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修真魔法師傳奇

大道小說網 龍眼與菟絲—評《修真魔法師傳奇》 文 / 李白

    甲申之末,有友自號李白者,語予數言,討吾書評一篇。

    時值歲末,多事少閒,推遲數日,方作此一評,以告吾友。

    吾曾聞有木曰龍眼,高一二丈,似荔枝而枝葉微小,凌冬不凋,chun來夏初開細白花,七月實熟,殼青黃色,文作鱗甲,形圓,大如彈丸,核若木棕子而不堅,肉薄於荔枝,白而漿。其甜如蜜,實極繁,每三四十顆作一穗,如蒲桃。肉質鮮嫩、色澤晶瑩、香味濃郁、鮮美可口,古人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卻不知荔枝之味美,實差龍眼多也。

    而又有一物名菟絲,多分佈與閩粵湘蜀一代,下無接地之根,上無頂天之梁,中無繁綠之葉,亦無艷麗之芳,寄與龍眼之干,爾頃龍眼枯黃,甚或乾枯而亡。此菟絲雖生與陸地只上,實不如無根之浮萍也。

    講古結束,言歸正傳。

    小哈以前看過封神榜,還看過許多民間演義,因為是民間演義,而作者大多是粗鄙之人,或是道聽途說,鄉里相傳,而後人收集整理,所以,對故事傾倒不已之時,又歎息其文筆之不堪。若非文筆之誤,封神又怎能淪落為民間演義之流?

    今日看到了李白兄的《修真魔法師傳奇》,頗有感受。

    李兄之書可用四字形容:中正平和。

    小哈斗膽猜測,李兄之筆法,受民間傳奇演義影響教多,卻又多有華麗之處,讓小哈想起了網絡之巨著《搜神記》。

    中正平和四字:

    中者,不偏不倚,正者,文正筆端。

    平者,不起波瀾,和者,未動其心。

    前兩為褒,後二為貶。其中滋味,請李兄自己品評。

    看到這裡,李兄一定很奇怪,為何小哈會用這四字形容李兄的文章。

    現時網絡上,多為yy輩,李兄之《修真魔法師》所定位之處,相信亦是如此。

    否李兄為何設定一西方獨有之魔法師為修真之主角?

    但若說李兄之修真文如同龍眼,那麼李兄之魔法文就如同龍眼上所生之菟絲。

    雖設定魔法師修真,是為yy,但李兄之文,最大看點,卻是修仙。

    李兄文風行雲流水,撇開前面不談,從淳風降生之時,既已洋洋灑灑,鋪展開來,一步一緊,雖不見新,卻也不俗,雖不曾有大功,亦不曾有大過。實為中正平和,傳統之致。為求新意,李兄倒轉筆鋒,極力插入完全不同的元素,中間屢見弊端。

    如眼下網文多有之濫句:「直到日後**打敗了******,一統****以後,才發現********」

    更如*****正****的站在那裡,身上竟然有一股逼人的王者之風。

    而其中幾處出現這種句子,實在是如同吃飯吃出了一隻死蒼蠅,又膩又噁心。

    (ps:李兄的咒語實在是萬分差勁……哦哈哈哈哈~~~而且道術根本沒有中國特色,魔法也沒有西方特色……看起來好像完全可以混用一般)

    但是若反向考慮,魔法和道術的結合,確實是一種新賣點,不過李兄顯然沒有把這兩種元素擺在同一個檯面上,中間的差距,實在是不可以道里計。

    修仙部分正如龍眼樹,根繁葉茂,頂天立地。

    而魔法部分卻如菟絲子,無根可依,卻拚命吸收龍眼的養分,滋養自己,菟絲雖然可繁盛一時,有朝一ri龍眼乾枯,菟絲又怎能獨活?

    原本我想能看到一對糾纏的長青籐,又或一對對抱之青柏。相互依持,相互輔助。

    沒想到卻僅為一寄生了菟絲的龍眼,失望啊……

    說到此處,小哈給那四字評語的原因已經揭曉。

    農人秋日摘龍眼,菟絲只在灶裡燃。

    看李兄的書,小哈只看修真,不看魔法,故小哈的評語之為修真而下,不曾言及魔法。

    此乃小哈一家之言,做不得真,但是小哈希望下次再看李兄的書,能看到一對翠柏,互相扶抱,化為一對連理枝……

    憶李兄曾邀多人品評,小哈就不再言及其他,夜已四更,小哈寸字為寫,為不負書友,更新去也~~~

    小哈寫與凌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