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象更新 第428章 標準化(下) 文 / 刀筆
標準化,不僅僅是每一枚螺母對應每一枚螺絲這麼簡單,標準化意味著專業化集約化,特別是在海外貿易興起之後,這更是一種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手段。
實行了標準化之後,大華民國也可以通過控制核心技術,來實現對外國的經濟控制。就拿機械出口來說,生產商完全可以在核心部件上做手腳,一台蒸汽機賣一千銀元不算貴,很多國家都買得起。不過當他們真的賣下這台蒸汽機之後,就會發現機器上有一些構造複雜的部件會非常容易損壞,過一段時間就得換新,而要買新的部胙就要上百銀元,這個時候就算是發現自己上當了,也無可奈何,這就叫落後挨打。
而在海外貿易上,大華民國現在居於貿易主導地位,各國出口的產品,不符合標準的一概不收,為了不被退貨,各國只得乖乖地按大華民國的標準來進行生產,而要熟悉這種標準,就得熟悉各種專業術語,要熟悉專業術語,就得全方面地學習華文,這也是一種文化殖民的手段。
正是因為標準化生產關係到提升國民經濟的核心競爭力,萬磊回到北平之後,就開始著手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其實,早在立國之初,就頒布車同軌書同文之類的大一統法令,不過標準化不只是需要法律作為基礎,還需要各種行業細則作為準繩。
制訂各個行業各種商品的標準細則,這是一項細緻的工程,萬磊讓燕商會牽頭各個行業的生產巨頭,內部先協調出一個標準,然後上報他審批。這種標準細則,大到一條輪船,小到一枚螺絲釘,總之,所有商品無所不包。
在制訂標準的同時,也要有一套衡量標準的工具,比如說酒精計,比如說標尺等等,這些工具都還算是不難辦,難辦的是治金業,要想測定鋼鐵的規格,還得有一套專門的實驗檢測法,同時還要設立一整套商品檢測的機關,以核查不附和標準的商品。
要搞標準化,問題多多,這倒也沒有把萬磊卻步,因為標準化除了可以提高國民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外,也是資源集約化運用的一種,可以避免了浪費與重複性生產。大華民國實行標準化生產,生產出來的每一件商品都有特定的規格,這不但易於定價,大件的機械也便於檢修,壞了一個部件,拆開來換新的就好,不會造成太大的浪費。
另外,搞標準化的同時,也是在樹立一種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國民品質,而嚴謹、勤奮、認真、整潔、守信、守法等等優秀的公民品質,是一個強國所不可或缺的。
這種優秀的國民品質要靠慢慢地培養,是不能一蹴而就的,畢竟中原的百姓被帝制愚弄了一千多年,表面上膽小怕事,骨子裡崇尚權力,真正踐行仁義禮智信的人很少,很多人總是想著走後門鑽法律的空子。
一個國家的公民素質低,國家自然不能長期保持興盛,萬磊自然認識到這一點,除了在教育層面上多加努力之外,也要建立一種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的社會風氣,生產標準化運動也是樹新風的一種手段,在「陽光」之下,那些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的黑心商人就失去了溫床,自然也就無法生存。
六月二十一,正值旬假,每旬初與末放假是大華民國的傳統,萬磊頂著炎炎的夏日,出現在了位於後海子邊的新民廣場,參加一年一度的夏季商品展銷會。從大華民國成立之初,這種商品展銷會每季舉辦一次,夏季展銷會一直在北平舉行,其他季節在全國各省首府輪流舉行,這一也算是一種均衡政策。
今年的夏季展銷會比起去年來,規模大了許多,很多新奇實用的商品出現在各個展位中,引來洶湧如潮的市民與商旅,而萬大總統的到來,更是引起好一陣熱烈的狂潮,很多生產商都以能請總統移步一觀為榮。
萬磊在幾名精忠衛的拱衛下,與妻兒一起信步而行,偶爾也會停下來圍觀,跟尋常的遊客沒什麼兩樣。其實這一排排展台上,各種對百姓來說稀奇古怪的商品,對他來說都是司空見慣了,甚至於很多都是他的「創意」。
展會中最大的一個展台上,幾輛造型十分搶眼的腳踏車擺在那裡,引來很多人圍觀,展台的工作人員請人來試乘,大多數都被摔得屁股開花,引來眾人哈哈大笑。
「八十銀元一輛,真貴。」趙雪兒扁扁嘴,有些不滿地對丈夫說道,她的話也引來旁邊很多人的響應。要知道,八十銀元確實是一筆大錢,夠一家五口一年的吃穿用度,一般百姓還真買不起。
「物以稀為貴,不足為奇。」萬磊卻是聳聳肩,不以為意地說道。其實,他何嘗不希望腳踏車的產家擴大生產,並減低價格,讓人手一架自行車,以後出行就不用騎馬了,城裡不用馬匹代馬,街道也會乾淨得多。
不過,腳踏車作為一種新興產品,生產工藝還不太成熟,很多部件都是用珍惜材料製成,比如說車架,那是精鋼製成,車輪和輪胎,那更是用橡膠加工成的,成本高昂。在鋼鐵與橡膠的產量沒有大規模提升之前,價格還真降不下來。
「爸爸,你看,那不是電報機嗎?」萬勝小手一指不久處一個鮮有人光顧的展位,驚喜地叫道。
「哦,還真是電報機,這麼快就開始民用了。」萬磊也是一些驚訝,見展台上居然沒有什麼人光顧,就走上前去,調侃道:「比順風耳還厲害的法寶,居然沒有高人發現?」
「讓總統先生見笑了,是我們營銷不利,沒法吸引來顧客。」展台的工作人員尷尬地笑道。
「不是你們營銷不利,而是你們先期準備得不夠。電報只能在電報社之間收發,發報人到電報社來發報,不過收報人不可能呆在電報社裡乾等,你們怎麼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報文送到收報人的手上呢?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把報文發出,百姓寧願選擇寫信郵遞也不會選電報。」萬磊道。
「哦,我們還真是疏忽了這一點,不知總統陛下有何良策?」
「良策沒有,只有一些小主意,電報業要想民用化,就得與報社合作,或者是建立自己的一個通訊社,把電報往來的信息進行及時的公佈。收報人得知自己有電報來了,可以及早到報社領取。同時,你們也可以與郵局合作,提供送報上門的服務。只要服務到位了,顧客自然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