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科技修真決

大道小說網 第五章 清淡平性 文 / 笨人一哥

    更新時間:2011-07-12

    方林所說的是兩方對陣,只要本心不變,那手段就無所不用其極的,當初吳王夫差可是對越女西施好得緊啊。但她本身是越國間諜,這本位之下,做出對不起吳王夫君的事就再正常不過,史書也只評她的功,沒說她忘恩負義。但對於吳國來說,這仇恨就大過天了,所以若是夫差之子要不擇手段去要西施的命,那也是孝行國恥,大英雄行徑啊。

    而上官琪所抓住的也正是這本位初心,方林為保命,這是人之最底本性,無可厚非,自是再自然不過,所以按她的說法,絕對是無愧於心的。但方林卻沒那麼臉皮厚,為何,無關這正心是私下還是公義,而是前提不對,無論官兵或是尚家上官家,跟方林可都沒仇沒怨,保命是要,但騙人就錯,讓毫不相干的人兩處奔波辛勞就更是錯上錯,但若這一道歉認錯,他那論點也就不成立了,因為他的發心是正的嘛。

    所以方林要另起山頭,再立一論以辯回:「那得分有心和無意了,本人突受官家襲查,立時想出脫身一法,此為機變智略也。至於後來路遇尚家商隊,變數定之,見此兄妹兩人可相交一二,屬借勢而為。至於尚公子又找來上官大家,那就是你等仁心厚放,天意感念,吾只能知恩重而圖後報,不感有愧疚心生,免負兩位一場奔走。」這話有點強詞奪理,但還是能成立的,他可沒主動做過任何事,尚家兄妹主動相邀,他再推卻否認怕也只會適得其反,畢竟是已連累了人家相請了嘛。而這一大早的奔波勞苦,其實是尚立說得方林天上地下,引發上官琪的好奇好勝,雙方都是有私心在的,想要方林生愧疚,於理也不合適。

    當然,方林總不能硬說他的假冒行為倒有理了,但他是無意如此,卻比眾人都有小心思來得純淨。正應了他的話,心正不怕影邪了,畢竟尚立是為家族生意而親近上官家,而上官琪完全是看戲而來,她明知家中沒這教習的嘛。而方林卻還是以感恩照顧奔波辛苦為由,承諾了給回報,古人最注重恩德機緣,一語千金,他們自應知道這筆買賣不虧的,方林之才現在已是初顯神通,只跑這兩個時辰,賺翻了啊。

    不過這就令上官琪是啞口無言了,不服輸的天性發狠,哪會就此罷休呢,但也不好再計較這欺騙之事了,她可是贏家了嘛,有方林欠個大人情。所以便重新再起一論,誓要把方林說扒下。但偏方林雖然最不懂道家心法,理論卻早是宗師博士,古時觀點雖有其特異,但缺乏新意創造,怎會說不過上官琪呢。這也激起了尚家兄妹的興致,四人便天暈地黑地辯說著,知己之心已是暗生,這一番動靜尚家可真沒白做,憑這一辯的交情,足以讓他們覺得值當了,何況這方林才能驚世駭俗,無意中還真是撿了個寶啊。

    而方林在古意盎然的室中說著話,心境卻不覺脫離其中,上升到了外圍高空,好像說的人不是自己,而真正的他卻早在高空靜看著,眉飛色舞的那個人不是方林,靜觀不語的難道就是嗎,當然不。無為無為並不是不作為,而是淡而處之,對,是清淡而治,這才是無為本性,方林自問還做不到,但他清楚他的感悟沒錯,以後只要以此為目標,總會達到無為而治的,這信心他還是有。

    而上官琪和尚氏兄妹三人就發覺方大哥變了,變得出塵世而又親近無比了,這可是最矛盾的兩面啊,現在居然在同一人身上體會到,灑脫超然而又親和吸引,這是人間仙長嗎?感受到二女那心酸的遠離,佛子情種卻突然升級了,牢牢地吸吮著她倆那走避的心靈之海,不斷滋養著,終於突破了關口,唉,情種是只升一級未成型,但方林卻深知這兩位妹子怕是跑不掉了。只一天啊,他方林就惹來了兩位姑娘家,這以後還有許多的,怎生想個法子來回親熱呢。暈,他現在一邊說著道家法門,一邊卻想著婚姻新熱,擺明是個假學道嘛。

    方林也的確是假學道,真心想學悟道門的是他不假,但這終究只是感悟一番,以表現自己的不服輸性格,也完成巫神和時空大神的任務心願。但這畢竟不適合他啊,他是隨性之人,要清淡也無不可,但該囂張時他一樣會張狂的嘛,逆天之舉和驚天之事他可做過不少,蠻寫意的,自不會從此轉性不做,還真要做個無為道士不成?

    但方林卻不曉得他的道門學說已經滲入了隨性的思想了,而這本來並不矛盾的,道家只是以超然淡泊的心態做事,並不是真的不作為,非是胸無大志,更不可能如行屍走肉,再加上現代道家可以綜合了不少的哲理精華,方林的觀點可是帶給全國道家思想一場革命式的升級了。

    裝作繼續交流道法,上官琪力邀三人前往家中作客,方林等各懷目的,當然也只就欣然答應。而上官琪雖說志在方林一人,但尚家兄妹學識人品俱佳,總會有人肯幫助發跡的,與其讓別的家族跟隨露臉,不如她彎下折腰結交,而且有了方林這重關係,他們也許會走得更遠的。至於櫻妍對方大哥的小心思,上官琪倒毫不介懷,兵荒馬亂的時代,男女關係倒是次要了,說不定將來以她上官家小姐身份也得做交換工具,所以妒忌心也就自然排在後面。

    這其實也是方林佛子情種的影響,加上隨意道心的論點之下,兩女孩子的心境都有了實質變化,要是以前,表面就算沒事,心中還是不舒服的,小女孩子嘛,哪會沒點酸意醋味的呢。

    玲瓏姐傳來信息,全國形勢和苑兒弟弟的分析做完了,方林便趁在路途中,好生考慮一下今後工作安排。小苑兒父親本是大天朝的國君,而大天朝可說是全國之主了,之所以這麼說,因為其實各城守備割據早成規模,她父親名為天下之主,但實權卻只得國都附近數個城而已。當然,屬名俱在,而各城又互不相讓,她父親當年還是最強的君王,四方諸侯也不敢不聽命行事,以免有叛逆之嫌。

    但後來都城的外六主城卻分成兩派,宋書萬和吳得文分別主領也三個城池對戰,把其餘四位城主處死,家眷流放為奴,小苑兒父親就在中間守著首都空城一座,危機四伏。他就聽信讒言,自命是天下之主,居然下詔書稱這宋、吳二人為賊,引天下軍隊共討之。

    這下引得宋、吳二人又驚又怒,雙雙舉起反旗,齊發兵入都,兩大軍都以捉拿皇帝太子為目的,結果小苑兒的父親和大哥就都當場死亡了。而小苑兒與弟弟卻是孿生姐弟,相差足一個時辰,母親就因生產時間太長已亡故,她那時也只兩個月大。姐弟是分開逃命的,小苑兒跟的是當時政務公何裴,而弟弟就被大將軍趙讓接走。

    天源道長是與日本八岐作戰後,偶然得到一次來回的傳送古代符,接待他的正是劉裴家。劉家形勢也不大妙,眼看小公主不保,讓求著天源收留小苑兒,天源覺得與小女娃投緣,便將她帶出了古代,回到始道宗門。

    而她的弟弟,天朝的唯一血脈蘇訓,字習之,卻還在趙府之中,趙讓立蘇訓為天朝大帝,統領著三個主城,實力還是蠻可以的了。趙老將軍本身還算忠心,但趙家和其他人就心思多多了,蘇訓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到十四歲,心性其實還算不賴的,算可造就吧。

    而全國現在就大亂了,戰火不斷,大的主城起碼有一百來個,小的就不計其數,今天還是一方城主諸侯,說不定明天就易主損命,而有名號稱王的多是拿著皇親國戚之人,而傳國之寶也成了搶手貨。不過現下情況還是相對穩定了些,畢竟實力相差不大,你全軍好不容易佔了一城,說不定明天就成了別人的口中肉,因為損耗還沒補充,民心也不定,這吃力沒收成的事還是要想清楚再做的嘛。

    而那些沒實力沒頭腦的城主早就被手下人取而代之,或死中戰火之中,有點聰明的城主防自己人都來不及,哪有心思攻城略地稱霸呢,還不如吃喝玩樂來得寫意。但各方割據之下,軍隊戰備還是第一需要,娛樂文藝等就排在後頭了。而戰事雖然少了點,還是每天都有發生,大小摩擦更是從不間斷,每分每秒都有戰死的人。

    這讓每位城主守備都知道政務糧食的重要性,也開始重視民心了,不少的城池也打算聯盟合力,強大點再說,其中真心降伏的固然有,假意藉機的也不少,這形勢開始了劍拔弩張的備戰階段,大戰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

    方林皺眉,這還真比三國亂得多,春秋時期還有好幾個大國家在,現在一般最大國也才四大主城,而且多是堪堪經營得來,要想擴張則限難得很了。而聯合的提議方興未動,雖已有幾家達成協議,但對全國的影響卻是甚微小,周邊勢力也不以為然,畢竟這樣的協議並不足以讓他們實力提升,就算勝了還得分成相爭,動刀兵的時機還未至啊。

    民眾熱血還在,一方面想支持天朝舊國收復,另一方面卻想著建功立業有番作為,戰亂並沒讓他們害怕,和平的呼聲幾乎沒有,即使是婦孺老弱,談話之中也是說支持哪位城主勝利,還沒想過新天下之主的歸宿。

    當然,有智慧之大能者還是存在的,但現在氣象不明,聲名再大也不敢胡言天下方宰,何況真有本事的未必有大背景大名聲呢,總之用一鍋粥來形容當前形勢就再貼切不過了。

    通盤觀望之下,心中的清淡更顯威能,現在一切沒成熟,就在於欠缺一個大戰事的時機,看哪個來當這出頭鳥呢。一時的風光之人多是慘淡收場,三國的何進董卓就是如此嘛。如今看來投靠趙讓也是無功沒用的,蘇訓在趙家飛不起來,方林打算尋一名愚忠的能人作為蘇訓的開國功臣,這樣的人在全國還是有不少的,就等一個戰爭做契機吧。

    方林緩然閉眼,心中淡意更甚,姜太公可是八十才遇文王,司馬也苦等了四十年才把持魏國,那就先做下烏龜吧,縮頭藏匿也沒啥,急也沒用,何況清淡之心影響下,他可全不焦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