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從一到萬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末世文取材 文 / 瘋老六

    本文僅為探討而並非單純的打臉和吐槽。

    本人對社會科學沒有多少研究,只是通過簡單計算加臆測構勒出一系列大災變後的世界,然後發覺現在哪怕是被捧為神作的末日文確實讓人無語。

    許多神作的文字功底尚能讓人看得過眼,甚至令人眼前一亮的也並非沒有,但是怪就怪在本人較為傾向合理派思想,所以眼下的末世文中的設定以及情節發展都比較脫離實際,或者說遠遠與「相對實際」有很大的差距。

    有人會反駁:看網文圖的就是輕鬆,或者指責本人吹毛求疪,再或者就是「有本事你也寫小說」、「按照你的邏輯xxx」等等,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只是較為傾向合理派,準確地說我只是妥協派、和稀泥派,為了能讓文中劇情發展、人為製造矛盾與衝突或設定不夠科學這些都能理解,畢竟許多寫實派名著都是源於現實然而卻高於現實(別跟我提《西遊記》、《封神榜》之類的,其實我想舉的例子是《三個火槍手》、《茶花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批小說)。

    但是,重點在於——作者用極度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和無比俗套的網游套路書寫末世/災後的世界就非常能表現出某些人低下的寫作能力了。在此我們先不提人性之類的高深話題,單把毀滅性的災變本身做個合理性地探討。

    首先是被人唾棄已久的喪屍文,其實這點很多人都通過能量守恆、物種進化等各種角度論證喪屍物種存在的不可能性,但是歐美影視界對此照樣樂此不疲,就好比國內對辮子戲難以理解的偏執。國外的喪屍題材並非源自《生化危機》,古典時代的埃及已有喪屍存在,傳說中陰雨天或月晦之夜便有死人從墓中爬出,乾枯的軀體被紗布層層包裹拖著沉重的腳步在街道上徘徊。此外的兩河流域、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即巫毒教文化,可能是奴隸貿易中從非洲傳播至此)都有廣泛地存在,在定義上可能更適合稱之為「不死者」(undead)或「zombie」(指用巫術起死回「生」的死屍)。(這裡不提我國的殭屍,據稱最早的我國殭屍源自軒轅黃帝之女——女魃,但本人對此頗為懷疑,因為從未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韃靼帝國官服以外的著裝)

    眾多喪屍災難影視、小說、遊戲中又各有許多不同的引發源,史前病毒、人造病毒異變、天外來菌、藥物致病等等,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生化危機》。目前網文中大部份喪屍文借鑒最多的也差不多是生化系列,且認可生化災難發生的可能性,我們再以此基礎上推演出災難中和災後的世界現狀。

    大多數喪屍類末世文表現的生化災難級別都是世界性的,我看過也有國家級別,不得不說對於災難的描寫網文中鮮有合格,也許是限於想像力的匱乏、個人經歷的缺乏和文字功底的低下,然而對於劇情發展確實是處處毒點。

    以世界範圍內對人類社會毀滅性打擊的生化災難,網文多突出了在極端狀況下人性的「表現」,不得不說為了提供展現人性的劇情,作者們對災難中/災後世界的設定可謂是前後顛倒、不知所謂。

    首先,以某國特殊國情為例,假設在無防備情況下爆發毀滅性生化災難,遼闊的國土和眾多人口以及低下的行政效率導致人口集中地(城市)失控是極為可能的。不管病毒對人類感染性是否與性別、年齡、體質結構有什麼差別,大量擁有專業技能的人口損失是可以肯定的,損失的人口可以波及教育、金融、醫療、交通、建築、行政、維修等各個行業,這種對人才的流失是無差別性的,不因人的品格、職業熟煉度而有差異,這就導致了人類社會倒退的第一步:城市功能崩潰,供水供電、城市清潔、網絡通信、公共交通在很短時間內停止,倖存者在失控的混凝土森林中艱難地生存,並且因為一系列後續危機致使人口進一步下降。

    正常社會中只要人口短期內死亡(或變異)十分之一(其實不用十分之一)就能使日常生活陷入混亂,如果沒有戒嚴,人們會四向奔逃;人口短期內死亡(或變異)五分之一則可能使城市陷入崩潰的邊緣——大量城市日常功能已消失,驚惶的情緒無可避免地在人群中傳播,比中世紀更加快捷的信息交流讓人們對災難的恐懼進一步發酵,市區一片蕭條,騷亂時有發生,如果沒有來得及進行有效戒嚴手段,城市很快便會崩潰,或者說是失控,介時人口集中地區將會成為不設防的屠宰場。危機四伏的城市,沒有水電,儲藏食品的習慣在我國城市人口中非常鮮見,數十萬或更少的倖存者過著空前黑暗的生活,末世文中哄搶超市店舖的現像應該是普通人所能想像最快捷的日用來源,閱讀末世文的人群估計也不會覺得這有違常理,這就是秩序的崩壞。

    即使有部隊駐防的城市也應該考慮到生化感染的無差別性,以及普通手段對預防間接病毒傳播的可行性,比如封閉窗門、普通過濾面具等是否能有效防止空氣感染,還有就是空氣感染是否因為時間推移而減弱甚至消失(另一種就是倖存者是否逐漸對間接感染產生抗性)。駐軍、武警的大量死亡及災難全國性爆發是否會導致軍警穩定性下降?我想這種災難面前即便是軍人也不能說完全可靠,至少一段時期內的波動是難免的。

    舊有的秩序瓦解是否會導致軍警嘩變?這個問題我不能肯定,但是我設想軍人對全面核戰爆發的適應性應該超過全面生化危機,必竟軍隊傳統中應該會有應付全面核戰的計劃,而且普通軍人也此或者會有較生化危機更為冷靜的心態(破釜沉舟的戰爭決心?)。如果軍警大量嘩變會有何後果?流躥的亂兵比平民暴亂更具毀滅性,但是我對pla的操守還是報有較高期望,至少在兵源、訓練和宣傳上pla與國外軍警相比有許多優勢,兵痞肯定存在,但比例小於美國大兵。

    綜上所述,不設防的城市骯髒、破敗,沒有水電,街道上或被車輛堵塞或無比蕭條,被飢餓本能驅動的喪屍生物四處遊蕩,倖存者在適當的時候哄搶物資,殘留的暴力團體失去壓制,犯罪橫行,秩序崩潰,進入夜晚城市一片黑暗,且只要經過幾次豪雨便能使路面被積水覆蓋。

    此時習慣城市生活的倖存者們會有很大的不適應:沒有空調、網絡、通信,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小團體彷彿一夜之間回到中世紀,外界的形式發展無從得知,沒有上帝視角,我們不能知道街對面拐角處是否有潛在危險,也無從得知何時外出覓食是安全的。此時要感設我國城市普遍加裝防盜門的鴿籠式住宅,在最初危機爆發後或者大多數人選擇奔回自己的房間緊鎖房門,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人口喪屍化之後被生前的自己反鎖在房間內。

    這時候的你可以考慮是否與團體轉進到更有發展潛力的郊區(使於恢復農耕)。假設你成功轉進並找到合適的棲息地,你要考慮倖存者團體的生存能力,不要高估極端環境下人類的潛力,城市人口中很大一部份每天行走的路程應該不足十公里,他們所能適應的長期負荷大概也不超過五公斤,他們大多數對農耕最起碼的常識一無所知,失去舊有的生活環境後他們很少能成功轉型為有效人工。

    在這方面,來自山村的人口或體力勞動者的優勢反而更加明顯,至少他們更能適應災後的環境,但組織管理又是另一大難題。如何建立短期規化,如果進行有效防禦,如何進行耕作,如何分配人口,如何讓人們保持希望……即使做到上述一切,你所在的團體也無限趨近中古時代,專業人才的匱乏是最主要因素。

    一個宅男在缺少教導的情況下也許一輩子都很難像農夫那樣耕作——損失專業人口後,也許農耕技術會倒退到粗耕時代,不過沒關係,畝產的下降可以用種植面積補足,這不是大問題,但是有誰會用牛耕?人力?開玩笑,就算是農夫以純人力花上整個月犁地又能開墾多少種植面積?沒關係,大家一起上,別的暫時扔下全力耕種。那麼我們再思考,我們中有多少人會建造簡陋的房屋?好吧,大家一起動手造棚屋,問題又解決了。

    現在,一群人住在簡陋的棚屋,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不對,至少短期內還有災前保留的一部份現代食品,同樣也不缺乏各類工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優勢終將消失。

    當我們的下一代降生之時,許多災前世界的詞彙將消亡,至少是災後一代人無法解理的,比如量子物理、涵數、後現代、抽像、期貨、麥當勞、肯德基、歐冠、夏商周秦漢元明清、馬裡亞納……元素週期表上的大部份名稱、航母、戰列艦、香奈爾、爽膚水、泰坦尼克、海洋之心……等等等等,孩子們將會失去災前人類的系統教育,許多未曾接觸的詞彙無法在他們腦子裡型成概念,他們根本無從得知他們父輩生活過的世界,災後一代所能得到的信息取決於父輩保留下來的有限的書藉和口頭講述,然而也許他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獲得更多食物、是否擴建住宅等方面。

    如此若干代之後,飛機、混凝土、汽車、電腦、手機、望遠鏡、化纖、界、門、綱、目、科、屬、種……大多數災前的詞彙消亡,災後世界漸漸出現在一些語言詞彙也會出現,災前世界對於他們來說只是遠古神話。

    好吧,也許國家有能力組建若干人類文明避難所,同樣也存在專業人員損失這一致命問題,即便大量社會高層獲著倖存,他們在災後世界也無法形成有效人工。

    就算有全部災前的技術儲備也無法在災後有效重建各行業的體系,航天工業、核工業、流體力學……一系列並非生存基礎的高精尖技術行業和理論體系的重建變得遙遙無期,避難基地將因陋就簡、本著本成最低化策略將基地維持在一定水平。也許大致的分工比如基礎工業、城市清潔、各類設施維修、農業、基礎鍛造工業、軍警依然存在,基地社會的科技水平倒退和發展是不平衡的,受人類活動範圍所限,合金工業因原料的匱乏很快沒落,航空科技、石油化工、化纖行業、金融、房產、理論科學遭到致命打擊或基本衰亡,各行業技術保持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二戰直至冷戰時期,當然,基地人類對災前社會的認知肯定遠超散佈在野外的倖存者後代。

    災後若干代,也許會存在如下狀況:野外的倖存者團體退化成中古時代的小村鎮,可能體制上更多保留了自由市的概念;不排除城市廢墟中存留下來的人類,或許小型軍閥或暴力集團統治上述地區,實際意義上的奴隸階層出現(戰俘、災前普通平民後代淪為奴隸),對周邊村鎮進行有限統治等等;基地人類建立中小型城市並以村鎮形式向外界開拓;我們可以想像,那時候的世界並存著從中古到工業時代的各類組織團體,城邦、共和、獨裁、貴族、自由民、塢堡、冷兵器軍隊、火槍手、自動火器、蒸汽機、螺旋槳飛機、飛空艇、騎兵各種元素並存,末世的氣息中帶著希望,黑暗中透著光明,蒼涼中書寫浪漫……

    我想這樣的世界可供文字的題材是非常多的,比如飛行員的遠航、流浪者探索城市廢墟、異能者成為城邦英雄、部落戰爭、排槍對射、騎士與榮耀、步槍與塹壕……

    哪怕是寫災難發生的年代,主角所處環境、社會地位、性格、能力、際遇的不同也有各種劇情發展,比如成為首領帶領團隊在野外開闢新的世界、成功進入避難者基地的過程、城市中艱難求生、成為暴力團體的一份子並掌控災後城市、與小團體一起建立自由市性質的村鎮等等,更別提其間夾雜的生死別離、愛恨情分,我總是對末世文中輕易放棄大量素材的作者抱以很大的遺憾,世界上不缺乏老套的故事,同樣也不缺乏精彩的老套故事。

    做為一名資深科幻迷,我非常期待將來能夠看到優秀末世類小說的出現。

    作者:囧瑟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