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建築風雲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五章 南下考察 文 / 凡巴

    因為裙樓馬上就進入安裝階段,一些材料馬上就要使用,所以材料應該進入了考察階段。同創銀行基建處在例會時商量了一下,確定由基建處副主任劉子騰、水暖工程師李工、玉宇公司謝玉明、材料員楊光、施工單位石占平共同組成考核小組,對閥門供貨廠家進行考察。因為同創銀行在以前承建住宅樓的時候,有幾個廠家和他們打過交道,處的關係也比較好,就對這四家閥門廠進行實地考察,重點是蘇州四方閥門公司和無錫金剛閥門廠,其他那兩家閥門廠只是順路看看,僅作參考。打算共考察一個星期,由蘇州四方閥門公司派一個司機和一部本田麵包車一起出發。

    為了能夠早點到達蘇州,他們約定早晨6:30在工地門口見面,然後一起出發。由於大家剛接觸時間不長,剛開始談些關於工作的事情,慢慢地談到了國家大事,後來談到了奇聞軼事。可路途實在太遠了,大家慢慢地把話題扯到了兩性的話題。大家都是男人,這個話題大家都比較感興趣,於是輪流著講黃色笑話。李老頭到底見多識廣,黃段子一個接一個,一路上逗得大家哈哈直笑。男人們很有意思,如果不是很熟悉,會彼此客氣地談論,比較拘謹。但一旦談論開女人,那就放鬆多了,彼此的隔閡好像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了,轉瞬間就會變得親密無間。

    中午在江蘇省南通地區高速公路旁的一個加油站吃了頓自助餐,每位20元的標準,老劉說中午先將就著吃點,到晚上再好好品一下蘇州的風味。老劉說這是他的慣用的方式,平均一個月他拉著像我們這樣的客戶到蘇州考察三、四次,每次的行程和路線幾乎相同,這樣在路上少耽誤時間。從閒聊中得知,老劉是蔡老闆聘用的司機,每年年薪4萬元,並報銷所有用於客戶的費用,如手機費、加油費、招待費等。老劉以前是出租車司機,蔡老闆有一次坐他的車,得知老劉就在他們公司附近居住,而且這個人比較穩重,是個稱職的司機。蔡老闆在生意剛起步的時候,只要用車就給老劉打電話。隨著業務量的加大,蔡老闆買了兩輛車,由於平時的接觸,兩人覺得有了些默契感,於是乾脆聘用了老劉為專業司機。老劉具有山東大漢的典型特點:開朗、樂觀、風趣、酒量大。這些正好彌補蔡老闆在生意場上的不足,所以有些場合老劉更多的扮演蔡老闆秘書的角色,陪客戶聊天、喝酒、送禮、聯絡等。老劉也很喜歡搞這些東西,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以前開出租的時候,接觸的人的層次都和自己差不多,而現在這些人都是各行各業裡掌握一定權力的人,人家的素質就是不一樣。石占平聽完後心裡很不舒服:他媽的,人家開個車也比我累死累活的本科生掙的錢多!這年月,找個有錢的主也管用!

    下午3點,終於到達了蘇閥公司。大家首先到會議室聽有關技術人員介紹了一下產品的性能和特點後,然後參觀了產品展示廳和各種閥門的生產、檢測、包裝車間。這個公司確實不愧為部屬軍工企業,是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車間眾多、寬敞、技術力量比較雄厚。參觀完後,回到會議室,大家又總結了一會兒,基本肯定了蘇州四方閥門公司的實力和產品質量。最後大家一起總結,李工代表大家說:「我們先把資料帶回去,寫一份考察報告,向領導匯報後再仔細研究一下,你們公司的產品我們覺得很不錯。」公司的銷售經理曾總說已定好了飯店,是本地小有名氣的、離公司較近的一家三星級飯店鮑王府飯店,臨走時曾總讓人拿了六盒洞庭山碧螺春茶,一人一盒。到了飯店,點了一桌子菜,坐在副陪位置的是一個業務員,看樣子酒量很大,頻頻向我們敬酒,幾巡以後就有點飄了。大家都有點過意不去,覺得人家招待的熱情太盛,於是謝經理就說:「曾總,別讓他喝了,我們在座的酒量都超過他,而且我們的人數又多,不用那麼拚命了,沒必要,多聊聊天是正經。」大家連連附和,說經過了長途跋涉,都累了,就不很在意飲食了。曾總也比較務實,他領教過山東人的酒量,也就不硬撐了。吃完飯後,大家就早早地散了。

    第二天的目的地是無錫金剛閥門廠,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看看太湖。一行人一早驅車到了公司,參觀了一下生產線、倉庫和銷售部,感覺還不錯。前後總共用了約一個半小時。然後便要走。負責接待我們的劉經理很是犯難,說這時間正好過了早飯而離午飯尚早,無事可幹了,不如去太湖看看吧,這倒正合我們的心意;臨行前,劉經理把六條蘇煙放到了車的後備箱中。

    太湖位於江蘇省南部,鄰接浙江省,為我國第三淡水湖。湖中大小島嶼48個,連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島,號稱「七十二峰」。以洞庭東山、西山、馬跡山、三山、競頭諸為最,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巒連綿,層次重疊的壯麗天然圖畫。沿湖有著名的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古吳名跡、宜興洞天世界,形成了聞名中外的太湖風景區。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一行人買了門票後坐船到了君山。這裡以水見長,狹長而悠遠,但山卻沒什麼特別,頂多也只能算個土丘而已。這裡有一個很氣派的紀念品專賣店,老謝給他媳婦買了一個玉質發卡和一付手鐲,後來拿到家找專業人士鑒定是假貨。

    在湖中遊覽,倒是看不見湖中的魚。聽導遊說,這是因為多年來因太湖污染,導致「三白」產量急劇下降。上世紀80年代中期,銀魚最高產量曾達到過2000噸,前幾年卻幾乎沒有產量。現在,當地領導們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下令各地對太湖採取強有力的整治措施,在規範合理漁具的同時,嚴厲打擊使用密眼流刺網等。以無錫為例,對梅梁湖、五里湖等重污染區,實施了「生態清淤、污水截流、退漁還湖、動力換水、湖岸整治、水生態修復和環湖林帶建設」等6大工程,總投資超30億元。經過艱苦整治,「兩湖」水質開始好轉,絕跡多年的「三白」重又游回湖中,但數量還是比較少。

    中午我們在臨河而建的一處飯店裡吃午飯,點了這裡的特色菜:「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魚,肉味細膩、鮮美。又點了一些海鮮什麼的,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第三天我們去了同裡,這裡素有「小江南」之稱,是中國四大古鎮:周莊,同裡,西塘,烏鎮----之一。同裡鎮在吳江市東北部,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裡」,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裡」,沿用至今。

    同裡鎮位於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距蘇州城18公里,全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3萬。

    這裡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河道和建築,以及各種小商販。這裡的小商販很會作生意,可能是所有名勝古跡共同的特點吧。有一個飯店女老闆可能看出我們一行人是個大主顧,我們路過他們飯店時就被他們盯上了,剛開始介紹他們飯店的特點,我們說現在吃飯太早,我們玩玩後才考慮吃飯的事,她就免費給我們當起了導遊,跟著我們轉悠。介紹了一會兒,大家也不好意思了,就說你趕緊忙著賺別人的錢去吧,你這麼好客,我們中午肯定去你那裡吃飯就是,只要你把飯做好,把你的特色菜準備齊全,並且保證不宰客就行。她這才戀戀不捨地走了。

    然後大家首先遊覽了退思園。退思園由清兵備道任蘭生革職回鄉後,請本鎮畫家袁龍設計而建,歷時二年。退思二字,取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全園簡樸淡雅,水面過半,建築皆緊貼水面修築,園如浮於水上,是全國唯一一處貼水園建築,體現了晚清江南園林建築的風格。

    退思園總面積為九畝八分。此園一改以往園林的縱向結構,而變為橫向建造,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全園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點綴,呈現出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朗、幽靜之感。

    宅分內外兩部分。外宅有前後三進,由門廳、茶廳、正廳組成。門廳又稱轎廳,轎子到此便要停下,轎廳兩側原有「欽賜內閣學士」、「鳳穎六泗兵備道」、「肅靜」、「迴避」四塊硬牌執事,一旦重門洞開,自是一片森嚴,令人為之卻步。茶廳為接待一般客人所用,只有正廳才是用來接待高貴客人和操辦婚喪喜事的地方。

    內宅東側是以主人之號命名的「畹薌樓」,南北兩幢,五樓五底,很是氣派,為主人與家眷居用。樓與樓之間由雙重走廊與之貫通,廊下東西各設樓梯可供上下,這種雨天不濕腳、晴天又遮陽的環形建築,民間又稱之為「走馬樓」。園主為使居室冬暖夏涼,底層東西間的地板均製成長方形條塊,隨氣候變化而或裝或卸,靈活自如。樓南六間平房供侍者所用,稱「下房」。住宅雖分東西,但佈局緊湊,可分可合,分則各成院落,合則渾然一體,可謂匠心獨具,思之縝密。

    中庭內園以高牆相隔。庭中古木掩映,清雅幽靜,樟樹樸樹華蓋如雲,年歲已高的廣玉蘭在陽光下送來陣陣清香。庭中另一吸引人的建築是」旱船」,它是主人迎送賓客、舞文弄墨的場所。

    中庭與退思園的主體花園之間有「月洞門」相通,穿過方磚做成的洞門,便可一窺花園全貌,園址雖小,但集中江南園林的亭、台、樓、閣、軒、曲橋、迴廊、假山、水池等,而且chun、夏、秋、冬、琴、棋、詩、畫,各景俱全。「坐chun望月樓」前踏月,有春花嬌妍yu語;「菰雨生涼」內納涼,有四面荷風習習;「桂花廳」中品茗,處處金桂飄香;「歲寒居」內圍爐,松、竹、梅相伴,更有那「琴房」可供焚香cāo琴,「眠雲亭」高距山巔(亭實為二層,外包湖石占平,外觀似山亭)。「天橋」與辛台相聯,堪稱江南一絕。「攬勝閣」上扶欄學畫。園內的每一處建築既可獨自成景,又是另一景點的對應,頗有步移景異之妙。

    退思園集清代園林建築之長,園內的每一處建築既可獨自成景,又與另一景觀相對應,具有步移景異之妙,堪稱江南古典園林中的經典之作。看後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從退思園出來後,大家租了條小木船沿著古老的河道轉悠,半路上看見有人用船載著6只魚鷹,只要遊人出20元錢,就給表演魚鷹跳入水裡捕魚的情景。老劉看見我們都比較感興趣,就交了錢。只聽船家一聲忽哨,6只魚鷹齊刷刷地鑽入了水裡,不見了蹤影。十多秒後第一隻魚鷹從水裡叼上來一條約十五公分長的魚,飛出了水面落在了船舷上。船家就用手把魚從嘴裡揪出來,然後獎勵魚鷹幾條小魚小蝦。魚鷹接著又跳入了水裡。一會兒第二條魚鷹又叼上來一條魚。第三條魚上來用了很長時間,看來這裡的魚並不是很多,那魚鷹也不能長時間在水裡呆著,過一會兒還得探出頭來呼吸一下,很有意思。過了十多分鐘,有一個魚鷹從5米多遠的地方伸出頭來了,那船家怕魚鷹跑遠了收不回來,就說該結束了,然後一聲忽哨,四個魚鷹陸續地飛了上來,另有兩個一直在水裡轉悠,偶然飛起來,隨後馬上又扎入了水中,沒有一點上船的意思。船家看了一會兒,也可能有點不耐煩,一邊更加猛烈地吹忽哨,一邊用竹竿用力擊打水面,估計是在恐嚇魚鷹。這一招還真管用,不一會兒,剩下的兩條魚鷹便老老實實地飛上了船。我們也就向別處劃去了。

    同裡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古鎮鑲嵌於同裡、九里、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鎮區被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7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建築依水而立,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是目前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古鎮,清麗古樸的同裡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同裡鎮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宋至清舉人以上的就有119人。近代南社創始人之一的陳去病、《孽海花》前六回作者金松岑、《文匯報》創始人之一嚴寶禮等都是同裡人。古鎮距蘇州18公里,離上海80公里,去周莊10公里,到吳江僅6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目前,同裡鎮退思園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增補名單,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強,古鎮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熟悉,近年來,同裡每年接待遊客都在40萬人次以上,全國各大報紙以及美國、香港等地的報紙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同裡。

    導遊給大家講的同裡古鎮,很是優美,而對這些考察的人來說,這裡僅有些古建築,河裡邊的水也不怎麼乾淨,感覺沒什麼特別好的地方。很多的宣傳都言過其實,更多的古跡可能具備某種意義的歷史價值,但不一定適合老百姓遊玩。所以大多數的人到了某處遊覽後,會有一種「不過如此」的感慨,尤其現在五一節和國慶節出去旅遊,看完後會覺得啥也沒看出來,光看見人海了,只是心裡覺得已經到過某個地方了。

    等我們轉悠了一圈回來,離開船上了岸邊,原先的那個飯店老闆娘還在那裡笑瞇瞇地等著我們呢!她說怕我們找不到路,來給我們帶路,我們笑笑,心想你是怕你的生意跑了吧,但心裡很讚歎這裡的人真會做生意。我們大家就跟著她到了一個叫「水坊閣」的酒店。

    午飯後大家坐車回到了蘇州的賓館,大家美美地睡了一覺,晚上又打了一會兒夠級。

    第四天專門到上海考察了上海閥門廠,因為上海沒有什麼特別的名勝,而且大家都比較熟悉,就沒有出去玩。只是找了一個本工程設計院的項目經理,讓他請了個客。謝玉明的妻子給她在上海交通大學上學的弟弟帶了一些衣服和食品,我們專門跟著去了一趟,順便看了看這個校園。

    在上海外灘住了一宿,第二天我們又回到了蘇州。下午因為大家沒有事情就商量好一起去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

    這裡每過一個小時的整點都派一個導遊免費集體講解,老劉知道這裡的規定,就讓我們等了一會,等來一個漂亮的導遊小姐。因為那天下午遊人不是很多,所以那個小姐實際上是給我們這幾個人講解的。我們跟著她,一路走下去,知道了很多的知識。

    整個園林分兩大部分,據介紹說有明清風格,假山、樹木、房屋、庭院,都是一氣呵成。拙政園是蘇州園林中的一座,也是最著名的。佔地5公頃,內有遠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羅花館和州六鴛鴦館、留聽閣。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拙政園造景山水並重,水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總體佈局也以水池為中心,各類建築皆臨水而立,亭樹樓閣倒映水中,相互映襯。拙政園分東、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園名。園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灣池水,岸線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橋橫跨,可直通遠香堂。站在橋上四面望去,園中景致,歷歷在目。東南面即為腰門內的假山屏嶂,假山以東有一道起伏的雲牆,牆內閃出亭軒簷角,錯落掩映,西南面則是一條迴廊,沿廊望去,曲橋修閣,高亭遠樹,景物幽遠,層次重疊,縱深感很強。迴廊幾經曲折而伸向北面,與遠香堂西北側的倚玉軒相連。倚玉軒與遠香堂比肩而立,背靠蔥鬱的小丘,更襯出它們的輝煌。真如身在畫中!

    遠香堂聳立在一個不高的青石占平台基之上,四周廊廡環繞,堂中四壁皆為透空的長玻璃窗,可觀四面不同景致,所以又稱四面廳。遠香堂後是一敞平台,平台西接倚玉軒,北瀕湖池,湖池中遍植荷花,每到夏日,荷香飄溢,平台北面的一片碧水上有兩座用土石占平堆成的小島,上面各有一個亭子隱在花木叢中。向西望去,湖心有一個與小山相連在一起的較低平的小洲,洲上建有八角亭,匾題「荷風四面」。由遠香堂、倚玉軒、荷風四面亭、雪香雲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與繡崎亭,圍成了一個曠遠舒展,彼此對應的開闊景區。這些各具姿態的建築,與周圍濃郁的樹木,曲折的池岸,清澈的池水,漾動的倒影,融合而為一體,別有一種濃重的江南水鄉的韻味。見山樓因登樓可見園中土山,故名。樓西短廊接倚玉軒。出軒向南,有橋一座,名「小飛虹」。橋上有走廊,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廊橋。

    香洲是一組造型優美的建築,西面最高處是一座二層樓閣,叫澄觀樓。東面是一個三面透空的茶亭,澄觀樓與茶亭之間一個較低矮的連接部分就是正廳香洲。香洲的三面環以池水,從北面望去很像一艘泊岸的畫舫樓船。中國古典園林中,以船舫為題進行造景的並不鮮見,如běijing頤和園與蘇州獅子林裡的石舫。但拙政園的香洲一景,卻用了寫意的處理手法,貴在似像非像之間。

    八曼陀羅花館和州六鴛鴦館是拙政園西部的主建築。這座建築,四角帶有耳室,中間銀杏木雕刻的玻璃屏風,把整個廳堂一分為二。南為曼陀羅花館,北為州六鴛鴦館。從前這裡是園主宴會的和觀看昆曲之處。館之東有六角宜兩亭。從亭上可以俯瞰中、西、兩園景色,同時,鄰近的花影、曲廊、水池、山石也一一映人眼簾,故以為名。館之南有八角形塔影亭。此亭建在池心,影子倒映在水裡宛如亭亭一塔。

    留聽閣在卅六鴛鴦館西北,閣內有雕刻成雲龍圖案的楠木落地罩和螺鈾雕漆屏風等,雕刻極其精巧。西園的北半部池水環抱著島嶼,島上有浮翠閣、同坐軒、倒影樓、波形走廊等不同形式的園林建築,景致豐富多彩。

    第五天我們又去參觀了虎丘。虎丘,原名海湧山,據《史記》載,吳王闔閭葬於此,傳說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佔地雖僅三百餘畝,山高僅三十多米,但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絕巖聳壑,氣象萬千,並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最為著名的是雲巖寺塔和劍池:高聳入雲的雲巖寺塔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樸雄奇,早已成為古老蘇州的象徵;劍池幽奇神秘,埋有吳王闔閭墓葬的千古之謎以及神鵝易字的美麗傳說,風鶴雲泉,令人留連忘返。虎丘後山植被茂密,林木豐富,形成了宜人的綠島小氣候,成為鳥類爭相棲息的樂園。每至秋日,有萬千蒼鷺繞塔盤旋,蔚為壯觀,成為一絕。

    聽導遊說,虎丘還是蘇州民間重要的集會場所,根據「三市三節」的歷史,景區創新推出了春季的藝術花會,展現了牡丹、鬱金香,比利時杜鵑,百合等一大批名貴花卉的迷人風姿,具有較高的藝術品味;據說,與花會相印成趣的是民俗風情濃郁的金秋廟會,再現山塘山會的盛況,展演南北交融的民間藝術節目。

    虎丘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人們展現了一幅人文資源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的,融山水、歷史於一身的秀美畫卷,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虎丘是著名的風景區,位於蘇州城外一座僅30餘米高的小山丘上,素以「吳中第一名勝」而著稱。已有二千五百年悠久歷史,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為旅遊者到蘇州必遊之地。

    看完後,總覺得虎丘有點名不符其實;從總體上來講,還是比較單薄了點,可能因為佔地面積太小的緣故吧。

    因為第二天我們準備回家,所以下午大家收拾收拾東西,出去買點蘇州特產,我們到了聞名中外的觀前街逛逛。這裡是商業步行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因為人太多,大家不一會便被擠散了,於是電話聯繫說5點多在得月樓前相聚。大家買了些蘇州刺繡、絲巾、桃酥等當地特產,小石精挑細選為妻子買了幾件內衣、兩條絲巾、一個發卡,想著老婆穿上內衣時的美麗的樣子,他會心地笑了。因為小石沒有能漫遊的手機,也不敢亂跑,就跟著謝經理一塊轉悠。到了5點大家陸陸續續地到了得月樓門口,只是不見李工的身影,給他打了幾個電話也不接。這下可把大家急壞了,是不是把老頭給弄丟了?於是大家兵分兩路,從馬路兩側分別返回去找,到了路的盡頭後交換方向,再返回搜索,不放過沿途的所有店舖。因為大家光找人不看東西,約半個多小時便回來了,但誰也沒有看到老頭。楊光於是給賓館打了個電話,一問也沒有回去,這下大家真著急了。因為時間已經比較晚了,於是在原地留下3個人等著,以防走過了,剩下的人繼續返回尋找。又大約找了一刻鐘,留守的楊傑打來電話說老李過去了讓我們趕緊回去。原來是老李自己轉悠回去了,他老人家眼睛老花,看不清手機上的時間,因為人多比較嘈雜,也沒有聽見電話鈴聲,轉夠了,這才慢慢地回來。大家虛驚一場,說笑著就到了得月樓。這裡素有「美食街」之稱的蘇州太監弄。自一九八二年開業以來,菜品質量、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經濟效益逐年遞增,成為享譽海內的菜館。得月樓現有職工111人,營業面積800平方米,具有不同規格的餐廳12個,能同時容納680人就餐,平均每天接待賓客2000多人次。主營正宗蘇幫菜餚,四季常供菜品品種達一百種以上,時令品種數十種。

    蘇州「得月樓」菜館匠心獨運,對二樓「和合」廳進行改建,成為獨具一格的古色古香的「船廳」,題名為「吳洲廳」。但見廳內建築恰以一條古代遊船,花鳥漆雕掛落將船體劃分三個「船艙」,可各陳設一桌,桌椅素雅,燈光幽明,地毯猩紅,與整個建築色調渾然一體。盆景瓶花,位置務jing,古代人詩畫點綴空間,俱顯得高雅、清幽。眺望船頭,「繁星」閃爍下的近水樓台,飛簷凌空、溢光流彩;高懸天中的一輪明月倒映「水中」,若隱若現,令人詩情勃發,恰有「近水中樓台先得月」的妙處。透過船弦兩側,呈現出一派如蘇「山水」的旖旎風光:近處,「湖面」波光粼粼,碧水蕩漾;遠處,洞庭、楓橋、寒山寺,風姿綽約,隱約可見,令人神往。船尾一面通長明鏡,映照全艙美景,倍添了水城景色的幽雅、秀麗、恬靜。耳畔隱約可聞的漿櫓聲,彷彿使人置身於「七里山塘」,泛舟神遊的美妙意境。

    典雅的「船廳」為如蘇船菜增添了魁力。「得月樓」菜館的「船廳」精心設計的「航宴」,便如昔日姑蘇船宴的風采再度呈現,引來了絡繹不絕的中外賓客。「得月樓」菜館精心設計安排宴會,宴會在悠揚的民間樂曲中拉開帷幕,身著紅色旗袍的服務員邁著輕盈的步履,為客人們斟上了第一杯美酒,席面中央精緻的「如蘇風景」冷盤,首先映入人們的眼簾。素以燉、燜、煨、焙之稱的蘇幫烹調絕技盡情施展,「翡翠蝦斗」、「神仙童雞」、「餅子野鴨」、「燜肉豆腐」、配以古雅的餐具,se、香、味、形、器俱全濃郁的地方特色,把宴會引入高潮。置身於優雅環境的客人,在漿櫓聲聲中,「一路」品嚐,「一路」領略風光……特級點心師朱阿興精心製作的船點「玉兔聚餐」、「蟾宮折桂」,玲瓏剔透、意趣橫生,令客人們讚歎不已,把宴會的氣氛推向了頂峰。宴會余尾,特意為客人們砌上了一杯洞庭碧螺春,裝上一碟地方特產塘藕,他們細細品嚐,感到意猶未盡。整個宴會令人們心情舒暢、情意盎然,他們饒有興致地將宴會場面攝入境頭。一位外國客人就餐後激動地對服務員說:「我跑過世界許多地方,這回是第一次見如此富有特色的就餐環境,品嚐到如此美味的佳餚,真是一次別有情趣的『船宴』」。

    酒足飯飽後,大家懶得再轉了,就回到賓館打了一會夠級,早早地睡覺了。

    第二天大家回到濟南後,都休息了一天。上班後,馬上根據考察情況,有針對性地寫出了考察報告,當然是盡量說四方閥門廠和錫山閥門廠的優點,比較中肯地寫上海閥門廠和上海康進閥門廠的產品特點,再寫一點不足之處。然後經過領導批閱和修改,打印出來上報給同創銀行基建處。同時,玉宇房地產開發公司編制了關於閥門的招標文件書,並邀請這幾家公司報價,從中擇優選擇。

    正在這時候,四川飛球閥門廠的業務經理黃玄諒又找到了宋主任,要求參與投標。因為以前他們打過交道,也比較熟悉,宋主任就跟他說明了情況。已經考察完畢,不考察不能參與投標。晚上黃經理讓山東電信公司董副總經理給宋主任打電話,一起出來吃了頓飯,談了談情況,黃經理說明了參與這個工程的誠意。宋主任第二天安排劉副主任到四川宏達閥門廠市考察。回來後,也快到開標的時間了,黃經理就花20元錢買了一套招標文件,拿回公司仔細地進行報價。

    基建處宋主任讓銀行的採購部派了一個人參加開標,因為他們部門對採購材料更為熟悉一些,另一方面也起一個證明作用,讓他看看這是大家開會討論通過的,不是老宋自己定的。會上大家一致推薦四方閥門廠、無錫金剛閥門廠、四川宏達閥門廠為入圍廠家,上海康進閥門廠為備用廠家。然後寫了一個開標會議紀要,同時要求各個廠家如果可以降價的話,三天之內把二次報價書報到基建辦公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