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戰國之鷹

正文 第684章 錢幣體系 文 / 不游泳之魚

    前面提及到的是常規兵器方面的情況,接下來則是羅氏家熱兵器方面的情況了。

    大筒。目前羅氏只有一尊大筒,而這尊大筒已經被政良放置在岐埠城的炮台之上,作為守城之用了。以該尊大筒的射程,已經完全可以射擊到別府灣上的船隻了。所以它的存在將對企圖從海路偷襲岐埠城的敵船產生很大的威脅。此外,此時還有兩尊大筒即將進行測試。若是今年生產的所有大筒都能順利通過測試的話,那麼羅氏家到今年的年底將會有五尊大筒了。

    鐵炮方面。由於這個時代生產設備的限制,以及缺少原料的原因,目前倉庫中只存儲有五十多桿鐵炮。這部分鐵炮將暫時作為羅氏家第一鐵炮常備番隊的後備裝備之用,待再儲備一部分鐵炮後,政良將會考慮擴大鐵炮番隊的規模。

    火藥方面,同樣是受限於原料的原因,目前倉庫中只儲備有不到二千斤的火藥。同樣的,大筒的炮彈一不多,目前及格的炮彈只有五十多枚。而為了增加炮彈的威力,政良已經讓火器工坊研究如何製作開花彈了。

    子彈方面,以一筒子彈中包含十五粒彈丸來計算,目前羅氏家有五千多筒七萬五千多顆的子彈。為了方便攜帶,跟火藥的早合技術一樣,子彈是統一放置在一個乾燥密封的竹筒內的。一個鐵炮常備足輕每次戰役都至少需要帶上五筒子彈。

    戰馬方面。目前羅氏家在野高山下的牧場中,已經有三百多匹戰馬,以及八百多匹儲備戰馬(這些儲備戰馬是需要經過訓練後才能成為真正的戰馬的)。

    而戰船方面。已經有二百九十八艘關船。五百多艘小早。八十六艘荷船。四十艘商船。

    上述的所有儲備就是羅氏家目前倉庫中的所有預備提供給常備軍勢的常備軍備了。除了上述這些羅氏家制式兵器外,在以往的戰爭中,羅氏家陸續繳獲了七千多桿長槍以及二千多把弓箭。

    但這些長槍、弓箭都是制式不已,質量參差不齊而且都比羅氏家制式武器的質量差上了很多的。他們一般將作為臨時徵募農兵的武器。待農兵使用完後,這些武器將會被再回收到倉庫中的。

    總的來說,目前羅氏家軍備情況是:有二十萬石糧食、四萬二千多兩金判、三千五百多兩銀判、八萬貫銅錢、三千五百個長槍頭、一千五百張弓胎弓、五萬捆每捆二十五支的羽箭、三千把武士刀、黑鷹匕首一百餘把、投射車二十輛、攻城雲梯三十張、羅氏具足三前副、羅氏鎧三百餘副、火藥二千多斤、子彈五千筒、炮彈五十餘枚、鐵炮五十餘桿、大筒一尊、戰馬三百多匹、關船二百九十八艘、小早五百多艘、荷船八十六艘。此外還有質量參差不齊的七千多桿長槍以及二千多把弓箭。

    一個收入一百六十萬石、領地人口九十多萬的大名,領地的倉庫中竟然只擁有這麼一點的軍備,實際上是有點寒酸了。

    但是。這是客觀的形勢以及客觀條件造成的。這幾年以來羅氏家的領地一直都在快速擴展(都有點窮兵黷武的感覺了),與周圍的大名豪強展開了輪番激戰,在戰爭中自然是消耗了不少的兵器。而作為製造的兵器的原料也一時間供應不上來(這就是所謂供不應求),尤其是諸如火藥這樣的原料甚至還要依靠明國商人、南蠻商人才能得到,這直接限制了羅氏家儲備軍備的改善。

    接下來,羅氏家要稍為休養生息一番,趁著這段時間大肆生產軍備,同時也要想辦法尋找一條能夠穩定地供應倭國當地所缺少的礦產的供應道路。

    在眾人的陪同下,對於火器工坊的視察也完全結束了,接下來政良直接來到了冶煉工坊這一邊。

    對於冶煉工坊。政良卻是只能提出來自後世的看法了,畢竟他並不是全能的。在對於冶煉這一行也並非十分熟悉的情況下,他自然不會瞎指揮。但是在視察完冶煉工坊中的錢幣鑄造生產線以後,政良卻是由此聯想到了領地建設的其他方面。

    一直以來,對於從領地以外地區流入羅氏家的惡錢(大部分都是羅氏家通過神屋家的商屋主動收購回來的,甚至還專門去購置各地的銅礦),都是採用從明朝引進的煉鑄造技術先把裡面包含著的白銀給提取出來,然後再改鑄為永樂通寶,最後作為羅氏家對外貿易的主要貨幣再次流回羅氏家領地之外的地區的。

    在這個過程中,羅氏家不但從這些惡錢以及當地銅礦中提取出了白銀,還通過重新鑄造出來的永樂通寶與當地惡錢的差價賺取更多的利潤。

    回想這個過程,政良不由得想到,既然這種方式能夠賺取羅氏家領地之外的人的財富,為何不能用它來賺取羅氏家領地內的財富呢?

    目前在羅氏家領地的內部,領民之間交易的方式基本都是採取以物換物的方式(採用錢幣的方式交易的並不多),這其中又以糧食作為交易當中的貨幣的方式最多。所以說,糧食才是羅氏家領地內的硬通貨。

    一直以來,由於長期受到了缺糧挨餓的磨難,幾乎所有的領民都會下意識到將糧食像金疙瘩一樣保存在家裡的。即便是有了多餘的糧食,他們寧願在這些糧食再也無法繼續儲存下去的時候將他們全部吃掉也不願意拿出來的。

    正是這麼一種觀念,以及這麼一種以糧食為硬通貨的交易的方式,嚴重將部分本應該流通在市場上的糧食給保存在了領民的家裡,直至即將爛掉。試想一下,若是有了這一部分糧食,羅氏家此時又何必面臨無糧的困境呢?又何必在對外攻略時縮手縮腳呢?

    那麼應該如何改變領民這一種觀念呢?答案就在工坊的這些錢幣身上。

    政良準備在領地內建立起一套類似於後世銀行的金錢系統,讓錢幣取代糧食作為領民日常交易的主要中間物品,從而在將諸如糧食等這樣的物資財富釋放出來外,還在領地內建立一個穩定的錢幣體系,讓領地內部進入良性發展。

    而此時在領地內也已經具備了實行這個體系的一些條件了。

    首先是羅氏家已經大量鑄造了屬於羅氏家獨有的錢幣,並且在領地的日常交易中已經逐步將這些錢幣推行到了領民的日常生活當中(羅氏家法度規定,在羅氏家領地內,只允許使用羅氏家獨有的錢幣)。況且,羅氏家一直實行回收領民保存在手中的其他大名的惡錢,然後又以羅氏家的獨有錢幣進行交換的。所以羅氏家的領民已經有了使用羅氏家錢幣的基礎。

    其次,羅氏家的內政閣此時實際上已經擔當了相當於後世銀行的角色,他們作為領民、家臣豪族領地收入的儲備機構,為他們提供儲備糧食服務。政良完全可以以此為基礎,在內政閣中獨立出一個類似於銀行的機構,專門承擔該類業務。然後逐漸以羅氏家獨有錢幣作為中間貨幣作為換取領民、家臣豪族糧食的貨物的硬通貨,逐漸將錢幣推動為主要使用貨幣。

    最後,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肥前國已經成為了羅氏家領地內最為繁榮富足的地區了。所謂藏富於民,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想必這些當地領民的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放有一些多餘的糧食的。這就為政良推行的錢幣換糧食的計劃提供了基礎,從而以肥前國為試點,逐步推行起羅氏家的錢幣系統起來。

    而且為了推行起這個計劃,政良完全可以讓內政閣研究出一套合理的推行計劃,同時配以一些優惠措施吸引領民的主動參加,這必然是會得到領民的響應的。

    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羅氏家日後要穩健發展,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領地內政體系,要積蓄底蘊,要強大起來,那麼類似於領地內部的錢幣系統這樣的東西就要提前建立,然後在發展中慢慢完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