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煉金大中華

正文 【557】 旅順危矣 文 / 每音十流術

    長輩的那份『痛』,他們算是親身體會到了。

    朝廷的軍隊是吃什麼的?

    北洋水師又是幹什麼的?

    堂堂大國,居然不敵島國!

    這批開明人士,簡直想不明白。

    他們想不明白,《申報》等被龍灝全資掌控的中國報業就讓他們明白!

    接下去,消息散佈到江南十多個大中型城市。

    上海的報紙通過馬車、漕運、鐵路、公路等等運輸方式,運往各大城市,免費地贈送給關心國事的人看。

    不收你錢,只要你喊一句「反對威海條約」,就能得一份油墨猶新的報紙。

    對這一項舉措,有好奇的商人做了一筆統計,《申報》每天的耗費就是二十萬兩銀子之巨!

    手筆可謂龐大,不計成本。

    這些報紙上不僅詳細刊印了《威海條約》全,解讀條約簽訂後對中國帶來的危害,而且還把黃海大海戰、平壤大屠殺等內容刊登其上,配上圖片和解說,讓大家看清楚這次甲午戰爭的來龍去脈,看清楚清軍的孱弱、朝廷的膽怯,看清楚慈禧、恭親王、李鴻章這群『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懦夫作派。

    報紙僅僅免費派發了四天,就有了效果。

    當然了,這個效果不太具有正面性和推廣意義。

    湖南湘潭,一名自稱為太平天國洪秀全後人的小地主,宣佈揭竿起義,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他率領鄉人五十一,殺入了湘潭縣府。宰殺知縣一家,然後彙集靠攏的『從龍眾』,舉兵三百,攻打毗鄰的長沙城。

    自然,這個好比鬧劇一樣的起義很快就被撲滅!

    那名洪姓後人最後也被證明不過是一個貪財好色、魚肉鄉里的典型地主老財。因為這幾天讀了幾份《申報》,再加上夜裡多喝了幾杯,就萌發起了造反稱王的念頭。

    湘潭的『起義鬧劇』來的快,過的也快,但是,這件事經過《申報》記者的報導。渲染一番,很快也傳遍了江南。

    你想江南有什麼人啊?

    湘軍、淮軍、粵軍……滿清後期彪悍的人馬都在這裡。

    所以,對朝廷不滿的種子,經過『湘潭起義』事件後,在不少人的心裡發了芽……

    假如說『湘潭起義』事件算是民間不滿情緒的一種另類爆發,那麼。官場上的不滿就集中體現在兩江兼湖廣總督劉坤一身上。

    《威海條約》曝光後的第八天,他便上書慈禧太后,疾言厲色,明確要求朝廷宣佈條約無效,將恭親王這個『賣國賊』下獄問罪,絕對不能跟日本和談。

    劉坤一還表示,如果需要打仗。他願意率領還在籌建中的南洋水師『圍魏救趙』,從上海出發,攻擊琉球群島和日本的九州四國!

    除了上書朝廷,劉坤一還寫了一篇洋洋灑灑、情深意切的萬言,不僅派人送去北京貼在牆頭,而且還刊上了《申報》。

    這個舉動,頓時為他贏得了不小的聲望。

    接到劉坤一的上書和讀過流傳京城街頭巷尾的萬言後,慈禧太后氣得宰了兩個小太監,而李鴻章也是再次吐血,在獄中習慣性昏迷。

    當然了。昏迷前中堂大人還是例行有了一句交待:「劉坤一這老匹夫,說的比唱的好聽,老夫叫他早點出兵他怎麼裝聾作啞?現在朝廷忍辱負重好容易跟日本人講和了,你又跳出來指這指那,大發厥詞。真、真是氣煞老夫也……」

    面對劉坤一的突然發難,慈禧太后等高層氣歸氣,但具體的應對舉措也著實左右為難,不好出台。

    最後,慈禧代表的大清朝廷乾脆來了個不理不睬,任你江南吵翻天,我自巋然不動。

    反正條約已經簽了,日本人也收兵停戰了,北京安全了,你們南邊愛怎麼嚷嚷就怎麼嚷嚷吧!

    江南那一塊我大清又不是沒失去過,想那太平天國時期,我大清沒了半壁江山還不是照樣過的舒坦,總之一句話,你們愛怎麼鬧就怎麼鬧唄!

    不過,大清朝廷這種掩耳盜鈴、聽之任之的做法卻被劉坤一抓住了空子。

    他在朝廷沉默後的第三天,在《申報》上又開口了:「朝廷有困難,為了保住太后的大壽不被打擾,所以才委曲求全與日本談和!但是,朝廷有顧慮,我劉坤一可沒顧慮,南洋也沒半點顧慮!朝廷既然沒有對我劉某人苛責,那麼就是默許了我的行動,接下來,我劉坤一要為那些死在黃海海戰上的同胞和將士報仇了!」

    這番話剛剛落地,本被認為在黃海大海戰中與吉野號同歸於盡的鄧世昌部也齊刷刷地現身。

    他們在上海接受《申報》的採訪,陳述了當時海戰的戰況,並且表示:北洋水師其實已是外強中乾,在多年不補充新型戰艦的情況下,能與日本最新式的快速戰艦戰成三七開,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鄧世昌還毫不諱言地指出,如果不是戰前從龍灝那裡獲得了一批彈藥補給,自己是無論如何也追不上吉野號並將它撞沉的,那樣的話,黃海大海戰的結果,北洋也許還要輸的更慘!

    鄧世昌站出來講話,《申報》將此一刊登,繼續在江南派發,舉國不禁嘩然一片:原來我們不是大意而輸給小日本的,原來我們的驕傲——北洋水師已經糜爛至此,原來我們現在的結果還是經過努力拼爭後較好的結果!?

    這個殘酷的事實,簡直相當

    於又一重錘,將全國開明愛國人士的自尊心,砸得粉碎,灑落一地。

    劉坤一沒有吹牛,他說的話,馬上付諸實踐!

    六月二日,南洋水師的六艘軍艦從上海港出發,跨入東海,朝著日本本土駛去。

    鄧世昌部同行。

    六月八日。南洋水師在琉球群島以北邊緣海域與日軍的一支小型艦隊碰面,並交火。

    雙方互有損傷,不過南洋水師到底還是擊退了這支不是主力的日本海軍,揮師繼續北上,逼近長崎。

    六月十日。南洋水師對長崎港口開炮十三響,轟沉五艘漁船,炸死數十名日本漁民後,揚長而去。

    南洋水師的這個行動,雖然沒有對日本海軍造成實質性打擊,但其代表的意義卻是非同凡響。

    當北洋水師被摁在老窩裡給日本人一通猛揍時。實力更弱的南洋水師卻勇敢地跑到日本國土,向敵方進行了強悍有力的反擊!

    這無疑是振奮人心,鼓舞民族士氣的。

    可不,當這場『炮轟長崎』的勝利消息傳回國內,舉國歡騰,朝廷顏面無光。

    有很多不太明白真相的人叫的最歡最響:「原來小日本這麼弱啊。我們一人捐出一錢,支持南洋水師再買幾艘炮艦,干死小日本啊!大家說好不好啊?」

    「對,殺上東京,活捉日本天皇!」

    「哎,只歎朝廷無能,賠款的錢只要拿出十分之一購置炮艦。操練水師,小日本還敢言勝?還用我們捐錢?」

    「我沒錢,但我有一條賤命,我要用這條賤命,去換日本畜生的十條命!nnd,我的泰山就死在平壤,可憐我那回娘家探親的媳婦哦!」

    ……

    在一片叫好聲中,南洋水師沒有見好就收,而是趁勝追擊。

    他們又在日本九州和四國最南端的幾個港口開了數炮,並且幹掉了一支不忿出港求戰的日本小型艦隊。這才於六月二十日,班師凱旋回滬。

    南洋水師取得的輝煌戰果,令身處北京的大清朝廷為之側目。

    那些個身處高堂的大佬們,開始有點後悔,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慈禧太后、恭親王。以及一些主和派:我們會不會膽子太小了點?生生被東邊的那伙倭寇給唬住了?其實,倭寇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可怕?君不見,南洋水師可是跑到他們門口拉屎撒尿,也沒見到他們有什麼像樣的反擊?我們是不是也該試著出擊一下,看看能否打個勝仗,多少也好平息一下有些日益鼎沸的民怨?

    然而,這些大佬們思前想後,終究還是放棄了。

    他們是這樣考慮的:反正和談的條約已經簽了,銀兩也已經賠了『首付』,接下來還貸的反正是那些泥腿子們,我們身子金貴,又何必冒著身家性命和我大清泱泱大國一諾千金的風險去挑起一場好不容易才停止的戰爭呢?

    對,我們該這麼辦,對南洋水師的行動既不鼓勵也不反對,它打的好,我大清自然顏面有光,說明我大清不是打不過日本,而只是為了無辜生靈免遭塗炭,才放下絳貴,與對方談和的。

    假如南洋水師最終失敗了,我們更有話說:看,這就是與日本人接著打下去的下場,看吧,治國不是兒戲,不是單憑匹夫之勇就能幹好的。

    想明白後,那些朝堂大佬們也就心安理得地守在京城,『靜觀其變』……

    話說南洋水師在九州和四國島附近鬧ど蛾子,首相伊籐博也是比較頭疼。

    他靠著豐富的經驗和清朝的愚昧軟弱,僥倖『贏』得了甲午戰爭,而其實到了停戰簽約的前一天,日本陸軍已經斷糧了三天,如果恭親王再『優柔寡斷』一點,日本人自己或許就會率先撐不住了。

    幸好,結果對伊籐博、對明治天皇來講,是幸運和豐碩的!

    拿了清朝的賠款,日本軍隊像補充了一管營養劑,整個隊伍又重新煥發出了活力。

    除了賠款,《威海條約》裡其它條款帶來的好處也需要伊籐博他們去消化、吸收。

    伊籐博都計劃好了,今年就先休整,給對方個面子,讓大清的那個老婆子也過個好生日,等到明年新年一過,就繼續從朝鮮半島發動攻勢,將這次沒要到的遼東半島也給打下來。

    到時候,有了遼東半島,日本就可以繼續圖謀中國的東北土地。

    當遼東半島和廣大的東北黑土地連成一片後,大日本帝國的工業化就能得到飛速的發展。

    原因嘛,大家都知道。中國的那個『雞頭』上(現在外蒙還沒**,叫雞頭是為了讓各位現代的看官方便理解),擁有著廣闊的資源,對此,日本已然垂涎了幾個世紀!

    伊籐博計劃得好好的。不過卻這一切都被南洋水師看似莽撞的報復行動給打亂了。

    對南洋水師,前面交代過,伊籐博是不怎麼重視的,他覺得那本來就是一支只配在內陸河流裡玩耍的花架子艦隊。

    如果說北洋水師是正規軍,那麼南洋水師最多就是城管,再了不起。給它戴上一頂『被龍灝相中的城管正式工』的帽子,就頂天了!

    所以,當南洋水師逼近日本九州島長崎港時,伊籐博接到消息後,對此只是嗤之以鼻。

    他的判斷是,綜合情報分析。南洋水師過來不過是作秀,為劉坤一贏得聲望,為其加強對江南各地的控制力。

    &

    nbsp;南洋水師最多就是離著岸邊遠遠開上幾炮,就會退去的。

    正是基於這個自信無比的判斷,伊籐博沒有調動主力軍艦,而只是派了一個小部隊,跑過去準備嚇唬嚇唬南洋水師。

    可誰知道。城管有大力量,小看了城管的伊籐博吃了大虧。

    不單過去阻攔的小艦隊損失慘重,而且還讓別人炮轟了長崎,雖說只是損失了幾艘漁船,但日本的面子可是落下了。

    還說打敗了北洋,連本土都守護不了,吹牛的吧?

    長崎港被轟事件,成了日本國內倒『伊籐』政治勢力的絕佳進攻武器,他們抓住機會,對伊籐博內閣展開圍攻之勢。

    另外。加上終於不用再吃花生米的明治天皇對伊籐博也起了打壓之心,所以,伊籐博沒來得及糾正對南洋水師犯下的輕敵錯誤,就差點被人給轟下了野,若不是那股來自美國的洪門勢力鼎力相助。刺殺了幾個鬧的最凶的反對勢力代表,只怕,伊籐博現在已經被投入監獄,或被賜予短刀切腹也未可知。

    等到伊籐博焦頭爛額地僥倖從這次**中走出,南洋水師早就跑回上海歡慶勝利了。

    伊籐博惱羞成怒之下,也出於重樹威信的考慮,一紙秘令,在六月十九日給到了日本駐朝陸軍。

    秘令指示他們即刻對遼東半島的旅順港發動偷襲,以此作為對南洋水師炮轟長崎港的報復!

    六月二十一日,陰風如罩,愁雲慘淡。

    今天的天氣非常不好,能見度差,日本駐朝第二軍於拂曉時分,突然離開了所屬營地,進犯旅順。

    日軍兵分兩路,一路為攻城炮隊混編師團,一路為騎兵和山炮中隊的接應團。

    二十二日早七時許,日軍抵達旅順城下,開始對旅順港發動了『不吭一氣』的突襲戰。

    時值中日停戰不滿一個月,原本駐守在旅順附近的援朝清軍,大部分都撤走了,他們天真的以為,日本人會遵守停戰條約,短時間內不會跨過中朝邊境,對旅順港進行侵略。

    戰爭開始打響,日軍一面用優勢炮火壓制旅順城內被打懵的清軍,一面用接應團,截斷聞訊趕來支援旅順的清朝軍隊。

    經過兩天兩夜的血戰,清軍的炮台損失殆盡,而陸續前來支援的清軍也被那一路騎兵和山炮混編的縱隊給逐個擊破。

    光是倒在旅順城牆底下的清軍士兵,就超過五千!

    日軍的損失也不小,不過他們的士氣更高,裝備更精良,不說以一當十,但一個打清軍三個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六月二十五日,負責旅順戰役的日軍將領大山巖宣佈,攻陷旅順後,將放開一切約束,允許屬下盡情劫掠、放手屠城!

    這一命令,激起了日本人骨子裡的獸性。

    日軍在二十六日中午,終於轟開了旅順的城門,這座遼東半島著名的港口城市,就像光天化日之下被扒光了衣服的小媳婦一樣,顫慄地擺在凶殘的日軍面前。

    眼看,歷史沒有岔道,這場令中國人為之心痛,並隨後被掩蓋了近半個世紀的大屠殺,又要沿襲原來的劇本上演了……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旅順城的北方傳來了一陣衝鋒號。

    這道號聲嘹亮異常,一時間,竟把絕望的旅順城民的叫喊聲和日軍洋洋得意的獰笑聲給壓了下去!

    旅順臨時提督、淮軍將領黃仕林,強打著灰白的臉色,向西北角望去,只見那邊的平原上騰起了一滾濃煙,看樣子,竟似有一股人數不菲的騎兵在飛速趕來。

    黃仕林顧不上下身濕漉漉的褲子,改悲為喜,仰天大吼:「有援軍,是援軍!我們還有援軍!大家再努把力,把城門堵上,萬萬不能讓日本鬼子衝進城來!」

    不知為何,旅順城的兩萬多軍民都已知道了日軍滅絕人性的屠城計劃,所以,儘管膽小懦弱的黃仕林為大家所不恥,但他們還是走向被炮彈轟爛的城門,用血肉之軀,努力地阻擋欲要殺進城來的日軍!

    突然出現的援軍,把日軍也驚得一愣。

    他們明明記得,旅順城周圍的清軍已經被清理一空了,旅順現在就是一座孤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