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子安新傳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九章 赴漢 文 / 裕瑋

    4月16日下午,連續幾日的連綿小雨已經停了,但天上還是烏雲密佈。

    中日兩軍在江南的諸場戰鬥也接近尾聲。南京方面**主力相繼向南撤退,只有掩護部隊還在以中型迫擊炮向城裡發射零星炮彈牽制日軍;溧陽至南渡一帶,21、23、新4軍各一部則在襲擾、牽制不斷逼近的岡村寧次主力,拖延日軍前進的速度;第104師團則狼狽不堪直接跑進上海市區,部分散兵甚至跑進法租界和公共租界被繳了械,又讓堂堂皇軍丟了一次大臉;只有蕪湖的激戰還在繼續。

    隨著輕迫不斷點殺日軍火力點,推進的**慢慢接近日軍陣地,30米距離內大排手榴彈飛出,藉著爆炸**躍起衝鋒,日軍也不甘示弱還以大量手榴彈,在濃密的硝煙中**以不小的傷亡剛衝上赤鑄山就被駐屯第2聯隊投入拼湊的幾個中隊反擊又打了下來,**接著又是一頓炮轟,隨後再次發起進攻,雙方成百上千人短兵相接在山坡上廝殺;依仗不斷擁上的數量優勢**終於壓倒日軍,赤鑄山易守。施中誠馬不停蹄立即又對幾百米外的馬鞍山主陣地發起進攻,眼見日軍岌岌可危,又被本間投入駐屯第1、第3聯隊抽調的幾個中隊增援穩定局勢,雙方就在山坡上再次展開激烈的廝殺,直打的血水和雙方死傷者一起順著濕漉漉山坡滾落、流淌下來;然因馬鞍山之重要,導致雙方不斷投入後備力量反覆爭奪,官兵大批死傷。

    同樣,58師主力對大赭山的進攻也不順利,由不少駐屯軍老兵為骨幹,駐屯第3聯隊主力依托山勢連續打退馮聖法的幾次進攻;只有側翼迂迴的部隊進展較快,輕鬆擊破日軍工兵、輜重兵等組成的鬆散防線插入大赭山南面和小赭山東面。

    只有北面進攻的51師的突進成功,日本海軍艦艇跑路後,王耀武親率部隊迅速通過江邊直插入蕪湖城區,迫使側翼受到威脅的駐屯軍第1聯隊主力後撤,雙方就在市區展開巷戰,日軍太長的步槍、笨重的重機槍、不適合在高低不平地點使用的輕機槍等等一切問題都成為日軍的災難;更何況因為馬鞍山的危機被抽走了預備隊,導致第1聯隊很快就支持不住潰敗下去,使51師從北面逐漸接近小赭山。

    下午3時余,58師從南面、51師從西北面突進蕪湖火車站。眼見師團將被分割,本間雅晴下令還固守半個馬鞍山的日軍撤退,1000多名還可以行動的日軍從西面衝下馬鞍山,和51師的前鋒撞擊在一起,雙方一陣對射後就進入短兵相接的拼刺,夾雜著長柄手榴彈和甜瓜手雷的互擲,導致雙方迅速死傷。但隨後攻上馬鞍山的57師摧毀了殘留的日軍傷兵抵抗後跟著殺下山來,而守火車站的工兵聯隊餘部也被58師趕出了火車站,三面夾擊打的日軍頓時崩潰,一場血流成河的屠殺後,只有少數日軍逃出了圍殺。

    到傍晚時分,日軍已被壓縮在大小赭山及以西的一小塊地方;此時,久違的陽光從雲縫裡露出了幾絲晚霞,但隨後就沉入西山,使鬱悶的日軍氣的差點吐血。

    短暫的休息過後,在剛剛趕到的40師協同下,3萬多**對著日軍剩下的陣地發起了新的進攻,炮彈、手榴彈、子彈發射和落地形成的閃光中,雙方官兵都在拚死浴血奮戰;很快,大小赭山以西的南北兩面陣地相繼被**突破,一些日軍被擠上山坡繼續抵抗,更多的則向江邊逃去,本間雅晴也有幸混在其中;更有幸的是他雖沒爬上運輸船、但在警衛幫忙下還擠上了一條交通艇,就在**的子彈和落到碼頭上之前了。

    大小赭山上的戰鬥還在繼續,而長江邊的戰鬥很快就結束了,因為來不及上船的日軍不是跳江了就是嗷嗷叫著自殺了。當然,是在撲向逼近的大批**時、在**子彈和手榴彈『幫助』下完成的。而有幸上船並的日軍很快就發現幸運截止,**82迫發射的照明彈照亮還不算寬闊的長江,一發發37炮炮彈緊跟著呼嘯而至,不斷在運輸船船舷上添加一個個破口甚至煙火。不久之後,除個別幸運的小艇外,慢速的大船無一例外沉沒在江中;不過有些日軍還是很走運的施展游泳技能後被守候在長江兩岸的**撈了起來,送進待遇還算不錯的戰俘營裡供人參觀。

    當4月17日來臨時,整個蕪湖的戰火終於熄滅,最後堅守大赭山的駐屯軍第3聯隊殘部全滅,連傷員也被戰友殺死。

    珞珈山半山廬

    「委員長,三戰區凌晨來的戰報。」侍衛長小心翼翼送來電報。

    「孝鎮啊?念吧!」剛起看情報等早餐的老蔣歎了口氣。

    「報武漢軍事委員會今晨1時蕪湖戰事勝利結束全殲日軍第27師團所部萬六千餘人只本間雅晴等少數人下落不明職宋子安」。

    「嗯,又一個師團全滅。孝鎮啊,你說我該怎麼獎賞你的好朋友?」

    蔣孝鎮苦著臉不敢作聲,看著老蔣鬱悶的吃完寧波幫早餐,在外面又一場遊行歡慶聲中默默離去,只留下中統一紙汪精衛等正在聯絡各方勢力試圖推舉宋子安代行委員長之職的情報。

    不久之後,難得早起在西湖邊晃蕩的我聞訊後也歎了口氣,「發電報,請三姐讓我來武漢和姐姐哥哥們先面談一次;如果你們不能來的話。」

    回電來的很快,但不及日軍行動快,就在我發出電報後不到一個小時,各項情報就一一飛了過來。

    第一封:九江附近日軍開始全軍撤退,估計為沿長江向下游撤退。——在預料之中,不錯。

    第二封:華北方面日軍開始局部撤退,估計只保留北平、天津至大沽一線。——預料之外?

    第三封:大批日軍艦隊出現在海州(連雲港)以東海面上開始炮擊並掃雷行動。

    第四封:日海軍艦隊炮擊廈門。

    「我靠!」我暗中唾罵著登上了空軍偵察機後座飛赴武漢。

    幾個小時空中顛簸後,大家在孔祥熙公館一見面,宋美齡就說開了:「現在的問題是汪兆銘的倡議已經各界形成相當的共識,雖然只要介石不鬆口他們也辦法,但這樣鬧下去我們大家都難以收場,特別是子安一個勝仗接著一個勝仗的打,而介石卻……」

    「就算三弟故意打個敗仗,姐夫也不可能故意打個勝仗吧?」

    「呵呵,難得二弟說笑話!」連大姐也笑了,「三妹,你覺得介石的意思是什麼?」

    「我覺得介石的意思是可以放棄部分不太重要的權力以換取多方支持度過難關,具體麼,三弟跟介石直接說怎麼樣?」

    「直接說?」大哥質疑:「直接說一旦談不攏就沒挽回的餘地了,不妥吧?」

    「我覺得可行,三弟年紀小,政治上對介石毫無威脅卻在軍事上建樹無人可及,無人能夠替代,去說最合適,就是不成也無大礙。」大姐贊同。

    「我覺得不妥。」

    「我也是,還是三姐先去探探口風為好。」

    「關鍵在要求委員長放棄哪些權力才能讓大家基本滿意。」一直沒有開口的二姐說到,「三弟自己有什麼建議?」

    「三姐夫對軍權是肯定不會放棄的,我覺得可以把軍權中的人事權和作戰指揮權分割開來,三姐夫保留人事權已便繼續控制軍隊,把作戰指揮權分出來由一個小型的委員會執掌;委員長採用單數記名投票決定作戰事宜。」

    「如沒有人事權,這個委員會怎麼能夠保證軍令執行?」二哥搶先問到:「那些軍頭三姐夫說了都可以不算,何況一個沒人事權的委員會?」

    「把人事權再分一下,委員會有免職權和選擇權,三姐夫有提名權和任命權,就可以形成相互制約的格局;但三姐夫肯定不會同意這一補充方案。」我笑著說。

    「對,介石不可能會在人事方面讓權的。」三姐猶豫了。

    「三姐夫再打幾個敗仗不讓也得讓了。」二哥笑著說,「三弟,接下來敗仗是什麼?」

    「海州和廈門。」

    「廈門?在福建啊?不是你管的地方?」

    「不是,福建屬於張發奎第四戰區福建分區,指揮是省主席陳儀兼。」

    「好吧,打仗的事我們不參與;接下來問題是假如介石同時放棄作戰指揮權這一未來可能放棄的權力,委員會規模及組成人選?」

    「單數,10人以內,無棄權票,以保證每次決定有效性。我推薦百里先生,耿光、厚甫、百福。」

    「不包括三弟?」

    「如果能找到替代我的人的話,我不介意長駐武漢。」

    「地方勢力怎麼安排?」

    「東北軍、晉綏軍、新桂系各一位;再加上敬之、煥章、頌雲。」

    「多一人,漢卿或耿光下來?」

    「可以。」

    「我去探探兆銘他們的口風。」大哥起身。

    「那好,我這就去探探介石的口風。」三姐最後總結,「晚飯後過去,你姐夫要和三弟單獨談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