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重生真仙界

正文 第七章 顯化元神(二) 文 / 青木瓜滋味

    無盡的痛楚再次襲來,但這次卻直接作用在靈魂上,儘管玉清早有思想準備,但還是生生被非人的痛楚折磨的死去活來。

    可是,當雷電真正觸及精神元胎之時,玉清卻驚訝的發現,雷電竟被精神元胎表面的銀光所阻擋,僅僅能纏附於元胎表面,更不要說突進更加神秘的七色神光,觸及元胎本體。儘管元胎被天雷完全包裹,卻不能傷害靈魂絲毫,甚至還有精煉元胎的作用。

    這一意外發現,頓時讓玉清提到嗓子眼的心,忽然放下,同時也知道發起總攻的時刻已經到來。窩囊久了,也應該自己大發神威的時候了。

    終於,醞釀已久的無差別、大範圍精神法術「蕩魂」,就像原子彈一樣,在玉清意識海中心,突然爆發,霎時間,天昏地暗,天地八方突然一空,沉甸甸的意識海一輕,雷電就像潮水一般退去,接著,輕靈的感覺又回來了,一個明朗的意識天空,又呈現在玉清面前。

    正是由於這一記強悍的攻擊,從而有了之前妖獸們所看到的神奇一幕。可是,雖然這一記「蕩魂」清除出了大部分天雷,但還是有些許遺留在了玉清意識海內。這些雷電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又如叢生的荊棘,張牙舞爪的化作蜘蛛網,攀附在元胎上,閃閃發亮,為元胎鍍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但也由此導致了接下來的事情發生。

    玉清強行發了一記大範圍精神攻擊術,精神念力當然會大大耗損。在這之前,他也知道這個結果,而且他還記得,當初也使用過一個與此類似的精神法術,雖然那次僅僅是小試牛刀,但所消耗的精神念力卻十分驚人。但在生死時刻,玉清哪裡還敢去想那麼多,不敢藏拙,發出了那記強悍的攻擊。可是,當玉清發出法術後,卻沒有出現想像中的疲憊感,這讓他感到十分奇怪。

    要知道,在此次渡劫之前,玉清就已經到達精神元胎後期,離元神顯化僅一步之遙。儘管這裡有速成的意味在裡面,但也不得不說,這與玉清一個多月來所受的種種苦痛,和精神高度緊張有關;就是這兩點,促進了元胎加速凝煉,勇猛精進。

    然而,這第三次天雷突進玉清意識海,並且直接作用於玉清的精神元胎,更是促進了元胎成熟這一過程。從而使玉清的元胎竟然到了即將顯化元神的臨界點!

    本來,玉清的境界僅僅在元胎後期,還沒到元神境界,從而,雷電再怎麼刺激都無濟於事,元胎根本就不可能有化神的趨勢。顯化元神可比不得練氣修行啊,後者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強行提升修為。顯化元神,是精神修行者的分水嶺,絕絕對對的鴻溝。如果能夠強行突破,那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去修煉精神,這一法門了。那樣一來,修行者們就不用因為壽元的限制,對精神法門置之不理了。

    元胎化神,之後就是結納天地之力,煉化為無上法力,飛天遁地,顯化自在,舉手投足之間無不具有莫大威能。跨出這一步,幾乎就等於一步登天。

    按理說,玉清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這一刻凝結元神。在正常情況下,精神元胎達到後期之後,會進入一個十分漫長的溫養時期,等元胎徹底成熟,再有好的機緣,圓滿的境界,才能正常突破。這一過程少則百十年,多則幾百年。可是,玉清的情況又不同,而且萬分的不同——他早在初結元胎之時就已經開始凝聚法力了。

    而且,在幾次機緣之下,法力還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個法力當然是兩股真火了。無論是當初吞噬玄yin之精華,還是得到大量太古元氣的滋補,再到剛才瘋狂鯨吞海量天劫之雷。兩股真火在得到如此多的能量補充之後,終於發生了變化。

    兩股真火竟然先精神元胎一步,開始進化!

    玉清的意識海之內,淡藍色的玄yin真火與明紅色的太陽真火,在吸納足夠的天雷後,所呈現的狀態,完全就是遮天蔽日,充斥於整個混沌的意識海空間裡,甚至不留一點縫隙,而且還囂張的很,根本不聽玉清靈念的指揮。並且,兩股真火的量已經極端恐怖,威勢也達到最高峰。

    就在這時,兩股真火的顏色竟然開始發生變化。淡藍色的玄yin真火逐漸加深,變為深藍色,達到深藍後,真火並沒有停歇,再次變化,最後竟然成為藍黑。而太陽真火也一樣,從明紅到血紅,在血紅中又泛出點點金光!到最後,則完全變為金紅色。在顏色蛻變的同時,它們的體積也在緩慢縮小,可是溫度卻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太陽真火灼熱的氣息是那樣明顯,而玄yin真火卻陰冷的讓玉清如墜冰窖。

    當兩股真火完成蛻變之後,遠遠看上去,就像兩朵盛開的鮮花,一朵沉凝冷艷,一朵刺目光鮮。玉清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稱呼它們了,那自然而然散發出的強大威勢,已經在告訴玉清,它們發生了質的遷越。

    太陰冷焰,太ri金焰!

    精神元胎的等級並不能與蛻變後的兩股焰火相匹配,由此,兩股強大的焰火催化元胎,強行顯化元神!

    「元神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變化無窮,隱顯自若,飛天遁地,無滯無礙,數百里之間頃刻即至,如無意外,便可永存於天地之間。」元神浩氣蕩蕩,可分可聚,寒熱不侵,詭異莫測;元神也分初中後三期,從凝聚的程度區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