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戰國之鷹

第一卷 立足之本 第184章 雙嶼島 文 / 不游泳之魚

    與王海的一席淡話後,政良才完全意識到此行的風險。於是,一連數日,除了照常欣賞風景外,政良也暗自警醒起來,以便一旦海上出現什麼風吹草動就立即作出反應。

    令眾人感到欣慰的是,一直即將走出舟山群島,也沒有看到一艘海盜船。

    「那裡是何處?」政良透著清晨的陽光指向遠處的一個大島。現在政良的船隻已經打扮成了一條漁船的樣子。

    「那裡是舟山島」一旁的王海說道。

    原來那就是舟山島啊。印象當中,鎮國公湯和為了整頓海防,將周圍所有小島上的漁民都遷移到了這個島上,成為了船戶。後來的「剿倭總督」朱紈做得更絕(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朝廷為了剿滅越來越多的倭寇,設了一個大衙門,叫「閩浙軍務提督」,提督掛「都察院右都御史」頭銜,統領浙江、福建兩省與調入的「客兵」,剿滅倭寇,論說方便,簡稱為「剿倭總督」。首任「剿倭總督」是朱紈),他上任後的第一策就是「堅壁清野」,強行把舟山群島上的居民遷往大陸與舟山主島,徹底剷除了倭寇在海上的隱蔽之地,使得他們無食物來源,無藏身之所。

    「王海兄弟可知道現在的海盜的老窩在那裡?」政良不由得好奇的問題。因為在舟山島不遠就是一個叫做的烈港的地方,王直後來被朱紈擊敗後,就是逃往那裡的。突然間,政良想知道,在王直崛起之前,那些海盜到底是藏身於何處的。

    「政良殿下,他們的老窩在雙嶼島」王海很直接地說了出來,「那裡現在由林碧川、李光頭、許棟這些大海商把持著,整個浙江沿海的人都知道的。」

    「啊?」政良大吃一驚,「海商?」。明國現在是實行海禁的啊,為何還會有海商。

    「呵呵。所以才有了海賊嘛」王海明白政良的意思,低聲說道。聲音之中帶著不滿。想一想也明白了,這些大海商為了霸佔商道。當然是無所不其極地打擊其他對手的,而王海這些企圖分一杯羹的小蝦米,當然就是打擊之列了。

    政良再仔細回憶了一下。雙嶼島位於舟山群島之中,距離浙江定海縣東南60餘里處。雙嶼島上草木不豐。禽鳥不群,但南北水陸相接,是天然的深水海港。雙嶼島成為貿易走私之基地始於1526年(嘉靖五年),海盜鄧獠引來外國人佔據此地。外國人也看中了這裡天高皇帝遠的獨特地理條件,把第一間貨物倉庫蓋在了島上。嘉靖十九年(1540年。即現在的這個時候),雙嶼島上已經有長住居民約3000人,其中葡萄牙人約有1200人,島上有教堂、醫院、裁判官、倉庫、交易所,儼然歐洲中等規模的集市。當地人絲毫不排擠碧眼焦須的外國人。明朝和世界各國的商品在雙嶼島交換、中轉、集散,來自日本、西班牙的白銀通過這裡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由這裡進入世界。當時的雙嶼島被後世的歷史學家驚歎為「16世紀的上海」。

    這期間,明朝著名的走私海商林碧川、李光頭、許棟也把據點設在了雙嶼島。這些走私集團通過走私船。運載生絲和硫磺等違禁品。遠渡日本、暹羅、西洋諸國牟取暴利,如魚得水,勢力不斷壯大。繁華的雙嶼港注定成為不了上海。因為走私活動的猖獗和倭寇的侵擾,明王朝早已把這個「走私犯兼倭寇的巢穴」視為眼中釘。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朝廷為了剿滅越來越多的倭寇,設了一個大衙門。叫「閩浙軍務提督」,提督掛「都察院右都御史」頭銜。統領浙江、福建兩省與調入的「客兵」,剿滅倭寇。論說方便,簡稱為「剿倭總督」。首任「剿倭總督」是朱紈。

    朱紈(1494∼1549),江蘇蘇州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考取進士,時年27歲。他受儒家學說的影響很深,忠君愛國,有治國平天下的大志,遇到危難百折不撓,是位能臣,值得大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他被提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贛巡撫,明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他出任首任剿倭總督,巡撫浙江與福建沿海四府。

    總督握有重權,其中之一是「便宜處事」權,對剿倭不力的五品以下官員可以處斬,不必事先奏明聖上,五品以上官員可以隨時撤職查辦。第二項大權是財政,除了軍費以外,還可以在浙江、福建兩省設卡徵稅,隨征隨用,最後到戶部核銷。第三項大權是軍權,可以調動全國的精兵強將供他驅使。

    朱紈上任後的第一策就是「堅壁清野」,強行把舟山群島上的居民遷往大陸與舟山主島,徹底剷除了倭寇在海上的隱蔽之地,使得他們無食物來源,無藏身之所;第二策就是實行保甲連坐制,他將居民十戶編成一甲,指定一位甲長;十甲編成一保,指定一位保長。一甲之中如果有人「通海」,人人都有舉報的責任,官府在基層有了互相監視、互相防備的管理制度,在民間有了耳目與臥底,變得耳聰目明第三策是「革渡船」。他不准居民有雙桅漁船,已有的收歸官府,如有人膽敢再造,船要沒收,人以「通海」論處。第四策是整頓海防。他在浙江沿海重建了一個接一個的衛所,駐兵防守,從浙江嘉興到溫州的千里海岸上,衛所多達四十一座,每隔一二百里就有一座。每座衛所都建在通向海洋的要道上,設有瞭望台與烽火台,發現有人下海,就放烽火為號,衛所將士出動捉拿,相鄰衛所前來增援,形成鐵壁合圍之勢。

    完成周密的部署後,朱紈於嘉靖二十七年(1549年)四月,指派都司盧鏜與柯喬率領大軍,對「倭寇」大本營——雙嶼島發動總攻。進剿出奇順利,他的軍隊沒費什麼周折就一舉攻下了雙嶼島。島上的倭寇只是抱頭亂竄,四散逃命,朱紈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福建詔安縣的走馬溪,捕獲了倭寇96人,他動用「便宜處事」的大權,將他們全部斬首示眾。這時,他心中大概也明白,所謂的倭寇,是一夥沒有武裝的明代商人。(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