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指劍碎星河

正文 第九百五十八章 :行動繼續 文 / 老實人12

    「轟轟轟……」

    這是機動傀儡步兵。

    不知什麼時候,傀儡大師開始量產機動步兵了。

    這些機動步兵,說得好聽,是機動步兵,說白了,其實就是用死靈法術,召喚來的骨頭架子,再敲碎骨頭架子,用特殊的魔法,把裡面的靈魂之火,保留,保存下來。不讓其滅亡。

    然後,給這個骨頭架子,換上一個鋼鐵之軀,把那靈魂,用魔法陣的形式,刻在鋼鐵盔甲裡頭,只要這個要害點不受到損害,這個鋼鐵盔甲,就是一個永遠不死的機動傀儡人。

    是最好的大頭兵,士兵,步兵。

    只不過,遺憾的是,想要控制他們,需要死靈法師,不是人人都可以當死靈法師的。

    所以,現在的這些,全由死靈法師來控制,而為此,傀儡大師付出了他的全部的死靈系法師。好處是,這些不可見人的死靈法師能鬆口氣了,把過去的死靈系魔法,換個架子,就出來,這真是太好了。

    其中一位名叫薩俄帝斯的傢伙,還想要為此,專門的修煉創出一門魔法。

    讓鋼鐵,真正的成為死靈法師的召喚物。

    因為,死靈法師的力量,很偏門,玩屍體的,玩毒的,說到戰鬥,最多,還是喜歡用骨頭架子,便宜啊。死靈法師都是窮鬼,一個個窮得和什麼似的,魔力也不會太高,畢竟,他們不怎麼受人待見。又要汲取死之力,魔力低,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骨頭架子,消耗的魔力,委實是太少了,如果,在就近的戰場,墓地,或者乾脆說,是一個剛死的人,擺在自己的面前,那麼,召喚他復活,所需要的時間,和魔力,幾可忽略不計,少得可憐。哪怕一個剛剛修學魔法的學徒,一個才修煉出一縷魔力的小學徒,都可以辦到這樣的事。

    可想而知,消耗,是多麼的低。

    用這麼低的消耗,換來行比價,這麼優秀的骨頭架子,當然是劃來的事情了。

    現在,他們有更好的。

    鋼鐵傀儡。

    被稱為機動步兵的存在。

    而他們死靈法師,則是成了一支支鋼鐵傀儡,機動步兵的指揮官。

    機動步兵是強大的,這種純金屬殼的產品,不僅力量強大,更不不畏生死。也沒有生死這個概念,僅有一點,保護好他們的靈魂印跡。如果這裡出了錯,他們就會死掉,真正的死掉。但這東西,在裡面,就好似一個花瓶的銘刻,在裡頭,深深的,黑黑的,你拿手電都照不到。想要知道,這個瓶子,是不是真品,就只有打爛這個瓶子,看裡面的銘刻。

    機動步兵也是如此,想要知道靈魂印跡在哪裡,就只有把他們統統打爛,或是一下子,就將他們轟殺成渣,不然,他們就是不死者。而死靈法師在旁邊,又是傀儡大師的死靈法師……這一點才重要。他們不僅可以控制這些機動步兵,更可以讓被打爛的盔甲,很快的還原,保持連連綿綿的戰鬥力。一句話,只要這些死靈法師的魔力不被消耗乾盡,這些機動步兵,就是不死不滅的。

    面對這樣的一位,不管你是怎樣的百人敵,萬人敵,強才,都會一一飲恨收場。

    此外,不僅是這些機動步兵,身為傀儡大師,如果要用這種粗淺的東西打仗,那也太過搞笑了。別以為機動步兵,只是一般的傀儡人而已。如果是一般的傀儡人,那還要控制他們的死靈法師幹什麼?

    沒錯。

    這些死靈法師,控制他們,是有必要原因的,那就是,使用工具,使用武器。

    是人也是知道,一支軍隊,強不強大,不僅看這支軍隊的戰鬥意志,和所受的訓練,還有兩點,是聽不聽話,和用的武器好不好。

    士兵聽話,聽從指揮,又悍不畏死,這就是一個強軍的標誌。

    而這支軍隊,如果再有精良的甲器,那麼,就可以誇稱,天下無敵了。

    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戰國時期,秦國,一統天下,就是因為,士兵的甲兵強大,而士兵,也是因為軍功制,悍不畏死。史記裡形容秦國的士兵,打起仗,發起瘋來,把自己身上的甲都脫了,因為太重,跑得慢,他們一手抓著生俘,挾在腋下,一邊大步流星,去追砍敵人的腦袋。

    這就是強軍,強兵。

    機動步兵別的不說,最起碼,聽從命令,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說他們幹得好不好,他們至少會去幹。而且,他們也可以在死靈法師的指揮下,去操作那些武器,使用種種的武器。你還擔心,帝國最大的軍火供應商,會給不起足夠的軍火,供應自己的部下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和這支機動步兵打,沒有足夠強大的魔法師,或是足夠逆天的聖鬥氣士,那是想也不要想的。

    悲聲,哭聲,不絕於耳。

    這是被攻下的島,上面的民眾,發出的悲音。他們要被……打包了。這些可憐的,生活在島上的平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將會落個什麼樣的下場。只看,一眾的機動步兵,把他們抓打,提扯,趕牛馬似的帶動,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地點去。

    而那規定的地點,則是擺放好了一個個的傳送陣。

    消耗是大了些,但,還承受得起,畢竟,傀儡大師是魔導公會的人,講的是知識就是力量,手上有很多一部分的奧術師,不要小看奧術師,關鍵的時候,奧術師可比魔法師還要管用。他們可以利用他們的奧術理念,臨時搭起一個個的臨時奧術,辦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省錢。

    經他們的手,研究出來的神秘符語言,可以很好的起到節魔作用。

    雖然是分子鏈式,但就和算術題一樣,一道題目,可以用很簡單的公式去解,但也可以用很複雜的方法去解,可以用多元方程來解,也可以用微積分去解,為什麼,一定要用最複雜的?打個比方,一加二加三加四,一直加到五百。

    從理論上,這是一條分子鏈式,正常的方法,只能一步步,這麼的,傻傻的,加上去。

    可想而知,這是多麼費勁,費力的一件事。

    但是,用一個巧妙的公式,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答案,那就是五千零五十。

    就是這麼簡單。

    你只消找清楚一個規律,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一加到一百。

    也許很漫長。

    但是,你要發現,一加九十九,和二加九十八,永遠都是一百,這一下子,可以省卻多少計算,多少功夫啊。

    為什麼,奧術師擅長於簡短的魔法,喜歡把魔法簡化到極點?他們憑什麼?就是憑這個。他們瞭解一個魔法,知道這個魔法的每個音符,每個符文的意義,再通過排比,得到正確的,也是最簡練的一個分子鏈式,把原本複雜無比的分子鏈式,簡化到極點,就成了速發的魔法了。這就是奧術。

    直接深入僻裡。

    直入人心。

    直指要害。

    正是如此,才可以如此。

    所以,他們用常人想都想不到的方法,用最簡單,最簡練的方法,布下了一個傳送陣。

    然後,傻乎乎的那些平民,以為自己只是被移走,而踏上了絕路。

    就好比,在華夏,德馬人搞大屠殺,讓那些猶它人,把衣服脫了,自以為是的去洗澡。

    但是,他們在那裡,洗的澡,其實是一場毒氣浴。

    德馬人懶得用機槍去掃射,那太費力,而且,血會弄得到處都是,人還要反抗,怎麼說,行比價也不是太好。懂得效率這個詞的德馬人專門為了屠殺,發明了毒氣房,順便也可以檢驗一下他們的毒氣武器。

    所以,他們成功的,大肆的,把那些猶它人,給殺了。

    這就是效率。

    沒有那些機槍的掃射,省去了那些海量的子彈,避免機槍的槍管子打費掉,也省去了一些工人去打掃衛生的功夫,他們只要做一件事,把光著身體的猶它人屍體抬到焚化爐那裡去,就可以了。屍體會化成一層層的飛灰。

    什麼是效率?

    這就是。

    同樣的,這裡也是如此,一個個的平民,被送走。

    他們一個個,進入到一個大大的實驗室,然後,實驗門關上,傳送關上,等待第二次傳送。這時,實驗室裡,則是啟動了煉化陣,把一個個人,全部的煉化,利用魔法的高溫,微波,將一條條人,化成了基本粒子,只有生命的菁華,被提煉出來,成了一顆顆,處在真空環境下的液體球,然後被一一收入起來,等待下一批。

    這樣的,批發,量產,生命菁華液。

    不要小看這些生命菁華液。

    當初,在地球,劉郁要通過對小嬰孩的屠殺,來掠奪這些,比這種,還要差好幾級的次等生命菁華液。吃了這東西,食物什麼的,可以丟一邊了,比什麼葡萄糖,都要補人的身體。

    有什麼一些微弱的問題,也會在這種生命菁華液的作用下,得到解決。

    甚至,一個光了嘴巴的老頭,喝了這東西,一瓶下去,他就會因此生出一排新的牙齒。

    強大,就強大到了這個地步。

    正是憑這些生命菁華的本元,劉郁才可以在地球上,進步如飛。

    不然的話,就地球當時的那個環境,那個空氣,那個……怎麼可能有這樣的進步。

    現在劉郁,需要很多,不僅是最新鮮,最好的空氣,還需要強大的這些生命菁華液,來補充他的生命本源,來讓他的基因,消耗降到最低。來讓他的身體,突破,進入更強。

    但,這還僅僅只是次品,是固化晶體的原料而已。

    在補品序列裡,這東西,已經成了第二檔次的了。

    第一檔次的,當然是有著魔法石,賢者之石美名的固化晶體。

    其實,這種東西,對於劉郁來說,就是一塊塊的糖。

    它們的分子結構,並不穩定,吃下去,是可以通過生命磁場,來吸引,吸收,消化的。

    沒錯。這東西,不是用消化器官,來消化的,而是用生命磁場的運轉,來吸收。生命磁場,有磁場這個名字,就說明,它有一定的磁行,只是很難找到這種磁場的吸力所在。而固化晶體,就是專門,被生命磁場,磁力所吸引,吸收的最好物品。

    又是一批人被傳送進去。

    一批批。

    一批批。

    他們的生命,化成了一攤攤,一瓶瓶,備好的液體。

    只等數量夠了,就將他們,提煉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固化晶體。

    現在,劉郁,每個月,都可以得到數塊,乃至數十塊的固化晶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