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二爺傳奇

大道小說網 第五章 拯救庭芝(五) 文 / 造山運動

    5—5

    三萬元軍盡數被消滅,震動了元廷,振奮了蘇北軍民。

    「你就是賈都督?」這是賈邇冶看望李庭芝和姜才時李庭芝說的第一句話。

    「正是在下。丞相、將軍大人,身體好些了嗎。」

    李庭芝爽朗大笑,「我現在能吃能睡,心寬體健,姜都統背瘡尚未痊癒。庭芝聽聞先皇視賈都督為友,共謀蒸蒸日上之事業。不料先皇突然駕崩,賈都督不知去向。庭芝危難之際,賈都督自天而降,拯救庭芝於必死之時,庭芝在此謝過。賈都督英雄少年,手握精兵強將,救民於水火,大宋有賈都督是大宋之福也。」

    姜才讚道,「賈都督麾下軍隊動若行雲流水,戰若疾風暴雨,所向披靡,無可擋者。令人羨慕啊。」姜才親眼目睹楊無過等人和呂鐵頭的部隊五百多人轉瞬間乾淨俐落地消滅了五百元軍騎兵,至今震撼之情未消,對擁有這樣的軍隊無限嚮往。而直屬營令人心疼的損失在姜才看來微不足道。

    賈邇冶笑道,「二位大人過譽了,賈某力薄,不能阻敵南下江南,心有愧疚。以區區數千之眾,潛入膠東,戰而據之,以圖牽制元軍兵力,緩解江南宋軍壓力,可惜成效甚微。二位大人率軍在江北抗戰一年有餘,孤軍奮戰,英勇不屈,賈某深感敬佩,故舉兵南下,yu與江北軍民共同抗戰,在此圖謀發展壯大,將來打過江去,復我大宋錦繡江南。」

    「庭芝聽聞膠東有支軍隊用我宋軍旗號,以為是義軍自稱而已,原來是先皇故友所為,甚幸哉。聽聞三四月間元軍進攻膠東,反被殲滅二萬餘軍隊,一定是賈都督的手筆了。不知賈都督有多少兵力。」

    「僅一萬三千五百,南下兵力八千五百。」

    姜才大為吃驚,「啊,膠東守軍僅有五千。賈都督以不足九千之兵力連克泰州新城、泰州和江都,殲敵三萬精銳,真英雄也。姜才願聞詳細的戰鬥過程,請賈都督不吝賜教。」

    賈邇冶笑道,「賜教不敢。賈某只是乘泰州新城兵力空虛,突襲而佔之。然後連夜奪占泰州城東,攻敵不備,乘其亂而勝之。奪占江都也是夜裡偷襲,乘勝擴大戰果之舉。二位大人一年多來帥大軍與元軍反覆鏖戰,那才是驚心動魄的英雄之舉啊。」賈邇冶對年近花甲的李庭芝的敬意出自真心。

    李庭芝歎道,「如果我大宋軍隊都能如此善戰,怎會落到山河破碎這般地步。」他看看賈邇冶身邊的楊無過和呂鐵頭,「庭芝蒙賈都督相救於屠刀之下,還在此修養三日,照顧無微不至,但庭芝乃朝廷大臣,身負重任,怎能長久閒居。」

    賈邇冶說道,「賈某看望二位大人,知丞相大人身體康復,請大人重掌淮東軍政,率領軍民共同抗戰。」

    李庭芝猶豫片刻,然後問道,「賈都督願否聽命於朝廷?」

    賈邇冶對這個問題早有心理準備,「政事方面服從大人之令,軍事方面與大人麾下相互配合共同抗敵,打擊敵人,保境安民。」

    李庭芝思忖片刻點頭表示同意,「政令統一,軍隊目標一致即可。庭芝受福州行朝相招,yu舉兵南下勤王,不知賈大人是否願意與庭芝同行?」

    賈邇冶假裝思忖一會,「丞相大人,福州行朝有陳宜中、陸秀夫、文天祥三位丞相,還有張世傑、蘇劉義、劉師勇幾位大將,目前江西、湖南元軍攻擊矛頭指向兩廣、貴州,福建並非首當其衝,至少暫時應當無虞。再說大人哪有足夠的兵力穿行於江浙抵達福州?江浙一帶元軍主力應當有二十餘萬之眾,還有大量投降的原來朝廷軍隊。江北我軍已經在揚州失去主力,目前我軍總共兩萬,即使全軍南下也難以通過江浙而達福州,如此率軍南下不僅不能支援福州,淮東也將丟失。」

    李庭芝認真思考良久,然後問道,「以賈都督之見,淮東我軍應當如何應敵,又當如何支援福州行朝?」

    「丞相大人,保住淮東,我軍可以在此發展壯大,然後擊敗江北元軍,收復揚州,聯絡真、滁二州,集於丞相麾下,威逼江南元軍,使之不敢大肆南下福建對朝廷不利,這樣既壯大我軍,又支援了福州行朝,待我軍勢厚,再謀直接派兵支援福州。」

    李庭芝歎道,「如此策略不可不謂穩妥,但不知何時才能達到這些目的,怎知福州行朝沒有旦夕之危?」

    「丞相大人,目前敵強我弱,我軍應當以發展壯大為首要策略,孤注一擲不僅不能速勝,只能適得其反導致速敗。離開淮東,軍隊不能生存,拼掉軍隊,淮東不可避免地盡落敵手,再也不能重整旗鼓,繼續抗戰。」

    李庭芝顯得有些失望,思考良久,然後說道,「賈都督所言不無道理,保住淮東固然重要,在此發展壯大也是正確策略。但是這裡距福州行朝路途遙遠,對朝廷決策一無所知,真不知道將來形式走向如何。庭芝身為左丞相,不能參與朝廷決策,救社稷江山於岌岌可危之時。現在形式尷尬,速勝不能,無法直接增援福州行朝,不知何時才有足夠的兵力打過江去。賈都督,近期能否與阿術決戰,收復揚州?」

    「丞相大人,揚州丟失的宋軍有多少?阿術原有多少軍隊?」

    姜才答道,「揚州宋軍還有三萬,阿術原有七萬多兵力,其麾下有都元帥、蒙軍和漢軍萬戶、都督七八個。現在阿術總兵力應當還是七萬有餘,另外淮西元軍及原來淮西夏貴的兵力隨時可以增援阿術,江南元軍也有可能增援阿術。」

    賈邇冶歎道,「我軍力薄,敵軍勢重,無法與之決戰啊。我軍對敵,切不可與之硬拚,過多消耗兵力。只能徐徐圖之,尋找戰機將敵軍一口一口吃掉,達到消滅敵人,保存和壯大自己的目的,如此才能最終戰勝敵人。想用一次決戰取勝是不切實際的,那樣只能招致徹底失敗。作戰不能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如果敵軍大舉進攻,必要是我軍應當後撤,收縮兵力,尋機反攻。」

    李庭芝有些失神,沉默好長時間,然後問道,「賈都督,泰州還有多少原來的宋軍?」

    「有近五千宋兵及文職官員被元軍收繳兵器看管在軍營裡,被我軍所救,現在仍然住在軍營,等待丞相大人收編。」

    李庭芝歎息,「庭芝不察,小人叛亂致使損兵三千啊。」

    「丞相大人,泰州州衙仍然虛席以待,大人可據之作為淮東行院。三日後賈某將撤離泰州及新城。」

    李庭芝很感意外,「賈都督駐軍何處?」

    賈邇冶答道,「我軍分兵據守江都、興化、鹽城三座小縣城。」

    在回軍營的路上呂鐵頭問道,「都督,我軍為何讓出泰州?」

    「鐵頭,李庭芝身為朝廷左丞相、淮東制置使,有一定的號召力。給他一塊地盤,他就必須有所作為,有利於江北穩固,有利於共同抗敵。」

    「都督,李庭芝恢復實力後,會不會為了吞併我軍而對我軍不利。」

    賈邇冶笑道,「鐵頭,不簡單啊,能想到這個問題可以做獨當一面的大將了。」

    「久在都督身邊,耳濡目染,多想一些而已。再說,我對將泰州拱手相讓有些不服呢。更擔心李庭芝以怨報德。」

    賈邇冶對楊無過說道,「大哥,在泰州要留些人手,以備不測。」

    返回軍營指揮部後賈邇冶下達如下命令,部隊做好準備,三日後撤離泰州及新城,陸戰團轉移到鹽城駐紮,閔煙團和直屬營移師興化,這幾天孫謀帶領部分參謀協助李庭芝收編泰州宋軍。

    第四天上午,部隊撤離泰州,賈邇冶、楊無過和直屬營斷後。李庭芝和姜才將賈邇冶送至城門外,賈邇冶對二人拱手辭別,「賈某謝過二位大人相送之情。近日賈某將返回膠東,視察那裡的秋收和收糧工作。這裡江都、興化和鹽城駐軍的糧草供給就有勞二位大人費心了。二位大人,賈某就此別過。」

    李庭芝和姜才亦對賈邇冶拱手作別,李庭芝說道,「賈都督放心吧,只要庭芝還有食物,就不會斷了軍隊糧草。」

    姜才說道,「海州地界被元軍控制,請賈都督路上小心防範。」

    辭別後賈邇冶與斷後部隊向興化行去,路上呂鐵頭問道,「都督不會真的返回膠東吧?」

    賈邇冶笑道,「當然不會,我托以虛詞,目的在於讓李庭芝無法找我提出不能答應他的要求,比如要我們的人,或要我們的武器等等,實際上我希望他將淮東宋軍的指揮權交給我軍。這位李大人如果以丞相的身份要我們的人和武器,我還真沒有辦法拒絕,假托不在此地可以迴避這種事情。」

    呂鐵頭歎道,「都督,有時候虛言也是好計謀啊。」

    「鐵頭,淮東不比膠東,敵軍威脅比膠東還大,而且軍分兩家,形式複雜,我軍必須小心行事,既要團結友軍,也要duli自主。以前張世傑、孫虎臣帥舟師與元軍決戰,致使大敗,失去長江水道的航運權。元軍大舉進攻江浙時兵分三路,其中一支就走的水路。元軍伯顏率領的中路大軍和阿剌罕率領的右路大軍在途中都遭到宋軍的激烈抵抗,唯董文柄率領的左路大軍一路通行無阻,最早抵達臨安附近。董文柄不敢先入臨安取功,主動策應伯顏,夾擊太湖以東的宋軍,與伯顏會師後才進入臨安。阿剌罕的軍隊是在朝廷投降後才進入浙江境內,還老羞成怒斬殺了阻擊他的宋軍將領。如果宋軍水軍還在,至少董文柄的水軍一路不能ziyou航行,現在的局面有可能完全不同。現在李庭芝也想決戰速勝,我們不能讓他這樣做而招致失敗。但是我們還要與李庭芝團結抗敵,因此有些事情還是迴避為妙。政治鬥爭往往比軍事鬥爭更複雜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