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章 壯士歸去 文 / 靜月流
白玉兒道:「默不作聲是不是代表你承認了?」
伊蘇怒道:「深更半夜,是非都沒弄清楚,二位若是每件事情都這麼糊塗,天地會遲早會毀在你們手裡。當今聖上公正嚴明,治理天下政績卓著,依我看二位不如早點金盆洗手,免得底下人跟著你們做無畏的犧牲。」
「住口!」
白玉兒xing烈如火,雙刀火鳳人如其名。她就像一枚巨大的爆竹,誰要是輕輕一碰,就會炸裂開來。聽見伊蘇的「漢奸」言論,立即被氣的七竅生煙,火冒三丈,手裡彎刀振腕一抖。
月光下,兩把快刀,刀光似雪,快如閃電。晃眼間,白玉兒的雙刀已經到了伊蘇的頭頂。
伊蘇雙腳腳跟猛一蹬地,人一平貼地面,倒飛出去。手持寶劍,劍尖一指白玉兒道:「久仰雙刀火鳳大名,人如其名,脾氣果然……」
「你算老幾,用不著你在這裡評頭論足,接招!」
只見白玉兒有如隨身魔影一般,快似奔雷閃電,一刀緊似一刀的劈向伊蘇。
興許是好男不跟女鬥,這種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在胸中作祟。還有自己乃是江湖赫赫有名的人物,二打一有欠光明,董慶生看著雙刀火鳳一個人出手,自己在旁邊拿起逍遙折扇,輕輕扇著,沒有上前。
如此打鬥要是鹽幫長老還不知道,那也太說不過去了!在長老的帶領下,鹽幫總舵弟子有條不紊的將伊蘇居住的院落圍住。
沒想到伊蘇的武功這麼高,竟然同白玉兒不相上下。董慶生還以為三招兩式就能搞定,看來自己是大意了。當然能在數千官軍的包圍下衝出揚州,這鹽幫總舵自然也阻攔不住董慶生。所以他根本就沒在意,繼續觀看伊蘇和白玉兒之戰。
沒有幫主的命令,鹽幫弟子也不貿然進攻董慶生。
勢均力敵,在打下去也沒勁!白玉兒抽刀,越回到董慶生的身邊。
新天地是天地會在南方最大的分舵,如果能夠拿下董慶生的人頭,獻給朝廷必是一件天大的功勞!這個想法突然在伊蘇的心裡產生,再往上湧。另一個否定的聲音又想起,憑借總舵百十來號人想留下董慶生,那不是白日做夢!
「為了給我死去的新天地兄弟一個交待,我今天是一定要向伊蘇幫主討回一個公道!」
「董舵主說的交待是什麼?公道又是什麼?如果你執意說小金山上有鹽幫弟子參與圍剿新天地,那我最後一次給你解釋,我打保票鹽幫絕對沒有參與!如果你不相信,我也沒辦法!」
董慶生道:「如果要人信,請伊幫主拿出證據!」
「什麼證據?怎麼拿?」
董慶生神色自若道:「去揚州城殺一個大清朝官吏?」
聽到這裡,伊蘇笑了:「如果按照董舵主所說的做了,這不是要我鹽幫公開造反嗎?」
「江山本來就是漢人的,滿人憑什麼做?」
「請問董舵主,明朝時期,是漢人統治天下吧?天下萬千生靈民不聊生,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如今天下太平,你就不要再執迷不悟了。反清復明你敢報證你們治理天下比清朝強?」
伊蘇幾句話說到點子上了,天地會存在幾十年了,眼看著一代又一代,人數日益減少。而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習慣滿清的統治。自從施琅攻下台灣,眼看明朝氣數以盡,不少天地會教眾紛紛離開。當今聖上康熙平三番,收回台灣,其文治武功更不用懷疑。天地會能夠生存的環境已經越來越小了,忠心大明漢室江山的人還有幾個?
各鏢局各武術聯盟紛紛靠攏清廷,江湖早已經不是過去的江湖。
風蕭蕭兮,壯士歸去。一年年匆匆的流逝,數不盡的兄弟為了反清拋頭顱,灑熱血。假使自己現在退出,還是男人嗎?明知道眼前是條不歸路,董慶生還是義無反顧選擇了。自己的對錯,自有後人評價。
「我們走吧!如果讓我找到鹽幫參與圍剿我新天地,我一定不放過鹽幫!」
青衣董慶生一拉白玉兒,準備離開。
「不能輕易放過他們!」
「捉拿凡賊,人人有責!」
「大半夜的跑來鹽幫踢場子,真把自己當作風雨老道!什麼新天地,在揚州只有鹽幫漕幫,欺負到我們頭上了,小子我看你是獲得不耐煩了!」
諸如此類的話層出不窮,鹽幫弟子白天受了風雨老道的壓迫,正好一肚子氣沒處發呢,好,這下子都迸發了!
伊蘇騎虎難下,你說打吧,青衣董慶生武功深不可測,鹽幫之中誰能鬥的過?不打吧,又實在說不過去。想說誤會吧,這情形又不太好張口。
青衣董慶生不管那個,運功於全身,頭前開路。
董慶生無須出手,但是身前波濤洶湧的氣流足以把面前的鹽幫弟子「推開」。剛才那些叫囂的大漢,如今可是認識到董慶生的利害。
鹽幫的幾個長老本來還躍躍欲試,一看這情形,還是比較聰明選擇避開。基本上一個照面,便借力閃到一邊。現在鹽幫被漕幫壓制的都沒什麼出路了,還有什麼打得?有這精力不如去好好想想下一步,要不上萬號鹽幫弟子不得喝西北風去!
董慶生和白玉兒就這樣輕易的離開,倆人出了鹽幫,即來到新天地揚州城外的分舵。這才看到呂思娘留下的信函,照她的話說是新天地誤會了鹽幫,罪魁禍首應該是漕幫。這黃四爺是誰?他怎麼能夠肯定這一切?
董慶生安排分舵弟子秘密調查這一切,反正金銀財寶都已經運出揚州,這裡也沒有什麼留戀的,牽過馬來,兩人沿著何丹的路線,馬不停蹄直奔京城。
凡事由天定,半點不由人。
如果漢人團結一致,非要把我們大清趕回關外,我無法預料大清王朝的未來會怎樣?就像我無法預料自己從踏上江湖的那一天,就開始演繹一出出慘絕人寰,哀怨絕倫的大悲劇,這所有將發生的、要發生的,這一刻業已拉開了序幕。
男主角當然就是我胤禛……
明月掛長空,我和胤祥喝得很盡興,說了好多心裡話。其實我和太子或者老八都一樣,我也有當皇帝的慾望,而且是非常強烈。說不出問什麼,最早的出發點是可以光明正大的享受後宮三千佳麗,當然大清朝的後宮沒有那麼,不過數百美人兒。隨著年齡一年年流逝,我越來越想留下些什麼(青史留名),或者說是想要證明什麼(證明自己可以跟康熙皇帝一樣聖明)。
然而坐天下遠比打天下難得多!打天下,憑借勇氣、智慧、兄弟們流血流汗;坐天下,每天卻是要勾心鬥角,就是親兄弟都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這種虛偽,我自認為自己做不到。
我憐憫天下蒼生,如果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我會徹夜難眠。對待貪官污吏,我可以殺無赦!就是親兄弟,我也會狠心治罪!
而父王呢?一生戎馬生涯,平三番,收台灣,他的那些功績的確是我們這些兒子難以做到的。
可是我就是不舒服,父王為什麼不制止皇阿哥們之間骨肉猜疑,明爭暗鬥?而皇阿哥們之間的黨派爭鬥造成的吏治**、國事糜爛又該有誰承擔?這些都不重要嗎?為什麼聖明康熙大帝要忽視這一切?
假如我是皇帝,面對朝廷上下百廢待興的局面,我又應當從何入手?我會比父皇做得好嗎?我不知道,但是我有決心。只要對天下百姓有利的,我都會努力……
父王一手培養了我們這些兒子,我十分佩服他。試問歷史上何曾有過一個皇帝有二十幾個優秀的兒子,我從不否認我那些兄弟的才華。可惜眼前的皇位讓他們迷失了自己,為了坐上那個位置,他們私底下做了多少壞事……
如果父王讓我做皇帝,我會努力;如果他老人選擇別人,我就做一個俠客,遊歷江湖、快意恩仇。在江湖我一樣可以追到美女、聲名,還有許多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