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仙緣外史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二章 水陸法會度幽魂 文 / 凌風傲月

    話表風瀲攜月玲瓏攀山越嶺,一路迴鑾古道,漸至高處,未牌時分,來至一處幽壑,見奇巖堆翠蘚,怪石崢嶸,聳崖突兀,忽現出一洞穴,有霧氣飄出,外邊百花布錦競艷,煙霞散彩,此處杳無人跡,唯澗水流淌之聲,增添些許活力。

    風瀲道:「這是白龍洞,相傳白素貞曾在此修行。」談話間,不覺登上牛心嶺,誰知步進牛心寺大門之後,並未見知客僧來迎,又在大雄殿、齋堂、禪房繞了一遭,依舊不見半個人影。「難道孫思邈道長有事外出,沒道理呀,就算如此,他也不可能背著不能行動的子嫣一塊下山,罷了,再去普賢寺看看。」

    按原路返回,由白龍洞改道往東北而行,遠處千百株古楠,蓊鬱成林,綠樹掩映下,露出紅牆綠瓦,一座古剎隱身其中,丹簷碧柱點綴,殿宇重重疊疊,規模宏大。隱隱有佛門梵唱傳來,夾雜著擊缽、撞鐘之聲,山門前無數僧眾進進出出,衣飾繁雜,或紅色袈裟、或緇衣、海青、衫褂。

    風瀲從正門而入,先後經過鐘鼓樓、彌勒殿、觀音殿、般若堂、毗盧殿,見每間殿堂的神龕上都列置佛像,香火旺盛。自思道:「難道有佛會?」又見大雄寶殿,果然構造精奇,殿之壁頂,以及門楣、額枋、斗拱、窗欞皆為磚砌,重簷雕甍,環匝繡欞瑣窗,內廂萬佛圍繞,莊嚴肅穆。穹窿殿頂上,繪有飛天仙女,一個彈琵琶,另外那個吹玉笛,餘下兩仙分別彈箜篌、吹蘆笙。

    風瀲瞻仰普賢大士,菩薩頭戴五佛金冠,兩耳佩環,頸戴項圈,胸垂珠飾。手執如意,座下蓮花瓣重疊四層。虔誠禮佛三匝,心裡祈求子嫣無事。月玲瓏對佛沒好感,不跪不拜,直挺挺地靠在大柱上冷笑,焚香膜拜畢,兩人聽得梵言響亮,佛號喧嘩,知壇場不遠,出得殿門,一處礦地上,多僧聚集,不啻千人,各歸禪座。

    ri麗風和之下,一天瑞靄湧祥光,香雲裊裊。幢幡寶蓋飛舞。旗桿上懸掛長形旗幟,書寫「法界聖凡水陸普渡大齋勝會道場」幾個字。法壇蓮座牌位上供奉著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三像;還有明王、天龍八部、婆羅門仙。下首有梵王帝釋天、盡空宿曜以及大地龍神、阿修羅眾、諸神幽魂等天地眾生。

    供桌佈置鮮花果品,鼎爐焚著檀香,燈燭映射下,那些銅磐、斗鼓、鐃鈸、手鈴、儀軌等法器艷艷生輝。一時間,鐘鼓鑼聲齊鳴,慈悲聖號,梵音清揚。壇下蒲團,坐著八僧,分別為法相宗玄奘法師、禪宗道信弘忍師徒,天台宗智威大師、華嚴宗雲華智嚴法師、南山宗道宣大師、淨土宗善導大師,諸僧諷誦諸經。先讀《梁皇寶懺》、《妙法蓮花經》,後念《地藏經》、《大光明經》、《普賢菩薩普門品》和《往生極樂咒》。

    一個小沙彌,持「普度慈航」幡幢,在僧眾外圍踱來踱去,風瀲上前合十道:「小師父,今日是哪位佛陀或菩薩聖誕之日,要作此法會?」小沙彌合掌道:「施主吶,想必你剛來,不知敝寺現狀,我跟你說,今日之法會,聚集淨食,莊嚴法物,然並非主為供佛施僧,亦非慶贊菩薩出世或成道之集會。想我普賢寺,從外看,宏偉壯觀,實則不然,敝寺年久失修,寺宇頹敗,香火漸衰,哪有這般大緣,能請到佛門七宗領袖赴會隨喜。」

    風瀲道:「這倒奇了,究竟有何緣故?」小沙彌道:「這事兒千載難逢,萬劫不遇,近日來,峨眉山玉女峰有個女鬼幽魂兒,不知用哪種邪法,糾集千萬遊魂野鬼,每到交yin時分,就齊聲哭泣,不勝悲涼,擾得各寺蓋眾僧人不得安生,還不止於此,更常常爭食諸菩薩香火、供物。家師法慧,本yu將眾鬼趕走,落個清靜,誰知那幽魂女鬼藏有一物,拿在家師面前,活活愛殺個人。」風瀲道:「哦,甚麼物事?」小沙彌道:「那幽魂女鬼,不知從哪裡尋得普賢舍利子,以之為條件,要家師邀請天下佛門高僧,做七天水陸大會,超度無主孤魂。」

    聞得此言,風瀲喜道:「這倒是個偌大的善慶福緣。」小沙彌道:「施主呀,今夜子時,佛會將圓滿,那幽魂女鬼將在玉女峰,將舍利子轉增,屆時請一同觀看。」風瀲乾笑幾聲,道:「我肉眼凡胎,哪能見得幽鬼。」小沙彌道:「這倒無妨,諸大師佛法無邊,自然會令她顯形。」

    正談話間,忽聽諸般法器戛然而止。普賢寺住持法慧朗聲道:「佛以三覺圓滿,萬德足具,遍知一切因緣果報。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周流三界而統攝陰陽。觀彼無主孤魂,冤孽纏身,沾染惡障,雖屬定則,實深宜哀愍。今乘盛會,當廣運慈悲舟楫,普濟苦海群生,脫免沉痾六趣。早登極樂任逍遙。甘露真章,熄滅怨憤。以唸經力,感發善根,宿昔罪障,今悉消滅。慈航普度,濟度亡靈,洗滌前生難調難伏之惡因,悉皆度化,使之解脫,度涅盤彼岸,恬然寂滅!」

    法慧講畢,法器同時奏起,諸僧歌誦讚歎,陣陣梵唱,清淨微妙。四十九個比丘尼拿著如來幡、菩薩幡、明王幡、三昧耶幡、蓮華幡以及花幔香爐等,在場地遊走。幾名優婆塞揮撒鮮花,七比丘僧,高擎傘蓋,為佛門七宗師遮擋。經幢之下,三名白鬚老僧盤膝蒲團上,撥動佛珠,敲打木魚,不知念得甚麼經文。

    「南無阿彌陀佛!」齊念聖號十數遍,佛樂洪亮,東北角房簷下那些僧眾,吹奏法螺,轉動瑪尼輪,詠哦六字真言。隔斷時間,就搖搖金剛鈴。一時之間,缽鐃鐘鼓磬和雲板之聲,盡皆響起,好不熱鬧。月玲瓏受不了這種刺激,就拉著風瀲奪門而出,沿路向和尚們打聽孫思邈下落,卻無人知道。玲瓏道:「這些僧人,子時會上玉女峰,咱倆先他們一步,搶在前頭去瞧瞧罷!」風瀲以尋找子嫣為由,堅持要回牛心寺等消息,玲瓏拗不過他,遂作罷玉女峰之行。

    倆人並肩出寺,途徑懸崖,遠遠聽到隆隆水流之聲,近時,瀑布凌空飛瀉,聲若雷鳴,石壁垂掛白練,水花飛濺形成雨霧,朦朦朧朧,隱現七色彩虹。下方水池清澈,化作溪流而去,又聽笛聲嗚嗚咽咽傳來,甚是悠揚動聽,忽有個小牧童,吹著橫笛,騎著黃牛,從山彎處轉出。月玲瓏道:「聽說把牛眼淚抹在雙目上,便可看見鬼魂,我去把那小孩帶走,你乘機收集些眼淚。」

    她與風瀲朝牧童走去,見這孩子才六七歲,瓷娃娃一般,非常可愛,玲瓏迎面截住,笑著道:「小弟弟,姊姊領你去玩兒,好不好呀?」小牧童瞪大眼睛,咕嚕咕嚕地轉動幾下,奶聲奶氣道:「不嘛,牛若跑了,可沒法去找。」玲瓏道:「無妨,有這個大哥哥看著呢。咱們到嶺下,姊姊給你摘果子吃。」小牧童聞言,滿心歡喜,被玲瓏抱下來,就跟著她去了。

    風瀲見她倆遠去,就找把乾草點著,讓煙熏牛眼,黃牛哪肯乖乖就範,「哞哞哞」幾聲,就用角去抵他。「好個畜生!」風瀲沒奈何,劈些荊條,扭上幾遭,變柔後權做個繩索,把黃牛四蹄綁牢,繼續熏它,恰好前面有面蔥地,把蔥汁擠在牛眼上,雙管齊下,果然,它就淚眼汪汪。風瀲摸出以前盛「水桂雲母粉」的瑪瑙瓶,來接眼淚,足足搞了半個時辰,才流下半瓶。

    與月玲瓏回到牛心寺時,已黃昏時分,孫思邈仍未歸來,倆人坐在禪堂,苦苦等候,肚子餓得咕咕直叫。風瀲道:「玲瓏,你會做飯麼?」玲瓏用她那水亮的杏核眼瞥了他一眼,拉下臉道:「會做,但不給你吃,誰叫你冤枉我,哼!」風瀲道:「待見子嫣後,若證實你果非兇手,我一定鄭重賠禮。」兩人走進廚房,玲瓏翻騰出一些菠菜、蠶豆、香菇、萵筍等蔬菜,洗涮一遍,就切起菜來。

    她信手拿起一把大木勺,預備淘米,但見上面還留有許多米粒,就道:「這裡的和尚道士真懶,也不知道清潔廚具。」她把木勺在板壁上磕打幾下,忽聽「扎扎扎」幾聲,板壁升高,露出兩扇緊緊閉合的石門。玲瓏道:「呀,竟然有密室,不消說了,寺內之人,多半干見不得人的事兒,或許裡面藏著女子,也未可知,咱們進去瞧瞧。」

    風瀲用手敲打石門,聲音清脆悅耳,遂道:「原來這是吳璧石。」輕輕將門推開,發現黑黝黝的一條甬道,向下延伸,點個松木火把,小心翼翼地鑽進去,順著石階下行,彎彎曲曲,不知何處是盡頭,兩壁皆由龜紋石或魚鱗石砌成,輕易毀壞不得。

    走出幾里地後,左右兩側各有一根花崗岩石燈,聞得人聲,就自動發出亮光,這才發現,牆上刻繪許多壁畫以及浮雕,乃九條蟠龍飛舞,再往後看,乃九天仙女或道教神仙的圖案,每幅精雕細鏤,姿態動人。

    約莫著,已距地面十里之遠,往前岔洞交錯,深邃神秘,沿主路前行,見孔穴越加繁多,還差點掉入豎井之內。地表更有幾尺寬的裂縫,地上不時落下水滴。洞頂的鐘乳石,隨處可見。石穴中,竟有暗溪從滲出。甬道寬闊明亮,蜿蜒盤旋,真鬼斧神工也!「哪知廚房之下,別有洞天,此處勝地,不知是哪位前輩高人的修真煉xing之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