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指劍碎星河

第六部:玄燕驚天 第五百九十章 :裝備一新(下) 文 / 老實人12

    樗裡子當時殺的是孟說,因為只能推到孟說身上去。

    總不至於你說,是這靴子的問題。

    當時的武士靴,是高幫靴,有雙扎,一扎,扎的是小腿彎處,一扎,扎的是足踝之處。

    正是這雙扎,可以讓武士雙腿,雙足,使出大力。

    秦武王舉鼎,為什麼會折斷小腿?就是因為,他開始,有這個靴子的支撐,幫助,所以他撐了起來,後來,這靴子壞掉,不能保護,力量一失,那靴子,便成了壓斷駱駝背的最後一根稻草,使秦武王的小腿轟然而斷。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雙該死的……嗯,靴子。

    可憐的孟說,成了替罪羊。

    劉郁有了防彈衣,這不要緊,他還要……好的靴子。

    再說劉郁本來就是以輕身功夫著稱的,所以一雙靴子對他的重要,不言而喻。

    不過……這只是輔助,並不是,最重要的。

    劉郁要的最重要的,是護目鏡,還有呼吸用的供氧器。

    護目鏡,是為了鍛煉……劉郁擁有的瞳術力量。

    劉郁有瞳術,不過,正常不是經常使的。

    他的三大瞳術,使用起來,眼睛,是會發生變化的。

    過去打架,戰鬥,速度快,所以有變化,別人也難以發現,發現了,也無法捕捉。

    可是,劉郁這樣,也就難以真正的鍛煉到他的眼睛,更無法把這雙眼睛,時刻的使用上。

    有一雙只許他看別人,而別人看不到他的護目鏡,這就很重要了。

    要知道,這護目鏡,不是墨鏡,又要發揮出墨鏡的效果,擋住別人。

    這樣,劉郁可以使出動態視覺、最大視角、靜態捕捉這些力量。

    使用動態視賞覺時,劉郁的眼睛,會變化出豎形的瞳仁。

    最大視角,劉郁的眼睛,眼白部分,會分生出複眼,也是子眼,整個眼眶,都是瞳孔。

    最後是靜態捕捉,這時,劉郁的瞳孔,可以凝縮成一個微小的孔點。

    這種形象……與常人有異,當然,是要遮住,藏起來了。

    人類這種東西……嗯,是動物,最怕的,就是與眾不同。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便是這個道理了。

    不僅是這個,你樣子與人有異,也會如此。比如小學裡,一些人欺負那些行動不便的胖子啦?又比如嘲諷別人生理上的特殊部位啦?等等。

    因此,劉郁得造個東西,把他的眼睛,藏起來。

    還不僅止於此。

    劉郁還要注意……呼吸。

    那位神秘少女不說也就算了,但她既然說了,劉郁就要注意。

    這個說是怎麼回事?就是呼吸問題。

    過去古代,高人隱士,都是生活在山林裡,那兒,空氣清新是沒話說的,還有大量的樹木。空氣的清新,還有含氧量,都是比一般人高。你一天兩天的,沒問題,但時間一長,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別人有病,你沒有,別人呼吸道有問題,你沒事,別人命短,你命長。那叫一個舒服。

    而在城市裡,那個生態環境……

    人一多,空氣質量就下降,再加上城市缺少林木,導致的塵埃等等問題……

    試問,如劉郁這樣一個追求極端的人,怎麼可能會不注意呢?

    故此,他要一個隨身攜帶的吸氧器。和過濾塵埃用的口罩等。

    這些,都是必要的。

    過去古人,自然環境好,所以他們可以在武道上,修煉出至霸最強來。

    但是,現在人,沒有了古代的那些個環境,怎麼辦?就只能,用科學的手法,來彌補了。

    便如明清之時,那時候,很多野生動物,植物,都不多了,不足了。

    怎麼辦?

    紫河車。

    哦,民國時期的那些高手到是沒有此種種問題,他們不用紫河車,可你看看他們活了多久?一個個全是給沒營養害了。哪怕是如武神孫祿堂那樣的人,看老照片,也是乾巴巴一個瘦老頭,太傷人心了。

    練武功要是只能練出這種樣子,還不如不練算了。

    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子,就是一句話。

    營養不良。

    劉郁就不會犯這種錯誤。

    馬逼,他不搞孩之寶這種喪盡天良的營養液,他光靠吃飯來補充營養,這一天下來,光顧吃了都,整個人吃成一頭豬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真當吃東西不消化麼?人身體裡有五臟六腑。五臟不要說了,心肝脾肺腎,這誰都知道,還有六腑,六腑就是指大小腸,胃,膀胱,膽,和三焦。

    這些,是用來排泄和消化的。

    它們是用來吸收營養的。

    我們現在倒垃圾也是知道分類處理垃圾可以節省可以有很多的好處。

    那麼,對於腑器,也是如此,吃那些易於,方便,消化的東西,遠比吃那些難消化的要好。你吃那種干飯,哪如一瓶營養液入腹舒服呢!要不然,你以為華夏古代,為什麼會有辟榖一詞?那些高人,那麼些聰明人,那麼多牛人,他們幹嘛要不吃飯呢?人家自然是有道理的。

    所以,這個呼吸很重要,古人所謂吸風飲露,其中,就有這麼個意思。

    平常的呼吸,雖然得來的營養少,但積少可以成多啊。這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是相當高的,相當多的。

    時隔半月,東西造好了。

    歐核中心。

    法蘭西研究核的核心基地。他們在這裡,不斷的研究核,並不斷的進行核實驗。

    現在,他們雖有了核武器,也成了一個所謂的核大國,勉強保住了法蘭西為大國的尊嚴,孱弱的軍事,脆弱的國防,卻有寶貴的藝術品……哦,盧浮宮。

    能讓人說什麼呢?

    一戰二戰,兩次被德馬人打得不輕,在海軍上,又比不過不列顛,還有太平洋警察美帝斯……在眾強之中,法蘭西的敏感,也就可以明白了。

    現在核武器研究完了,他們開始研究新的核應用研究。

    是的,核,不是光用來造原子彈的,也可以造別的東西,能源。

    是人都知道,石油,畢竟僅僅只是早期大型動物的屍骨皮肉血化成的而已。這些東西,遲早,是要用完的,以現在人類的這種消耗速度,時間指日可待。那麼,到時候,人類,用什麼來解決能源問題?也許,可以使用太陽能等自然能源。但這個,畢竟有一個限制,不是說可以無限的。那麼,核就成了一個可以接受的東西。

    畢竟,它的原材料少,如果可以完全利用好了,就能讓地球,徹底從消耗能源期,進入到恆定能源期,到時,關係到石油等充能能源,就可以省去了,全世界的人,就可以從一桶桶的汽油噩夢中清過來。再也不存在買得起汽車,卻用不起車的事情了。那時,汽車會變成自行車樣的東西。

    這就是能源進步的好處。

    也是核實驗研究的必要。

    只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裡,居然有新納粹的勢力。

    或者說,這裡,是真正,新納粹高層的勢力。

    劉郁的東西,被莊而重之,真空,無菌,隔離,冷凍,保護起來。

    從衣服,到內甲,到微型腰帶式的液態氧瓶,及一雙高科技的靴子。

    減壓,防震,超彈力,及,優越無比的防禦能力。

    劉郁試過之後,只有那陶瓷防彈背心,需要改進。

    因為他感覺,那甲片,太厚了,對他的武功,還是有一些的影響。

    捨此之外,就沒問題了。

    全套裝備加起來,也不過二十多斤。

    這點重量,對劉郁來說,是不成問題的。

    雖然一個合格的燕子門人,身上帶東西,最好不要超過十斤,可這些東西,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特別是那雙五斤多的靴子,可以讓劉郁再蹦高多一米左右。

    這麼好的一雙靴子,實是不可放過。

    普通人穿了,都可以蹦上半米。

    半米是多少?一尺半。

    而普通人,正常,蹦起來,也就是一尺高度。

    一尺半,那就是多了三分之一啊!這個數字,能是輕的嗎?

    劉郁穿了,蹦上兩米以上,都是輕鬆的。要知,他原本,也是勉強兩米而已。

    這雙靴子,可以讓劉郁在輕身功夫上,超過先賢。科學真他馬的是管用啊!

    此外還有一些東西,約翰·呂貝特推薦了,但劉郁沒有接受,那是什麼?化學迷彩。

    這種化學迷彩不是說不好,但有微弱的害處,一般普通人,都可以承受。

    只是,劉郁要求的是至霸最強,一點點粗忽他都不要。這東西好不好?好。可以穿上後,發揮出變色龍的效果。你穿這東西,在深山老林裡蹦,拿多高的望遠鏡,都難以捕捉到。

    不過這不要緊,劉郁並不在意。他連光學迷彩都不要,何況是化學迷彩。

    當然……劉郁不要光學迷彩,是因為那東西,還沒有完全的研究出來。

    而且,這東西,重量太大,不附合劉郁的要求。以現在而言,夠了。

    「你下面要做什麼?」約翰·呂貝特問。

    旁人不知道他和劉郁的詳細關係,只把劉郁當成了約翰·呂貝特豎立起來的一個東方合作者,或是利用對象。劉郁簡單的道:「我最近聽了你們新納粹的一些觀念,發現我們國家也有這種類似的存在……」

    約翰·呂貝特來了興趣,人說干一行愛一行,他既然在這新納粹圈子裡干了了,對這行也有一定的感覺,也是一個……嗯,人種主義者,只不過,他喜歡的,是全人類的人種,而非單純的白種人至上理論。

    約翰·呂貝特是一個智慧的人,是一個聰明的人,那種白種人至上只是用來招攬信徒的,他們自己,卻是不可以相信這個。正如販毒的,他們自己,卻嚴禁吸食毒品一樣。

    只不過,對於人種,他也有自己的觀點,看法。那就是,人種以純基因為上。基因好,就是好,基因不好,好也不好,黑人,黃人,都是一樣的,他們身上有白種人比不了的地方,白種人身上也有他們獨到的所在。這都是不容置疑的。比如說白種人身體基因發育完善,可這也是建立在營養充足和女人不纏足的積累上。說到智慧,聰明,黃種人若非不是給文字遊戲和儒文化腐蝕了,能把白種人甩八百年差距去。而在身體方面,黑人已經用他們的發達肌肉說明一切。

    「憤青……」劉郁道:「我發現大夏還是有一批可以利用的對象的,我打算回去招募一些大夏憤青,組織成一支軍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