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中華民族的皇帝

正文 第七十九章 周惠王 文 / 藥醫

    周惠王,(卒於前653年或前652年),姓姬,名閬,東周第五代國王,謚號惠王。他是周莊王的兒子,在位25年,病死,葬處不明。

    周惠王姬閬即位後的第二年(公元前675年)秋,為國,邊伯、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個大夫,由於莊王生前曾經囑咐要立庶子子頹為國君,對厘王病死後由姬閬即位十分不滿,就聯合貴族蘇氏,一起擁奉子頹,發動叛亂,攻打姬閬,卻被擊敗後出逃。子頹逃到溫(今河南省溫縣西南),又在蘇氏陪同下逃奔到衛國。衛惠公由於怨恨周王收留了自己的政敵公子黔牟,就聯合南燕,支持子頹。這一年冬,衛和南燕出兵攻入周朝都城,逐走姬閬,立子頹為天子。鄭厲公出面調解周王室之亂,沒有成功,於是就在第二年chun俘住了南燕國君仲父,並且將流亡在外的姬閬安置在鄭國的別都櫟(今河南禹縣),還將王室的器皿用具從成周搬到櫟,供姬閬享用。公元前673年chun,鄭厲公和虢公在弭(今河南省密縣內)誓師伐子頹,鄭、虢聯軍很快攻入都城。子頹和邊伯等5個大夫正在喝酒慶賀,措手不及,被聯軍殺死。鄭厲公和虢公迎姬閬回到都城,重新登上天子寶座。這場內亂史稱「子頹之亂」。為了感激鄭、虢兩國的援助,姬閬將酒泉(今陝西省東部一帶)賜給虢,將虎牢(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北)以東之地賜給鄭。這樣,內亂平息了,周王朝的疆土又一次縮小了。

    姬閬在位期間,齊國繼續東攻西伐,兼併小國,擴大力量。公元前670年,齊軍攻滅郭國(今山東省聊城縣東北)。齊桓公問當地父老:「郭為何滅亡?」父老回答說:「因為國君愛賢人而恨壞人。」齊桓公不理解,問道:「照各位所言,你們的國君是位賢明的君主,那怎麼又會亡國的呢?」父老回答說:「國君愛賢人而不任用;恨壞人而不翦除,所以導致了亡國。」

    當時,魯國的慶父(魯桓公子)先後殺掉了國君子般、閔公,導致魯國大亂。時人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就成了著名的成語。魯僖公即位後,索要避居於莒國(今山東省莒縣)的慶父,慶父自知罪責難逃,自殺於莒,魯國內亂才暫告平息。

    當時衛國的國君衛懿公酷愛養鶴,平時竟然讓他最喜愛的鶴乘座華麗的軒車,享受大夫的待遇,國人怨聲載道。公元前660年12月,戎兵攻衛,衛懿公率軍迎戰,兩軍相遇於滎澤(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臨戰前,衛國將士埋怨說:「大王平時如此厚待鶴,現在就讓鶴去抵敵吧!」一時軍無鬥志,被打得大敗,衛懿公也被亂兵殺死,成為玩物喪志者的鑒戒。

    姬閬晚年寵愛陳國的女子惠後,準備廢去太子鄭,改立惠後生的庶子子帶。公元前655年夏,齊桓公邀集了宋桓公、魯僖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昭公,與太子鄭相會於衛國的首止(今河南省睢縣東南),宣佈支持太子鄭為嗣君。姬閬十分生氣,就指使鄭文公背約去聯絡楚國,自己派人去聯絡晉國,試圖組成周、鄭、晉、楚聯盟,以對抗齊國。齊國先發制人,連續興兵攻鄭,迫使鄭國叛周親齊,使姬閬的計劃破產。

    公元前652年12月,姬閬病死。死後的謚號為惠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