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重生真仙界

大道小說網 關於龍的一些資料(3) 文 / 青木瓜滋味

    本書最初的歷史背景類似於夏商周的奴隸時代。所以,這裡簡單的加上一些關於商周時期龍的資料。

    龍的圖騰形象自商代形成後,隨著悠悠歲月的流轉,其形象也在變化和發展,政治的興衰、朝代的更替、人世的滄桑,歷史的一流一脈都在龍的形象塑造上刻下了或深或淺的痕跡,產生過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在商代,龍被作為一種形態怪異的神獸。它那令人可怖的、幻想的形象給人強烈的神密感和一種獰厲的美,顯示出龍有超越世間的神的權威。商代的龍主要鑄造刻飾在青銅禮器上,線條錯落凸突,深沉雄健,再加上青銅禮器那厚重沉穩的造型,使龍有一種巨大的威懾力,折射出一種無以言表的宗教理念。

    商王朝在公元前11世紀被周王朝取代。周人的原始宗教中,人文的色彩較為濃烈,這是因為周伐商並推翻商王朝的理由是商王朝無德害民,周人是代表天來對商進行懲罰。因周人有「德」,得以配天,奪取了天下。周人打敗商人後,不但奪取了體現商人通天權力(實際上是統治權力)的鼎器,而且在新鑄的禮器中,突出了自己的宗教觀念。據說周人伐商之時,曾有一巨大的赤色的鳳,口銜玉硅(也有記載說是口銜丹書)落在周的社廟,代表上天降瑞應給周,所以在周代的禮器上,鳳的形象更為突出,龍的形象趨於弱化,甚至在一些圖案中,將鳳的冠狀物安到了龍的頭上,龍的體態少了那種張揚和獰厲,失去了商代龍的攝人氣勢,變得比較平和,更趨於藝術化與圖案化。

    「鯉魚跳龍門」的由來

    在龍的形成史上,魚本來就是龍的原摹本之一,在上古神話中早就有魚變龍的傳說,在古代典籍中更是言之鑿鑿。據說大禹在治理黃河時,曾將河東界的龍門山鑿開里餘,名為龍門。

    黃河從龍門流過。每年chun未,就會有黃鯉魚爭先恐後地從各江河游到龍門之下,若有能逆湍急的水流躍上龍門者,就可化為龍。當有魚躍上龍門時,不僅**相隨,而且還有天火自後燒其尾。正因為如此凶險,所以一年之中,能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條,未能過龍門者,點額而返。這就是中國民間傳說的「鯉魚跳龍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