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三章 慕容崛起 文 / 陳邵軒
中原地區打得不可開交,邊疆則顯得相對安定,西南地區由李雄主政,小日子過得還算紅火;西北地區,張軌死後,其子張寔(shi)繼承了涼州刺史的官銜,張氏父子一直對晉室忠心耿耿,無論漢國攻洛陽還是長安,都能在城中看到西涼兵的影子。西晉滅亡後,張寔屢次上書司馬睿繼承大統,劉琨覆滅之後,中國北方只剩此一支漢族勢力向東晉稱臣,難能可貴。
東北地區就不那麼太平了。此時的東北是鮮卑人的天下,仍是一個三國鼎立的局勢,三方此消彼長:段部由於發生了一場內亂,漸漸衰微;宇文部和慕容部幾乎沒有參與中原的戰爭。首領方面,慕容廆比宇文悉獨官(《魏書》與《晉書》有出入,此處以《晉書》為準,姑且存疑)。的漢化程度要高得多,他借鑒中原的政治模式管理國家,優待中原逃亡士人,實力大增,比仍處於奴隸社會的宇文部強了一個重量級。
而且慕容廆生了幾個好兒子:長子慕容皝;次子慕容仁;四子慕容翰;個個都是猛將中的猛將(兒子多是一柄雙刃劍啊!)。後來的十六國中姓慕容的就有五個。
如果劇情按這麼發展下去,鮮卑慕容統一東北是沒有多大問題的,進而入主中原也不是沒有可能,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至於慕容氏能否熬過上天設定的重重關卡,我們暫且拭目以待。先讓我們看一下第一關。
這一關由平州刺史崔毖把守。此人是王浚的小舅子,也是北方不多的漢族官吏,西晉滅亡後,他認為自己是正統漢人,就以平州(今遼寧遼陽市)為根據地,企圖號召流亡漢人,割據自立。可這位刺史名望不高,沒人肯歸附,大多數漢人都把平州當驛站了,他們吃飽喝足了,便拍拍屁股走人,往慕容氏的棘城進發。一來二去,崔毖賠了大筆糧食不說,鄰居慕容廆非但不表示,反而照單全收。
崔毖當然沒法忍,鴻門宴擺了很多次,好說歹說,慕容廆就是不來。軟的不行,來硬的!崔毖找了三個盟友:鮮卑段氏;鮮卑宇文部;高句麗(今朝鮮半島)。陣容不可謂不豪華。事實上,這是崔毖所能找到的全部幫手了。什麼?落下日本了?三世紀的日本正處於古墳時代,顧名思義,忙著造墳,騰不出手來(就算騰出手也過不來)。
三路大軍從西北南三方向同時進攻,僅宇文一部兵力就達三十萬,大營首尾相接,綿延四十里,粗略估計,聯軍兵力達七十萬以上。如此強大的攻勢,國界線是沒法守的,前線隨聯軍的行軍步伐一直推到國都棘城城牆下。
大軍壓境,慕容廆的幾個兒子請求出城迎敵。慕容廆斷然否決了這個計策,他對眾人說:「聯軍兵勢強盛,那只是外在表象;內部卻如一盤散沙。首先,敵軍沒有一個穩固的領導核心,各部之間互不信任;其二,始作俑者崔毖是一個漢人,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認同,我們只需略施小計,分裂勢在必行;其三,敵軍人數遠多於我軍,有堅城而不守,卻貿然出擊,這無異於自尋死路!」
慕容廆的一番分析無可辯駁,手下的將領深以為然。慕容廆派使者給最先到達的宇文部送去酒肉,犒勞將士。其餘兩國見狀,認為宇文悉獨官必定和慕容廆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當,於是率軍自行離開,戰場上瞬間剩下只崔毖的幾千號人和宇文部的三十萬大軍。
若堅守不出,慕容軍守衛棘城綽綽有餘,慕容廆怕生變,想盡快結束戰事,萬一段部和高句麗醒過神來就不好辦了。他派人召回了遠在徒河(今遼寧錦州)的慕容翰。不料這一舉動被宇文悉獨官得知,他素來忌憚慕容翰的威名,料定慕容翰在外一定會成為禍患,便率數千騎兵攻擊他。
這幾千人迅速出擊,在路上遇到了一小股隊伍,為首一人道:「我是段王的使者,我們段氏與慕容翰有不共戴天之仇,王上聽說貴軍要幫我們消滅仇人,十分高興,便派我向貴軍先行通報。王上已經準備好酒菜,就在前面不遠處等候貴軍!小人還要往高句麗處,代大王就此謝過!」
宇文部士兵們聽說後非常高興,個別興奮過頭的甚至已經脫下盔甲,就等著前面的好酒好肉了。正當他們高歌猛進時,突然聽到一聲號令,漫山遍野的慕容騎兵浩浩蕩蕩地從四面八方殺將而出,為首大將正是剛才的使者!
戰爭沒持續多久,宇文悉獨官的幾千人死的死,投降的投降,一個都沒跑掉。慕容翰清理完戰場,給慕容廆去了封信,請求夾擊敵軍。慕容廆收到信後立即開門迎敵,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慕容翰帶一千精兵趁亂突擊宇文悉獨官的中軍,大勝。
宇文悉獨官單槍匹馬逃了回去,帶來的三十萬大軍損失殆盡,鮮卑宇文部元氣大傷。崔毖聽聞戰敗,內心極其恐懼,於是派侄子崔燾前往棘城請罪,正巧遇到來棘城講和的三國使者,慕容廆趁此機會勸崔毖投降,還派軍隊「護送」崔燾回去。崔毖沒有聽從侄子的建議,連夜奔高句麗去了,其部卒投向慕容部。
此一役後,東北地區已無人能與鮮卑慕容部抗衡。第一關,慕容廆順利通過。
段氏一族從棘城撤軍後,又投入了熱火朝天的內戰,段末坯和段匹磾打得不亦樂乎,段匹磾殺害劉琨後,大失人心,失去了劉琨的支持,段匹磾敗下陣來,他聯合漢人邵續,一番苦戰後扳回了局面。
把兄弟家裡打得很熱鬧,石勒也閒不住了,他坐鎮襄城,命弟弟石虎出征,石虎一馬當先,光速向厭次進軍,連破邵續十一座軍營,邵續本人亦被生擒。邵續被押送至襄城後,石勒念其忠義,沒有為難他。
戰場局勢出現了微妙的一幕:石勒當年為了拉攏段氏,使弟弟石虎與段匹磾結為金蘭,段氏因此一直依附趙國,段末坯已經戰敗,把兄弟的盟友也被俘虜,作戰目標僅剩一個不是敵人的段匹磾。
石勒思量再三,還是決定吞併段匹磾的地盤,司馬鄴,苟晞,王浚,多少個強大的對手,都成了他稱雄路上的墊腳石,再加上一個段匹磾也無妨,石勒不會被這份臨時培養的兄弟義氣擋住去路。自起兵的那天起,他的目標就是整個天下(石勒是第一支敢於向東南進攻的勢力)。
連年內戰,段部的家底早已消磨殆盡,石虎沒費多大勁就平定了段匹磾。幽、冀、並三州劃入趙國版圖。
段匹磾連同弟弟段文鴦一同被俘,念在兩家的兄弟情誼上,石勒不僅沒殺他,還封了官,段匹磾不知感激,常常穿著朝服上殿,以東晉臣子自居,這不是找死麼?表忠義要看時候的,哪有在趙國朝堂上穿東晉朝服的?縱使石勒的心胸再為寬廣,也不能容下如此舉動,不久後,石勒殺了段匹磾。段文鴦、邵續(終究沒能逃過那一刀)一起受戮,鮮卑段氏隨之退出歷史舞台。
經過上面兩戰,中國北方的局勢漸漸明朗:前後兩趙佔據中原;張寔鎮涼州;東北慕容氏一家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