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十五章 司馬不囧 文 / 陳邵軒
趙廞雖死,但中央政府並不打算就此放過他們,朝廷任命羅尚為平西將軍,兼領益州刺史一職,與廣漢太守辛冉(麻將打不成了)等人共同率七千人入蜀。
李特沒有趙廞那麼強大的實力,羅尚也不是單槍匹馬的耿滕。聽說羅尚等人即將到來,李特極為害怕,他派弟弟李驤夾道相迎,以此表示對中央政府的絕對服從。羅尚見狀,也不好動手,於是先把軍隊安頓了下來。
到目前為止,李特尚未表現出反心,他只是從關中逃出的流民大軍的普通一員,他沒有項羽劉邦那麼大的志向,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就已知足,只是因為稍微有點威望,被大家推舉為首領罷了。說到底,他們都是齊萬年事件的犧牲品。
然而,就是這樣略微安定的日子,政府都不打算給他們。
公元302年,羅尚接到詔書,命令他把蜀地的流民全部遷回原地。羅尚沒有猶豫,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中央的命令。但他忽略了幾個問題:首先,關中依然動盪不已,這些流民早已把蜀地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誰會願意回去?再者,七月份正值雨季,山洪爆發,道路泥濘,數萬人出蜀,幾人能平安回去?最後,這些人的生活幾乎在死亡線附近徘徊,收穫日期未到,他們連路費盤纏都湊不齊,政府又不派運輸機接人,他們怎麼回去?
政府是不管人民死活的,他們考慮的只是蜀地的安定,巴不得這些人全死乾淨。唯一在乎他們性命的只有李特兄弟了。
李特上書,請求暫緩流民的回遷工作,最起碼等秋收後再施行。羅尚告訴他:不行!
事已至此,只能靠自己了,李特在綿竹修建大營,開始安置他流離失所的鄉親們,辛冉得知此事後,居然誣陷李特聚眾謀反,然後寫了很多通緝令,懸賞李特首級。李特撕下通緝令,更改了其中內容:但凡送來氐、叟(部落名稱)首領的,一律重賞。
李特兄弟終於被局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官逼民反的一幕已無法避免,通緝令都出來了,非要等刀架到脖子上才明白死期已到嗎?
李特兄弟就此揭竿而起。李特和蜀郡人民約法三章,開庫救災,安撫民心,很得大家的擁護。民心所向,羅尚自然不是對手,他一面敗退,一面向朝廷請求援軍。
西南打得不可開交,東北地區也沒閒著。
當時的東北地區「三國鼎立」,分別為鮮卑宇文部,鮮卑慕容部,鮮卑段氏部落。三部中以宇文部最為強盛,其餘兩部都很怕怕。宇文莫圭仗著自己兵強馬壯,經常攻打另外兩地(有點像曹操),這一年,他又盯上了慕容廆,後者擊敗了莫圭的前鋒,這令莫圭極為惱火(勝敗乃兵家常事,身體要緊啊),莫圭馬上調集十萬大軍(估計連家底都翻出來了),包圍了慕容廆的老家棘城(今遼寧義縣北)。慕容廆也發飆了,他命令軍隊火速出擊,一番激戰,擊敗了莫圭軍。
此役以後,宇文莫圭的老大地位受到了極大的撼動。慕容部逐漸強盛起來。
西北地區則顯得相對平靜,涼州刺史張軌(記住此人)平定了若干股叛亂,並以涼州為根據地,逐漸發展起來。
外族打得很熱鬧,洛陽城很「眼紅」。
司馬倫回到家,盯著「九錫」之物研究了大半天,總結出一結論:這些東西沒一樣值錢的!這孫子,竟敢糊弄我(其實是孫秀)。你要是真有誠意,乾脆把龍椅送我算了!
正巧孫秀來相府串門,兩人一合計,就這麼著吧。孫秀被委任了一項光榮的任務:逼司馬衷簽署退位詔書,順便準備天子車駕。
公元301年正月初久清晨,司馬倫乘天子車駕進入宮中,即皇帝位(為老不尊啊!),司馬衷搬到了金墉城居住(羊後第一次被廢)。司馬炎萬萬不會想到,他下詔大修的金墉城,竟成了他至親之人的歸宿:老婆楊芷;兒子司馬衷;孫子司馬遹;兒媳賈南風,羊婉容。
相信司馬炎如若知道金墉城會迎來這些主人,他寧願徹底焚燬此地。不,還不夠,他要從地球上徹底抹去這片地方。
皇帝新承大統,普天同慶,司馬倫立即大赦天下(不知蜀地路邊的通緝令還有木有)。爾後大封功臣。
司馬炎一生封了57個王,司馬亮1081個,雖然有點多,畢竟還能數清。可到司馬倫這,房玄齡估計要「以頭搶地」了。因為司馬亮封的爵位比天上的星星還多,古代官員的帽子都用貂尾做裝飾,西晉的貂就那麼幾隻,用完了國庫的最後一根貂尾,禿帽官員的隊伍還是望不到邊,無奈之下,只好用狗尾續上(「狗尾續貂」即來源於此)。於是乎,滿朝文武皆狗尾,狗尾更比黃金貴。
既然身為官員,官職是一定要有的,為了安置這些「官員」,司馬倫下令,該年的孝廉都不委任官職。這還不算完,全國十六歲以上的太學生全部加入「狗尾」大軍;太守,縣令自動升級為侯爵;郡縣內官職較高的人員全部舉為孝廉。
封來封去,吃虧的還是黎民百姓,他們兢兢業業,努力讀書,恪守孝道,就想通過舉孝廉這個途徑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司馬倫的這道詔命關上了這些年輕人生命的最後一扇窗。一時間,民怨沸騰的都快蒸發掉了。
司馬倫坐上龍椅,很多人都不服他,尤其是齊王司馬冏。要不是楊艷的枕邊風,他已經成了帝國的皇太子,哪會輪到你司馬亮興風作浪?
說幹就幹,司馬冏派使者聯繫成都王司馬穎(成都都改姓了)、河間王司馬顒、新野公司馬歆,並且傳檄全國征討。司馬冏的檄文很奇特:「佞臣孫秀,迷亂趙王,應當群起而攻之,不從者,誅三族!」
司馬冏把矛頭指向孫秀,頗有些「清君側」的意思。言外之意是趙王不必驚恐,我們只是沖孫秀去的。至於司馬倫信不信另當別論。第二條:「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誰要不跟我們混就殺了誰!典型的強買強賣嘛,造反又不是旅遊,弄不好要掉腦袋的,膽小的不願去,這也可以理解,可逼著人家去就有點不地道了。
司馬穎和司馬歆很快響應,可檄文到司馬顒處打了點折扣,他採納張含的建議,拒絕了司馬冏,並且把使者五花大綁的送給了司馬倫當禮物,隨後派張方出兵援助司馬倫。張方率軍到達華yin後又被喊了回來,原因是司馬顒聽說二王聲勢挺大,轉而佔到了司馬冏這一邊(使者這筆賬怎麼算?)。反覆小人,就是說的司馬顒這類人吧。
人齊了,開打!
司馬冏攻陽翟(今河南禹州);司馬穎自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出兵,兵力合計數十萬。司馬顒這一路還算順利,在黃橋先敗後勝,隨後渡過黃河,兵鋒直指洛陽。司馬冏則在陽翟遇到了大麻煩。陽翟守將趙泓(史書無記載,應為一猛將)數次擊敗司馬冏,之後渡過穎水,直接攻打司馬冏大本營。司馬冏情急之下派司馬覃回救,經過一番苦戰,終於擊敗趙泓。
趙泓退守陽翟,繼續同司馬冏對峙。直到政變結束,司馬冏也沒能前進一步。
司馬穎兵臨城下,司馬倫慌了神,孫秀平日裡為虎作倀,得罪了不少人。他怕眾人把他分屍了,乾脆躲進辦公室(中書省)當起了縮頭烏龜。
常言道,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左衛將軍王輿和司馬漼率七百人殺入中書省,揪出了孫秀等人,殺了。王輿逼迫司馬倫下詔退位。做了四個月皇帝的司馬倫就此走下龍椅。二月初九,司馬倫被賜死,九泉之下,不知司馬倫如何向老爸和兩位哥哥交代。
王輿從金墉城接回了司馬衷一大家子,羊後復立。
幾天後,司馬穎和司馬顒到達洛陽。司馬穎沒忘記他的老夥計司馬冏,他派軍討伐趙泓(主子都死了還不投降),與齊軍合兵一處,趙泓不能支撐,獻城投降,司馬倫的最後一支反抗力量就此覆滅。
歷時六十多天的內戰以司馬冏等人的勝利宣告結束,雙方共陣亡近十萬人,傷者不計其數。
此時的洛陽城內,主要有司馬冏,司馬穎,司馬顒三支勢力,其中以司馬冏最為強勢,司馬穎很識相,以母親生病為由請求回到藩國,他辭去一切官職,拜謁太廟,隨後直奔鄴城而去,司馬冏聽說後,急忙出城相送,足足追了七里才看到司馬穎的旗幟。
司馬穎翻身下馬,緊緊握住司馬冏的手,把軍國大事托付給了後者,不覺淚如雨下。
司馬穎的撤軍很可能是權宜之計,因為他深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道理,但我們寧願相信,在那個爾虞我詐的時期,司馬穎這麼做完全是出自友情——至少兩人不是相互利用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