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指劍碎星河

第六部:玄燕驚天 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道同心 文 / 老實人12

    平常的武林人是用不入流,三流,二流,一流,超一流,宗師,大宗師來劃分的。

    這樣的劃分,比較公平。

    不入流就不提了,會兩下子就覺得是高手,這種人,可說是不入流。

    三流的是學過一些把式的。

    二流是覺得還不錯的。

    一流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超一流是真正的絕頂高手。

    至於宗師,大宗師,以榮譽為主。

    宗師的特點,是開創出自己的武道。

    大宗師是開創自己的門派,而且是一個大門派,方可為大宗師。

    現在劉郁提出更新的一個,是森羅萬象給出的武學劃分。

    那就是練技,練勁,練氣血,練精神。是這麼四個層次。

    當然,這不是單純的,而是一個側重。

    習學武功者,最開始,是要練技,以各種姿勢,導引,慢慢的修煉學習基礎。

    當基礎足夠了,勁力也成長起來,就要學修專門的勁力。

    大多數高手,都是在修學勁力,比如暗勁,化勁,都是對勁力的學習和運用。

    但還有更高的一個,那就是搬運氣血,直接控制自己的身體。有句話說的好,叫戰勝自我,怎麼戰勝自我?就是對自己的身體,達成完全的掌控。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很荒瘳,自己的身體,自己不能掌控嗎?沒錯,很多人,不,是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切非抱丹者,都無法對身體進行真正的掌控。

    比如說,便秘,這就是你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一個表現。

    還有內分泌失調的,又如吐痰的,再有那種放屁的。

    什麼是掌控?抱丹高手,想怎麼撇條,就怎麼撇條,想怎麼小解,就怎麼小解,對身體的控制,可以說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哪怕是身上破了,都可以搬運自己的氣血,讓血液不會大量的流失。不要覺得這是神話,香江電影裡有《槍神》這部片子,方中信在最後,就是利用呼吸,控制自己的身體,讓自己血流得慢點,從而在和張國榮的決鬥中,倖存了下來,活了下來。

    由此可知,人體,是可以對身體,進行,控制的。

    而抱丹,就是對身體達成完全掌控。

    這樣,才可以對身體進行安排,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能量,使壽元盡可能的延長。

    最後,劉郁提出了,武功的再進一步,是精神。精神,別的方面也有,修煉抱丹,就要精神方面的配合,才可以修成抱丹。但劉郁的森羅萬象中,劉郁的感覺是,最後一步,是側重於精神。

    劉郁這時也道:「說起來,我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劉細君道:「你能找到這樣的一條新路子,也是不易,看來,你今後的成就,必會驚人。」

    劉郁道:「那你呢?你覺得,自己可以再更進一步,是指什麼意思嗎?」

    劉細君道:「我覺得,是打破壁障,我曾經說過,我們習武者,就是打破進化的壁壘,這話你還記得吧!」

    劉郁道:「那你找到了?」

    劉細君道:「只是有個方向,但還不確定。」

    劉鬱沉默一下,道:「你曾說,科學幫助武道,我回去也研究了一下科學方面的事情,科學提出了一個基因學,基因的形狀,是鏈式,所以又叫基因鏈,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一個積木。人體基因鏈現在的這個積木形狀,是最正常的一個,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新建立一個更好的。嗯,這樣說有趣吧!」

    劉細君道:「不錯,你已經發現了,我認為,想要進化,打破壁障,就是要斷裂基因鏈,然後進行重組。你知道坐守死關麼?在我們古代,有很多高人,高手,他們和我們一樣,感覺到了那層壁壘,他們想要做的,就是坐守死關,想要打破這壁障,這層壁壘,可惜的是,他們都失敗了,究其原因,我認為,最大的,是他們都老了,往往老得快要死了,基因已經沒有能量,只能失敗就死。」

    劉郁聽了,當下明白。

    在武林裡,有一種說法,叫坐守死關。

    是指一些人,在臨死的時候,或是要死的時候,自己找地方坐而化之。

    不過,在修行上,這不是單純的等死。

    在最初,是高手,感覺到了那層壁障,壁壘,於是,他們選擇用這種方式,去進行突破。

    但打破自己身體基因鏈,再進行重組,十分的困難,很容易,就死掉,幾乎,沒有多少成功的例子。亡們嚴修煉勁力為劃分的

    於是,後來的武林人,就進行了選擇。

    他們珍惜生命,不敢在自己還好好的時候,就坐守死關。

    而是在他們快要老死的時候,才會那麼的拼一下。

    但這時候,他們的身體已經老得要死,基因也已經沒有能量。

    所以這時他們斷裂基因鏈,再行重組,只能是失敗。原本幾率就很低,很低了,再等得老死,才去下手,這豈不是自絕其路?就好比治病,癌症很可怕,有時會死人。而你還要等到晚期才去治,這不是開玩笑麼。

    所以後來,坐守死關,正常,是沒有成功的,都是失敗的,都是死掉的。

    只是長年累月,也就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慣例。

    劉郁聽明白之後,道:「前輩,你說的我明白,可是,明明還可以活大好年華,這麼早早的就去坐守死關……很容易出事的。如果成功還好說,但死亡的幾率,實是太大,好似是這樣吧!」

    劉細君道:「所以,即使我已經想明瞭此點,知道了這點,也是一樣,不敢輕易的碰之,觸之。」

    坐守死關,是先殺死自己,再自行的復活過來。

    在這個過程中,一切,僅憑自己,不能依靠別人。

    劉郁道:「那麼,你怎麼才更進一步?」

    劉細君道:「很好辦,通過科學進行研究,找出最保險,最可靠的方法,你知道我為什麼要經營殺手組織,接二這兩座訓練營嗎?我為的,就是要有足夠的實驗材料。」

    劉郁道:「你搞**實驗?」

    劉細君道:「怎麼,你覺得我很殘忍嗎?」

    劉郁聳聳肩道:「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我也用**做藥!嗯,紫河車,怎麼樣?」

    現在一些武俠小說,動不動說那些魔道妖人,怎麼樣,怎麼樣的壞,不是沒道理的。

    在華夏過去古代,一些邪道的武林人,為了達成目的,的確是用了很多邪惡下流的手段。

    什麼視人命如草芥,那實是很正常的事。

    比如說這個紫河車,就是這麼的回事。古時,用邪法搞的紫河車,就是一屍兩命的玩意,你說這得有多麼的殘忍。但古人,還就是這麼的干的。

    除了這個,還有吃人的,吃心的,吃肝的,太多了。

    甚至還有採花的,傷天害理,多不勝數。

    故而,現在劉細君搞**實驗,劉郁搞五月胎紫河車,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看來你是個同道之人,我們交流不錯,又打過一場,看來,我可以和你說一些真話了。」

    「人生在世,最難得的,就是說些真話,你想說什麼?」

    「我之所以,搶佔這裡,主要是因為,我有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想法,我想要更進一步,雖然希望渺茫,但我仍不放棄希望,仍在努力。華頂怎樣,雖是武林神話,卻自己放棄,不覺得自己可以再進一步,**也是,修為有成,就抱殘守缺,缺少前進的動力。我在心中,被不及他們,但卻不服他們,縱然失敗,我也要走在前進的道路上。現在,我看到你,可以感歎一聲,吾道不孤。」

    劉郁道:「不必廢話,武道中人,求強求勁,這是必然之事。那些修為不到抱丹的,沒有我們的想法,修為到了,又大多是一些老頭子,既然如此,我們就拋開這些,只追求我們自己的利益,說折了,是獨善為己,自私自利而已,我們在一起,圖謀的也是共贏共利,說到底,還是好處,你直接說好處就行了!」

    劉細君道:「寧為真小人,不當偽君子,好。華頂如象,又力壓旁人,不許可如我們這樣的存在,**不思進取,幾十年如一日,故此,我才要佔奪這個地方。想要研究,想要實驗,需要強者,越強越好。故此,我才要開辦殺手行業,訓練殺手。那些成功的,可以為我賺來研究的資金,而失敗的人,也會有遠超過普通人的身體,利用他們的身體,我可以進行我的**研究。現在,你明白,我搞這一行的目的了麼?」

    劉郁道:「**研究麼……很好。既然這樣,我也就不和你爭奪訓練營了,但這訓練營,我還要有運營的權利。」

    劉細君道:「可以!」

    最大的問題,解決了。

    怎麼回事?

    劉細君強奪**的兩個訓練營。

    雖然**可以不給,但那就是一場大戰。就算**給了,也不是說,這訓練營,就屬於劉細君。畢竟,整個訓練營,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那些主要的人,都是**留下的。

    過去劉郁實力不夠,不能上前討回訓練營。

    而現在,劉郁實力已經重新強大,所以他重新來了。

    一場比武,再是一番對話。

    劉郁終於打消了強奪回訓練營的心思。

    因為他也有自己的謀算了,或是說,他認可了劉細君的行為。

    對此,劉細君傲然一笑,只說了兩個字:「謝謝!」

    劉郁又道:「且慢,我還有一個要求!」

    劉細君道:「好,你說。」

    劉郁道:「你的研究成果,也要算我一份!」

    劉細君平靜了一會兒,道:「可以,但,你要做到一件事,我才會答應。」

    劉郁道:「什麼事,你說。」

    劉細君道:「我雖得了這訓練營,也在訓練,不過,卻有一些問題。這訓練營,過去,是用來訓練特種兵,黑市拳手的,卻並非是一個專門的殺手訓練營。所以差了一些。我想要的,不是那麼好,以現在的情況,想要達成我的目標,還差很多時間,而你要能幫我……成功的話,只消三五年,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成果,十年後,一定會有成就!」

    劉郁道:「你只說是什麼事就好了!」

    劉細君道:「我有一個師弟,當年被我連累,被武當開革,他對我一直不滿,所以我們也就分開了。此人現在,於南洋一代,訓練大批的殺手,他是訓練殺手的專家。」

    劉郁道:「所以你不好出面,要我出面,替你化解這段恩怨,讓他來幫你,訓練殺手。」

    劉細君道:「不錯,你能做到麼?」

    劉郁簡短的道:「給我半年時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