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遠東烽煙 第八卷 縱橫四海第廿三章 血戰察裡津 文 / 狂歌走馬遍天涯
第八卷縱橫四海第廿三章血戰察裡津
伏爾加河是歐洲最大的河流,它起源於莫斯科西北的瓦爾代高地,一直向東到喀山轉向南流,然後到察裡津以後折向東南,最終注入裡海。這條南俄羅斯的母親河是典型的平原型河流,其源頭的海拔也只有228米,一路蜿蜿蜒蜒、平平緩緩流淌過來,沙洲淺灘眾多,也就難怪「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成為人們所熟悉的形象。
察裡津就是伏爾加河畔這樣一座轉折點性質的重要城市。這座城市似乎天生具有一種雄踞一方的領袖氣質,以掌握俄羅斯乃至天下的命運為其歷史使命。在另外一個時空裡,這座城市因兩場著名的戰役而聞名天下:蘇俄國內**戰爭時期,斯大林在這裡指揮了著名的察裡津保衛戰,成為新生蘇維埃政權走出搖籃的重要的戰役之一;後來這裡就改名成為了斯大林格勒,於是,一場叫做「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血腥戰鬥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世界的命運。
這裡是連接俄羅斯腹地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門戶,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莫斯科的南大門,不管是鄧尼金還是希特勒,打的都是從這裡進攻莫斯科的算盤,只是,他們都沒有成功。
在中國和土耳其聯軍的打擊下,中亞的俄軍高加索方面軍節節敗退,其第2集團軍目前正盤踞在以伏爾加格勒為核心的伏爾加防線上。而此時,經過千里跋涉的中國b集團軍群下屬地第4集團軍摩步裝甲集群已經兵臨伏爾加河。在北約聯軍強勢的兩面夾擊之下,俄軍高加索方面軍已經無力為繼。可是。臨時政府戰爭統帥部還是給高加索方面軍下達了「堅守戰線決不後退一步」的命令。
這道命令並不能說是錯的。再退一步,俄羅斯民族將面臨萬劫不復的萬丈深淵。
可是,臨時政府並沒有能力組織強大的後備兵團支援高加索、頓河和伏爾加河的戰鬥了。他們到哪裡去組織軍隊呢?在西線,白俄羅斯已經淪陷於德軍之手,波羅地海沿岸只剩下了被德芬聯軍圍困中的彼得格勒還在苟延殘喘,第聶伯河右岸地大半個烏克蘭也已經失守,前線的將軍們已經開始和德軍眉來眼去。對於臨時政府的命令陽奉陰違根本調動不動;在東線,現在更是敞開大門不設防。任中**隊行軍拉練一般佔領了烏拉爾山以東的一個個城市,科爾尼洛夫將軍已經公然打出了反叛的旗號;即使在俄羅斯腹地就地組織兵員,可是,他們哪裡還有錢和裝備去武裝能上戰場的軍隊呢?協約國的援助根本運不進來,別說德國艦隊佔據絕對制海權地波羅的海了,在英國艦隊喪失北大西洋制海權之後,即使是杯薪車水的摩爾曼斯克補給線也被完全掐斷了。
在最近的一個多月裡。臨時政府勉強組織了7個師的軍隊,這點軍隊相對於已經嚴重惡化的戰局來說,只能說是滴在乾燥海綿上的一兩滴小水珠。可是就是這樣,依舊激起了民眾的反抗情緒。俄羅斯真地已經到了該退出戰爭的時候了……
寬闊的伏爾加河畔,第11機械化師師長陳炯明准將正在望遠鏡裡觀察著察裡津。
由11機械化師和4個摩托化師臨時組成的第4集團軍摩步裝甲集群剛剛如入無人之境橫掃了整個西哈薩克。但是,橫穿雷恩沙漠的行動已經讓這支強悍的軍隊筋疲力盡。在攻克了伏爾加河左岸城鎮阿赫圖賓斯克之後,他們整整休整了1個星期。
人是休整過來了,燃料和彈藥卻遠遠不夠用。補給線已經拉得太長了。在廣袤地哈薩克草原上,沒有任何的工業基礎,俄軍的物資儲備也很薄弱,而且,對於兩支性質基本不同的軍隊來說,俄軍留下的物資裡除了糧食和某些口徑的炮彈之外。能用的東西也實在不多。
在哈薩克獲得解放後,哈薩克牧民在民族政府的組織下充當了中**隊的後勤運輸隊,他們往往趕著牛車和馬車為中**隊運送物資。即使哈薩克牧民的熱情讓人感動,但農耕時代地運輸方式和機械化時代地物資需求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僅11機械化師1個基數地坦克炮彈就需要上千輛馬車來運輸,加上消耗巨大的油料、機械配件、各類口徑炮彈、子彈、食品、藥品……即使刪減了大部分不直接影響戰鬥的配給品(比如香煙、白酒等),後勤補給仍然壓力巨大。而運輸車隊的汽車和半履帶運輸車們,即使刨除惡劣道路影響的因素,這些汽車在跨越千山萬水運送物資的同時,其本身消耗的物資也是天文數字。
從阿赫圖賓斯克到察裡津,摩步裝甲集群的官兵們從來都沒有感覺到過200多公里的路途竟然會是那樣遙遠。他們拋下了一大半的汽車、裝甲車輛、自行火炮和坦克。所有的官兵都步行行軍。除了坦克以外的所有車輛都用來運輸必要的物資。
所以,11師的弟兄們都戲稱自己是「裝甲磨步集群」——帶著裝甲車輛磨磨蹭蹭步行的戰役集群。
當然。他們還是來了。野外急行軍和20公里武裝越野跑是中國國防軍所有軍種的基礎課程,即使空軍飛行員和航母技術人員也必須經過這兩項訓練的考驗,更何況是陸軍的機械化和摩托化步兵。6天時間,他們掃清了俄軍在伏爾加河左岸的抵抗,兵臨察裡津。
他們的速度甚至超過了空軍。當他們兵臨察裡津的時候,離這裡最近的空軍野戰機場起飛的作戰飛機作戰半徑都覆蓋不到這裡。空軍在扎曼卡克緊急修建的前線機場據說還有一個星期才能收工。
中**隊在這場長途拉練中表現得前所未有地頑強而堅忍不拔,但事實上也前所未有的虛弱。這支軍隊歷來引以為傲的各種優勢火力都被最大程度削弱了。
但中**隊歷來的表現迷惑了俄國人。他們依舊忌憚於中國人變態的火力——尤其是空中支援。所以,依據俄國人抵抗中**隊的「豐富的經驗」,他們讓開了伏爾加河對岸前沿地防禦,只在前沿部署了少量的尖兵和觀測哨。俄軍指揮官霍爾多夫中將寄希望於堅城對決——在野外消耗中國人地兵力和銳氣,在察裡津城市巷戰中拖住中國人,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形象一點說,這也可以稱為「烏龜不出洞」戰術。
血腥的巷戰。應該說是俄國人在守禦這座伏爾加河名城時第一反映的招數。這幾乎是這個勇敢而血腥的民族的本能。
陳炯明原本只是想組織1個排的士兵進行佯渡火力偵察,可是……他們就這樣很順利地渡過河去了。於是他手裡拿著望遠鏡。拚命仔細的在望遠鏡裡觀察著對岸,期望找出俄國人的陷阱和陰謀——很顯然,他失望了。
「師長,後面的部隊要跟上嗎?」1團的團長高遠鴻上校是陳炯明的黃埔師弟。他的聲音聽上去顯得猶豫不決。和陳炯明一樣,過於順利的渡河也讓他地心裡覺得發毛。
對岸的中國士兵們正在和俄軍稀疏的防禦火力對射,他們向平坦的內陸滲透前進了50多米,建立了簡易的防禦陣地。如果俄軍在這裡有強大的火力。那麼,很明顯會是一場大屠殺啊……
「媽地,老毛子玩的這是哪出?」參謀長郭揚上校有些惱火的罵道。
「恐怕俄國人是自己把自己嚇死了。」陳炯明放下望遠鏡,有些苦笑著下了結論,「高團長,再弄兩個連上去吧,我可以肯定,在登陸場我們不會碰到強大的抵抗了。讓集團軍的偵察機飛過來。加一把火再嚇嚇俄國人。盡快達建坦克浮橋,鞏固登陸場,在俄國人醒過來之前一定要把坦克拉過河去。」
高團長急匆匆去佈置戰鬥。陳炯明悠然背著手,開始在河岸踱步,嘴裡喃喃的念叨著:「伏爾加河的縴夫……」
……
雖然當了一路的縴夫,第4集團軍的摩步裝甲集群畢竟還是帶著坦克這種兇猛的怪獸來打仗地。1917年4月30日。第11機械化師主力渡過伏爾加河,拉開了察裡津戰役地帷幕。傍晚時分該師主力與俄軍在察裡津的城郊發生激戰,俄軍依靠優勢地人數頂住了豹式坦克支援下的中**隊的猛烈進攻,並且發動數次英勇的反突擊。雙方激戰竟夜,戰況極度膠著。
中**隊後續各師及重裝備於次日相繼過河,中**隊開始向察裡津發起炮擊。俄軍在高加索戰鬥中已經喪失了大量重裝備,火炮數量明顯不足,即使沒有空中火力支援和大規模炮群的火力壓制,中**隊依舊在火力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只有1個基數炮彈的炮群並沒有吝嗇自己的彈藥,5月2日。中**隊進行了整整5個小時的炮擊。幾乎把所有儲備炮彈都砸向了察裡津。這座伏爾加河名城基本毀於戰火,超過一半的市區被炸成一片廢墟。
5月3日。戰鬥開始發生在察裡津城裡。察裡津戰役開始顯露出它血腥的一面。
通過各種管道和地道,俄軍在各幢建築物之間靈活的調動兵力,與中**隊周旋。每一幢建築或廢墟都成為雙方反覆爭奪的戰場,埋葬無數的生命。
中國坦克在這場巷戰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痛打擊。在堆滿了瓦礫的街巷中,行動不便的坦克遭到英勇無畏的俄軍的層出不窮的自殺式攻擊,狼式和豹式坦克的殘骸堆滿了城市的瓦礫街道。往往一隊坦克被堵在不大的街區裡,隨行步兵在俄軍高點火力的狙殺下傷亡慘重,而坦克則被隱藏起來的各種反坦克武器鋪天蓋地的一頓暴打,高喊「烏拉」的俄軍士兵奮不顧身的撲出來近距離攻擊坦克,被堵在街區裡騰挪不便又失去步兵保護的坦克往往顯得極其脆弱,一輛一輛被同歸於盡的俄軍士兵摧毀,棄車逃生的坦克車組成員也往往在俄軍火力狙殺下魂斷察裡津。
兩天之中,中**隊損失了78輛坦克和裝甲車,傷亡人數超過7000人。
5月5日損失慘重的中**隊不得不暫時停止了進攻。他們改變了戰術,小編隊的巷戰分隊成為進攻的主要組織單位,耐下心來逐步與俄軍周旋。
5月6日,中國空軍的戰鷹終於君臨察裡津。在重磅炸彈的地毯式轟炸下,整個察裡津徹底成為廢墟。中國人也紅了眼了。甚至他們在自己飛機的轟炸下出現誤傷也顧不上了。在這裡,只有野蠻血腥的戰鬥……
……
「馬馬耶夫崗高地的戰鬥進行得怎麼樣了?」丁香出現在陸軍部作戰處。
蔣百里中將的面色顯得極其凝重:「俄軍在馬馬耶夫崗的抵抗非常頑強。根據前線的戰報,很多地方白天被我們佔領了,晚上又會被不知道哪裡鑽出來的俄軍奪回去。馬馬耶夫崗的戰鬥已經持續第三天了,還不能說那裡已經被我們控制。察裡津戰役我軍傷亡人數已經過萬,有兩個師已經被打殘了……」
丁香擺了擺手,制止蔣百里再說下去。在關鍵性的戰鬥中,這位中**隊的精神教父歷來不忌憚付出傷亡代價。
「電告丁鐵和吳佩孚,限令5月12日之前拿下察裡津!」丁香平靜的語調中透出無可置疑的冷酷,「告訴馮如,立刻向察裡津前線空運乙種武器。」
蔣百里看看他的老上司陸軍部長徐樹錚上將。徐樹錚的臉色略有些發白。
「如果需要,就讓他們把這座英勇的城市從地圖上抹掉吧……」丁香長歎一聲,「這個英勇的城市,我們和俄國都不會再需要它了。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節請到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