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二爺傳奇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橫掃膠東(三) 文 / 造山運動

    3—3

    營房的元軍被俘獲了六百餘人,其他約三百人在一陣短促的炮火打擊和隨後的大部隊衝擊之下命喪黃泉。賈邇冶和吳公公等一行人來到營房時,無忌團的一個營在這裡看押俘虜,他們正在甄別俘虜的身份。

    吳公公想看看的有頭腦的元軍指揮官叫蔣德,他的軍職是千戶。蔣德被抓住了,他被抓住時有一條腿被炮彈炸斷了。營長李大逵聽說吳公公想看看蔣德是個什麼樣的人,就將吳公公領到蔣德的身邊。吳公公無法與蔣德交談,無法瞭解蔣德多麼有頭腦,因為他看見蔣德時蔣德好使的頭腦已經再也無法使用了。蔣德的頭腦不在他的脖子上。

    鹹淳七年九月大宋海州統制范廣奉淮東制置司之命帥軍一千五百餘人襲擾膠州,船隊在大沽河口被蔣德帥軍圍困。蔣德的軍中有二十條較大戰船,裝備拋射火藥包的拋石機。宋軍力戰不敵,全軍覆滅。僅有五十名留守靈山島的水軍士兵返回海州。

    李大逵營中有一百多名海州收編的士兵,其中有個排長叫范闊,是范廣之胞弟。這些士兵對蔣德本來就恨之入骨,又聽說蔣德自知海戰不敵我軍,派他的百戶小舅子燒燬戰船,二十條大戰船無一倖免。范闊十分氣氛,當著很多士兵的面揮刀斬下蔣德的頭顱。

    吳公公對李大逵說道,「李營長,不是有軍紀不得斬殺投降的俘虜嗎?為什麼砍下蔣德的頭顱?」

    李大逵回答說,「公公有所不知。這個蔣德十分頑固而且強悍,雖然受傷被俘但並未投降。再說他反正已經快死了,給他個痛快是看得起他。」

    後來吳公公對賈邇冶提及此事,賈邇冶說這條軍紀是防止士兵為財色殺俘和為財色加害平民,蔣德的情況特殊,既然下級未上報此事就沒有必要追究了。另外士兵對敵仇恨的情緒要加以保護,士兵就是要殺人的,不可以將士兵管成沒有肝火和膽氣的謙謙君子。表面上這事不追究也不鼓勵,但賈邇冶暗地裡將范闊這個名字記在心裡。有李大逵這種喜歡拚命又不失機警的營長,又有范闊這樣火氣大的排長,假以時日,這支部隊極有可能成為能打硬仗的部隊。現在打的都是順仗,如果與強敵打逆仗,打硬拚的消耗戰,部隊能經得起考驗嗎?

    在營房視察時賈邇冶看著識字的軍官和士兵在給俘虜登記造冊,心裡萌生了一個念頭。需要組建一隻政工部隊,以後收容、甄別俘虜的工作由這支部隊執行。這樣不僅可以將主力作戰部隊從這項工作中解放出來,專業的隊伍更能有效地管理俘虜。

    賈邇冶一行人馬在營房視察時主力部隊正在膠州城裡肅清殘敵。昨天夜裡部隊將膠州城包圍起來後要求守軍投降,但城裡守軍千戶拒絕了勸降。黑夜裡這位蒙古千戶不清楚城外究竟有多少兵力,派出一百蒙古和se目人騎兵出北門向高密和濰州方向突圍求援,遭到無忌團的三個營的迎頭痛擊,密集的弩箭和槍彈將騎兵射殺殆盡,一百匹戰馬也無一倖免。千戶不知道向北門突圍求援的騎兵全部被消滅,他巡視了城牆一周,做好防禦部署。千戶有信心守住城池。

    天亮後部隊看清楚城牆上架設著回回炮(拋石機),這東西不僅能拋射石塊,還能拋射會爆炸的火藥包。在攻打漣州時繳獲了十幾架回回炮,都運到靈山島上了。中高級指揮人員都知道有回回炮就意味著城裡儲備著火藥,這東西交給兵工連可以提取其中的硝石,用來製造**。

    攻城作戰是從南門發動的,先用大型迫擊炮摧毀了城牆上的回回炮,然後大炮小炮將城樓炸成一片火海,千戶當場被炸死了。三分鐘後一發迫擊炮彈擊碎了城門,虎威團全團湧進城裡。其他兩個團沒有攻城,他們只是用炮火襲擊了城牆上的守軍。

    城裡的戰鬥並不激烈,除了少數蒙古兵和se目兵做了一些無效的抵抗之外,大多數敵兵在如雷鳴般的「棄械不殺」的呼喝聲中丟掉武器投降了。

    賈邇冶一行進入膠州城後聽取了參謀長項飛的匯報,三個團的騎兵部隊已經前往六十里之外的高密縣城,部分炮兵也用繳獲的戰馬隨軍而行。傍晚傳來好消息,高密的五百守軍投降了。

    高密的城防軍只能算做准軍事部隊,兵員都是當地的壯丁,是元廷強行簽征來的地方軍。高密城防沒有回回炮,我軍往城牆上打了幾發炮彈後敵軍就出城投降了。

    既然當地城防軍如此不經打,參謀部決定乘勝擴大戰果。虎威團和開合團及二十個小炮班和十五個大炮班集中在高密。這些部隊在那裡修整了兩天,補充了糧食和彈藥,然後向西北進軍攻打濰州。無忌團這兩天沒有休息,出動三個營的兵力和十個小炮班和五個大炮班佔領了膠州東面的即墨,然後分兵守衛膠州城、高密和即墨。即墨的數百城防軍也是挨了幾發炮彈後就投降了。

    虎威團和開合團出發的第四天傳來攻佔濰州城的消息,隨後他們順勢佔領了鄰近的昌邑縣城。參謀部決定虎威團留守濰州和昌邑,開合團在濰州稍事修整,然後配置十個小炮班和十個大炮班分兵兩路,橫掃膠州、高密、濰州一線以東地區,佔領萊州、登州和寧海州的八座縣城,掃清身後之敵。

    賈邇冶寫了一封信。信是寫給徐大錘和秦文那個領導小組的,還有就是寶釵。信的內容較多,具體事項都很詳細,因而信很長。除了通報這裡的形勢之外,信裡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調人到山東來。按照賈邇冶的意思,閔煙、嚴庫、肖烈、秦文、習荏、湘雲、菱兒和小岧都調到山東來。部隊無論發展到多少連隊,只留下兩個連做種子,任命周謹(莊園子弟)為營長,繼續盡量擴軍和練兵,暫時不要南下收編朝廷的住屯軍,以免與朝廷發生衝突。其餘部隊都帶到山東來。湘雲的小部隊、第二批特訓班和成香的五名隊員也帶到山東來。盡量多動員十五歲以上的莊園子弟和孤兒帶過來。將吳公公從皇宮帶出來的那班歌舞宮女也帶過來,讓她們都帶上樂器。如有可能就帶些糧食過來。

    信裡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指定成立以徐大錘為首的新的領導小組,成員為周謹、柴旺、梁君這三名莊園子弟出身的軍人,還有學校的校長寶釵。另外賈邇冶將移民區域命名為台北府,任命巴結實為知府,水有益為同知,吸收各移民村的移民自治委員會領導人和移民中的文人組成台北府政府。政府主管民政和司法,組建衙役隊伍維護治安。領導小組和政府商定政府施政政策和法律。在這兩方面領導小組有否決權。

    賈邇冶寫好信後喝著鄭芙送來的熱茶,鄭芙問道,「二爺,你是給習荏和秦文姐姐她們寫信嗎?」

    「是啊。」

    「信裡都說些什麼?」

    「哦。主要是讓她們都到這裡來。」

    鄭芙和鄭蓉都拍手叫好,鄭芙問道,「她們什麼時候過來?」

    「明天就派船過去接她們過來,估計需要兩個月多時間吧。」

    鄭芙說道,「二爺,我也到台灣去看看好嗎?」

    鄭蓉和古麗也說「我也要去。」

    賈邇冶看看她們三人,心裡有了一個想法。「你們只能去一個。」

    三人都爭著要去台灣看看。

    賈邇冶笑道,「這次鄭芙去吧,就乘你哥哥鄭放的戰艦去。你們兩個以後再去好嗎?」

    鄭芙高興地歡聲大笑,賈邇冶說道,「這次你去是有任務的,你能完成任務嗎?」

    鄭芙問道,「二爺,是什麼任務?」

    「瀏河和附近移民到台灣的人有七八千,我要你到台灣招收幾百個年輕人過來。」

    鄭芙問道,「邇冶,是讓他們來當兵嗎?」

    「正是。他們多數都是漁家子弟,正適合當水軍。」

    鄭蓉說道,「邇冶,現在船上不是都有水軍嗎?」

    「哦。現在船上的少量水軍是在船上打仗的。我還要成立一支特別的水軍,既要能在船上打仗,也要能在陸地上打仗,而且主要是在陸地上打仗。這支軍隊叫水軍陸戰隊。」

    鄭蓉說道,「幾百人太少了吧。」

    「先訓練出一支幾百人的隊伍,以後以他們為種子再逐漸擴大。將來等大船多了,能有一支一萬人甚至兩萬人的水軍陸戰隊,我們在戰略上就會取得很大的主動權。」

    古麗問道,「二爺,什麼叫戰略?」

    「哦。這個嘛,太複雜了,以後再慢慢說吧。鄭芙,這個任務你能完成嗎?」

    鄭芙說道,「能。二爺,我找哥哥們幫忙,還有不敗大哥也可以幫忙,我一定能完成任務。」

    鄭蓉噘噘嘴說道,「二爺,這個任務我也能完成。」

    賈邇冶笑道,「別著急嘛,以後都有機會到台灣玩玩去的。」

    第二天牛山號和一條武裝商船出發前往台灣,八條小船隨行,賈邇冶將鄭芙送到她哥哥鄭放的戰艦上。在膠州繳獲的六千多斤火藥被裝上大船運往台灣。這裡還有一萬多斤在漣州繳獲的火藥,其中的硝石已經被提取,只等冬天來臨時用於製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