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三十二章 談判 文 / 裕瑋
新加坡陷落了,在堅持了70天之後,由英國馬來亞總司令珀西瓦爾將軍指揮的、比歷史上略多一些的英印馬澳等組成的10餘萬大軍向山下奉文指揮的第25軍投降了;因為絕大多數人(可能包括丘吉爾在內)都不知道根本不存在什麼新加坡要塞,整個30年代英國巨大的投入不過是在新加坡建設一個能夠容納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及大量陸軍長期駐紮和作戰補給的大基地而已,最多加上海邊的一些海岸炮;而英國海軍的原本計劃不過是在日本海軍進攻時能抵抗35天,等待主力艦隊從本土趕到;但不幸的是日軍卻從是橫穿馬來亞數百里被英國認為大部隊難以逾越的叢林殺到新加坡背後,從陸上進攻奪取了新加坡。
緊接著,由溫賴特將軍代理指揮的美菲軍8萬多人(包括美軍約3萬餘人)在菲律賓巴丹半島向本間雅清指揮的第14軍投降(史實);原本歷史上羅斯福還可以慶幸美國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全家倖免(羅在知道菲律賓即將不保時任命麥擔任駐澳的聯軍總司令,使麥得以有『理由』將全軍丟給倒霉的溫賴特中將,自己則帶領全家連同菲傭和寵物狗乘魚雷艇一起逃脫,史實。),但由於蝴蝶翅膀煽動,原來麥全家乘坐魚雷艇逃跑的路線經過的荷屬東印度地區已經被日本佔領,導致麥克阿瑟只能不顧他的不坐潛艇的習慣(這是史實,也是麥冒險乘坐魚雷艇逃跑的根本原因)和巫婆的可怕預言(這是笑話了)改乘潛艇逃跑。但不幸的是麥克阿瑟全家乘坐的是那條倒霉的s176號(新型的小鯨魚級潛艇),並不因為有麥的四顆將星壓艙就能夠擺脫惡運,而是和歷史上一樣在菲律賓南部島嶼間躲躲閃閃逃跑時被偶爾經過的日海軍旗風號和春風號驅逐艦發現,鱸魚號(s176號的名稱)緊急發射的魚雷飛的不知去向(當時美軍新型潛射魚雷有多處嚴重設計和製造錯誤,導致太平洋戰爭初期多次錯失良機,史實),而日軍驅逐艦的深水炸彈隨即落下,水下的鱸魚號被炸的支離破碎,失去動力、多處進水、氯氣迷漫整個船艙,只能上浮投降;於是日軍欣喜若狂的抓到了麥克阿瑟上將。
就在這樣一種壓抑的氣氛中,烏雲密佈(否則誰也沒膽子等日機上門啊?),美國全權代表、號稱白宮第三號人物(第一第二號分別是羅斯福總統夫婦)的哈里·勞埃德·霍普金斯(軍火分配委員會主席、戰時生產委員會成員、總統的蘇聯條約起草委員會主席、總統關於租借法案的總顧問等等一大堆重要的暫時任命,但滑稽的卻無一正式職務,史實)在美國駐華大使納爾遜·詹森陪同下來到日軍很久未來轟炸的珞珈山,老蔣夫婦熱情出迎。
他們談他們的,我們談我們的。
「歡迎,約瑟夫,我們許久未見面了!」
「親愛的宋!」史迪威立即給我一個熊抱,和當年在美國對待我故意套關係卻遭遇冷淡回應的場面大相逕庭。
「恭喜晉陞中將!」既然史老頭作親熱狀,我也隨行就市拍拍他肩上嶄新的三顆星。「我可記得美軍高級軍官晉陞是很難的。」當然,這是我故作不知。
「你說的都是老黃歷了。」作為長期待在中國的中國通,史迪威不自覺的用上漢語俗話,「現在的美軍當中,軍校畢業沒兩年、鬍子還沒刮過的毛頭小子都能混個少校。」
「呵呵,戰爭時期,難免的。請坐。上茶。」
史迪威熟練的端起茶碗,「我們差不多有3年多沒見過了吧?(抗戰初期史迪威擔任過美國駐華武官,史實)時間過的真快,想不到我們要在這種情況下再次見面了。」說到這裡,史迪威苦笑著搖搖頭,「想不到真如宋當年所言,日本膽敢進攻美國,而且還真的能把我們打的那麼慘……宋,你當年是怎麼預料到的?」
我微笑,「這很正常啊?日本習慣於為解決問題而創造新的問題,所謂『要佔領中國必先佔領滿州,要佔領滿州必先佔領朝鮮。』既然中國無法佔領,接下來自然是『要佔領中國必先佔領全世界』,哈哈哈哈。」說的中美雙方將領一起笑了起來。
我接著說:「而日軍有個模仿過去勝利的習慣,比如31年在東北大獲成功,37年就想在華北照樣再來一次;而05年他們怎麼靠襲擊俄國太平洋艦隊大獲全勝的?對日本人而言而,自然可以再以同樣的方式戰勝美國太平洋艦隊。」
「受教了。」史迪威再次苦笑,「宋可以分析一下太平洋局勢嗎?」
「當然。貴國海軍現在已經失去一半主力艦隻,新造大艦加上訓練估計要到44年初才能補充損失;換句話說在此之前,日軍依仗海軍優勢可以想打哪裡就打哪裡;貴軍只有防禦及游擊性質的反擊可為。」
「不錯。」
「俄國雖然保住了莫斯科,但很大程度上是憑借嚴冬的幫忙;且德國雖有損失但未傷大的元氣,反而是俄軍損失極為慘重,最大的重兵集團南方方面軍已經潰不成軍;雖然俄國人力補充還沒問題,但合格的軍官和軍士損失卻無法迅速彌補,而且俄國的軍工生產即使加上貴國的部分幫忙也難以很快恢復元氣。何況北大西洋上還有德國的潛艇,憑借先進的技術和戰術,已經打的你們叫苦不迭了吧?」
「還不是拜你所賜?」史迪威忍不住反擊。
「還不是拜你們當年不肯便宜點賣給我們軍火所賜?」我也滿不在乎的回應。
隨即,雙方不由得再次大笑,只是笑聲中大多數人難免有點苦澀的味道。
笑過之後,史迪威再問:「聽說宋現在在中國有『大神』之稱,不知是否能預測我的來意?」
「無非是美國出物資走南大西洋、印度洋到印度西海岸,而後走陸路從印度東北部經緬甸北部進入中國;中國出人馬對東南亞陸上及侵佔中國本土的日軍展開反擊。以牽制日軍,使美國有時間完成總動員,執行所謂先歐後亞的戰略?」我直截了當回答了。
「果然瞞不過宋!」
「這是明擺著的,沒什麼希奇。問題在於美國有多少有效物資能適時到達**手中?」
「怎麼講?」
「俄軍需要美國的大量物資才能維持作戰,英軍需要,美軍自己也需要,加上越來越多的德國遠洋潛艇投入南大西洋,甚至日本海軍深入印度洋:還要加上官僚主義及英國的牽制,我看不會有多少有效物資到達中國的。而缺乏美國援助的有效武器裝備,中**隊大規模反攻只是幻想。」
美軍將校們交換一下眼神,還是史迪威發問:「可是在你指揮下,中**隊之前的反攻成果巨大。」
知道他們會在這個問題責難,我瀟灑的拿出一疊圖表,「諸位請看,從戰術(美軍把戰役和戰術混稱戰術)上講,**之前除幾次小型攻勢外,大的戰役全部是防守反擊而非進攻所得,這是抗戰開始後**所有戰役簡表。」等他們看了一陣,我又拿出幾張圖表分發:「從重裝備上講,**初期採用歐美武器到後來採用俄國武器,雖然數量上處於劣勢但質量上並不落後,加上**將領指揮得當才能取得相當的成功……而現在,隨著日軍零式一式戰鬥機大批投入戰場。」說到這裡,我雙手一攤,「相信你們也遭受到相同挫折了吧?」
美軍將校們又討論一陣,不得不同意我的觀點。
沉默後許久,還是史迪威問到:「宋一定有辦法對嗎?」
「當然,不過還是需要美國的大力支持。」
「力所能及的範圍,我保證我盡力說動馬歇爾將軍。」
「我以為,以美國的科學技術,一種甚至兩種基本壓倒零式及後續日軍戰鬥機的先進戰鬥機已經在研發過程當中,是吧?」見史迪威點頭,我繼續說到:「那麼我估計明年下半年這種先進戰鬥機就可以大規模生產了。」
「不錯,但我們等不到那個時候。」
「所以我們要找在此之間的暫時替代品,我以為p40戰鬥機和3英吋(76.2毫米)高射炮是合理的基本選擇;當然,如需要大進攻還能獲得大勝,還需要重型轟炸機。」
「就這兩樣?」準備應對我刁難、卻發現我只提出這兩樣美軍現有的普通武器的美軍將校一起發問。
「不錯,先用這兩樣。以後再用貴國正在研製的新式戰鬥機,還有更大口徑的高射炮替代;當然,還有比b17更好的重型轟炸機。」
「宋,可以詳細講解一下嗎?」
「當然,零式戰鬥機雖然高速且異常靈活機動,但貴軍還是高估了日軍的戰鬥機戰力,因為日海軍航空隊講究精兵政策,貴軍前一階段遭遇的是少有的精銳飛行員,而零式戰鬥機這種放棄防禦拼火力和機動的戰鬥機正好適合少數精英發揮(史實);只要小編隊配合得當,雖然機動能力遠遠不如,但速度相當的戰鬥機只要擁有密集的輕火力及堅實的機體是可以與之一戰的,p40戰鬥機就是一種。至於具體戰術……」我看看在座的美陸軍航空隊(不要跟我說美國空軍,47年前不存在這種東東),笑笑,「你們可以請教陳納德上校。(史實,歷史上就是陳納德首先提出以p40多機夾擊零式戰鬥機的戰術的。)」
「那重型高射炮呢?」
「**並不缺乏輕型高射炮,而壓制火炮甚至坦克,顯然在空中劣勢下難以發揮,我只能用重型高炮代替,以兼作防空,除榴彈外還要準備反坦克炮彈。並且最終大勝,還是需要美軍出動重型轟炸機實施長期的戰略轟炸。當然,我希望在2-3年後中國也能獲得一定數量的重型轟炸機。」
「沒問題,我會知會馬歇爾將軍,盡快並大量提供p40戰鬥機和3寸高炮,希望宋將軍能憑此再次取得大勝。」
「不要半途被英國佬截留即可,否則我們不會履行諾言。」
「你放心。」
「以英國佬的習慣,我很不放心;我可不希望親自去向英國佬討債,相信你們也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