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九節 馬爾康縣 文 / 血鳥電心
給孫瑞打了個電話直奔馬爾康縣,因為我還要讓父親住到縣裡,讓柳原好好照顧他,畢竟農村的人報復心理很強,那些中年婦女雖然是罪有應得,但農村裡人沒有法律觀念,他們想的更多的鄰里之間應該互相多遷讓一些,就比如說有個人家小孩多次偷東西,也被多次警告後,領家小孩依然故我,這家人再也受不了報了案,那小孩被勞動改造,結果這家人被村裡人排斥,說太不講情面,偷點東西也沒必要報警。
他們講太多不講道理的人情,只會引來更多的罪惡,當然農村的愚昧並非他們真的不懂,而是關己則憂,與人則樂。所以像我們這類非土身土長的農村人,自然得不到他們所謂的「人情」關照,只能被諸多要求所束縛。雖然別看這些農村人一副純樸的樣子,還是有些人會煽風點火,利用那種地方的「人情」來傷害我的父親甚至大姐他們,所以我需要讓他們遠離這裡,但我父親他們肯定不願離開這裡,最多也就是到縣裡去,所以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找柳原來幫忙。
我們到了公安局並沒有遇上柳原說是出差了,隔兩天就回來了。有些無奈問下手機號,可是卻一直打不通。
不過,因為父親原諒了自己,心情也不由好了起來,隨口問道:「你知道這『馬爾康』的名字由來嗎?」
孫瑞搖了搖頭,我啞然失笑,我這簡直像問道於盲,但仍不減我的熱情,耐心解說道:「馬爾康位於自治州中部。東與紅原、理縣交界,南與金川、小金相鄰,西與壤塘接壤,北與紅原、阿壩相連。地理座標,北緯30-35『∼32-24『、東經101-17『∼102-41『。東西長134公里,南北寬90公里,面積平方公里。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東部,邛崍山脈北段,屬高原峽谷區。地形呈不規則長方形,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位於北東走向的龍門山、北西走向的鮮水河斷裂帶及松潘地塊交匯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地層多為三迭系砂岩、板岩和變質岩等。境內最高峰海拔達5000米左右,最低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山嶺連綿,溝谷陡峻,梭磨河由縣東部入境,在熱腳和腳木足河交匯,境內流長91公里。茶堡河發源梭核磨鄉北部大青坪,由東向西在龍頭攤匯入腳木足河,長67公里。腳木足河(麻爾曲河和草登河)源於青海省班瑪縣境內,由阿壩縣入西北境,於可爾因與杜柯河匯合後經黨壩入金川縣境,境內流長124公里。區內屬高原大陸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為:干雨季明顯,四季不分明,大部地區無夏,日照充沛,溫差較大,干季大風ri多。全年平均氣溫8∼9-c,年降雨量753毫米左右,日照達1500小時以上,絕對無霜期120天左右。土壤主要為山地灰褐土、山地棕壤土、山地褐色土、山地棕褐土、山地高山草甸土等。
古為冉隴之地。秦屬湔氐道轄地。兩漢隸汶山郡。唐、宋曾屬羇糜32州。元隸吐蕃宣慰司。明永樂年間屬雜谷安撫司。清乾隆時屬理番直隸廳,嘉慶時屬雜谷直隸廳。民國屬理番縣(理縣)。1950年12月,茂縣專署派工作團深入四土地區(馬爾康縣境域內原系梭磨土司的部分屬地和卓克基、松崗、黨壩土司所轄地,故有「四土地區」之稱),成立了四土和綽斯甲地區臨時工作委員會。1951年8月,四土地區宣告和平解放,9月成立了四土阿壩綽斯甲臨時軍政委員會。1953年4月,經政務院批准設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區馬爾康辦事處。1956年4月國務院批准正式建立了馬爾康縣。1990年底,全縣轄1鎮、13鄉、104個村、230個村民小組。縣人民政府駐馬爾康鎮。馬爾康鎮亦是州人民政府駐地,距省會成都395公里。
因駐地有『馬爾康』寺廟而得名。意為『火苗旺盛』,引伸為『興旺發達之地』。
縣內系藏族聚居地,主要居住著嘉絨藏族。嘉絨系「嘉爾莫查絨窪絨」的簡稱,意為住在嘉莫墨爾多山周圍氣候溫和的河谷地帶的居民。在總人口中,藏族占63%,漢族占34%,其他民族占3%。
境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高山峽谷森林茂密,林地面積16.8萬餘公頃,活立林蓄積量64.3萬立方米。主要種有冷杉、雲杉、落葉松以及樺、高山櫟等。高山密林棲息著國家級保護動物金錢豹、白唇鹿、梅花鹿、扭角羚等,還有國家級的珍稀禽類。境內河流湍急,湖泊羅列,有豐富的水資源。水量充沛的4條大河蘊藏著巨大的水能。全縣溪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240餘萬千瓦,可開發量達70餘萬千瓦。水草豐茂的高山草場佔全縣總面積的15.8%,是適宜畜牧業生產的天然牧場。解放前,混群放牧,畜種退化,疫病流行,極大地制約了畜牧業生產的發展。解放後,加強草場建設,引進優良畜種,建立獸醫網點,推廣科學技術,畜牧業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990年底,牧畜存欄14.6萬頭,牛、羊5689頭,商品值281萬元。有耕地76149畝,主要分佈在河谷和高半山地區。產小麥、胡豆、青稞、玉米、洋芋等。解放前,處於封建農奴社會,農牧業生產落後,生產力低下,土地多種鴉片,少量種植糧食的土地也是廣種薄收,畝產僅50公斤左右,糧食嚴重不足。解放後,經過minzhu改革,推翻了封建農奴制度,解放了生產力,推廣應用農業科學技術,改善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90年底,整修水渠5條,灌溉面積達1330餘畝,興修人畜飲水工程31處。解決了農牧民人畜飲水問題。全縣擁有拖拉機687台,農用汽車、推土機194輛(台),各種配套農機具2537台。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1990年,糧食畝產199公廳,總產量達萬餘公斤,比解放初的350萬公斤增長了4.2倍多。農村人平有糧457公廳,人平純收入599元。經濟林木發展較快快,1990年有蘋果28萬株,花椒65;4萬餘株,核桃4.9萬餘株,雪梨2.27萬株。水果產量達噸,核桃等乾果產量105噸。解放前,境內僅有極少的手工業工匠,工業幾乎等於零。解放後,工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建立了食品、火柴、縫紉、電力、森工、採礦、化學、建材、木材加工、印刷、皮革等工業企業,生產鋰合金jing礦、砂金、火柴、傢俱、民物用品等多種產品。有國營企業25個、集體企業11個、鄉鎮企業7個,工業總產值達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263萬元。解放前,交通閉塞,沒有一寸公路,僅有盤旋於崇山峻嶺的羊腸小道和外界溝通。山道崎嶇,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解放後修建了公路,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刷(經寺)爐(霍)公路橫貫東西,是境內交通幹道;卓(克基)小(金)公路與東南的小金縣相連。馬爾康林業局、龍爾甲林業局、壤塘林業局在境內修築的林區公路溝通了西、北部地區的交通,鄉村修建的機耕道路和公路幹線相連,基本形成了交通網絡。
別看馬爾康縣並不富裕,但如果有人可以花大本錢投資下去,那這絕對也是塊寶地呀!」
孫瑞聽著我滔滔不絕的介紹,不失時機說道:「是呀!哪都沒有家鄉好,我家那邊如果發展成港灣肯定也能讓我一輩子吃穿不愁。」
不禁再次啞然失笑,他倒是心直口快,毫不避諱地坦蕩直言,不由覺得讓他跟著我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