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女帝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一節 致休 文 / 問心劍

    明昭六年五月中,平王沐風自勝州啟程返京,臨行前,拔擢軍中小校董仲方暫代榷場觀察使並知勝州。五月二十三,平王奏報入京,明昭下旨,任董仲方為榷場觀察使並知勝州。五月二十八,翰林學士安無忌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在正三品,入政事堂為相。六月初三,平王沐風回京。

    入了六月,明昭對待政事堂一眾宰相的態度卻十分奇怪。

    政事堂**有宰相五位,尚書令劉仲武、中書令楚文森、門下侍中路千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郭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安無忌。其中以劉仲武年紀最長,資歷最深,資歷最淺的是安無忌,但是卻是最得天恩之人。路千川向來以不偏不倚,廉潔自律而聞名,楚文森卻是楚族的族長,而郭維也是幾十年宦海沉浮一步的爬上來的,而且朝中庶族官員,多以他馬首是瞻,其中刑部尚書施上淳、尚書左丞邵元長、諫議大夫王舉之三人乃是個中翹楚。

    自安無忌入政事堂後,一眾宰相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他們遞上去的表章,不管有理沒理,經常被明昭駁斥回來。其中劉仲武幾乎是有一本被駁一本,楚文森和郭維也好不到哪去,路千川因為是門下侍中,專司封駁,對日常細務管得較少,明昭倒也沒怎麼為難他。只有安無忌,有一本准一本,還經常被明昭大肆誇獎。

    明昭如此明顯為安無忌造勢,打壓一眾老丞相的舉動滿朝文武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楚文森和郭維不知在私底下怨了明昭多少回,咒了安無忌多少遍,百官之間也常有議論。

    但是這世上,終究是錦上添花小人多,雪中送炭君子少。不少官員見安無忌得今上恩寵,都一個個的跑過來與安無忌套近乎,拍這個新貴的馬屁。安無忌的回應卻是淡淡的,既不熱烈歡迎卻有不像以前一般常讓人吃閉門羹,官階高一點的便親自見見,喝兩口茶,說幾句閒話便送客,官階低的,就由管家代見,一時之間,安無忌的府邸成了上京城最熱鬧的所在。

    至於在這場風波之中最被明昭針對的劉仲武,卻十分奇怪的不發一言,閉門謝客,門人子弟一概不見,每日照常處理政事,折子被明昭駁了下來便再寫一份繼續上奏,一直到通過為止。按說劉仲武乃兩朝元老,深得先皇器重,居相位已然二十八年,朝中無一人可堪與之比肩,且明昭登基之時,出力最多的便是他,若不是他,孟家和隴西王也不會敗得那樣的快。

    可是明昭現在就是拿這個已經年過七旬的老人家下手了,似乎一點也不顧及劉仲武往日的功勞。說實在的,居相位二十八之久,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的,就是當今天子,今年亦不過二十六歲而已。

    如此這般鬧到七月份,明昭卻下了一道密旨給政事堂一眾丞相,因今年黃河洪水氾濫,要去黃河下游幾道微服私訪,巡察水情及黃河堤壩,令皇長子君紹真監國,政事堂一眾丞相輔佐,以尚書令劉仲武為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安無忌隨駕。

    政事堂一眾宰相接到這道旨意之後第一個反應竟然不是立刻上諫明昭,請明昭不要去——雖說這等進諫根本沒有什麼用,而是都慶幸了起來,明昭這一巡查黃河,他們留守上京,自不必向前一些日子那樣,受那麼多的窩囊氣,而且安無忌隨駕,也省得明昭在巡查途中還要駁他們的奏章來為安無忌造勢。因而一個個都沒有提筆寫諫章的興趣,甚至連門下侍中路千川而已只是歎了一口,把已經攤開的奏章本子再收回去,明昭前一陣子的作為,著實太過了一點。

    政事堂除安無忌外的幾大宰相就這般的對明昭的巡查唯唯諾諾,不做半點回應。但是終究還是有一個老人記得自己的職責,劉仲武寫了長達三千餘言的奏章,親至含章殿,呈與明昭。

    含章殿中,明昭神色複雜的看著白髮蒼蒼的劉仲武,竟然沒有當面駁回去,只是歎了口氣,以異常溫和的語調道:「朕知道了,劉丞相回政事堂吧。」

    「是。」劉仲武依舊是那不急不緩的語調,恭敬行禮後緩步退出了含章殿。

    望著劉仲武蹣跚離去的背影,明昭臉上閃過不忍之色,低低道:「華瑩,朕是不是過分了一點。」

    侍立在一側的華瑩垂首道:「皇上並不過份,因為您是皇上。」

    「是啊,朕是皇上。」明昭苦笑道:「所以朕做什麼都不過分,但是相反來說,朕做什麼都過分,劉丞相兩朝元老了,可是朕還……算了,不說了。回凝yin閣罷。」

    七月初九,離明昭七月十二離宮的日子越來越近,明昭卻有突然下了另一道聖旨,改由劉仲武隨駕出京,一應事物,由安無忌接任。

    一應事物,由安無忌接任,這才是明昭聖旨之中最重要的話語。畢竟按資排輩,就算明昭一早定下由劉仲武隨駕出京,安無忌還是恭陪末座,不能成為政事堂一眾丞相之首,處決事物。如此這般一來,由安無忌全權接管劉仲武的事物,那也就是順帶將劉仲武諸相之首的位子接了過去。楚文森,郭維一眾宰相,亦要受安無忌節制。明昭雖然繞了一個大圈子,卻將似乎不可更改的事情變成了現實,手段之妙,令人不得不歎服。

    楚文森一干人等自是不甘心如此受制於人,雖然楚文森與郭維一向鬥爭十分激烈,但是此時的態度卻出奇的一致,一致對外,倒也讓世家與庶族一眾官員在這幾天鮮有的沒有互相攻擊。

    明昭第二道聖旨下的當日,門下侍中路千川便上了一道折子,其中說道,因劉仲武年老體衰,隨駕出京恐有力不能急,還是留在上京處理政務的好,請明昭收回成命。其後還有楚文森與郭維的聯合署名。

    楚文森郭維他們的動作快,明昭的回復更快。冷著臉看完折子,明昭對著含章殿上幾名丞相,淡淡的扔下了一句話:「朕之前也沒考慮到劉老丞相年老體衰,是朕的過錯,劉老丞相今年也七十四歲了,我朝法度,官員年至八十應當致休。既然老丞相身體不爽,那就讓老丞相提早致休罷,朕給老丞相預備休養的宅子便是,劉老丞相的一應事物,還是由定中接任便是。」

    致休,不過是說著好聽一點的詞語,楚文森、郭維、路千川怎麼也都沒想到,自己的上奏竟然成了明昭罷相的理由,而且這理由還如此冠冕堂皇光明正大。

    楚文森是第一個按捺不住,當下躬身道:「臣啟奏皇上,劉老丞相年紀雖長,但還不到致休的年紀,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郭維亦附和道。

    「楚卿家的意見難得郭卿家也會附和。」明昭略帶諷刺的說了一句,隨即悠悠說道:「劉老丞相為相二十八年,為父皇,為朕,為大衛江山鞠躬盡瘁,著實是太辛苦了,朕不忍劉老丞相以古稀之年尚且如此操勞,才讓老丞相致休的,眾卿難道不能體諒朕的心意,不能為劉老丞相多想一想麼。」

    罷了劉仲武的相位還是為劉仲武好,明昭的詞鋒著實厲害,郭維與楚文森一時語塞,竟想不出什麼話來應對。路千川見勢不妙,也只得行權宜之機,躬身道:「就算劉老丞相要致休,也不應當在皇上出巡黃河之前,畢竟老丞相乃國之柱石,他一致休,有許多事情便辦不下來,皇上又不在京中,國事未免有些亂,還是等皇上巡查黃河回京之後再行商議如何。」

    路千川這一番話的核心便是一個拖字,拖得了一時便是一時。而且這番話入情入理,明昭縱是國君,亦沒有什麼理由可以反對。

    明昭果然一皺眉,默然了半晌之後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定中照樣不必隨駕伺候了,就留在京中跟隨劉老丞相學習吧,以免老丞相致休之後國事有什麼差錯。」

    就在楚文森三人面面相覷之時,含章殿門口傳來小太監的通報之聲。

    「尚書令劉丞相求見皇上。」

    就在楚文森三人飛快的交流眼神之時,明昭開口道:「宣。」

    「臣劉仲武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劉仲武緩緩走了進來,步履雖然有些蹣跚,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無比的堅定。

    「老丞相請起。」明昭的話語之中,不自覺的也摻了幾分歉意,畢竟這事,在事理上來說她沒錯,但是在情義之上,她卻……

    「謝皇上。」劉仲武起身道:「臣今日求見皇上,是請皇上准許臣告老還鄉。臣年紀已老,實不堪再為皇上驅使,雖有心報國,但老殘之身卻無力回天。且相位權重,臣實戰戰兢兢,年輕力壯之時尤不能勝任,如今年老體衰,更加是不堪了。所以臣請皇上准了臣告老還鄉,在鄉野之中為皇上祈禱,為我大衛祈禱,請皇上准許。」說著又拜了下去。

    沒想到劉仲武竟然自請告老還鄉,不僅楚文森三人詫異無比,連明昭也吃了一大驚。良久之後,明昭方才歎道:「楚卿家你們三日暫且下去罷,朕有事與劉丞相說。」

    「是。」事已至此,楚文森三人也無能為力了,只能一齊躬身退出。

    「華瑩扶老丞相來左配殿吧。」明昭不忍再看伏在地下的劉仲武,起身向偏殿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