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七章 夜談 文 / 裕瑋
酒足飯飽,送走來檢驗查收的官員。
「出去走走吧。」
「好的,請。」
我跟著蔣百里及陳紹寬沿海灣邊慢步而行,隨從們被揮手遠離。
「賢弟把工廠設在這裡很不錯啊!只要海灣口子上布下水雷陣,日軍的大艦就進不來,艦炮打不到;外海那邊多是石山,難以登陸;俯衝轟炸受制於山地崎嶇也不行;水平轟炸也受制於山地,只能是高平轟炸,可目標不大,又貼近山巒,依山掩護,轟炸效果也不會好。」
「厚甫你不知道吧?這位賢弟能量大的很,明年你如再來看,這裡多幾十門高射炮也未定啊!」
「賢弟有這麼大本事嗎?分潤一些如何?哈哈哈哈!」
望著逐漸暗淡下來的天空,晚風陣陣,蔣百里吟道:「和平之期不久也,戰風漸起時……賢弟的重迫擊炮將作為新制步兵師的主要火炮使用了,除這里外,明年漢廠仿造的設備將以兩倍的規模開始生產。此外37高平兩用炮項目也上馬了,陸軍和空軍一起從德國購買了大批炮管。」
「本來我還以為……」
「德國人素來理智,法肯豪森將軍也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口舌之爭糾纏的。」
「那我就放心了。」
「賢弟,我想聽聽你對時局的看法,如何?」望著大海,蔣百里悠閒的提問。
「先生是軍事大家,有先生在,豈有晚輩說話的地方?」
「小兄弟不要這麼自謙,就憑你在南京這些事,足夠讓老先生們自愧的!」
「那只是我在美國學了一些軍事技術,屬兵器方面學問而已,時局是國事政事,在下不敢妄論。」
「那就談談兵器吧!」蔣百里笑著說。
「好吧,既然先生提問。」我組織了一下言詞,「就兵器而言,相互克制及反克制是縱貫兵器研究和裝備的基本法則。以現日本陸軍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我軍裝備和編製部隊的。」
「針對?」陳紹寬插問。
「是的。我軍新編製把輕機槍普及到步兵班,形成步兵連擁有9挺仿捷克式輕機槍的列強軍隊水準,而日軍步兵中隊(連)在裝備6-9挺輕機槍之外還裝備3具擲彈筒(50口徑簡易迫擊炮);我軍步兵營則裝備4-6挺重機槍和2門81/82迫擊炮(有些部隊集中到步兵團,每團裝備6門),而日軍步兵大隊(營)裝備6-8挺重機槍及2門步兵炮,步兵聯隊戰時一般配備一個中隊迫擊炮(8門81口徑)。擲彈筒打我輕重機槍,迫擊炮和步兵炮在數量和射程上壓制我迫擊炮,如此在排連營各級都對我軍形成曲射火力壓制。兩軍一旦交火,我軍作為火力骨幹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都將很快就會被無法壓制的曲射火力擊毀。」
「列強陸軍是怎麼編製的?」陳紹寬不解的詢問。
「列強在步兵連都裝備50-60口徑迫擊炮;步兵團/旅一級裝備100以上口徑重迫擊炮。」
「德國顧問團難道沒有這方面的考慮?」陳紹寬轉過頭去問蔣百里。
「俞署長(兵工署署長俞大維)他們已經仿製成功日式50擲彈筒和法式60迫擊炮,但委員長認為輕型曲射火炮不重要,顧問團和軍政部都決定不把輕迫擊炮列入二期裝備列裝中。」
陳紹寬歎息道:「那樣的話我軍對日軍不但在重武器方面,就是在輕武器方面也會吃大虧的!」
「不錯,不過幸好小老弟提供的120重迫項目上馬,漢陽和象山同時生產。我算過,只需兩年就能給現在中央控制的所有師都裝備兩個6門制炮兵連,再加上購買和自製的37炮一個6門制連就可以組成一個炮兵營。呵呵,也是小老弟提出的項目。這樣一來就算**重炮依舊不行,輕炮、反戰車、防空都不會再吃虧,甚至在山地作戰時還能佔點便宜。」
「哈哈,這我就放心了!小老弟,幹的好!」
過了一會,蔣百里卻歎息道:「其實我還是擔心,一個師光靠一個兩用炮兵連是無法支持防空和反戰車兩方面的,甚至兩個連都勉強;而且恐怕日本人給我們的只有兩年。」
我雖知蔣百里在這時期《國防論》已經基本定稿,對抗日戰爭的走向也應有比較準確的預見,但聽到百里先生對時間預料到如此準確不由得大驚!到底是你穿越的還是我穿越的?
「中日必有一戰,要警覺日寇模仿八百年前蒙古鐵騎滅南宋的路線,即由山西打過潼關,翻秦嶺,佔領漢中,再攻四川與湖北。彼計若成,(我)亡國無疑。必須採取抗戰軍『深入腹地』,建立以陝西、四川、貴州三省為核心,甘肅、雲南、新疆為根據地,拖住日寇,打持久戰,等候英、美參戰,共同對敵的策略,方能最後勝利。」
(史實。系1935年春蔣百里先生對委員長的進言。)
「不錯,現在華北基本被各路軍閥控制,除晉軍善守外多為弱旅新軍,就是晉軍也因閻主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並不擅長指揮,縱使晉軍善守,日軍若以主力投入也支持不了多久。何況還有河北平原,日軍擊破宋部(29軍宋哲元)後快速南下的可能性很大。」我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
「哈哈!小老弟露本像了吧!還說不懂軍略?」
「哈哈哈哈」大家一起笑了起來。
「法肯豪森的設想是以36、87、88師為樣板,輔以軍直屬特種兵,形成一個三師制軍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及支援部隊的形式。本來師屬支援炮兵和高射炮兵都是弱項,但賢弟的項目正好彌補。」
「日軍常備師團就有17個,若動員的話至少數量要翻一翻,扣除東北和本土等地駐軍,6個月可投入戰場的不會低於25個師團甚至可能達到30個師團。36、87、88師以三對一肯定沒問題,但國內能接近這幾個精銳師戰力的有嗎?」
「日軍預備役師團的人員和裝備都遠不如常備軍,我們以二對一應該可以。」
「我們大部分師打內戰還可以,打外戰?不要說三對一,就是六對一都懸!」
「他們基本上有長期戰鬥經驗,只是沒和日軍較量過,若戰前能有合理的針對性訓練,加上少許裝備補充,兩個軍打一個師團未必不行。」
「嗯,他們大多沒有炮兵裝備,輕機槍也很少,僅靠步槍、數量有限的重機槍、加上少許老式山炮;要他們一開戰就面對從未見過的重炮、戰車、戰機組成的強大火力而不倒,未放一槍而損失慘重後還要迎戰訓練有素的日軍步兵,很難、很難啊。」
「我們能給這大量的部隊補充多少武器?資源有限啊!」
「仿捷克輕機槍,仿法國60迫擊炮、120重迫擊炮;反戰車手雷、工兵鏟。」
「這還少?」
「數量不用多嗎?輕機槍,一連3挺足以;輕迫擊炮,一營3門足以;重迫擊炮,一軍12門足以;重磅手雷,一師百枚足以;就工兵鏟得多點。」
大家不由得苦笑。
「未見敵兵就遭受炸彈、炮彈受損失無法避免,但若能大幅度減少損失,這些老兵面對日軍步兵還是可以一戰的。」
「賢弟有什麼新戰術?」
「弱勢方防重火力,無非是效仿(一戰)西線,靠戰壕、掩體、防炮洞等部分遮蔽敵軍重火力打擊;我軍需要大量裝備工兵鏟挖戰壕。」
「德國工兵鏟我們只能仿其型卻無法仿其銳啊!」
「沒有鋼鏟,國內各中小型鐵廠生產的鐵鏟也可以代替。」
「鐵鏟?」
「不錯,就挖掘本身而言,進口工兵鏟和國產鐵鏟區別並不大。」
「現在部隊只會挖挖壕溝,作普通的野戰工事;打打內戰還可以,一旦面對日軍重炮和炸彈覆蓋,損失必然是驚人的。」
「不用擔心,小老弟既然提出來,肯定已有解決之道。」
「呵呵呵,知我者百里先生也!前些時兵工署派一營工兵來幫忙搞基建,完工後我向俞署長借了留下來,讓他們演練了幾招,明天請兩位先生點評一下如何?」
「好啊,那就拭目以待了!」
日本陸軍平時編製,1936年5月校訂:
軍司令部:朝鮮軍、台灣軍、關東軍。
作戰部隊:17個師團司令部、34個步兵旅團司令部轄68個步兵聯隊、17個騎兵聯隊、14個野炮聯隊、3個山炮聯隊。
作戰部隊:4個騎兵旅團司令部、5個野戰重炮旅團司令部轄4個戰車聯隊、8個騎兵聯隊、2個山炮聯隊、1個騎炮聯隊、9個野戰重炮聯隊、9個重炮聯隊、6個高射炮聯隊。
隸屬台灣軍:2個步兵聯隊、1個山炮聯隊、1個高射炮聯隊、2個重炮聯隊。
隸屬關東軍:1個守備隊(6個大隊)、1個重炮聯隊。
陸軍航空兵:3個飛行團司令部轄11個飛行聯隊,共142個飛行中隊。
(註:日軍「聯隊」等於團,「大隊」等於營,日軍「團」接近師一級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