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六十四章 :無可挽回 文 / 都市白丁
周宇的密函內容,令德皇威廉二世駭然
因為、周宇在密函裡,所透露出來的戰略、戰術,幾乎和德意志帝國的,施裡芬計劃是毫無二致,其中、稍有區別的,就是、周宇所提出的總體思路,專注於右翼
他打內心裡,對周宇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德意志帝國的作戰計劃,和周宇所提出的作戰思路,如出一轍,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了,周宇軍事素養的高
這是一種,比自己要高出『無數里』的眼光,自己還在努力理解,施裡芬計劃的真正精髓,而人家遠在東方的周宇,卻提出比該計劃,還要專業的戰略思路
這就是差距啊人家能夠從無到有,把龐大的中華帝國,靜悄悄的建立起來,並不是偶然的,而是、人家實力展的必然結果啊
德皇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德意志帝國施裡芬計劃的洩露,沒有懷疑過,周宇會剽竊施裡芬計劃因為、人家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沒有這個機會
不過、他對周宇所提出的,約翰牛會因德意志借道比利時,而增援高盧雄雞,高達50萬人以上的遠征軍,嗤之以鼻,為了子虛烏有的,隔海威脅,約翰牛帝國就大動干戈,可能麼?
德皇認為、絕對不可能,因為、他對擁有世界第一陸軍的,德意志帝國陸軍的威懾力,有著足夠強大的自信心
薩拉熱窩事件生後,世界各國,特別是歐洲各列強,開始粉墨登場了
奧匈帝國在德意志帝國,支持的鼓舞下,開始積極準備,動侵略塞爾維亞的戰爭
奧匈帝國選擇,高盧雄雞總統彭加勒,7月23日離開,北極熊帝國回國這一天,向塞爾維亞出最後通牒,限令48小時答覆
最後通牒指責塞爾維亞政府,違反它對奧匈的承諾,縱容反奧運動,甚至縱容恐怖行為
通牒還指出:根據6月28日,暗殺案罪犯的供認,可以看出,薩拉熱窩暗殺案,是在貝爾格萊德策劃的,兇手所使用的武器和爆炸物,都是由塞爾維亞的軍官,和官吏提供的……
其後、兇犯攜帶武器進入波斯尼亞,也是由塞爾維亞邊防軍官員,加以安排和協助的
據此、奧匈帝國要求塞爾維亞政府,表聲明,公開嚴厲譴責一切反奧宣傳,接著、還提出了10項具體要求
其中就包括:塞爾維亞報紙,不准刊載反奧文章;查封反奧組織;肅清學校教育中,反奧宣傳因素;按照奧匈帝國,所提出的名單,罷免那些,參與反奧宣傳的文武官員;
奧匈帝國當局參與鎮壓,塞爾維亞境內的反奧運動;奧匈的代表,進入塞爾維亞境內,調查薩拉熱窩事件;嚴懲薩拉熱窩事件有關人員;
塞爾維亞政府,必須就某些高級官員,在薩拉熱窩事件後,表的反奧言論作出說明;最後,塞爾維亞政府,應當把命令它採取的,一切措施的執行情況,立即通知奧匈帝國政府
在通牒中,奧匈蓄意挑釁,使用了大量的侮辱性語言
這個最後通牒的內容,德意志帝國事先是知道的,並且認為,「為保持一個**國家的尊嚴,塞爾維亞顯然是不能接受,這些條件的」,結果只有戰爭
但是,塞爾維亞為了避免戰爭,盡量克制忍讓,除了不同意奧匈派人,干涉塞爾維亞內政之外,其餘各項均表示接受
可是,奧匈帝國卻不顧一切地,按照預定計劃,於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
奧匈帝國出最後通牒之後,北極熊帝國通知奧地利,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北極熊帝國的總動員,並表示、北極熊帝國不容許,奧地利打垮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的霸主
7月26日,約翰牛帝國外交大臣,格雷提議,由德意志帝國、約翰牛帝國、高盧雄雞、意大利四國,負責調停奧、塞之間的不和
但、約翰牛帝國卻在暗中,極力慫恿高盧雄雞、和北極熊帝國,對德、奧作戰,並保證給予絕對的支持,這就給高盧雄雞,和北極熊帝國壯了膽
約翰牛帝國的真正面目,是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的第二天,才公開暴露出來的
7月29日,格雷接見德意志帝國大使,明確表態說,如果衝突僅僅限於,北極熊和奧匈帝國之間,約翰牛帝國可以保持中立;
如果德意志帝國,和高盧雄雞兩國捲入,那麼局勢立刻就會生變化,約翰牛帝國政府,在一定的條件下,將被迫作出緊急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長期作壁上觀了
當德皇威廉二世,最終獲知約翰牛帝國,參戰的真正意圖,和中華帝國皇帝周宇,所預料的一樣之後,曾打算懸崖勒馬,勸告奧匈帝國,接受約翰牛帝國的調停
可是,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已經兩天了,軍隊都已經開進到,塞爾維亞的國境內
事態展到這一步,已經不可能再有挽回的餘地了
7月30日,北極熊帝國全面動員
德意志帝國隨即,向北極熊帝國宣戰
8月1日,高盧雄雞全國總動員
8月3日,德意志帝國向高盧雄雞宣戰
8月4日,德意志帝國軍隊,進入了中立的比利時境內
同日下午,約翰牛帝國向德意志帝國宣戰
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
德意志帝國採用施裡芬計劃,準備、在左翼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牽制高盧雄雞軍隊,用強大的右翼,借道比利時、荷蘭或盧森堡,對高盧雄雞的都巴黎,進行戰略包抄
但是、對自己國家軍隊,過分自信的德皇,並沒有把周宇的提醒,當作一回事而是、東邊耳朵進,右邊耳朵出,完全不予採納
因此、小毛奇還是和後世做法一樣,自作聰明的削弱了右翼力量,從而加強了,左翼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牽方面的防守力量
歷史也因此、而再次重演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