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指劍碎星河

正文 第九百二十三章 :指南一劍 文 / 老實人12

    明白了!

    劉郁連連後退,同時,避開了沙人王發出的一連串殺招。

    他笑了。

    在戰鬥中,他還笑。

    不錯,不錯,戰鬥中,每有所得,這一戰,就值了。最怕的,就是打了之後,什麼也沒有。這個有,和無,不是指什麼好處,而是指在武道上的體會,和收穫。劉郁現在,收穫很多。他明白了,到了此時,他的修煉,得要更進一步,得要在自己的每次攻擊裡,形成……尖銳之面。也就是生命磁場的變化。當他的生命磁場,變得尖銳時,這時,取得的攻擊力,其殺傷行,就會大。反之,就會普通,就會平凡,就會,奈何不了對方。

    因為,這個沙人王,他的自愈力,太強大了。

    劉郁現在深刻的體會到,一個對手,不可怕,一個打不死的對手,這才可怕。

    所以,他不怕什麼樣的怪物,什麼樣的強者,他就怕,對方比較耐打。

    如果是一個耐打的高手,他就有些頭疼了。反之,一般人,殺。

    這個怪物,就是一個,耐打的強者,劉郁明白,自己想要擊殺他,就得,再度的進步。

    但,已經進步了,還可以更進一步嗎?

    劉郁深深吸了口氣,一手揚起,刀,不見了。

    但,劍還在。

    赤血劍。

    劉郁提赤血劍,眼神瘋狂,緊緊盯住這個沙人王。

    他的另一隻手,空出來,是空出了,但,卻是往下放。他,真的,使用,豹胎發勁術。

    而且,不是一般的使用,是真正的使用,是全力的使用,豹胎發勁術。

    這使得,劉郁的生命磁場,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三角,尖銳的,突起的,三角。

    感覺到劉郁的變化,沙人王發出了咆哮,他盯緊劉郁,道:「殺,殺,殺!」

    這是要拼了。

    劉郁冷笑。

    兩人再度拼到了一起。

    又是一聲悶響,強大的波紋,往四處奔散,每一個帝**人士兵,他們的頭皮,都麻了。

    而奧麗菲,也是感覺到,她捏緊手上的劍,心中,湧起了一種不甘。

    曾幾何時,她對自己,是多麼的驕傲,多麼的自負,一手家傳的劍術,不敢說怎麼樣吧,但也是鮮有敵手。錯非她醉心軍旅,以她的積累,經驗,早早的,就可以成為一名聖級的鬥氣士。成為聖級鬥氣士,最關鍵的,對於她們這樣的貴族家庭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一些的資質,再加上營養,和家傳優秀的……至少是相對優秀的,遠超過普通人的鬥氣法訣,想要修成聖級水準的鬥氣,並不算什麼。成為一名聖者級的鬥氣士,更是正常。

    當然,沒成,也不算什麼。沒啥了不起的。

    我要這麼平庸下去嗎?

    我要這麼看熱鬧的下去嗎?

    就這樣,一無是處?就這樣,百無一用?

    不不不。

    我不甘心。

    我不甘心。

    我是誰?

    我是奧麗菲。

    不知不覺間,奧麗菲,身體,突然變化。她,進階了。

    是的,她,在這種自責,自問的心態下,終於,突破了自己過去,一直無法突破的魔障,進軍到了聖級的程度。成為一名……聖級的鬥氣士。

    所謂聖級,就是形成了自己領域的無上強者。

    只看無形的鬥氣,瀰散開來,瞬間,就在奧麗菲的身邊,布下了一個……力場。

    在這個力場裡,奧麗菲,可以加以影響。她可以,給別人力量,給自己力量,也可以削弱別人。和聖級的高手較量,很大程度上,其實,聖者的實力,並沒有太過的提高。

    但,你卻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減弱,自己不行,關鍵的原因所在,就是你,被削弱了。

    奧麗菲體會到自己的實力進步,立刻,低喝一聲,她,消除了,沙人王對自己強大的壓力,可以出手了。那層壓制一切的無形聲波,也都消失了。她,自由了。她由一個插不上手的人,變得,可以插手了,可以出手了。

    她出手了。

    劍光乍起。

    一團耀眼的奪目銀光,篷的綻放出來。

    在這刺眼的銀光下,沙人王發出了一聲吼。

    另邊,手提淡藍色水晶慕蘭的女戰士,撲出來,奧麗菲雖恨自己無法向沙人王遞劍,但也不懼,把銀牙一咬,立刻衝過去,和她戰在一處,兩對廝殺,開始進行。

    打打打,殺殺殺,聲聲交擊響,不絕於耳。

    其中,最好看的,還是劉郁,和沙人王,劉郁整個人,有如一隻勤勞的小蜜蜂,不住的圍繞著那沙人王,打在一起。只不過,論到凶險,卻還是奧麗菲,和那個女人。

    很快,奧麗菲,就不行了。

    不是別的原因,而是兵器。

    奧麗菲用的劍,本來就斷了,現在更是難以為繼,錯非她可以削弱女戰士,只怕她已經倒下去了。好在,她還有水晶慕蘭,但,就算是水晶慕蘭,也不及女戰士手上的原品慕蘭。所以,她的慕蘭,現在與其叫彎刀,不如叫鋸齒刀,被斬得,是處處缺口,缺口處處。

    怎麼樣可以凝聚成道?

    劉郁現在明白,所謂之道,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磁場,煉就成一條線。

    天下自古,都是這樣的。

    一張紙,是一捅,就會破的。

    但是,若是可以把這張紙,凝聚起來,縮成一條直線,針一樣,會銳利無匹,鋒利無比。

    到時,這麼原本的一張紙,連鋼板,都有可能捅穿。

    你完全可以想像到……一張紙,和一塊鋼板,之間的區別,差別,是多麼的巨大。

    這便是……武之……道!!!

    劉郁現在,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變化之道,他只消,能夠把自己的生命磁場,變成一根針,那麼……呵呵……他就可以!!!

    讓,生命磁場,融入到自己的攻擊裡去。

    劉郁長劍起舞,一招招,使出來,和沙人王,打得那叫一個難解難分。

    沙人王不好對付,不好解決,同樣的,劉郁也是難以打敗的。兩人,強對強,王對王,這一場戰,殺得是天昏地暗,兩人都忘卻所以,都沉浸在這場戰鬥中去。是的。兩人,都是一定程度上的,同道中人。沙人王,原本,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王者,他最先,最早,是一個最強大的戰士,這才被沙人部族,奉之為王的。

    說白了,這顆星球,還沒有進化到,智者為王的時代,而是,強者為王。

    沙人王是部族最強的戰士,最強的武士,所以,他可以成為王,卻並不是說,他有王的智慧。若,他有王的智慧,當初,又哪裡會失敗,會被人逼的,整個部族,得逃到沙漠裡,才可以求生,求存。

    所以,現在打起來,他的戰士本能,又發作了,一心,只想戰鬥,也只有這種戰鬥中,他才會忘記自己過去的失敗,覺得自己是強者,是牛逼轟轟的人物,是一個存在。他才會願意這麼的打下去。

    正當他們打瘋了的時候,劉郁,再度的進步。

    他用的是劍,一直以來,劉郁,很少,只是用劍,與人交手。

    在地球,國術,他打的,主要是空手,一來,是流行空手,二來,是空手,最見功夫。

    華夏武術,在古代的時候,以刀槍劍等,兵器功夫,為主體。

    奈何,時間遠去,到了清民之時。那時,兵器,已經勢微,加上滿清,長時間的禁武,不讓民間習武,對兵器什麼的加以管制,和兵器太貴,你沒有一定的身家,僅僅兵器上的開銷,就會讓你受不了。而不似宋明之時,一把刀劍,才僅僅十幾兩銀子,就可以解決。當時,十幾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社會,千把塊錢。可是,到了清朝,這個價錢,就貴多了。

    冶煉水平沒上去,東西還是那東西,價格卻貴了老鼻子去了。

    一般的習武,那些鄉下漢,的確是承受不住。

    所以,清民之時,流行的武學,是國術,是功夫,是赤手空拳,和一些造價原因的武術。

    唯一在當時,保存下來的,是白蠟桿子。而保留這個,則是因為無法取代。因為這種白蠟桿子,對於武道的修行,特別是聽勁功夫的修煉,是無可取代的,這才不得不,給保留下來。其餘的……統統都……呵呵。

    所以,劉郁習武雖長,但,也是鮮於只使用一件兵器。特別是他逃亡時,喜歡上了刀劍齊舞並揮的感覺。但現在,為了追求一擊的強大力量,他捨了刀,把心力,精力,一切,集中到了手上的這一把劍,這使得,武道的天才,劉郁,在劍上的感悟,大大提高。

    又由於,劉郁修煉了傲氣中華指劍訣。

    這傲氣中華指劍訣雖說,是一門,指尖上的功夫。

    但是話說回來,卻也是指尊劍理,說到底,指法,也是打劍訣。是為了更好發揮出劍理。

    所以,劉郁的武功,劍法,的確,在一定的程度上,略高於……刀法。

    現在劉郁,僅用一劍。

    他的心念一集中,若不進步,這才怪呢。

    進步之後,劉郁出招,招,就是一個,刺,一劍刺下去,帶著的,是一往無前的必勝,和殺之必死的絕對信念。這一劍,沙人王破天荒的,往後退了。他退,並且,不得不退。因為憑天生的直覺,和蠍子的感覺,他明白,也知道,這一劍,他防禦不了。

    因為,他體會過這一劍,他被,傷過。

    已經吃過了苦頭,又焉會再來這麼一下子?

    他又不是白癡,自然是要躲的。

    這一躲,劉郁明白了,他哈哈大笑,道:「接招!」

    因為大徹大悟,劉郁,終於在劍法主取得了突破,創出了一記新招。

    這一招……便是……

    「定南錄·指陽針!」

    這一招,劉取取之為定南錄,指陽針,這是出自傲氣中華指劍訣的劍理。華頂當初創招,遵循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因極於情,故極於劍。正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華頂這才創出了他完全版的傲氣中華指劍訣。使這門無上的神功,大顯於世。

    劉郁修煉過,雖不認可,卻也明白其中的劍意,道理。現在,他體會的,就是文天祥的大撼。文天祥被俘,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回到南方,興兵勤王,平靖天下。失敗是失敗,但這股子信念……還是傳承下來,所以,千言萬語,就成了一句,定南,指陽。

    在這一劍下,大蠍子,沙人王不可避免的,被傷到了。他的腰腹,被深深的刺了一劍。這個傷,暫時,是無法痊癒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