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戰國之鷹

第二卷 登上舞台 第112章 博多灣 文 / 不游泳之魚

    商船沿著海上商道前行,途中分別經過了數個島嶼,終於於傍晚的時候進入博多灣。

    博多灣,其名稱來歷大致有三種:一、即土地廣博、人物眾多;二、因為地形象展開的翅膀所以叫做羽形,後來逐漸的變成同音的博多;三、泊船的淺灘-泊潟。後人普遍認為第一種說法要更合理些。由於鄰近朝鮮半島以及中國大陸,所以這裡商業發達。也正因為商業發達,所以這裡成為了各個豪強企圖染指的地方,爆發多次衝突。

    南北朝時代,室町幕府將一色氏置於博多,仿鐮倉幕府在九州設置了九州探題。但圍繞著九州的統治權,以原當地的少貳、大友、島津為首的武士與九州探題一直明爭暗鬥,在他們的配合下,一色范氏最終被趕出了博多。應安四年(1371),今川了俊成為了在新的探題,在他的支持下,大內氏作為援軍進入九州,並逐步取得了博多的控制權。了俊與大內氏曾掃蕩倭寇,也為今後的對外貿易打下了基礎。繼其之後的澀川滿賴還曾向朝鮮派遣了博多商人平峰吉久(陳宗敬之子)和妙樂寺住持無涯亮倪,李朝也派出使者宋希璟回訪了博多,增進了兩國的往來。

    室町幕府十分重視外貿帶來的經濟利潤,使得博多成為對外的主要口岸。應永八年(1401),遵照足利義滿之命令,博多的商人肥富向正在鎖國的明國進行貿易申請,成為堪和貿易的開始。但是這樣的情況只持續了十年,將軍足利義持感到這種朝貢形式的貿易十分屈辱,便下令將其中斷。堪和貿易只是官方的形式,這絲毫沒有影響博多的商業意義,因為當時此地商人的貿易形式不僅是局限於官方。其貿易對像已不僅局限於明國和朝鮮,他們已經將航線經由琉球擴展到了東南亞。而且獲得的利潤是十分驚人的,例如從明國引進的銅到博多後價格可以提升到原價的四到五倍,生絲可以提價至二十倍,同時他們還可以向國外出口日本刀或者硫磺,許多商人都因此而暴富。

    永享元年(1429),大友氏宣佈控制博多,支持宗金等商人與朝鮮展開了貿易,不過他只是占一時主導地位,九州的諸人都想分一杯羹,其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永享三年(1432),日明貿易又重新開始,少貳家臣三原入道的屬下與秋月家臣原田種泰的屬下在祇園山笠大鬧了一場,其中三原一方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五十餘人。在之後的幾年裡,少貳氏又與大內氏在博多屢次發生衝突。

    文安二年(1445),大內氏又將大友氏趕回到豐後。由於其實力龐大,直至應仁之亂時,大友、少貳才又聯合將博多奪回。此時博多的人口有約一萬戶左右,其中博多灣「息濱」一代的六千多戶由大友氏管轄,而西南側聖福寺以及承天寺周邊的超過四千戶由少貳氏管理。文明十年(1480),大內政弘捲土重來,將少貳氏逐出,自此博多又被大友、大內兩家共同佔有。

    圍繞著博多控制權的競爭十分激烈,與明國的貿易主導權也是一樣。細川氏支持的界商人一直是博多的的主要競爭對手,大永三年(1523),得到大內氏支持的博多商人與細川氏的商人在寧波發生衝突,之後終於控制了幕府堪和貿易的主導權。

    現在博多基本由正如日中天的大內家所控制。

    船隻靠岸後,留下一個披風眾與兩個船夫負責看守船隻,其餘的人則兵分兩路,一路是由兩個披風眾護送女子回神屋家,另一路則是護送政良前往博多的聖福寺暫住。前往聖福寺暫住是玄治大師的推薦,雖然博多已經被大內家統治,但是各家豪強的偵番密佈,隨時準備再次染指這個地方,要是住在一般的民家或者宿屋,是無法保障安全的,所以在玄治大師推薦下,政良最終決定前往其好友所在的聖福寺暫住。為此玄治還專門寫了一封介紹書信讓政良帶給在聖福寺作主持的好友。

    至於聖福寺的歷史政良倒是略知一二,鐮倉時代初期,該國僧侶赴大陸學禪返國弘揚者甚多,其中以榮西最為著名。他曾先後兩次渡宋學習佛法,並於建久六年(1195)在博多建立聖福寺,這也是該國最早的禪寺。同時榮西還將由宋國攜回的茶種種植於寺中,將飲茶與禪門修行相互結合。自此茶在國內開始盛行,被廣泛種植,因此榮西也被尊為「日本之茶祖」。同時,還有許多東西在此時傳入博多,其中還包括麵條、蕎麥、饅頭等食品。

    另外,寺廟在博多也是一個龐大的勢力,其影響力甚至比目前統治著這裡的大內家還要根深蒂固。在聖福寺附近就有著承天寺、東長寺這些比較出名的寺廟,都有著自己的領地以及僧兵,儼然就是一個豪強。

    承天寺。據說與中國有著極大的因緣。宋朝時期,很多人遠渡重洋到博多後就在此地定居。其中以謝國明作為出名,他原為宋朝臨安府的商人,在遷往博多後居住於櫛田神社。估計他頗有財力,還曾擔任小呂島地頭。仁理三年(1242),他迎從宋朝回國的聖一國師(圓爾)為開山祖師,建造了承天寺。謝國明十分敬重佛法,次年徑山萬壽禪寺不幸遭遇火災,他與圓爾一道支援其木板數千。由於圓爾精通佛法,承天寺屢行善事,因此深受當地居民愛戴。寶治二年(1248),寺院突遭火災之時,謝國明又曾在一日之內築起十八堂,將其重建。現在寺廟的主持正是他的後代。

    東長寺。這個寺廟跟中國的淵源更是流長。六世紀中期,博多與百濟的交流十分頻繁,佛教也是在此時經由此地傳入日本。而同在朝鮮半島的新羅與唐朝結盟,對抗高句麗和百濟。公元655年,高句麗與百濟聯合進攻新羅,唐高宗先後派兵進行支援,但並未分出勝負。659年,唐高宗以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率領水陸大軍十萬攻打百濟。為了支援百濟,663年三月,中大兄皇子也出動了兩萬七千人的大軍,分成三個軍團從博多灣出發,前往朝鮮半島。但在八月二十七日,他們在白村江河口被大唐水軍擊敗,被迫退回到本土,百濟也因此滅亡。因為擔心唐和新羅將會有進一步的攻勢,朝廷把原在博多灣沿岸的那津官家遷移到南部的內陸(現太宰府市),之後還先後建造了大野、基肄、長門等山城,並在大宰府通往博多灣之大路及大野城與四王寺山之西的脊振山地構築水城,輔助防守。其實在「白村江之戰」之後,唐朝並無進攻九州之心,兩者的關係也逐漸緩和、互通使者。於是大宰府在博多設立築紫館,作為外交使節的迎賓館、客館應酬唐和新羅的使節。在逐步互相瞭解之後,大和朝廷認識到當時的唐朝是亞洲文化交流的中心,於是決定派出「遣唐使」前往中國學習的先進文化。舒明二年(630),舒明天皇第一次派遣犬上御田鍬作為遣唐使來到大陸。在之後二百六十多年間,大和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正式成行的有十五次。初期使團規模較小,一般只有船隻一、二艘,成員一到二百人,後期則擴充為四艘船,約五百餘人。他們都是先彙集於博多港,從該地出發。與唐朝的交往也使得博多的各種文化陸續繁榮起來。延歷二十三(804),在第十一次遣唐使中有位法號「空海」的僧人,到達唐朝之後,他曾跟隨長安青龍寺的惠果大師潛心研究佛法。兩年後,空海(弘法大師)返回博多,在此創立了真言宗門的東長寺,這裡被認為是其本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寺院,其中保存的木造千手觀音菩薩立像至今被認為是重要的文化遺產。承和四年(837),由於唐風盛行,築紫館又被改名為鴻臚館。

    到達聖福寺後,開門的是一個小和尚。當政良將玄治大師的書信讓其轉交給寺廟的主持後,寺廟的主持立即親自出來迎接,並且為政良眾人安排了一個僻靜的小院子。當夜,政良再次發揮後世的茶禪知識,與聖福寺的主持品茶論道。

    -————————————

    (ps:求推薦,求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