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零七章 堅持 文 / 裕瑋
「我帶74、78軍去增援。」
「74軍?弱點了吧?還是把71軍帶上吧。」
「不行,這裡必需有一支強勁的預備隊。」我暗自偷笑:『你還不知道抗戰中最出色的抗日鐵軍就是74軍?』
「那就讓60軍轉道去你那裡吧!我請劉恢先整理快點,還能給你湊幾個師出來。」陳誠笑笑,「先讓將士們準備夜行,我們看下午日軍的行動再定。」
「今天下午?我猜日軍必然以長時間炮擊加轟炸,無論是否強攻錫澄線,今天都不會正式開始。」
「同感。」
11月23日傍晚5時,隨著太陽從天邊落下,在日軍隆隆的炮聲中,我帶著三萬多**離開錫澄線後的預備陣地向南開拔;只是和兩位軍長一起擠在小車上難免有些擁擠,「良楨兄、蔭國賢弟,部隊整理情況怎麼樣啊?」
俞濟時苦惱的說:「本部人員是基本補齊了,全軍共21000餘人,但質量就差多了,現在的74軍只有一半是戰前的官兵,兩成是其他部隊和軍校調來的,其餘是只經過短期訓練的新兵;蔭國補充的是湖南保安團,比我強多了是嗎?」
宋希濂苦笑,「我部共14000餘人,戰前官兵只有三成,2000餘人是其他部隊和軍校調撥,3000餘人是湖南保安團改編,其餘也是新兵蛋子。而且損失的裝備沒有補充,現在不要說山炮營只剩半個了,就是迫擊炮和重機槍也不到編製一半;特別是新成立的補充旅,連輕機槍都不全。良楨兄裝備還是整齊的吧?」
「蔭國不要酸麼,不就是一個新式炮兵營麼,我可沒有卜福斯速射山炮營,何況我的重機槍和82迫也沒補充啊?」
這兩個黃埔同學就這麼你來我往的鬥口,一路倒也不算寂寞;一夜車行200餘里,天明時分接近長興;望見晨起的川軍,兩人都住口了。
「這還是劉甫澄的主力部隊,川軍中裝備最好的一支,我在山西看到晉康和德操部隊連輕機槍也沒幾挺。」
「我們要對付多少日軍師團?」
「開始是6個,中期大約9到10個師團。」
俞濟時和宋希濂相互對望一眼。
「差不多一個半師對一個師團?」
「而且沒有永備工事?」
「對!」
「看來我們要交代在這裡了?!」
「放心,之前我下令會逃跑的。」
「哈哈哈哈!」
24日晨7時,我們抵達第23集團軍司令部,現在兼作張治中負責的第三戰區中央軍司令部,來不及半句客套立即進入實題。
「前天日軍前鋒突破南潯防線後,昨天又進佔大錢、雙林、菱湖一線,川軍僅靠水障將日軍阻擋在吳興以西。今早日軍已經開始炮擊,估計很快就會發動攻勢。」
「昨晚你們有哪些行動?」
「23軍主力在烏鎮一線發起夜襲,但日軍早有準備,被擊退;郭勳琪師反攻嘉興失敗,現已撤退,僅收復桐鄉;剛剛潘軍長上報傷亡失蹤共約4000餘人。」
「你們還有什麼後續措施?」
「21軍主力在吳興一線依河展開防禦,後續陣地是這裡以東的新塘一線,由2個獨立旅擔任防禦。23軍現在正在向西撤退過河,用以加強正面防禦陣地,但……」
「但白天行動會遭遇重大損失?劉建緒那裡有什麼支援?」
「呵呵呵……」張治中苦笑。
「明白了!北面來的援軍昨晚行軍、白天隱蔽休息,要等今天後半夜才能到達附近;今天21軍必需死守吳興一線到天黑,現在開始調整部署……」
晨8時30分,第4重炮旅團及幾個師團榴彈炮大隊的反覆鋪蓋炮轟過後,第15、17、22師團並列展開在河邊,子彈和小炮彈如雨點般飛過10-20米寬的小河,不斷清洗西岸川軍單薄的野戰陣地;少許,十幾個地段上一批批日本士兵背負著一袋袋土石跑到河邊將袋子丟進河中,而後飛快跑回;對岸川軍發現後立即開火,但輕重機槍一發射就被日軍猛烈的炮火和機槍子彈覆蓋;甚至後方的迫擊炮一發射也立即引來日軍重炮的反覆覆蓋;天上,**的幾隊sb轟炸機從雲層中呼嘯而下,但立即遭遇日軍高射炮隊的攔截,連續2架被擊中起火,大部分轟炸機也只匆忙投彈後轉身飛離,殺到的日軍戰鬥機群追趕而去。
9時余,隨著小河不斷被日軍背來的麻袋填平,西岸**火力也越來越弱,從後方增援的**則面臨日軍重炮縱深攔截,還時常有日軍轟炸機投彈,無論是一線守軍還是增援部隊皆傷亡慘重;伊16戰鬥機以2至4架編組不斷突入戰場上空襲擊日軍轟炸機,又引來護航的95和96式戰鬥機攔截;雙方在天上地下持續激戰。
10時余,在上千名背麻袋的日本兵和麻袋一起倒入河中之後,日軍終於在小河中築起十餘道凹凸不平的河堤,而『河堤』對面的川軍已基本損失殆盡,援軍更因為路上傷亡過半而放棄;隨即日軍不斷擁過小河侵入川軍陣地內部。孟浩然、廖敬安、梁澤民,指揮3個裝備極為簡陋的川軍旅對抗日軍整整3個師團的進攻,**將士不斷從半埋的陣地中翻爬出來,僅僅是為了向衝鋒的日軍發射幾顆子彈或是投擲一枚川造的馬尾手榴彈,幸運的還有剛得到的中央軍的長柄手榴彈及威力巨大的手雷,用鮮血和生命拖延著日軍的進攻,爭取和日軍同歸於盡。
工事是簡陋的,特別是沿河一線陣地被突破後,後續大部分更只能算單獨的掩體,但數量巨大,川軍將士就以2-3人一組、依靠這些1個小時前剛趕出來的、分散且加深掩體掩護向大批撲上來的日軍射擊和投彈;雖然陣地在一點點被侵吞,將士在不斷傷亡,但日軍的損失也在直線上升,而且進攻速度迅速降低。
「還有這種打法?」遠處後方掩蔽部裡,用新得的高倍望遠鏡觀察的川軍將領都大為驚訝。
「我軍損失可不小啊!」
「可大部隊已經撤下了?」我質疑。
劉兆藜有點尷尬的解釋:「我指的是機槍大炮。」
「機槍和迫擊炮損失不要緊,中央很快就會給補充的,甚至比你們現有的更多更好;決定戰鬥勝負關鍵是這些久經戰火的老兵和軍官,別輕易白白損失。」
分散的工事、小組形式的兵力部署,大大降低了日軍重炮和戰機等主要武器發揮,而地面上日軍卻同樣被各個方向飛來的子彈、炮彈壓著不能迅速前進,只能通過小型火炮的打擊、機槍的壓制,甚至步兵的犧牲來一個一個解決戰鬥;而日軍普遍採用的擲彈筒固然輕便有效,然只適合經驗豐富的老兵使用這一弱點逐漸顯現,特別是在淞滬損失慘重的第15、17師團中,原本只有少量現役官兵,現在連比較精銳的一級預備役官兵也多在淞滬損失,新補充的士兵固然還有服役經驗,但多為20年代後期服役步槍兵和機槍兵,那時還沒有擲彈筒!於是,日軍主要依仗摧毀敵軍野戰機槍火力點的擲彈筒的準頭一落千丈。
第15、17師團的進攻速度越來越慢,南翼在淞滬損失較小的第22師團的進攻就突出了,雖然根基比第15、17師團差(這兩個師團是第3、11師團留守部隊擴編的,比第22師有更多的現役),但現在反而領先一步,在土橋一次等將佐的催促下不斷超越友鄰攻擊前進。面對川軍分散防禦,日軍不顧損失繼續進攻,**節節抵抗,絕大部分分隊都和掩體共存亡。
11時20分,只剩殘磚爛瓦的吳興易手;雖說到了午飯時間,在激戰雙方顯然無心停下來吃飯,不過是在戰鬥間隙就著鹹菜啃幾口大餅和飯團而已。
「請清水師團長注意南翼掩護,不要掉以輕心!」畑俊六望著逐漸西進的主攻部隊,轉身指著南面連綿起伏的小山說。
「司令官閣下。」荻洲立兵有些著急了。
「荻洲君不要急,我總覺得這次進攻南京不會一帆風順的,有你施展的機會。」畑俊六微笑,「前面就是丘陵地區了,我軍的攻擊會更困難;老實說,我沒預料到面前這支裝備簡陋的土著會這麼難纏。讓我有遭遇宋子安的感覺,雖然我知道此時他應該在錫澄線後迎接松井司令官的進攻。」
「當然,這裡不過是張治中來前受到宋的指點,才給我們唱了這麼一出!」
「松浦師團就要到了,你們先聯繫準備一下,大約下午2點左右我會換你們接替巖松和廣野師團上場的。」
戰鬥在繼續,山區、哪怕是低矮的勉強叫山的丘陵也遠比平地難以進攻;最北面靠近太湖,第15師團已經把3個聯隊輪番使用了一輪才突破第435旅在邱城山至楊桂山的防禦,中間第17師團也奮力突破了第436旅在觀音山至蒼山一帶的防線;但兩者之間的將軍山,這麼一個名字響亮而實際不過是一個小山頭的地方還在435旅870團機槍連殘部控制之下,依托岩石縫隙間修築的機槍巢還有2挺重機槍完好無損,在幾個步槍手掩護下,不斷噴吐著火蛇,將左右兩翼日軍死死壓在山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