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章 交流 文 / 裕瑋
見他們唇槍舌劍,我請波赫曼少校進入野炮兵營區,楊傑的副官在我的暗示下清場後,我和波赫曼面對面開始談話。
「軍事情報局波赫曼海軍少校。」
「軍政部兵工署副署長宋子文。」
「我代表國防軍感謝宋先生對海軍的重大幫助!」
「不敢,德國海軍對中國海軍的幫助更是巨大。」
「這是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博士給您的私人信件。」
(史實:雷德爾當時的軍銜是海軍上將,但一直以來雷德爾都喜歡被人稱為雷德爾博士)
「這是您要的物品清單副本,已經起運來中國,目的地是象山。貨款用貴國海軍潛水艇母船款項抵扣,餘額和我們的饋贈已轉入按你的指定的帳戶,希望你已收到船東和銀行的通知。」
「我已收到通知,十分高興貴方的贈送和服務。」
「不客氣,我來是奉海軍之命向先生請教的。鑒于先生對潛艇設計方面的高明見解,想請教一下先生對於潛艇作戰的看法?」
「貴國潛艇部隊現任指揮官是鄧尼茨上校吧?」
誰都想不到,七年後晉陞為德國海軍元帥,擔任海軍總司令,十年之後更成為繼承希特勒元首寶座的鄧尼茨此時只是一個區區小上校!但的確是史實。
「是的,鄧尼茨指揮官對先生潛艇設計思想十分推崇。」
嚇嚇鄧尼茨還是很有意思的:「憑我在德國和鄧尼茨先生的短暫接觸及對潛艇、特別是一次大戰中德國潛艇作戰的長期瞭解,我以為德國海軍潛艇部隊適合發展一種全新的潛艇戰術,我稱之為『狼群』戰術,簡要的說就是以十數乃至數十艘潛艇間隔一定距離組成橫隊展開在大西洋上以擴大搜索範圍,針對敵軍有海軍兵力掩護的運輸船隊,無論哪一艘潛艇發現敵運輸船隊就發報通知其餘各艇及陸上指揮部,而後由指揮部負責調集或由編隊中各艇自發集中圍攻該運輸船隊,以集中對集中,聚而殲之。這種戰法類似狼群覓食,所以我稱為『狼群』戰術。可以避免單艘潛艇面對敵護航船隊無法下手、其餘各艇無法及時趕到形成有效打擊的窘境……」
波赫曼趕緊速記啊!我看的直樂,咳咳,這是不久以後鄧尼茨的發明,難得有當「穿越大神」的樂趣啊!想想我也真可憐,好容易穿越一次,智力沒增加還和以前一樣丟三落四、體力也沒增長連一個女孩子都打不過,「穿越大神」們的超能力更是想沒想到過,唉聲歎氣之餘只能在這個波赫曼身上找點樂趣了。
「請問波赫曼少校,貴軍對潛艇射擊距離規定在多少?」
「我不是潛艇部隊出身,不清楚細節,但據我所知在3000米左右。」
「據我所知,即使很有經驗的艇長,潛射魚雷射擊3000米外哪怕是低速目標也是很困難的。為什麼貴軍規定的射擊距離不能近一點呢?」
「因為據我們瞭解,英國海軍聲納技術已經發展到很高水準,可以對水下3000米甚至更遠目標準確定位。若我軍潛艇距離目標過近就會首先遭受反潛艦艇的攻擊。」
(史實:二戰前德國海軍錯誤的高估了英國海軍聲納的效能。)
「明白了。」我暗說:『信你才怪!』
「請問剛才你所言由發現敵船隊潛艇在敵前發報,這必然導致敵方偵聽獲知的問題如何解決?」
「不用擔心,潛艇水面航速高於一般民用船隻,只要潛艇把握好發報時機,完全可以避免護航船隊逃脫。」
「請問對德國海軍的建設,先生還有什麼看法?」
「由於空軍的飛速發展,空中威脅日益嚴重,處於嚴重數量和地理劣勢的德國水面艦隊在未來的戰爭中作用不會很大,個人建議德國海軍放棄大中型水面艦艇的建設,甚至包括航空母艦在內;集中力量發展潛艇。」
「你說的話會把博士氣瘋的。」
「呵呵。還請轉告鄧尼茨上校,如果他認為不能近距離水下進攻的話,不妨試一下夜間近距離水面進攻,也許可以避開敵軍聲納。」
(史實:戰爭初期德國海軍認為「英軍聲納技術高超」,的確將潛艇投入夜晚水面進攻。)……
「經過對上饒地區的考察,雖然認為貴政府提出的建議十分誘人,但我方認為現階段不適合在華作長期投資。」
看來德國方面也有明白人,我的借雞生蛋計劃胎死腹中了!
「可以說一下原因嗎?」
「主要是現在的國際局勢已無法進行平穩的長期投資了。開拓上饒銅礦計劃極可能因為幾年後世界局勢不穩,會發生開採出來的銅無法運回德國的窘境。」
「很遺憾,若國際局勢平和,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長期項目。」
「我們也很遺憾。不知先生需要什麼?也許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解決。」
「不用說客套話,不少和軍事有關的項目已經來不及解決了。中德政府之間的關係已經走下坡路了,為牽制蘇聯,你們元首必然走上拋棄中國向日本伸出橄欖枝的結盟道路。」
「為德國的利益。」
「為德國的利益,更不能和日本結盟。」
有人聲很快接近,我們只能停止談話,進來的正是舒爾策,後面跟著幾個**軍官,為首的抱歉:「對不起,這位舒爾策先生沒法進入演習區就闖到這裡來了。」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先生吧?」
「談不上大名鼎鼎,舒爾策先生。」
「作為宋部長先生的老朋友,不知可否參加兩位的私下談話?」
「宋,你和……」
「沒關係,波赫曼少校只是帶來感謝信,雷德爾博士感謝我對德國海軍的微薄之功。還有就是拒絕我們提出的開採銅礦的設想。波赫曼少校,請繼續。」我揮手讓其餘人退出。
「那好。為什麼宋這麼說?僅僅因為宋是中國人?日本的陸軍對蘇聯、日本的海軍對美國,都是很好的牽制,一旦開戰甚至是有力的助力。」
「元首的政策並不包含現階段和俄國、和英國作戰,下階段都不會和美國作戰;在德日結盟的背景下,一旦日本對上述三國之一甚至全部發動戰爭,德國怎麼辦?」
「日本會這麼瘋狂?」
「05年日本可以瘋狂的進攻俄國,誰能擔保他們在幾十年之後瘋狂的進攻美國?」
「可日本進攻俄國是因為俄國在滿洲擋了他們的路,他們進攻美國為什麼?」
「你們放棄了我們提出的長期合作項目的原因還記得麼?其中之一應該就是日本對我國繼續發動有限戰爭而最終擴大化。」
「以貴國政府一貫的立場,我很難相信會這種局部戰爭擴大化?比如滿洲?比如熱河?再比如上海?」
「現在我們已經退無可退,無論在北平、還是在上海。」
「很難想像你們怎麼抵禦日本的進攻?恐怕又是戰鬥幾周之後軍隊崩潰,而後是再度割地賠款。抱歉,也許我不該說的這麼直接。」
「沒關係,法肯豪森將軍已經知道什麼是直接。而下一次戰爭會讓你大開眼界的!」
「那我就拭目以待,雖然我嚴重懷疑貴**隊的戰鬥效能能維持多久?」
「能維持六個月。」
「看來你的估計也不算高?而後如何?還是割地賠款?」
「打不過撤退一段再組織再打,中國有很大的戰略縱深及後備力量。『這場戰爭只要一打,我們一定要打到底,決不可與日本中途妥協;只要我們拼下去,國際形勢的變化會對我們有利的。』——這是蔣百里先生說的。」
見波赫曼還沒說話,舒爾策插言:「宋先生,可以問一下你憑什麼推算日本會對英國、俄國甚至美國挑起戰爭?」
看來兩人是一夥的,或者至少暫時是。我回復:「隨著日本實際佔領滿洲,已經侵吞了俄國的利益(中東路),俄國沒有立即反擊在我們看來是友好的表示,而在日本人看來則是軟弱可欺的表現;加上日本一貫推動的滿蒙自治,勢必甚至已經掀起滿洲西部蒙古族的行動。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俄日為滿洲、在中蒙和中俄邊境的確必然爆發戰爭。只不過規模可能有所控制。」
「不錯,據我國外交渠道情報所知,今年(35年)起日俄在滿洲的小規模邊境衝突數量有大增加。」
「和英國呢?」
「應該說是針對東南亞的歐洲各領地。」
「日本有這麼大膽子?不要說歐洲各國,就是單單一個英國海軍就足以擊敗日本。」
(史實:當時德國乃至世界各國普遍高估英國海軍。)
「如果那時候你們正在進攻法國呢?別忘記英法同盟!」
「美國呢?他們應該沒關係。」
「如果美國真的保持中立,和日本沒關係也就和德國也沒關係,你們還需要和日本結盟嗎?如果美國想針對日本,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日本禁運,那時候日本的原材料進口乃至出口渠道就完蛋了。別的還好,石油從哪裡來?只能從荷屬東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強行奪取,迫使英國乃至整個西歐只能參戰,而後就是美國,接下來就是日德聯盟。」
「我明白了!日德聯盟只有在日本不對歐洲和美國發動戰爭的背景下才對德國有利,否則德國只會被日本拖入不想打的戰爭中去或者毀約而一勞永逸的毀掉德國政府的信譽,而日本卻是想打仗的!」
我笑了,也暗自偷笑:『德國政府的信譽在未來幾年中也會被元首全部毀掉的!』。
波赫曼寫完一堆速記後終於發問:「那這些為什麼要開始?又從哪裡開始?」
「回到我們之前的話題,從這裡開始!日本對中國必然採取繼續蠶食行動,而中國已經退無可退,無論在北平、還是在上海。」
「『已經退無可退,無論在北平、還是在上海。』這句話是你個人的意思?還是有所代表?」
「是我個人的意見,也是大部分中國人的想法。」
「包括委員長?」
我頓了一下,看著這位可能直通希特勒,至少直通戈林的業餘外交官,回答:「包括。」……
送走德國人,我也趕緊憑記憶作了記錄,當然是刪除私事的;而後身心疲憊的上了楊傑的專車跟蔣百里回南京。一路無話,實際我昏昏沉沉也說不出什麼來了,楊傑直接把我送到官邸,還是官邸侍從們把我搬到官邸我的臨時居所的床上,我倒頭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