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中華民族的皇帝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明神宗 文 / 藥醫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

    朱翊鈞,明穆宗長子,在6歲時被立為太子,穆宗死後,10歲的朱翊鈞即位,改年號萬曆。朱翊鈞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神宗處理政事,社會經濟發展較好。神宗20歲時,張居正逝世,神宗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期罷朝。1620年,神宗逝世,傳位太子朱常洛。神宗死後葬於十三陵定陵。

    神宗皇帝的生母李氏本是宮中一宮女,後被當時還是裕王的朱載後看中,多次臨幸,不想竟珠胎暗結,為裕王生下了一位王子。朱翊鈞從小聰慧過人,讀經史則過目不忘,有一次還在幼齡的他竟勸諫父皇不要騎馬,恐萬一傷了聖體,會使百姓擔心,穆宗皇帝聽後深受感動,從此更加喜愛這個孩子了。穆宗皇帝在位六年,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於是皇太子朱翊鈞即位,成為了大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穆宗皇帝去世時,為朱翊鈞留下了很好的內閣班子,大學士張居正、高拱、高儀都是正直之士,善謀略,此時的內宮也非常安定,穆宗正宮陳皇后與神宗生母李太后相處地非常融洽,而且當時的大太監馮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監之一,他與張居正配合默契,使得萬曆初政的十年,政治清明,經濟飛速發展,這當然要歸功於張居正的改革,但是與李太后、馮保的支持十分不開的。同時,張居正非常注重對小皇帝的教育,小皇帝也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之情。冬天上課的時候,小皇帝總是囑咐小太監將厚厚的毛毯放在張居正的腳下,以免凍著他的腳。張居正生病後,朱翊鈞更是親自為他熬藥,張居正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緊努力,事必躬親,霄旰瀝膽,將一個大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條。

    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張居正由於操勞過渡,於萬曆十年去世,終年五十八歲。張居正為人非常正直,因此得罪了不少大臣,他的改革也觸動了不少守舊勢力,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嚴格的管理下也有些厭倦了,因此有些大臣趁機彈劾張居正,這時太監馮保已經失寵,皇帝成年李太后又不好再干涉朝政,形勢對張居正非常不利。開始萬曆皇帝還並不忍心對張居正下手,但是經不住大臣一浪又一浪的攻勢,張居正終沒有逃脫抄家,家人蹢戍的厄運,許多讀史之人看到此處,都不免為之遺憾。

    當萬曆皇帝徹底擺脫了張居正的束縛之後,就開始了他ducai的統治,萬曆貪財,徵稅的項目千奇百怪,無物不稅、無地不稅,真是苛政猛於虎;萬曆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開始著手為自己修建壽宮(陵寢);萬曆懶,二十八年不臨朝聽政,高唱「天下無一時可憂之事」,衙門內嚴重缺員,而候補的官員卻又得不到提升,以至於終生候補。因此後人評論「明之亡,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神宗之怠惰。」

    萬曆援朝

    萬曆朝有三件大事,援兵朝鮮、國本之爭、梃擊風波,先說說援兵朝鮮。要說張居正去世之後萬曆皇帝還幹過什麼好事,那就算援兵朝鮮了。

    當時的日本處於分裂後的統一時期,當時的統治者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後,就將矛頭對準了朝鮮,朝鮮本是中國的藩屬,萬曆皇帝對此表現出了非常的重視,毅然決定派兵援助。明軍一到朝鮮,就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先後收復了平壤,開城,平壤之戰體現了明軍頑強的戰鬥精神,一舉取得了此次攻堅戰的勝利。

    但是日本人很快緩過了氣,明軍的繼續前進受阻,雙方進入了對峙的局面。當時由於國內很不穩定,軍費開支很大,ri方也想回國整頓,因此雙方很快達成了議和協議,各自罷兵。

    誰知日本人一向說話不算,三年後又挑起了戰爭,萬曆皇帝此時宛如一代英主,毅然決然再次派兵,本來吝嗇的他,此次也動了血本,向朝鮮戰場輸送了大量的銀兩、糧草。

    但這次日本的進犯是有備而來,明軍在戰場上沒有佔到一點便宜,除了零星的小勝利之外,難有大的作為。好在豐臣秀吉病死,日軍將領率兵回國搶佔地盤,朝鮮戰爭以明軍的不戰而勝畫上了句號。不管怎樣,萬曆皇帝在這件事上處理的還是不錯的。

    國本之爭與梃擊風波

    再來說說國本之爭,萬曆年輕之時,偶爾行到母親的寢宮,發現了一個宮女長的非常可人,於是私下臨幸,誰知宮女竟懷了龍種,萬曆的母親本就是宮女,因此,並沒有為難這個宮女,反倒讓萬曆皇帝封他為妃,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皇子,他就是光宗朱常洛,萬曆皇帝對王宮女的臨幸只是一時興起,並不當真,新勁一過便不想負責任,因此他對王氏、朱常洛都沒有什麼感情。另外一點,當時的鄭貴妃,寵冠後宮,是萬曆皇帝的心尖,鄭貴妃是邀寵的好手,把個萬曆皇帝弄的神魂顛倒,對她言聽計從。鄭貴妃也有兒子,朱常洵。這個小孩長的也招人愛,出身也好,萬曆皇帝在鄭貴妃的慫恿下,總想藉機立他為太子,於是就想出了種種辦法,但遭到正直大臣們的極力反對,當時太子又叫國本,因此,皇帝與大臣間的這次鬥爭又稱為國本之爭。國本之爭是繼嘉靖朝「大議禮」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皇帝與大臣的衝突,不過這次的勝利者應該是眾大臣,因為朱常洛畢竟登上了皇位。梃擊風波可以說是從國本之爭演變而來,他也是鄭貴妃為了能使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所做的孤注一擲的最後進攻,國本之爭大臣的勢力佔了上風,鄭貴妃心中非常著急,於是派自己的心腹太監僱人,行刺太子,被雇的人明叫張差,在太監的配合下,他順利地到達了太子寢殿的門口,當他手持木棒殺進去的時候,被守門的太子宮中太監當場抓住。這就是著名的梃擊案。以上只是對此案的一家之言,關於案件的說法還很多,總沒有一個定論,因此此案被列為了明宮三大疑案。此案也說明了當時太子朱常洛的地位是多麼危險。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萬曆皇帝走完了他矛盾的一生,他曾作為一代英主,在張居正的輔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他也曾窮奢極yu,橫徵暴斂,背負了千古罵名,在他五十八歲的這一年,他終於回到了天上,他終於可以擺脫心中善與惡的鬥爭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