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建築風雲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八章 設計把關 文 / 凡巴

    因為工程快干到一半了,而且共八層的裙樓面臨著主體封頂,宋主任覺得有必要讓設計院來一趟,來替基建處把把關,看看工程是否與圖紙相符合。於新龍幾次落實,終於確定了來工地的具體日期。因為設計院的這幫傢伙平時都比較忙,人人都有私活兒。來的時候,於新龍開車去接,共來了四個人,一個是領導,一個是結構工程師,一個是電氣工程師,一個是暖通工程師。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於新龍請他們吃了頓飯,然後就安排他們到工地附近的賓館歇息了。於新龍通知陳光遠,說各單位有問題可以先匯總一下,下午三點設計院的工程師在工地會議室現場解答。

    等解答完問題後,大家到施工現場轉了一圈,感覺施工單位的施工情況還不錯。這個工程的施工圖紙設計出來已經很長時間了,而且他們同時設計著好幾個工程,很多東西設計人員已經不記得了。再說,設計院僅對圖紙負責,現場與圖紙是否相符,那是監理和建設單位的事情,與他們無關,他們也不會花過多的心思琢磨這些問題。

    看完現場以後才下午五點,七月的天,時間還尚早。於新龍就提議去趵突泉看看,然後就開車把他們送進了公園,買了門票後就進去了。大家來到了泉邊,只見三股泉水同時如輪般噴湧而出,高出水面約有十五公分,確實比較壯觀,不愧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時節,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觀瀾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亭內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休憩賞泉。亭西牆壁上嵌刻的「觀瀾」為明代書法家的墨跡,「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書法家王鍾霖手筆,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東巡府胡纘宗所書。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築,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社,又稱望鶴亭茶社,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didu曾在這裡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的běijing玉泉水全部換成趵突泉水,故有「潤澤chun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說。

    但這裡總體來講,給人一種單調的感覺,除了這個泉水外,沒有其他特別可關注的東西,前後二十分鐘就搞定。出來的時候,於新龍特地讓大家仔細地看了看大門口門樓上方「趵突泉」那三個字。大家說書法不錯,但看不出有何異樣。於新龍就解釋說,你們看,那個「突」字,寶蓋頭上面是不是少個「點」呢?大家細一看還真是那麼回事,就讓講講其中的緣由。於新龍含著笑說,先不告訴你們,你們先琢磨琢磨。

    因為這裡距離大明湖已經很近,所以大家又驅車去看了看大明湖。在大門口,於新龍又指了指上方的字,說大家看這「大明湖」三個字,有何特異之處?有一個女的心比較細,就說那個「湖」字的三點水好像多了一個點。於新龍說,你說的對,這一點水就是剛才「趵突泉」少的那一點水,水從那裡流到了這裡!於新龍又向大家介紹了一下大明湖的一些特點,大明湖是由附近的很多泉水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滿時從宋代修建於北岸的北水門流出,流入小清河,向東注入渤海。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因而湖水「恆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湖上有歷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大小島嶼六處,公園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令人心曠神怡。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se半城湖」是最好的寫照。另外,大明湖還有「蛇不見,蛙不鳴」的自然生態之謎,這裡得水面雖然廣闊,但裡面沒有一條水蛇,一年四季都聽不到青蛙的鳴叫聲。大家轉了轉也覺得沒什麼,因為上海有太多的海水,這點小水泊不算什麼,但聽說全部是泉水,覺得還有點意思。

    看完這兩個地方僅用了一個多小時,於新龍說反正今天不回上海,時間尚早,不如再去爬爬這裡的另一個景點:千佛山。古代禹、舜曾於千佛山下開荒種田,因此,又稱為禹登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鐫佛像多尊,並建「千佛寺」,始稱千佛山。唐代將「千佛寺」改名「興國禪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陽節均舉辦廟會。明代寺院擴建,遂成香火勝地。1959年闢建公園,面積166公頃。千佛山,東西嶂列如屏,風景秀麗,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於千佛山山腰,內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南側千佛崖,存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0餘尊。山崖上,由西向東,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大家聽著千佛山的情況,覺得也沒什麼。大家對佛也不怎麼感興趣,而且轉了半天了,有些累了。就對於新龍說,千佛山就不去了,我們去吃飯吧。飯後好好歇歇,準備明天一早回上海,以後有機會了去爬泰山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