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仙緣外史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八章 三清派 文 / 凌風傲月

    事涉杳渺,可謂出其不意。敬雷一怔,頓時明悟,心下盤算:「這廝撒詐搗虛,明攻不便,yu誘我上當。哼,妄想!本公子,怎會疏於防範,被你擒獲。」這時,史雲飛不動聲色,搖槍直取。敬雷移步,持劍赴面交還,復戰數合。

    那史雲飛,槍法已入化境,勢如狼虎,似龍蛇現。虛掩一槍,迫使敬雷固守下盤,卻遽變招,分心刺到,實有神出鬼沒之妙。好在敬雷武藝精進,遮架攔擋,倒也應付得了。一劍飄飄,其勢風馳雨驟,銀蟒翻身一般。史雲飛銀槍晃晃,解數周密,毫無滲漏,飛槍晃晃閃灼光,舞成一圈白茫茫地光團,像白雪揉成。

    突然,史雲飛似沒站穩,一個蹌踉,身子向左傾去,繼而側躺於地,橫槍向敬雷雙足掃去。敬雷輕輕一躍,跳起半空,使一招「力劈華山」,猛砍下去。其時,史雲飛還沒起身,仰臥在地,只得雙手攥槍,高舉胸前。「卡嚓」一聲,碧血銀龍槍被七星龍淵劍削成兩截。

    乘此大好時機,敬雷速移利劍,架在他頸項上,將其提起,傳音入密道:「多謝前輩,此恩必報。」直至此時,他才相信,史雲飛是真心相助。敬雷挾持著人質,慢慢後退幾步,朗聲道:「在下就此告辭。諸位若要追趕,史幫主則性命難保。」

    他深知七派結盟時,曾歃血立誓,約定永不相負。所以,絕不會無視史雲飛生死,而繼續追殺自己。果然,六人駐足不動,目視兩人遠去,直到消失無蹤。天玄真人道:「現下史幫主被擒,我等投鼠忌器,當從長計議。」

    鶴雲霄道:「現下雲飛老弟成為那廝的擋箭牌,暫無性命之憂。大家遠遠跟隨,見機行事,且徐徐圖之,勢必將司徒敬雷剿殺,永除後患。」這時,息紅月道:「各位前輩,我誤殺公冶風瀲,這這怎生是好?」

    東方嘯天,捋著長鬚道:「丫頭,我七派如同一家,發生大事,絕不讓你一人獨抗。那風瀲,乃家中驕子,倍受器重。倘使公冶族知之,勢必找你報仇,我六派掌門,屆時也難以袖手旁觀,見死不救。

    事到如今,只有瞞天過海了。將他屍體草草掩埋,再盡快除掉司徒敬雷。普天之下,便只有我七人曉得此事,但絕不會有人出賣你,各位,是不是這個理?」當下,鶴雲霄、風雨天、蒼陵子,天玄真人,紛紛表示贊同。

    息紅月長長地舒了口氣,稍微放寬心。殷切希望,司徒敬雷臨死之前,可不要將她誤殺風瀲之事,說與他人,傳到長安。當下急忙道:「司徒敬雷一ri不死,我便一ri不能心安。趕緊跟上去罷,咱們不熟悉這一代的地形,可別把人追丟了。」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畏罪隱瞞,其惡當罰;狼狽為奸,愧為師表。」突然,憑空傳來個女子聲音,猶如天籟,非常悅耳。六人心中一震,遊目四顧,不見有人,又四處視察一番,仍無其人之蹤影。息紅月叫道:「何方鼠輩,何必藏頭露尾,快些現身吧!」鶴雲霄道:「這聲音,好像從風瀲身上發出。」

    眾人圍攏上去,只見風瀲頭頂的鳥形頭冠,不住搖擺。忽然,紫霧騰騰,奇彩飄飄,七色祥光,流散開來。發出馨香馥郁,仙靈之氣締繞,漸漸聚攏,濃郁雲煙,彷彿從地而來。一個女子,慢慢從煙霧中走出。同時,四面祥雲寂靜,天花繽紛,異香撲鼻。

    她頭戴芙蓉碧玉冠,身穿金縷絳綃之衣,腰繫山河日月裙,足踏雲霞珍珠履,天然妙目,驚世仙容,遍體流光,耀人之眼目。其貌美之處,簡直難以形容。烏雲疊鬢結飛仙,雙彎鳳目秋波轉。杏臉桃腮,婀娜身段,淺淡chun山,嬌柔腰柳,真似海棠醉ri,梨花帶雨。宛然如蕊宮仙子臨凡,月殿嫦娥下世。塵世美女,怎可與之相比。

    這女子對息紅月道:「吾非別人,乃上帝敕封之九天玄女。風瀲亦非尋常,他前世乃護天神將,鎮守靈霄寶殿,兼傳授金仙無量**,神通廣大,三界無敵。只因魔心未斷,在天有罪,故貶下凡。

    上古年間,仙魔大戰,他曾多次救我性命。我此次下凡,乃為報恩而來,並助他早歸仙道。你不過一介凡女,怎敢害他性命,我決計饒你不得。」說著,九天玄女,提著息紅月,腳踏七彩祥雲,沖天而去,飛往西方。

    這時,九天玄女向後一招手,一道赤光,從指尖飛出,將風瀲纏住,像是被綁了紅繩,升入半空,也隨玄女而去。九天玄女又道:「那司徒敬雷,亦有仙緣,暗中自有神靈護持。若再行追殺他,那時激怒大神,爾等性命,頃刻而休。玄女行雲甚急,霎時過了多彌、吐蕃二國,至崑崙山邊境。

    萬山之祖崑崙,素有「金城千重,玉樓十二;左帶瑤池,右環翠水」之名。群山巍峨,峰巒疊嶂,橫亙幾千里。山川連綿起伏;奇峰妙壁羅列;雲海飛捲奔騰;瑞氣霞光四溢。奇花異葩遍山布野,異獸珍禽如恆河沙數。實乃養氣潛靈之佳所,修xing練道之妙處。

    山上更有不死奇人,遠輪迴,避六道。累積功德,絕名淡利,忘卻榮辱。脫俗網以修真,求玄參道。究性命之根因,悟乾坤之妙用。奪天地之靈秀,采日月之精華。

    避世修仙者,通靈達妙,判凶定吉,明通爻象,畫符捏訣。施神咒符水,行道術法力。絕塵寰之妖孽,揚道門之神通。

    修士三界任翱,出幽入冥,游九天之帝闕,步四海之龍宮。乘鶴入青雲,笑看濁世遠。參天罡地煞之jing玄,掌陰陽五行之深微。

    仙凡路殊矣!差之大也!凡人者,雖萬靈之長,精華之所聚,奈何壽元限制,天年盡時,大限將近。然世人皆喜生厭死,命到終時不甚悲哉!卻無力回天。

    但觀仙人者,精靈之體,壽元綿長,凡人非可比之。仙者若非厚培修行,根基深厚,豈能通曉大道精髓?參神通之至法?更難萬劫不死長生,與天地山川同壽,日月星辰同庚。

    修仙難,好比凡人上青天,縱服氣煉形、凝神聚jing於島嶼古洞,未曾忘七情、斷六yu,未斬卻三屍,屏除邪yu,則終難逃五百年後之雷劫。

    因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終難避之。然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災不生,誠謬之極矣!

    而總抱真守一於玄關,真氣全神鍛其體,凝固牢藏不洩,空寂自然,若未超脫陽神,終究難赴三千瑤池之約。

    雖聞至道,然未證菩提,雖有心日夜修行,勤勞不綴,但貪癡未脫,嗔怒難除,終難獲大果。劫運相尋,因七情六慾而自惹災尤,生死輪迴,循環無已,冤魂相逐,終報無休,甚可憫焉!

    且看那崑崙,蒼松翠柏莽莽蒼蒼,花團錦簇爭奇鬥艷。祥雲籠罩處,連碧青山中有奇峰突兀,名曰玉虛峰。此峰高聳入雲,華彩騰霄,紫氣毫光徹於天地。

    那山勢好不壯麗雄偉,峰巔沖天,頂摩霄漢。峰上參天古木高大挺秀,怪石嶙峋巧奪天工。

    山巔周圍,仙殿瑤宮橫列,暗藏神機。峰巔盤踞仙道宗教之首三清派。此派乃商朝時,玉清元始天尊創立,名闡教玉虛門。晉安帝元興年間,改名三清派。其中,又分為太極八卦脈,和奇門遁甲脈,另有現脈、隱脈之分。

    第一代掌門為南極仙翁,第三代掌門為司法天神二郎神楊戩。宗旨是「揚天地之正氣,誅萬惡之邪魔」。浩然正氣存古照今,通天道法震天懾地,令諸般邪魔聞風喪膽。

    現任第二十四代掌門鎮玄子,質非凡骨,資質絕佳,自小學有根源。狀貌魁梧,不怒自威,常攻讀道藏佛經。年方弱冠,忽道心開發,靈性甫生,漸入道之源流。采五行陰陽之秀氣,心意精神宣朗清明。遂不務家人生理,只傾慕金丹大道。

    他以為天地皆虛,如鏡花水月,夢幻泡影,功名富貴終究是過眼雲煙,縱貴為天子,萬乘之尊,富有四海,亦身外之浮雲也!人生渺茫,皆如夢幻。世情善惡,迷人本性,嗜yu強求,自惹禍端,七情六慾,害之根源。

    且無而始有,兩者更替對立。有而必無,得失使然,又一定之常理,亙古不變之定數。人生多事,且自有非凡樂境,留戀於此,卻何必維繫俗情世事,羈延紅塵歲月。

    於是立志修真。遂別親友,尋清幽之谷,靈氣之所,又處深穴之巖度ri,古洞奇山延年。積壘碎石以為門庭,摘撥枯茅以為草蓆,飲清涼甘泉而漱齒,嚼松柏芝蘭以增齡。

    澄心淨慮,摒除雜念,嘗盡孤寂之苦,不以為然。服氣煉形,熟讀黃庭道德之真經,悟其理,探其妙,喜不自勝,遂寢食俱廢,曉夜勤修,數載不綴。終皇天不負有心人,道學有成也!

    此人乃千古難遇之奇才!修心養xing,了悟是非,致使三家要旨貫通歸本,以道門知修命之法。鍛煉五行之先天混元氣,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凝神而聚jing,開大道之門庭。納清吐濁,留jing祛垢,以結清靈之道體。

    而又唸經持咒,召鬼喚神,移山倒海,只在微言動輒之間。神水叱符曉陰陽,叩齒集精修元神。辟榖絕糧而吸風飲露,存神閉息而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運眉間祖竅之靈光,she沖天府鬧鬥牛。補腦還jing入泥丸,丹田氣足,經脈神氣常湧。遂集以上諸法,證金剛不壞之身,萬劫不滅之道體。

    ri夕修持,無有間斷,入世積德,斬妖除魔,降福澤於蒼生。乃至於還嬰返老,變化幻形,悟妙法之真、天玄之理。忘機息慮,即與二乘坐禪相同。

    勤而行之,千載匆匆,可以入定出竅,元神自運而游四維八極。精神屬陽,至陽志剛,半點元陽未洩。宅舍易固,終修得金汞返還之大道。回骨換陽,脫俗胎而換仙軀,白日而升天哉!渡劫羽化升仙,更識天地之玄機,悟宇宙之奧妙,通達過去未來之定數。

    三清派的門下教眾不下於幾萬,威勢浩大無匹,若依實力而論,已有與天界分庭抗禮之勢。天界雖恐慌於三清派的莫大勢力,有心除去,但也不敢輕舉妄動。致使此派如東山旭日,蒸蒸日上。

    教徒多為神道之子嗣。有道是正邪有別,亙古不變,常年與魔道的首腦「紫月魔宮」征戰不休。正邪雙方本是勢均力敵、旗鼓相當,時至今日,因種種原因導致,可喜道長魔消,紫月魔宮卻日漸忒微,勢力下滑不止

    玄女已有五千年沒下凡,這時興致勃勃地觀覽崑崙之景。但見高山,頂如隆冬,巍巍雪峰,聳立大地間。鳥獸匿蹤,萬物沉眠。偶爾方見一二蒼鷹,自群峰間掠過,展現矯捷雄姿。

    山根如暖春,鮮花布錦,瑤草生香;蟠桃紅錦爛漫,茸草翠絲長青。仙鶴翱翔,飄舞靈動,聲振九臬;瑞鸞翔處,毛顯五色。虛繁地籟,境寂生天香。玉虛峰勢壓萬山,高高伸向蒼穹,遙遙望去,似與仙界相通。遠方天際浮雲,就在半山腰飄蕩。

    瓊樓玉閣,朱欄碧檻;畫棟雕樑,金碧輝煌。神殿門開she赤光。樓台隱現祥雲。玉磬金鐘聲韻長。珠簾半卷,爐內煙香。講動黃庭方入聖,萬仙總領鎮西方。寶焰金光映日月,黃香奇彩更微津。

    七寶林中無窮景,八德池邊落瑞瓔。素品仙花人罕見,笙簧仙樂耳根清。西方勝界真堪羨,真乃蓮花仙瓣生。松搖巖壁散煙霞,竹拂雲霄招綵鳳。遠列巔峰似插屏,盤旋溪壑如優境。曇花開放滿座香,舍利玲瓏超上乘。

    瓊宮仙闕,殿宇巍峨。亭台樓閣,被池水環繞,浮萍滿地,碧綠明淨。大殿內柱,盤繞金龍。金頂攢玉戶,綵鳳舞朱門。復道迴廊,處處玲瓏剔透;三簷四簇,層層龍鳳翱翔。金虯伏於棟下,靈獸蹲於階前。壁砌生光,鎖窗曜ri,

    玄女來到峰頭,尋覓靈氣氤氳、芝蘭鋪地之所,制住息紅月。盤膝坐在蒲團上,保守歸元,凝神守真。天眼打開,發出金黃色的光束,長約半丈,寬約兩指。射在了風瀲的眉心處。風瀲躺在碧玉砌成的石台上,他的面部本來全無血色,被光一照後,竟然又有迴光返照之象。

    原來,玄女所用的,乃是『紫府月心輪』,相傳每個人的眉心處,都有一輪天眼,只是沒有開啟罷了。眉心處的天眼又稱為月輪,乃是個開著的目,目又為眼睛,所以月輪原來就是只開著的眼睛,月無ri不明,身無魂即亡,月若得ri,目自明;身得魂魄,即復生,此乃命魂得天魂的光合,兼容並蓄的作用,若能同時兼得地魂,目明之中自能成相,復合之魂便可入竅。此即是千光之眼、探冥索幽之法也!

    玄女以『紫府月心輪』勘察著風瀲漂浮在外地三魂七魄,精神念力極度集中,仙法運轉體內,元神沖竅而出,在頭頂上形成第二個化身,這個元神異常神妙,有法天象地之能,渾身冒著五種光芒,乃是青、赤、黃、白、黑五色,正是五行之光,暗合周天之形,分別射入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其中青為東、赤為南、西為白、北為黑、中為黃。這五行之光,可以穿越天地而不被萬物所擋,上抵三十三之外,下達九幽之境,任意感念光芒之內的幽魂靈魄。並召喚風瀲之yin靈。

    風瀲的眉心和玄女的天眼之光相連,那麼,風瀲的相貌輪廓便清清楚楚的傳到玄女的精神念力中內,本體運用玄功妙法,又製造出無數個風瀲的虛小影像,分別俯在五行之光之上,順著元神的虛空之境、延伸天地之力,這些無形無質的影像便分佈在崑崙之外的的大千世界裡,若風瀲的魂魄看到這些影像,便會緊隨不捨,一起聚到崑崙山脈。

    而風瀲的魂魄,被息紅月刺死後,擊潰的飄飄蕩蕩,浮游在廣漠無極的婆娑世界。因他是仙靈轉世之人,精神意識要比普通人強的多,魂魄分散各地,但相互間還有絲絲念力糾纏固結,遠隔萬里之遙,靈性亦有永恆不滅之能。

    紫府月心輪,其法警微至極,探冥索幽,勘靈測幻,茫茫閻浮中有無窮的甚深法力,玄女的元神,大放五行之光,無限制延伸擴散,竟抵達南北兩極、東西雙隅。

    玄女喃喃地道:「他遭逢死劫,神魂不定、靈魄難安,應救之從速,遲則恐生變。三魂七魄遠蕩、浮揚無綜,施救者非吾不可。吾當以預測先機之力,通曉天地變數之能,挽救其命,他的修道生涯劫難重重,肉身多殃,但法身結成後,可與大道同生、宇宙共存。紫府月心輪,此法雖可還陽,但其速甚慢,又損他元陽真jing。我曾記得,昔年王母傳我「九冥歸陽秘咒」一篇,將此咒加持在紫府月心**法之上,可使風瀲復生後,真氣不減,一身武功更不會有變。」

    玄女一邊施展著紫府月心輪探索風瀲的魂魄,一邊默念九冥歸陽秘咒。「幽幽六道,冥冥群生,覆蓋三界,運轉不息,玲瓏jing魂,天命所歸,隱陽伏yin,因果為依,惘惘善惡,終有循序,唯道真章,除怨絕孽,抱福存壽,真玄了寂,茫然生涯,無常生死;精氣神識,心之主宰,隨神出入,」

    與此同時,咒語被玄女的仙法傳送到滄海大地、四面八方,在五行之光中蕩漾著莊嚴聖潔的仙音。還有風瀲那虛小的影像,一變為二,二變為四,逐步翻倍遞增。一時之間,密密層層、不知凡幾,向各個方向遊蕩而去。

    且說風瀲的三魂,其中天魂飄回了長安城,地魂返回了江南,命魂卻在東海之畔,而七魄更是不論何處,胡飛亂飄,在幽暗的夜晚中,他突然看見匹練般的光束,自己不由自主的向這道光束中飛去。

    光芒中,隱隱約約的看到了許多自己的本體,更聽到了「九冥歸陽秘咒」的召喚,神魂靈魄中,還有清晰的精神念力,強烈的求生意識,促使他跟著自己的分身,向西北方飄飄而去。

    剩下的黃、赤、黑、青四道之光,也分別找到了風瀲的魂魄,帶領著魂魄飄向崑崙山,這時,光束迅捷的收攏,魂魄猶如騰雲駕霧一般,根本不受自己的控制,三魂七魄,經過七個時辰後,全部飄到了玄女身旁。

    「還魂**,奪舍陰陽,魂之靈力沖天靈,魄之體力入五臟,三七速歸位,神魂陰氣散,靈魄力充盈。」玄女此時元神入竅,全身貫注念動咒語,同時以紫府月心**法,為風瀲返死還生,風瀲屍體的眉心處射出一道復活之光,頓時滿天生輝,那些魂魄受光束的影響,先後附在了他的屍體上。

    三清大殿內,氤氳紫氣盤旋流轉,霞瑞靈氣籠罩,奇彩飄揚。金爐寶鼎,裊裊瑞靄禎祥之氣飄蕩,淡霧騰飛。鶴形銀燭吐紅光,滿堂輝煌華麗。

    金漆雕龍寶座,有一白髮道人端坐。他鶴髮童顏、仙風道骨,毫光照曜,景墾慶雲。肌膚綽約,似閨中之處子。津神充溢,猶襁褓之嬰兒,碧眼修眉,翩翩有道,意氣融融,保真氣象。

    真乃天上神人,非人間凡骨也,令人自行慚穢,有忍不住頂禮膜拜的衝動。頭戴紫金八卦青紗冠,身披翡翠se的太極陰陽道袍,腳登一對穿雲踏霧靴,滿面凜然正氣,銀髮披肩,三綹白髯,身具飄渺之感,麈尾不離身,說不盡那瀟灑飄逸、靈幻之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