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九章 江中 文 / 裕瑋
迎晨光、過江海兩色,皦日號沿長江南岸,駛過黃浦江口繼續西行。
駕駛室謝為良艦長突然喊出:「請長官們看右舷。」
我們一起望去,一艘修長的大型軍艦迎面高速駛來,轟鳴的氣笛聲和尖銳的哨聲相繼響起向皦日號致意。
「寧海號?」
「對,我們海軍最新的巡洋艦,日本兵庫播磨造船所32年建成。」看見百米外寧海艦上艙面官兵向升海軍上將旗的皦日號敬禮,陳紹寬舉手還禮。
「艦長106.7米、寬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噸,航速23.2節,雙聯140主炮3座,76高平兩用炮6門,25高射炮10門,雙聯533魚雷發射器2具;可載小型水上偵察機。」無所不知的小馬悠悠的補充。
「這位小兄弟說的不錯。」
雙方以近30節的速度迅速交錯而過,寧海號上威武的雙聯裝140主炮炮塔、高聳的艦橋、巨大的煙囪,忽閃而過。
「海軍是不是在江南廠仿製另一艘?」
「對,那是平海號,本月下水。」
蔣百里忽發問:「小老弟,繼續昨晚的話題繼續如何?」
「還請先生賜教。」
「昨日說到我軍進攻上海日軍後,日軍必然增援上海,試問日軍登陸點在何處?」
「當然是寶山及以西一線。」
「何解?」
「黃浦江口炮台等設施因32年戰敗被迫撤除是其一;黃浦江本身形成較大障礙是其二;日海軍絕對優勢是其三;我軍不但海軍微弱且缺乏和日海軍正面較量的空軍、甚至陸軍也缺乏與之對抗的重炮是其四;日租界位於虹口在黃浦江西岸是其五。」
「不錯!還有何解?」
「寶山一線是最佳的登陸位置,以日軍風格論不可能再玩花樣了吧?」
「既然你我都算出寶山是登陸點,我軍若事前部署重兵迎戰,日軍逐次登陸即使能依靠海軍優勢佔領灘頭也無法擴大戰果,登陸戰只能是或敗或相持兩種局面;而後日軍為打開局面,只能再次登陸,威脅我軍側後,迫使我軍撤退。」
「那樣的話,可以登陸的地方太多了,我們無法一一應對。」
陳紹寬插言:「電雷學校的新式魚雷快艇可供一擊。」
「海軍只有三樣,6艘潛艇、14艘新式魚雷艇(廣東4艘新艇及海軍舊艇不算在內)還有水雷可用。」
「潛艇和魚雷艇為機動的話,那樣一來,我軍只有用水雷封鎖長江了。」
「從黃浦江口以上算,長江30餘里江面,全用水雷封鎖?需多少?」
「扣除兩岸淺水區,中央大約在12000至15000米之間,按每間隔200米一枚一層就需60-75枚,如布10層則需600-750枚。若把間隔縮小到150米一枚,則需800-1000枚。」
「生產方面賢弟有問題嗎?」
「800枚?水雷廠全速生產4個月。」
「好,我們這就向委員長建議,海軍測量和佈雷準備先搞好,戰前就在寶山一線縱貫長江佈雷,南面主水道縱向800枚,橫向再來800枚,加上北水道200枚和布設費用,正好把委員長給的200萬元全用上!」
「厚甫你不準備過日子啦?」
「哈哈哈哈!」
皦日號繼續前行。
「陳部長,其實在1800枚水雷我只準備收你110-120萬元。不過我建議你把剩下的委員長水雷戰經費沿江用上,如江陰、鎮江、南京附近江面都可以;江陰附近還可以沉船組成阻攔線。」
「既然長江第一道防線全用水雷,艦隊可以退居江陰第二道水雷陣之後,和要塞一起固守江防。」
「鎮江為第三道防線,南京為最後防線;每一道都應提前準備部署水雷。」
「電雷大隊準備安排在哪裡?」
「賢弟以為呢?」
「崇明島。事前隱蔽準備,大戰時以夜襲方式全力一擊。」
「好!潛艇呢?」
「4艘二型潛艇應該提前隱蔽部署在杭州灣,以備百里先生預料中的日軍第二波登陸。2艘三型則如在下所言,反襲日本本土,東京灣!」
「好!海軍就這麼定了!」
夜幕降臨時分,我們看到了幕色中的江陰要塞,雄偉的炮台聳立在長江邊上。
陳部長望著遠處的江陰要塞說道:「江陰要塞上一戰時列強用剩的已經算是新炮了,大部分還是清末的,就靠這樣的大炮,一但和日軍打起仗來肯定是撐不住的;這江陰要塞是長江最重要的要塞,過去就是首都,絕對不能讓它被輕易攻下。」
蔣百里說道:「除水雷封鎖江面,艦隊在水雷陣後面掩護,和要塞炮一起驅趕敵海軍掃雷外,還需要加強高射炮群防止日軍空襲,否則單憑8門88高射炮及少量輕型高射炮是肯定抵擋不住敵人的戰機連續空襲的。」
(史實:實戰中江陰要塞部署有8門德國進口的著名的88大炮。)
「先生不是說以海軍舊艦自沉為阻攔線麼?四大艦上有100口徑以上大炮40餘門,江陰、鎮江皆可部署加強要塞火力。」
「我擔心的卻是陸地上的戰鬥,日海軍不會單獨沿江上行進攻的,等其攻到江陰時說明我軍在上海、在蘇州都已經敗了!以敗軍守備江陰至無錫一線難上加難,現在國防工事的重中之重錫澄線建設還是投入不夠的。」
「我看可以對其它國防線作停工處理,全力構築錫澄線,等後者完成後再修築其餘各線。」
皦日艦加速駛過江陰繼續向南京前進,我也在慢慢習慣船上的睡眠之中睡去。
黎明時分我被靠岸的聲音驚醒。
「這是棲霞山?還沒到南京為何停船?」見皦日號放下小艇,看著前世的旅遊景點我問到。
「不會綁你的票的,上岸,跟我去一個地方。厚甫還要去南京接大員們到上海參加平海號下水儀式。」
很快,小艇載著我們靠上了棲霞山,早有轎車等著,一路載著我們往南開去。
快到湯山鎮,小車向右一轉進入山區,接連通過兩道崗哨便看見整齊排列的炮群。
「三八式野炮?」
「對,陸軍第6炮兵團。」
轎車穿過炮團駐地繼續上坡前行,幾里後進入視線的是大群士兵正揮舞工兵鏟等工具挖掘各種工事。
下了轎車,我問到:「搞演習?」
蔣百里微笑不語,帶著我走上一個小山頭,已經鋪好野營餐具,熱氣騰騰的早餐,好熟悉的感覺,我回顧四周,猛然驚覺:「這是模仿我在西周的工事?!」
「對了!」蔣百里看了一下表,回答到:「賢弟說對了,不但模仿,參謀本部還加了碼,並且中午時分陸大來觀摩,下午這裡更要遭遇包括你看到的日式野炮群等所有大炮的實彈覆蓋,最後是參謀本部、炮兵監、工兵監等來檢驗工事效果。現在先吃早飯,而後,為保存這些工事,你還有什麼招就快施展出來吧!」
「全般步炮攻防模擬演習?」
「當然。」
「所有大炮?」
「當然。」
「包括德式150榴彈炮?」
「當然。」
「先生夠狠!」
「呵呵呵!」
為抗戰之初中**隊不再用幾十萬將士的生命和鮮血來學防禦,拼了!我匆匆吃完豐盛的早飯,便和趕來的工兵團軍官們進入實質性施工指揮,戰壕繼續加深,防炮洞相繼完工,各種槍炮射擊掩體基本成型。奮鬥到近中午時分,看著星羅棋布的陣地逐漸完整,我剛想去找蔣百里,卻見又來了一群軍人,將星燦爛啊!
「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陸軍大學教育長楊傑將軍。」
「耿光先生。」我躬身行禮。
「果然是年輕有為啊!」
「不敢,前輩和百里將軍並稱中**學泰斗,得兩位先生品評是晚生的幸運。」
「走,大家都來看看子安的新式陣地是怎麼樣子!」
第一道是作為前進陣地的平地戰壕,所有挖掘出來的泥土全部運走,無一絲一毫高出地面,波浪形戰壕,靠「敵軍」一面下按計劃挖掘一百個單人防炮洞,上面覆蓋有一米以上的泥層;戰壕上間有斜切面輕機槍和步槍射擊位,有助於機槍兵、步槍兵的掩護。
第二道是山坡上的主陣地,也是波浪形戰壕,和平地上截然不同的是戰壕前挖掘了大量泥土,形成150-200厘米的垂直層面,挖掘出的泥土則覆蓋在戰壕敵沿上壓實;步槍和輕機槍位也同樣有斜切面及兩側高起的壓實泥土掩護;重機槍位全部深挖,上覆多層木製框架,間用厚達近一米的泥土壓實覆蓋;戰壕中「敵軍」方向也是大量防炮洞,和第一道不同的是有多人防炮洞,便於重機槍組和輕炮兵組整體掩蔽。
第三道是後備陣地,設立在小山山脊稜線上,結構和第二道戰壕相同,只是沒有重機槍土木掩體,卻有隱蔽的炮兵觀察哨掩體。
三條陣地之間都有多條斜線交通壕連接。
山坡後反斜面上各種迫擊炮掩體及發射位已經準備就緒,但工兵們還在挖掘。
楊傑問:「他們還在挖什麼?」
「如果時間充裕,除炮兵掩體和平整發射位外,還有(有線)通訊線也要深埋;還有預備隊的掩體。」
「還需要多少時間?」
「若只為檢驗工事效果,只需要一個半小時。」
「那好,繼續完成。」楊傑回頭道:「陸大的教員和學員們,大家分散,仔細看看各種工事,等炮擊完畢後再作對比。要記錄,要分析,下周我們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