敵對勢力的反對,他也不奢望得到每一個人的支持,只是盡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陣營中來。
在開展統戰工作上,小百姓的思想工作是最容易做的,他們一般只關心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誰能讓他們安居樂業,他們就跟誰混。難搞定的是士紳階層,這些人有文化有地位,在明朝混得也不錯,總體上是傾向於忠於明朝的。
而且帝制在中原已經實施了一千六百多年,特別是儒家思想獲得正統地位之後,整個思想界就成了帝制的忠實維護者,儒學成了帝王鉗制學者文人的工具,儒家培養出來的人才,骨子裡打上了忠君的烙印。
按說屬下忠於君上本並不是什麼壞事,不過儒家宣揚的那一套忠君思想已經變質,越來越偏離孔孟之道,特別是宋朝理學,更是成為遏制人性發展的劊子手,到了明朝,程朱理學被明太祖推崇倍致,成了明朝官方正統學說,朝廷上幾乎每一個文官都是這一學說的門徒。
而理學首重綱常倫理,忠君孝親男尊女卑,接受了這些教條的明朝官員和學子們,思想大多保守僵化,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崇尚氣節卻不知變通,具體的表現就是:認死理!
作為科舉印出來的優秀模版,楊子榮也是這樣一個認死理的人,腦子裡只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卻不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本意是什麼。萬磊進了楊宅,他與家人都視若無睹,儼然把萬磊當成是千古罪人一般看了。
萬磊倒也不生氣,只是微笑著拿出一包糖,沖楊子榮的兒子招招手,那小童看著那紅紅的糖果,自然經不住誘惑,想過來卻被他母親給拉了回去,還被重重地打手板,那張小臉儘是委屈,差點沒哭出來。
糖衣攻勢沒起效,萬磊還是一臉淡然的笑,沖楊家小兒問道:「告訴叔叔,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
「都回房去,不可出來。」楊子榮沖家人低聲喝令道,全然不給萬磊一點面子。而楊老太爺還是昏迷不醒,女眷和小輩們自然以他為尊,不敢有一絲忤逆。
楊家人很快就從院子裡消失了,只剩下楊子榮一人背對著萬磊,兩名隨行保護的精忠衛見他如此不給萬先生面子,都氣得拳頭緊握,手指辟啪亂響。他們跟隨萬先生這麼長時間,還沒見過有誰敢這樣背對著萬先生。
那兩名精忠衛正要發飆,萬磊卻還是一副淡定的樣子,自顧自地坐到院子中的一張石椅上,對一個精忠衛道:「勞煩你去拿一本《論語》來。」
楊子榮見萬磊居然還沒生氣,錯愕之餘,還是背對著他,低聲問道:「你究竟想要如何?」
「不是我想要如何,而是你想要如何。」萬磊咧嘴一笑,「只要不超越我的底線,我這個人是很好說話的,不過你們楊家明顯是過分了。我們順天府崇尚父慈子孝,你們楊家公然違背這一條,不但搞家族暴力,還阻止孩子接受教育,這可是違反我們順天府的律令,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我本念你們初來咋到不懂規矩,所以一直不追究,沒想到時過兩個月,你們既然還如此冥頑不靈,那就休怪律法無情了。」
楊子榮本以為萬磊還會好言拉攏他,可沒想到一上來就被怒罵一頓,而且理由不是他不肯歸順效力,而是管起了家庭內部事宜,他又是一陣錯愕,後才硬著嘴皮道:「鄙人既然落入賊手,就沒想過貪生,要殺就殺,何須亂加之罪。」
「殺你?!」萬磊一臉鄙夷地看著對方,怒道:「要不是看在你們楊家那些孤兒寡母的份上,我早就讓人把你拉出去砍了。你也不看看你自己,身上可有為人父的樣子?哪有為人夫的樣子。連父親和丈夫都當不好,還忠君愛國?空談!」
「你」被小自己一輪的人一通數落,楊子榮那張白臉頓時脹得通紅,指著萬磊半天都不說不出話來。
而就在這時,卻取書的精忠衛去而復返,萬磊接過那本《論語》翻到《顏淵》那一篇,一把拍到楊子榮的身上,沒好氣地說道:「你自己看看吧,連什麼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不懂,還枉稱聖人門徒,恬不知恥!」
「你,你!」作為科舉的高材生,楊子榮早就把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哪裡受得了這等辱罵,雙眼如牛般瞪著萬磊,怒道:「你說鄙人沒看懂論語,難不成你個亂臣賊子就看懂了?」
「我也沒敢說自己看懂,不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條卻是看懂了。你們讀書人過分強調忠君,卻是把孔聖人這句話篡改了。你們也不看看,這句話是對誰說的?你們連這話對應的對象都沒搞清楚,就亂套到升斗小民的身上,真是不知所謂。」
萬磊白了楊子榮一眼,冷哼道:「這話是孔聖人對齊景公說的,是孔聖人對齊景公的建議和要求,這句話的原意應該是君像君臣才像臣,父像父子才像子。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皇帝先有皇帝的樣子,盡君上的責任,才能要求臣民盡臣民的義務;父親要先盡父親的義務,才能要求兒子盡兒子的孝道。」
「縱觀整部論語,仁義道德這些標準,首先是用來規範君父的,因為君父是強勢者,應當先盡到保護臣子的義務。而現在的道學正好相反,過分要求臣子盡忠盡孝,君父卻可肆意枉為。殊不知,上樑不正,下梁豈能不歪?」
「現在暫且不論君臣之道,單論父子之道。為人父者,當盡力撫養子女使之成人,還應當讓子女受教育使之成材。你不事生產不謀生計,累至子女失養,一過也;阻子女向學,耽誤子女成材,二過也。連個父親都當不好,別說我看不起你,就連種地的農夫都看不起你,你自己好自為之吧。」萬磊說完,甩手離去,只留下楊子榮一人傻愣愣地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