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二爺傳奇

大道小說網 第二章 佔領海州(二) 文 / 造山運動

    2—2

    早上賈邇冶獨自一人在參謀部研究前線的形勢,情報是楊無過、冷冰帶著jing衛連的偵察通訊班和狙擊班在前線收集來的。吳公公和四位侍衛官進來時賈邇冶也沒有察覺。

    「咳咳。」吳公公幹咳了兩聲。「邇冶,你沒去送送德妃娘娘嗎?」

    「哦,你們來啦。我昨天晚上就將元chun送到船上了。你們怎麼沒有去送人?」

    武小松說道,「都督,船隊已經出發了。十二艘大船,還有四十八條小船,一次就運走八千多人,真壯觀啊。」

    賈邇冶笑道,「哪有大宋軍的船隊壯觀啊,一次戰役就出動幾千艘戰船。」

    「咳咳。邇冶,小柔沒有走。」

    「小柔?哦,什麼意思?她要到哪裡去?」

    「她說要跟我走,我到哪裡她就到哪裡。」

    「哦,是這樣呀。志薄,你確信你真的需要她嗎?」

    「咳咳,咳咳。是她要跟著我。」

    「唉,你不擔心她感到寂寞嗎?」

    「這沒事。她現在和鄭芙鄭蓉混的很熟。還有蓮兒、媚兒和歡兒,她們以前在太師府就認識。現在小柔經常往醫院跑。」

    「哦,那就好。」

    武小松說道,「都督,我們有十幾個兄弟也沒走。」

    「啊,什麼意思?你們哪有那麼多兄弟?」

    蕭德海說道,「都督,他們都是我們的兄弟和本家兄弟,都是十五六歲的小兄弟,他們留下來是想跟都督當兵。」

    「哦,他們的父母都同意嗎?不會是偷偷留下的吧?」

    張大成說道,「就是因為父母們的原因,才拖到現在報知都督的,都督請放心,父母們因為我們幾個都跟著都督,最後也都同意了。」

    「哦,那我就安心了。有幾個?」

    西門子說道,「一共有十五個。」

    「那就編一個班,讓劉連長派人訓練他們。你們幾個也教他們練些武藝,選訓練成績優秀和有文化者任正副班長。這個班直屬參謀部,訓練結束後先做些勤務工作。」

    蕭德海說道,「都督,我們幾家的子弟都有些武藝,而且小時候都念過幾年書。」

    「哦,耕讀練武傳家,很傳統啊。我們要保衛的就是這種傳統文化呀。你們要多費些心,好好培養他們。」

    四名參謀走後賈邇冶說道,「志薄,你來看看戰場形式。太師賈似道親自率領十三萬大軍,戰船三千餘艘開拔到蕪湖以西阻擊沿江東進的元兵。自去年九月元軍大舉進攻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個戰役就要開演了。」

    「邇冶。元軍從襄陽出發是只有二十萬,一路上收編的投降軍隊和潰散的敗兵足有三四十萬啊,而且元廷還不斷從後方調派軍隊補充元軍損失的兵員。十三萬軍隊未必能抵擋的住元軍的攻勢。」

    「確實是這樣,元軍越滾越大,但沿途必須分兵把守佔領的地盤。元軍沿江東進的集團只有二十萬左右。」

    「那也比宋軍阻擊的軍隊多七萬。看樣子還是抵擋不住。」

    「最終抵擋不住是肯定的。不僅僅是元軍進攻部隊的兵力超過宋軍阻擊部隊。在戰鬥力方面,元軍騎兵的攻擊力強,戰術靈活。水軍有順流而下的優勢。另外元軍的回回炮的射程超過宋軍的石炮,火藥比宋軍多的多。」

    「那我怎麼看你是滿懷希望的樣子?」

    「十三萬對二十萬,就是硬拚也能重創元軍吧。只要重創元軍,就會有一段相當長的對峙時間。當然,這是樂觀的結果。」

    「悲觀的結果呢?」

    「悲觀的結果在元軍剛進入長江時就想到了,否則我也不會在上個月就將基地撤掉了,現在小作坊的武器生產速度差得多了。賈太師能夠親自率領軍隊抵擋元軍,可以說樂觀的局面顯露出來了。如果賈太師能抵擋住,我一定恢復基地的生產能力。有四五年的時間我們就可以搞出個有相當規模的軍隊,那樣我們就誰也不掉他了。」

    「邇冶,你憑什麼會有樂觀的預想呢?」

    「我想賈太師應當會堅決抵抗的。他不同於那些投降的官員,他的地位太高了。如果他投降,難道忽必烈會給他個皇帝當當?」

    「如果將士不用命,他一個太師又有什麼用?」

    「他現在用的幾員大將如孫虎臣、蘇劉義和夏貴都是他的親信,而且都有不少實戰經驗,應當不會背叛他吧?」

    「淮西制置使夏貴是他的女婿,手握重兵,但屢戰屢敗。」

    「這人我知道,這幾年雖然敗績不少。但好歹也算積極作戰,在淮河一線牽制了元廷淮西樞密院麾下的重兵。他應當會為老丈人拚命的吧。」

    「但願結果是樂觀的預計吧。」

    「哦,我還看到一個希望。揚州一帶還駐紮朝廷的大軍,戰船就有好幾千艘。如果這只軍隊用於支援賈太師,應當有不少勝算。這次賈太師親自率軍阻擊元軍,說明朝廷的軍隊不再是各地的部隊各自為戰了,只有統一的軍事行動才能與元軍抗衡。」

    「揚州的淮東大軍和沿江制置司的水軍是動不得的,他們是江南北面的屏障。」

    「蘇北的縱深很大。現在徐州和山東的元軍沒有什麼大的動靜。這隻大軍放在那裡不用太可惜了。」

    「邇冶,如果賈太師抵擋不住,是不是南宋就亡國了?」

    「如果此戰不能重創元軍,北面的元軍再壓向揚州方向使之動彈不得,江浙勢必危在旦夕,那樣就離亡國不遠了。只是我覺得很奇怪,照理還有五年亡國的。難道歷史改變了?」

    「為什麼說還有五年亡國?」

    「哦,是這樣。宋朝自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黃袍加身時開始,南宋北宋共320年,那麼亡國的時候應當是公元1279年。我讓人將宋朝所有皇帝在位的時間加在一起,我們四個人在皇宮聚會的那年宋朝已經經歷312年,那年應當就是公元1271年。現在是1275年二月,應當還有五年或接近五年才亡國。」

    「哦,你這麼一說我也有點想起來了。這是中學生必讀的歷史知識。會不會是加錯了?」

    「應當不會。我是請有學問的小姐們查的資料。」

    「邇冶,會不會有這種可能。如果元軍打到臨安,小皇帝逃到別的地方又堅持了幾年。」

    「啊,有這種可能。如果是那樣的話,小皇帝流亡和亡國差不多啊。」

    「邇冶,你最近是不是在和參謀們策劃一次行動?」

    「正是如此。」

    「是像上次那樣到敵後練練兵嗎?」

    「不是練練兵那麼簡單,這次行動是戰略性的。我打算利用我們的船隊,在敵後搞幾個根據地。一是為了牽制敵人的兵力,更重要的是搞我們的地盤,還有就是獲取重要的礦產資源。在這裡有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朝廷有人找我們的麻煩,到時候我們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不如到敵後去開闢自己的地盤。呃,志薄,我還沒有最後拿定主意,如果朝廷能放任我們發展,我想保住富裕的江南啊。」

    「唉,邇冶,對朝廷不能存在任何幻想,到敵後去打地盤你有具體目標嗎?」

    「目前有個很好的目標。我打算到蘇北和山東的交界地帶去。從那裡可以向山東的山區方向發展,另外可以減輕揚州和淮東來自北面的壓力。這樣揚州一帶的大軍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沿江東進的元軍。」

    「邇冶,你現在有多少兵力。」

    「這裡作戰部隊有三個營和一個連的兵力,還有兩個連的炮兵。」

    「戰鬥力怎麼樣?很能打嗎?」

    「武器和訓練還行,但只有一百多骨幹有實戰和剿匪的經驗。」

    「邇冶,你那個兵工廠生產能力怎麼樣?」

    「現在是手工生產了,生產能力遠不如前幾個月了。照目前的情況看,大概兩個多月能生產一個連的武器裝備。不過前幾個月生產的武器還能裝備五個連還多一些,這是準備用來到前方後發展兵力的。」

    「兵工廠也到前方去嗎?」

    「那當然,即使武器沒有材料製造了,但弩箭、子彈、手榴彈、炮彈和地雷是必須不斷製造的。否則我們只能退回來了。我打算往山東方向發展就是因為山東是硝石的重要產地。硝石是製造彈藥必需的物資。呵呵,忽必烈不允許山東煎制硝石,我們不理睬他。」

    「前幾天我看見有人往戰船上吊裝一個大水車,還有許多像機器一樣的東西。那就是製造武器的機器嗎?」

    「是水輪機和附屬的機器,在基地就是用來製造武器的。一共有三套,兩套運到台灣去了。這一套是準備運到開闢的根據地去的,用它不僅可以製造武器,還可以製造機器。哦,志薄。你以前手很巧的,還自己裝過收音機和電視機,還搞過航模和船模。你要是能把無線電搞出來就好了。」

    「那怎麼可能,元件從那裡來?」

    「試試看嘛。沒事的時候就到兵工廠轉轉,看看那裡的東西能不能再發掘出什麼來。好像化學方法能搞出直流電,比如電池電瓶什麼的。沒事的時候就搗鼓搗鼓吧。我記得西方人研究宋朝科技有個認識,如果不是元朝的摧殘,西方有的學者認為南宋就能造出汽車來。」

    「哦,還有這種說法?」

    「我是在一本洋人寫的亞洲歷史書上看到的。可能有些誇張,但意思還是明白的,宋朝的技術發展已經達到機器工業的邊緣了。可惜以後幾百年不進反退,原因是明擺著的。」

    「好吧,我試試。看看能不能先搞出個電瓶。」

    「好啊,這事你找韓震幫忙。他是兵工連的連長。我們有一批化學專家了,他們的多數人都送到台灣去了。這裡只有六個,韓震是其中之一。呃,告訴你一個可能有點荒唐的想法。這個想法我已經跟安全說了,我讓他在台灣組織幾個人試試能不能從發酵的糞便裡分離出氨水來。有了氨水就可以氧化成硝酸。」

    「哈哈,確實荒唐,你怎麼想出這種事的?」

    「唉,還不是因為硝石太少給逼的。不過糞便裡有氨水是肯定的。放屁出來的臭氣就是ammonia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