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危燕迷途 第二百一十八章 :廢武之念 文 / 老實人12
從開始,到現在,劉郁先一招虎王顯威,先聲奪人,把趙無極給嚇了一下。
這是武林中的心理戰術,心理戰術很重要,今用筆下血刀老祖就用心理戰術降伏了花鐵桿,讓他墮落,成為武林敗類。韋小寶也用裝死騙過洪教主,讓他以為韋小寶死了而安心去死,結果他死了,韋小寶又復活。
這就是心理作用的厲害,高手,不是說一腦子就是肌肉力骨皮,一天到晚就曉得打。
不是的。
劉郁不就是的麼,他這一路,如果僅憑自己自身的實力,早早就力不能支了,如果他硬碰硬和獄王何一典打,也只會飲恨在何一典的鐵拳之下,焉有活到現在的道理。
故此,他打拳,先把趙無極嚇住。這便是虛打趙無極。虛打了趙無極後,劉郁飛身,以燕子門的功夫,雙腿連踢,去打趙無忌,打得趙無忌那叫一個雙臂酸麻。得虧趙無忌功夫不錯,一雙鐵拳那叫真正的鐵拳,換個人,手臂上功夫勁力差點的,立刻就會被劉郁轟開雙手防禦,直接把胸膛踢打踏爛。
第一次的成功,使得劉郁現在再來。他又虛打趙無極。那趙無忌看了弟弟,怎可以不顧其死活?自然是搶步上來,其實,趙無忌若是只顧自己,也許,還有得打,可他為了弟弟,連口氣都不喘勻了,就直接衝過來,實是以其之短,而攻彼之長也。
看到趙無忌過來,劉郁就打出了野馬分鬃。
劉郁打出了野馬分鬃,趙無忌不可能不接,他總不能開放胸懷,讓劉郁打自己吧!
所以這一招,他還是要接,一接,就變成了應,一應,就被動,先手盡失,讓劉郁牽住了鼻子。可是,劉郁知道,他牽住的是什麼,那是一頭牛,一頭力大無窮的牛,這頭牛,不是一般的家牛,而是一頭可以力頂獅虎豹的野牛,野牛的力量,也許小,但它們卻絕非家牛,你在鬥牛場裝上一頭真正的野牛,那些鬥牛士十個要死八個。
鬥牛士用的牛,是選過的,還要餓過,這樣的牛,沒有耐力卻脾氣暴躁,如此才可以被鬥牛士玩弄於股掌之上,待其體力窮盡,再一刀刺頭,直插入心,取其牛命。
真正的野牛,耐力,體力,戰鬥力,智慧,都不可小覷。
趙無忌,就是之前的牛,但,這頭牛,因為剛才,幾番的費力,已經變成,劉郁可以戲弄於股掌之上的鬥牛了,他現在,可以去打這頭牛,當然,要按部就班,慢慢來,不可以草之過急。來,用分野合流,把這一擊分化開來!
打這一招分野合流的時候,劉郁心思一動,再度打出了虎豹雷音。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劉郁這兩天,打了虎王顯威,他過去,一直沒有打出這一招的真威。
而虎豹雷音一出,這招虎王顯威,更見其妙。能在虎拳中有一席之地,虎王顯威自然不是花架子,它存在,自有其存在的道理。現在劉郁就把這一招虎王顯威的精義,融入到了他的分野合流裡,功夫,就是這麼,一點點進步的。
分野合流,這一招,好比游擊戰,我雙臂帶勁,拉著你的力走。
這裡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我的勁,越走越有,你的勁,越拖越窮。
彼力盡時,我力生,我力生時,彼力窮,因而如此,故才有第三招,離合匯中。
劉郁打拳,心思轉動,雙臂一帶,把趙無忌的拳拉開,往上引,卻順而其勢的,在自己的身上,發出了虎豹雷音,從他的身體裡,給逼出一股新勁,還有摟勁在其中。
虎拳三勁,其一以至矣!
打出這一招,趙無忌哪裡還不知道壞事了,他卻把目光看向了趙無極……
時間很短,卻又很長。
趙無忌的心思,趙無極哪裡不知道,他看到了,看到了哥哥的眼神。他很清楚那是什麼意思,只要他出手,只要他出手,只要他出手,兩個人,到底是可以打過一個人的。但他一直不出手,不敢出手,只因他害怕,他的恐懼,使他在這個台上,成了看客,一個,打醬油的。只能在這裡看,卻不敢出手,把一切的壓力,壓在趙無忌的身上,更有甚者,他起到的作用,還是負的。劉郁擺明了,是在玩圍點打援。
誰是點?
趙無極。
誰是援?
趙無忌。
打掉了趙無忌,趙無極還有跑嗎?打掉了趙無極,趙無忌卻還可以再戰。這正是劉郁的戰略。原本,劉郁就是要打掉趙無忌,這一點,趙氏兄弟已經知道了,破解這一招,很是容易,你重點放在誰身上,另一個,就是大顯身手的時候,卻在這時,趙無極掉了鏈子,他不敢打,他一失手,又變成了劉郁打他,而圍點打援,反過來,利用趙無極,打趙無忌。
計劃不如變化快。變化不如應變快,應變不如反應快。一切,就是這麼急中生變,變化無窮的。
在這變化中,趙氏兄弟,不知不覺,自陷死地。
死?不!
要是別人,這樣,已經著了道,已經……必死無疑。可這是趙無忌。不要小看趙無忌。他怎麼說,也是廣州十虎裡排第三位的,他可能那麼菜嗎?這麼些年,趙無忌不知遇到多少凶險,但,他都一一克服,一一解決,險象環生,死中得活。
跟何一典不一樣,那個何一典,會鼓蕩筋膜的功夫,再加上黑市拳的高層,沒有多少神兵利器,大家都是拳來腳往,所以他猶如擁有作弊器一樣的位於第二,幾乎沒有什麼風險。
若不是有力王郭健德那可怕的大力金剛指壓著,他何一典還可以當老大。
所以劉郁打死何一典,憑的根本不是本事,而是詭詐欺弄。最後形成局部優勢,以點帶面,追打之下,方把這個何一典給活活打死,就是這樣,也費了不少的力。
何一典起點高,眼界卻低,所以會被劉郁誘入局中,最後殺掉。
但趙無忌是什麼人?他經過的血戰太多了,他的經驗也太多了,他當然是看出劉郁的險惡用心,知道劉郁的打算。看了劉郁那麼多場的比賽,他豈能不知劉郁下一步要怎麼辦!在這種危機的關頭,趙無忌引發了自己自身的潛力,高手,都知道自己的潛力,也都會誘發出潛力,只在於這個潛力是多少,又在於別人是不是給他們那個機會。劉郁的功夫是好,但趙無忌也不差,劉郁想要打死趙無忌,要用心眼,這就給了趙無忌時間,他一急之下,氣血一衝,身上,打出了驚而悚的暴發力。但見趙無忌雙臂一輪,那驚勁布臂,一下從劉郁的分野合流中脫了出來。
「什麼?」劉郁大大的吃了一驚。他的手臂正帶著趙無忌的手,只消再過得一會,就可以離合匯中,一招將趙無忌打得重傷,或是直接打死。卻不想,趙無忌收回了手,這下,了不起打傷,連重傷都不可能,反之,亦有可能被其所傷。真是鬱悶啊!
怎麼會是這樣?但,雖有心驚,可劉郁到底是劉郁,立刻壓下心頭的驚訝,往後退步。
劉郁退了一步,是的,他退了,真正的退了。但,他只是退步嗎?
不,劉郁知道,戰場之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你大意,或有鬆懈之心,怕就是你取死之時。
沒錯,趙無極現在是和廢物一樣,但他可以一直的廢物下去嗎?
萬一他突破了怎麼辦?
在這種時候,每分每秒,都是重要的。只要趙無極可以緩回來,那趙氏兄弟就有得打。
劉郁知道趙無極的身體,他的功夫其實是不差的,比自己弱點,想和自己打勝負手,那叫一個不知死字怎麼寫,但只是牽制,卻該是可以,他牽制住自己,給了趙無忌機會,那時,不說自己更加的費力,怕給打死也說不定。
那趙氏兄弟可以全情投入打這一戰,但他劉郁如果用了全力,明兒個還打個屁,直接把頭伸過去,讓力王郭健德直接爆頭得了。故此,劉郁得要抓緊一切的機會。打快不打慢。
在劉郁的所學裡,有一招,是很妙的,那招,費力不大,但見效極烈。
推碑手。
推碑手和大摔碑手一樣,都是外門的功夫,打得是明勁中的順勁,順而呈其勢,勢而優在上,優上而力橫生,力生則無懼。以力降十會。
發勁,運勁,講的是從自己身上打出勁力,這力,大多,是從自己身上出,特別是暗勁。
暗勁的功夫,百分之九十以上,這力量,都是要從自己的細胞裡迸發出來的,所以暗勁傷及根本,不可輕打。但在華夏武學裡,有一些武技,比如這個推碑手,它打的,就是一種順勁,利用人體力學原理,從地上借勁,然後在身裡體,利用身體的構造,打出軸承槓桿原理,把這借來的勁,無限的放大,配合自己身上的勁,順其勢的打出去。
這樣的勁力,勢如大江奔湧,強如黃河氾濫,非力所能敵也。
在華夏武學裡,這就是借天地之勢的。不過,借,有大借,有小借。
大借,可以借天地之勢為己用,不見得是打在招術裡,也可以融納於自己的精神。
華夏武學裡有天人一體,其實就是指這種情況。
還有一樣,就純粹的借力使勁,這借力使勁,注重的是借之一字,大多,是力從地起的原理。當然,也有如太極那樣的,哥們我不借地上的力量,我借你的力量,這就更難了呵。
推碑手厲害,推碑手恐怖,推碑手可怕,所以,在燕子門,這是用來看家的。
當年,這招是傳僧不傳俗。
燕子門開山祖師父李虹李景華都沒學會。
李虹李景華的師父萬松寺石敢當把這招推碑手傳給的是大弟子法慧。
後來李虹的弟弟李顯李向陽被李天李神龍失手打死,法慧又著實是老了,無奈之下,這才把功夫,傳給了他認為人品道德都可以的李雲李飛龍。也是會了這一招,李雲李飛龍才打敗了油盡燈枯的李天李神龍。這就是用來專門清理門戶的絕學殺招。
那要說了,李雲怎把這功夫傳給劉郁?他傳,是有原因的,一來是他不敢再教下去了,二來是他覺得推碑手是很重技巧勁力的功夫,你光是在外看,自己學,沒個十年二十年,是不要想的。李雲在法慧大師手把手教下,也學了三年。
可李雲萬萬沒想到的是……劉郁得到了諸多人的肯定和認可,華頂,**,這些高手輪著把功夫傳給他,讓他在武學的道路上,一路的精勇求進,更得到了諸多的功夫,相互的映證,使得他解開了不少推碑手的迷題,更何況,劉郁還有森羅萬象。
這森羅萬象說了,最好的就是學功夫。
別人學一門功夫,要多少,多少時間,但用森羅萬象,就可以飛快的把這門功夫學到手。
劉郁以森羅萬象,飛快的學會了推碑手,當然,還不太精,打不好。
怎奈何,他又面臨這數場的惡戰,在這生死的大恐怖下,推碑手的秘密,被他解開了十之捌玖,劉郁現在,已經可以發揮出推碑手七到八成的威力,說不定,暴發一下,更見厲害。
眼下,劉郁就打出了這招,推碑手。
但見他腳往後先是一蹬,然後跺地借勁,勁往上走,走走走,在身體裡來回的轉,由小及大,越放越大,順著劉郁的身子,到了腰,扭腰加力,一點點的力,一重重的勁,一步步的,一回回的,俱都加打這借來的力上。
順而勢成,勢成力發,力發而至,則無不及!
「好!」看到劉郁打出這麼精到的一掌,李雲都叫好了。真好,只是,他心中更加堅定,劉郁呀……你的功夫還是得廢,你這樣的天才,將來成長,必會傷及無辜,禍及平凡。到時成為武林大害,社會公敵,卻怎麼行!不如廢去功夫,還能平安到老!
這是李雲的想法,雖然殘忍,但,卻也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