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丁香

第五卷 遠東烽煙 第六卷 合縱連橫第廿六章 納西裡耶的槍聲 文 / 狂歌走馬遍天涯

    第六卷合縱連橫第廿六章納西裡耶的槍聲

    中東的局勢在1906年的夏天開始出現失控的跡象。

    日漸強大的猶太人社群和阿拉伯土著居民之間的衝突是誘發變局的主要原因。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從5月起開始的向四大阿拉伯行省增兵的舉動則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

    原先阿拉伯人也想像猶太人的其他任何一個寄居國民眾一樣排擠欺壓猶太人。可是移居到這裡的猶太人再也不復往日一盤散沙的樣子。所有的猶太人定居點都是以集體農莊的面目出現,居住在城市裡的猶太人也是在城市中獨闢一隅形成城中之城。在這片土地上的猶太人團結無比,並且有強悍的民兵組織作為後盾。

    在以色列復興黨的預謀之下,每一個猶太人定居點裡都有曾經在中國或美國的猶太人武裝訓練基地(丁香當年在內華達設立的基地後來移交給了尤納斯)裡接受過訓練的准軍人。以這些人為骨幹,一支支猶太武裝自衛隊被建立起來。在寓軍於民的指導思想下,在中東的所有成年猶太人都要在業餘時間接受軍事訓練,其中青壯者被納入武裝自衛隊,出則為民、入則為兵。

    這樣的猶太人自然不是阿拉伯土著惹的起的。經歷了奧斯曼帝國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之後,阿拉伯民族處在前所未有的一盤散沙的狀況之中。猶太人欣喜的發現,他們歷來所習慣的生存狀態發生了根本性地轉變——他們成為了地頭蛇,而這片土地原本的主人卻是一盤散沙。於是。在這片土地上,猶太人的氣焰日益囂張。

    起初是個體性的行為,一些蠻橫的阿拉伯人企圖欺壓猶太人的行為遭到強有力的教訓,於是遭到教訓地阿拉伯人自然糾集更大的力量來報復。在以部族酋長制為基礎地阿拉伯社會中,這樣的報復也是正常的——土著居民大多總是會仗著人多勢眾排擠外來勢力。

    問題是這樣的報復面對武器強悍、組織完善的猶太人武裝自然也是灰頭土臉而歸。一來二去,爆發衝突的規模自然越來越大,也不斷升級。在四大行省的廣袤土地上。這樣地衝突愈演愈烈,雙方不斷的以血還血。流血事件此起彼伏。

    這一切都在丁香原本的預期中。她所知道的另外一段歷史也是這樣。這是民族之間爭奪生存空間的必然衝突,不依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只是,在她莫名其妙來到這個時空的蝴蝶效應帶動下,這段歷史被提前了,也被放大了——從巴勒斯坦放大到整個阿拉伯腹地。

    焦頭爛額的奧斯曼政權決定向四大行省增兵以彈壓局面。根據內線獲得地情報(在這個腐朽的帝國要獲取高層政策情報的難度確實不高),當局高層在對待猶太人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一部分人主張武力震懾、和平安撫,在這些人看來。搖搖欲墜的奧斯曼帝國已經經不起大規模的戰亂了。另外一部分強硬派則堅持永久性解決猶太人問題,力主用軍事行動剿滅桀驁難馴地猶太人武裝。而其中又不乏一些居心叵測者千方百計希望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擴大流血衝突,認為反正他們都是帝國的二等臣民,讓他們互相克制也許是對帝國也不是壞事……

    帝國高層關於猶太人問題曠日持久的爭論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成果,這就造成了在猶太人政策上的搖擺不定,帝國南部行省的衝突愈演愈烈,大有一觸即發的緊張局面……

    ……

    納西裡耶位於幼發拉底河的東岸,是奧斯曼帝國的南部重鎮。也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一顆農業明珠。在幼發拉底河的哺育下,這裡土地肥沃,盛產大米、小麥、甘蔗和椰棗。

    3年來,數萬猶太人遷移來這裡,通過大量收購土地,在城區以外建立了6個集體農莊。「尼布甲尼撒農業合作社」就是其中地一個。

    這個由波蘭猶太人移民建立地集體農莊是納西裡耶地區最早的猶太人定居點。1903年春天302名猶太人移民從波蘭移民來到這裡,面對這片肥沃地土地,他們用古巴比倫王國的偉大君主「尼布甲尼撒」的名字為自己的家園命名,寓意著他們將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發揚壯大。後來這個定居點規模不斷擴大,從波蘭來到巴士拉行省的猶太人往往都選擇來這裡定居,最終形成了這個擁有人口8000多人的龐大農莊,是目前中東所有猶太人定居點中規模最大的農莊之一。

    大衛-格魯恩今年剛滿20歲,是一個長著鷹勾鼻的能幹小伙子。他出生於波蘭一個叫普朗斯克的小鎮,於3年前的春天來到這裡,是農莊裡最早一批到來的移民。不過現在他已經不希望人家叫他大衛-格魯恩。因為他給自己改了個希伯萊味道很重的名字。叫做「本-古裡安」。好吧,就讓我們叫他本-古裡安吧。

    本-古裡安一直都是個猶太復國的狂熱分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4歲,那時候他和夥伴們一起創辦了一個在猶太兒童中推廣使用希伯萊語的組織。原本他屬於堅定的「耶路撒冷派」的信徒,堅信除了巴勒斯坦以外,在任何地方建國都是對祖先的背叛。當以色列復興黨掀起向中東移民的舉動後,他和家人毅然踏上了移民的路途。雖然不是去巴勒斯坦,但是畢竟是在中東,遠比當時有人鼓吹的「烏干達建國」計劃要鼓舞人心的多了。

    來到這裡以後本-古裡安就被這片自由的土地征服了。在這裡,他們擁有了猶太人自己的家園,他們愛上了這裡。逐漸地。他開始不再心心掛念他的巴勒斯坦,而是一天到晚琢磨如何保衛他們的家園。現在對於他來說,美麗的「尼布甲尼撒農業合作社」就是他的一切。

    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尼布甲尼撒突擊旅」的骨幹分子,熱情地參加所有軍事訓練活動。憑借他在軍事訓練中的出色表現和卓越地組織能力,他成為了這個民兵組織的下級軍官,領導著一個連的民兵,熱情滿懷的保衛著家園。

    兩河流域是猶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爆發衝突的主要地區之一。這裡有著阿拉伯地區最為富饒的土地。這裡也有著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的眾多聖地,原本就是教派和民族關係雜亂地地區。夾進來一個猶太民族後更是火上澆油,這裡的衝突更加混亂。卡爾巴拉、納傑夫、費盧傑、希拉、哈希米耶……一個個地方都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血衝突,納西裡耶也開始受到波及。從去年底開始,他們和臨近阿拉伯部族之間的衝突就沒斷過。甚至和土耳其駐軍之間也發生了幾次武裝對峙的場面,好在雙方都比較克制沒有釀成交火。

    對於本-古裡安來說,阿拉伯部族的挑釁沒有什麼可怕的,這些落後的部族只是看上去氣勢洶洶。在「突擊旅」地民兵殺氣騰騰的朝地上鳴放出排槍的時候往往就被嚇得一哄而散了,只敢遠遠的朝他們扔石塊。阿拉伯部族也有槍,但是都比較落後,人員軍事素質更是一塌糊塗,面對嚴陣以待的猶太民兵基本不敢妄動,發生過幾次交火都以部族武裝的慘敗而告終,在有一次交火中,本-古裡安率領他地連輕鬆的打了個衝鋒就俘虜了100多名部族槍手。

    一直讓本-古裡安最心存警惕的是土耳其的駐軍。以色列復興黨巴士拉行省支部日前召開了緊急會議。從他一位參加了會議的叔叔那裡,本-古裡安聽說了土耳其軍隊有可能針對猶太武裝展開大規模清剿行動的事。而一些阿拉伯部族最近也是蠢蠢欲動,一場暴風雨眼看就要來臨了。四大行省的所有猶太人定居點當前都進入了緊急戒備之中,各民兵武裝取消了生產輪調,進入了全面戒備執勤。

    本-古裡安的連隊作為本區域內的機動部隊,從昨天起就一直處於緊張的戒備中。因為據明確地消息,來自土耳其本土地一個步兵師已經在納西裡耶集結完畢,日內就將有大規模的行動。納西裡耶地區6個猶太人定居點地武裝民兵指揮官目前正在離這裡20公里的「馬撒達互助農莊」召開聯席會議,以確定本區域各武裝民兵在當前局勢下的聯合行動和統一指揮的問題。

    本-古裡安耐心的擦拭著他的勞拉自動步槍,從今天早上開始他已經是第四次擦他的槍了。這種武器目前還是稀缺貨,在他的整個連隊裡目前只有6把,大部分民兵手裡拿的都是毛瑟1898式步槍。當然這樣的裝備比起土耳其軍隊來說已經是不錯了,更何況作為猶太民兵裡的精銳部隊,他的連隊裡還有4挺來自中國的火鳥式機槍和2門60迫擊炮。

    本-古裡安不停的擦拭他的自動步槍是因為今天他的心裡一直沒來由的感覺到緊張。和普通民兵不一樣,他一直是一個有政治敏感的年輕人。他知道重大的事情即將發生。而今天這種特殊的感覺更是讓他心存警惕。

    老遠有一匹棗紅色的駿馬疾馳而來。本-古裡安看的出來。那是農莊裡的考爾斯基大叔。他站起身來,走下小山坡向大叔揮手:「親愛的考爾斯基大叔。什麼事情這麼焦急?」

    考爾斯基勒住疾馳的馬匹停在離本-古裡安不遠的地方。看的出來,他和他的馬匹都因為長距離的奔跑而疲憊不堪,馬的嘴裡甚至翻出了一些白沫。大叔氣喘吁吁的問道:「大衛,看到克瓦希涅夫斯基了嗎?我有急事要找他!」

    本-古裡安沒空去追究他叫他「大衛」的事了。大叔嚴峻的神色讓他感覺到有嚴重的事情發生。克瓦希涅夫斯基就是「尼布甲尼撒突擊旅」的指揮官。

    「指揮官去『馬撒達互助農場』開會了,所有民兵武裝的指揮官正在那裡開會商量聯合指揮的事情。」本-古裡安說道。

    「糟了!」考爾斯基大叔原本就顯得疲勞的臉色更慘白了。

    「出了什麼事,大叔,能告訴我嗎?今天我的連隊執勤,或許我可以幫上忙。」本-古裡安說道。

    考爾斯基大叔焦急的說道:「納西裡耶城裡的交通站剛剛送來緊急情報,駐紮在納西裡耶的土耳其駐軍約有3000人已經緊急開拔,目標正是『馬撒達互助農場』,據說他們沒有攜帶重武器。如果各個民兵武裝的指揮官都在那裡的話,問題就嚴重了,土耳其人可能是得到了消息,就是奔著他們去的。土耳其人看來是想把這一帶的民兵首領一網打盡啊!」

    本-古裡安馬上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當機立斷說道:「事態緊急,大叔你馬上到莊子裡去找突擊旅的輪值軍官,我們的部隊需要緊急集合。另外請告訴他,我帶我的連隊馬上過去阻擊,盡可能的拖住他們,請他們也盡快來支援我。其他農莊那裡我會派我的人去送信,光憑我們可能還不夠!快去吧!」

    他猛拍一把馬的屁股,駿馬馱著考爾斯基大叔向莊子裡跑去。遠遠傳來大叔的聲音:「大衛,你們要保重啊……」

    ……

    本-古裡安帶領著他的連隊趕到「馬撒達互助農場」以北10多公里的隘口的時候,土耳其人還沒有到達。本-古裡安一邊派人前往互助農場報信,一邊派出尖兵探察土耳其軍隊的動向,然後就指揮他的連隊開始挖掘散兵坑。時間緊急,已經沒有時間構築像樣的野戰工事,他只能根據在「軍官培訓夜校」中學到的知識佈置緊急防禦。在這種其實並不適合打伏擊的地形裡他沒有任何僥倖心理,只能不斷的鼓舞民兵們英勇作戰保衛家園,「死也要把土耳其人拖在這裡」。

    事實上,第一次參加真正戰鬥的本-古裡安連長並不比他的士兵好多少。他也緊張的要命。

    1906年7月19日15點35分,隱藏在隘口高點陣地上的本-古裡安瞄準奧斯曼軍隊行軍隊列中的一位帽子上鑲嵌著寶石和孔雀羽毛的少校軍官扣響了扳機,慘烈的「馬撒達互助農場」保衛戰打響了。

    後世的歷史記載了本-古裡安的槍聲,把它稱為「納西裡耶的槍聲」。就像「萊剋星頓的槍聲」一樣,「納西裡耶的槍聲」也宣告了一場舉世矚目、並且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戰爭的爆發。人們稱這次戰爭為「以色列復國戰爭」,但是更多的歷史學家則更願意稱這場戰爭為「第一次中東戰爭」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節請到閱讀,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