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二爺傳奇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突飛猛進(五) 文 / 造山運動

    3—5

    春暖花開,冰雪消融。賈邇冶又出新花樣了,北平出現了兩個新生事物,一個叫「長城工業」,另一個叫「燕京大學」。「長城工業」已經在開發礦山,一個叫「宣化鐵礦」,另一個叫「開灤煤礦」。還有一些地方也在開礦,那些地方開採的是天然硝石。河北的天然硝石蘊藏量在全中國位居第二,排在第一的是xinjiāng的鄯善小草湖。

    燕京大學分兩個學院,一個叫文學院,還有一個叫工學院。文學院設在國子監,與孔廟是鄰居。工學院設在北中書省,就在鐘樓西面的馬路對面。文學院已經招到六名大學生,先生比學生要多出許多。工學院現在只有先生,學生一個都沒招到,但是先生們很忙。這些先生是過年後不久賈邇冶親自到建康去搶來的,對此吳公公至今還恨的咬牙切齒。

    剛過完年的時候,賈邇冶和古麗帶著jing衛一團一營回了一趟江南,對此鄭芙十分理解和體諒。秦文、習荏和鄭蓉需要安撫,古麗需要看望自己生的孩子,這是鄭芙的理解。可是此行並非僅僅是探親那麼簡單。

    賈邇冶回北平的時候將吳公公為籌建科技大學而成立的一個個教學研究小組都抽調一半人馬帶到北平,有些人少的小組連鍋端了。在建康城的七天時間,賈邇冶兩次到吳公公官邸串門,但是壓根就沒有提挖牆角的事情,而是大談特談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探討如何建立競爭機制,至於建立競爭機制的必要性是兩人的共識。另一個問題是搞工業包括軍工工業究竟是搞國有還是搞私有。兩人討論來討論去也拿不定主意,但是有一點明確了,古代的手工業軍工都是國有的,至少是歷朝歷代都是竭力壟斷的。最後兩人都認為現在就這麼糊里糊塗的幹著,否則想搞的工業會胎死於沒有原始積累。但是競爭機制也必須建立,否則會故步自封,失去創新的動力。

    後來吳公公在《華夏半月刊》上見到北平成立長城工業和燕京大學的報道,三人領導小組開了一個會,隨後建康城出現了「長江工業」和「金陵大學」兩塊招牌。實際上賈邇冶已經對秦文說過這事,如果吳公公提出搞這些東東,一定要全力支持。賈邇冶希望形成南北競爭機制,互相促進發展。將來還要在西北、西南、東南建立產學研集團。一個國家政治上必須大一統,但是產學研必須競爭,思想界必須百家爭鳴,否則還會走進封建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循環。

    留夢炎對大學和大學生這些名詞很有意見,「呃,賈都督,為什麼叫大學生?以前在國子監做學問都是叫太學生啊。」

    「呃,留大人,差別不大嘛,就差一點嘛。」

    「呃,賈都督,不能差一點,為什麼要妄自菲薄,比別人差一點呢?應當比別人高一點,至少要一樣,不可比別人低啊。難道我朝比別的朝代低嗎?」

    「呃,留大人,大學生不比太學生低啊。大者,一人也。太字的那一點在下面,是一個人下面的那一點啊。學生者,斯文人也。既然是斯文人,為什麼要暴露那一點呢?在下面晃來晃去的多不文雅。也不能將那一點挪到上面去,否則就是犬學生了。」

    「啊?嗚嗚,嗚嗚;;;」,留夢炎痛哭流涕,眼淚鼻涕大把大把地掉在地上。從此太學生下面少了一點,變成了大學生。實際上那一點是藏起來了,不敢再暴露在外面,否則有失斯文,更不敢扛在肩膀上而變成犬類。後來大學生並非都是男生,老知識分子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賈都督早有預見啊。以後再也沒有人堅持認為應當恢復太學生這個名稱,於是太學生絕跡,大學生延續後世。

    工學院雖然還沒有招到學生,但是賈邇冶給那些預備當先生的工匠們佈置了幾項任務,讓他們聯合攻關。這些項目的核心是煉鋼、水泥和平板玻璃,這些技術必須突破現在小規模生產技術,否則不能成為經濟的有效增長點。比如說鋼鐵業吧,用坩堝冶鐵煉鋼是傳統技術,但絕對滿足不了將來的需求。

    宣化鐵礦的礦石用船運輸到揚州和江南,結果是別的地方采鐵礦為生的人們被迫向北方轉移。宣化鐵礦是沉積型腎狀赤鐵礦,礦層厚,規模大,易開採,品位高,不用選礦,因而成本低,當時只要有這麼一個礦山小規模的開採,就能滿足各地的需求。同樣,開灤煤礦開採出來的原煤也滿足了所有的需求。賈邇冶稍微提示了一下,蜂窩煤就搞出來了,特別適合小戶人家的消費水平。

    僅僅是兩個礦山的開發,就明顯地加強了北方和南方的經濟交流,開採、運輸和下游產業紅火起來。江南有實力的商號都盯上了這個產業鏈,這時候賈邇冶做出了絕大多數官員都反對的舉措。文天祥對賈邇冶的決策也不能理解。

    「呃,小賈啊,為什麼將政府的鐵礦石和原煤的運輸讓民間商號來承擔?軍隊不是有個內河運輸團嗎?用軍船運輸不是可以節省開支嗎?」

    「文大人,軍船只能用於軍事運輸任務,不可從商,否則必定迅速**。鐵和煤是民間用量多於軍隊用量的尋常物資,運輸和銷售工作量巨大。如果這些都由政府來做,那不是要增加政府人員的規模嗎?也是政商不分,也是政府變得**的一個因素,經濟效益會消耗在多吃多佔和貪污之中。現在礦產品在礦山就賣掉了,政府和軍隊就少了許多事情,也避免了許多產生**的環節。文大人你看現在商號的運輸船隊將礦石和煤運往南方,將江南的大米、茶葉、布匹、絲綢等物資運往北方,甚至江南的魚蟹蝦鱉都運過來了,效率多高啊。這麼多種類繁多的商業活動,牽涉到無數從事各種營生的老百姓,如果都是政府和軍隊來做,那老百姓幹什麼呢?我們現在讓利於民,讓民間商號發展壯大,將來才能增加稅收來源。讓利於民,不與民爭利,對國也有利啊。」

    「呃,小賈,歷朝歷代的尚書省都有工部,漕運鹽鐵紡織這些行業都在管轄之內,以後政府不要這些部門了嗎?」

    「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還是要的,但是職能要改變。政府的職能是保護民間商業活動的合法權益,也要對商號進行監管不允許商號的違法活動。這兩方面還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制定相關法律,不斷完善。現在這些事情只能勞文大人領導的文官多費心了。我建議大人抽空到江南去一趟,就這方面的問題與政府首腦吳夏冕大人和在臨安主政的李庭芝大人多多溝通,先拿出一個臨時方案出來。將來要成立專門機構不斷研究完善這方面的律法。」

    「呃,小賈,江南那邊來文通報,江南有些商號大量囤積宣化所產的鐵礦石,致使南方鐵礦石價格明顯提高,危及冶鐵小戶的生存。你看要不要懲辦?有個叫盛達的商號搞的最凶,懲之可以殺一儆百。」

    「嘿嘿,不用,不用。文大人,逐利而行是商業活動的基本原則,像囤積居奇,抬高物價這樣的活動,只要不破壞基本的民生,對社會的穩定性造成傷害,不必動用國家權利干涉。但是政府必須對這些事情有充分的瞭解,監視發展的程度,尋找對策。另外文大人你想過沒有,你看到的通報是情報部門發到政府部門的,但是這種事情應當是政府的事情,是政府的職能之一,這方面政府必須承擔起責任。」

    「呃,小賈啊,那些奸商的行為繼續下去必定導致許多冶鐵小戶破產啊。」

    「嘿嘿,文大人,如果在源頭上擴大鐵礦石的產量,結果會怎樣?必要時可以動用運輸部隊往南方大量輸送礦石,以平抑物價。」

    「啊,那結果必定是奸商賠錢,好啊。不過,礦石的產量能夠按照需要隨意擴大嗎?」

    「嘿嘿,文大人,這個你放心吧,我們的礦山是用**爆破開採的,不是用鐵鎬一點一點的刨礦石,生產能力的余量還很大。」

    「噢,那我就放心了。」

    「文大人,你不覺得那些奸商的行為可以幫助政府多搞一些錢嗎?」

    「啊?難道你早已想到這些事情?」

    「文大人,工商行業都是需要要保護的,但是政府必須注意它們為了逐利而起到的破壞作用。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要動不動就動用暴力手段。能用溫和的手段將事情平息下來,還能搞些錢,那不是更好嗎?」

    「對,只要將經濟的源頭控制起來就不怕奸商搗亂了。」

    「文大人,以後宣化鐵礦和開灤煤礦的開採權也會賣給商人的,現在硝石原礦的開採和煎制已經在著手分批賣給商人了。以後軍隊的後勤部門只要採購煎制提純好的硝石用於軍工生產就可以了。」

    「啊?源頭都由民間控制了,這不會削弱政府的能力嗎?」

    「硝石這個行業本來民間就有,而且礦點分散,不利集中管理。把這個行業再讓給民間,效率比政府和軍隊要高。出讓開採權就能得到轉讓費,還可增加稅收來源,將來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增收資源補償稅和環境保護稅。再說硝石也是民間用於爆竹生產的原料,政府和軍隊沒有必要對其壟斷。鐵和煤更沒有必要進行壟斷,只是現在還沒有哪家商號能出得起這種大礦山的轉讓費,現在不便出讓開採權。現在的商號還需要培養壯大。將來會出現民比國富的現象,國家發行國債向老百姓借錢過日子,發展教育和開發新的產業。」

    「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