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公務員的仕途上升路:緋色陞遷

大道小說網 188章 京城截訪 文 / 坐看雲起

    不能不說,赴京上訪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就全球範圍來說,沒有哪個國家能望其項背。其規模和複雜、艱辛、驚險、恐怖、悲劇程度,完全可以拍成無數部災難大片,部部都能拿到奧斯卡去獲獎。要說這年頭太平盛世,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安居樂業,老百姓有吃有喝,哪來的那麼多冤屈,那麼多的不平之事?並且動輒就是奇冤大屈,不去北京告御狀就解決不了似的。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去了也解決不了問題,相反還能召來難以預料的橫禍。這樣的前車之鑒俯拾皆是,即便有先輩們可悲的下場和血淋淋的教訓,男竇娥和女竇娥們仍如飛蛾撲火般地前赴後繼,衝破層層阻撓,朝著心中的聖地出發,其決心和虔誠不亞於一路跪拜的朝聖者。他們無一例外地堅信,自己蒙受的奇冤肯定能感動天感動地,說不定就能遇到「貴人」相助。老上訪戶都聽說過,前幾年外省有樁警察打死人案件,五六名警察把受害人毆打昏迷後,從派出所三樓推了下去,偽造了自殺現場。受害人家屬多年奔波,求告無門,後在國家信訪局門口遇到了一個五十多歲,「領導摸樣」的貴人後,才得到了上層的重視,中央有關領導直接批示,案情最終大白天下。這個美麗的傳說廣為傳頌,就像一支暗夜中的火炬,給了眾多上訪者莫大的希望,照亮了他們前進的道路,激勵著他們踏上了尋找包黑子和狄仁傑們的通衢大道。

    萬川只是個彈丸小城,全市人口加上縣區也不過區區300多萬,但卻是在省裡掛著號的「上訪大戶」。展宏圖當政時,這個帽子就沒脫下來過,戴的那叫一個實在;繼任者崔定上台後,決心甩掉這頂帽子,大會小會都要求把穩定工作放在首位,同時加強了接訪和截訪工作,赴京上訪人數果然大幅下降,鄰近的方平市乘機把這頂帽子搶走了。但好景不長,沒過兩年,萬川就又千方百計趕超上來,把帽子又奪了回來。特別是在全國都造成了惡劣影響的「12.2」事件,更像是被人在瘸腿上敲了一棍,越發弄不成景了。省委書記鄧錦江多次在會上點萬川的名,毫不客氣地說你們萬川到底是老百姓有問題還是主要領導有問題?我看應該是後者吧?明年要是再摘不掉這頂帽子,我就摘你主要領導的帽子!

    崔定作為市委書記,也很苦惱萬川怎麼這麼多刁民,好像是上天派來專門和他作對似的。為此他把維穩任務壓到各局委各企業一把手頭上的同時,加大了對越級上訪群眾的打擊力度,在一次小範圍的會上還說出了一次警告二次拘留三次勞教的話,並且付諸實施,硬起手腕拘留、勞教了一批老上訪戶,上訪戶的囂張氣焰被有效打擊了下去。

    崔定還在城北公交線路開通儀式的主席台上坐著的時候,就得知了殘疾人組團赴京上訪的消息。當時市委秘書長臧奇松匆匆走上台,走到崔定身後,彎腰和他耳語了一陣,表情相當嚴肅。崔定聽著聽著,表情也凝重起來。副市長李振講話的時候,崔定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身邊坐著的政法委書記鐵英,然後給他下達了任務,要求他緊急行動起來,想盡一切辦法,採取一切有效手段,務必把那十幾名殘疾人攔截回萬川。下火車就攔住他們,車站都不能讓他們出!他們提什麼條件先答應下來,哄回來再算細賬。崔定非常嚴厲地交待道。市領導們在禮儀小姐的引領下上公交車去走秀的時候,鐵英沒有跟著去,而是打著手機急匆匆鑽進自己的奧迪走了。他電話是打給公安局長肖國華和民政局長譚春賢的,簡要說了情況,要他們火速去辦公室見他。

    肖國華現在和圖畫分裂後,徹底成了崔定圈子裡的人,當然和鐵英也關係密切。鐵英曾經笑著對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夫迷途而知返,天地皆寬也。肖國華表現的也很賣力,對鐵英是言聽計從,忠心的很。鐵英剛上樓,就看到肖國華已經站在辦公室門口等著他了。不一會,譚春賢也夾著包匆匆趕到,慌的髮型都亂了。

    鐵英強調了事情的嚴重性,特別傳達了崔定的意思,然後三人在辦公室煙霧繚繞地商量了一陣,很快拿出了個攔截方案,以公安為主,抽調精兵強將馬上坐飛機趕到北京,實施攔截任務。《純》肖國華想的周密,說集體上訪並且是特殊人群上訪是大事,弄不好是要追究責任的,得明確個責任單位。公安局出力可以,但目標太大。鐵英知道他是想保全自己,就說,既然是建委牽頭,就讓他們管到底好了,讓他們也派兩個人過去。

    王梓明接受任務,派出副主任鄺君平和監察室主任丁原,和公安、民政部門一共八個人,組成了個特別任務小組,於下午2點趕到省城機場,坐上了飛往北京的班機。兩個小時後,八個人就踏上了首都的土地。上訪團的火車明天早晨八點半才到北京,八個人在臨近火車站的位置找了個快捷賓館住下了,養精蓄銳,專等明天早上實施精準的攔截。

    八個人中鄺君平年齡最大職務最高,被臨時任命為組長。公安方面派出的4個人其中一個是紀檢書記,姓李,還有兩個老刑警,另外還有一名年輕漂亮的女警小劉,據說是談判專家,準備關鍵時刻做那幫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民政局派出了兩名科長,這兩個人態度不怎麼積極,不出謀劃策,倒是不停地為城北路那些殘疾人鳴不平,顯然不能起到什麼作用。

    鄺君平深知這次行動的重大意義,不敢怠慢。在北京住下的當晚,在自己房間裡召開小組會,像模像樣地研究作戰方案。現在擺在眼前最明顯的問題是,上訪者有十幾號人,而行動小組只有八個人,明顯是敵強我弱,在人數上不佔上風。更為棘手的是,他們要對付的是特殊群體——殘疾人士,這些人本來就弱勢,身體有殘疾,寶貝似的打不得動不得,萬一發生激烈衝突,周圍群眾也看不下去,場面勢必變得不可收拾,後果難以預料。而這十幾個殘疾人又是上百號人中大浪淘沙淘下來的,是精英中的精英,並且是抱著極大決心和勇氣來京的,勢必難以對付。另外在鬥智鬥勇方面,也不敢輕敵,不敢小覷他們的智慧。不在萬川上車,而是派幾個誘餌去火車站鬧騰轉移政府的注意力,然後主力部隊繞道方平上火車這一聲東擊西的策略就很能說明問題。典型的身殘志堅啊。

    經過反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勸說或者空口承諾不但無濟於事,而且還會打草驚蛇,使敵人有所防備。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事先安排好車輛,在火車站外面候著,然後想個什麼花招把這些人騙上車,車門窗戶關死球了,直接拉回萬川了事。但車去哪裡找?小車還不好用,最好是個小中巴之類的,裝人多。鄺君平在電話裡將這個行動方案向王梓明做了匯報,請求支援。王梓明也認為這個方案可行,直接打電話向鐵英請示。鐵英的動作也挺快,立馬給萬川駐京辦主任打電話,當晚十點剛過,駐京辦就把一輛小中巴停在了賓館的樓下。車有了,怎麼讓對手乖乖上車,是個最關鍵的難題。行動小組中的老刑警到底經驗豐富,分析說,這些殘疾人第一次來北京,人生地不熟,估計連去國家信訪局咋走都不知道,也不敢輕易打的。但他們來之前肯定打聽過信訪局的地址,很可能對「西皇城根」幾個字敏感。可以讓中巴車等在車站外街邊,發現目標後,女警小劉手裡拿著一「火車站—西皇城根」的紙牌子上去攬客,女人比較有親和力,不怕咱那些老鄉不上當。其餘人員都坐在車上冒充乘客,等人上齊了,把車調頭往城外開,開出城就是咱們的天下了。

    這個方案頗具可行性和刺激性,一致通過。大家又討論了一些具體細節,比如小劉如何要撇著京腔,如何講價錢,如何打消他們的疑慮等等。小劉提出個問題說,那些人咱們都不認識,又沒照片,認錯了咋辦?鄺君平說,咳,小劉啊,你啥時候見過殘疾人旅遊團?殘疾就是他們最好辨認的特徵。小劉說,你這樣說是對人家的歧視。鄺君平搖著頭說,啥辦法呢?政治任務啊。

    幾個人一直討論到夜裡將近一點,每個人都做了詳細的分工後,才睡下。鄺君平心中有事睡不著,後半夜才迷糊了一會,盡做夢,都是如何對付那些殘疾人的。一會夢見和他們打了起來,自己受了重傷也變成了殘疾;一會又夢見把他們成功騙上了車,車停下來一看,到了國家信訪局門口。猛然驚醒,看看表已經5點了,就爬了起來,坐著抽煙。眼看著窗戶外面北京的黎明慢慢來臨,洗涮了一番,挨房間叫醒了組員們,下樓隨便吃了點早餐,開著中巴到了火車站。

    按照掌握的確切消息,殘疾人乘坐的火車早上8點25分到北京西站。鄺君平擔心火車晚點或者有其它什麼情況,去火車站問訊處問了,得知這趟火車准點到達,心裡才算稍微踏實些。當廣播裡播出某某某次列車已經到站的廣播時,行動小組已經在出站口嚴陣以待了。打扮地很家常的美女小劉手裡拿著一塊紙牌,在站外徘徊著,準備隨時招攬生意。

    一個架著雙拐的殘疾人出現在出站口洶湧的人流裡,鄺君平的眼睛不由為之一亮,心跳加速起來。但走上去一聽,這名殘疾人說的是四川話,神態明顯不是來上訪的。這個殘疾人出現之後,再也沒有看到一個殘疾人。行動小組幾個人的眼睛都快瞪岔氣了,也沒見著傳說中的殘疾人隊伍。公安局的李書記走上來對鄺君平說,鄺主任,會不會是我們的情報不準確?鄺君平目光直直的說,再等等吧,可能他們行動不便,最後下車。又等了十幾分鐘,眼看出站口的人流稀疏下來,最後查票的車站工作人員拉起了鐵鏈,也沒見著親愛的老鄉們。鄺君平走上去問工作人員,某某次車上的乘客都下車了嗎?車站工作人說,車都開走了,你說下車沒有?

    鄺君平急了,把大家召集起來,商量辦法。商量的結果是趕快向家裡匯報情況。鄺君平向王梓明匯報,公安局的李書記向肖國華匯報。王梓明本以為鄺君平是報捷的,沒想到他竟然沒見到人,大吃一驚,說鄺主任你先別急,我再核實下情況。放下電話想了想,打了鐵英的電話,向他匯報了出現的變故,問是不是情報不準確?鐵英說,準確的很,那十幾個人買票的記錄都調出來了,都是直達北京的,並且也有人親眼看著他們全部上了車。

    鐵英不敢怠慢,又把這個情況匯報給了崔定。崔定正在白沙湖邊視察侄子崔晚庭將要建造的五星級酒店規劃情況,張曉卉也在,據說崔晚庭要和她合作。崔定聽到這個消息後很生氣,說鐵書記你們怎麼搞的,連十幾個瘸子都看不住?我不管這那,你們必須趕在他們在信訪局登記之前,把他們全部截回來,否則省委鄧書記那裡,你去替我說去!鐵英還想解釋什麼,崔定啪地掛了電話,也沒心視察了,氣沖沖地上車回到了市裡。

    剛在辦公室坐定,桌子上的紅色電話響了。電話是省信訪局打來的,說剛剛得到消息,你們萬川有14名上訪群眾已經在國家信訪局登記了,現在通知你們趕快去領人。崔定一聽,頭就大了。

    原來省裡統計各市上訪人數,不計算實際有多少人赴京,有多少個批辦件,而是以國家信訪局的信訪登記為準。各省在信訪局都設有常駐代表,所以登記數據馬上就會傳回各省。鄺君平帶著攔截小組還在火車站望眼欲穿憨狗等洋蛋的時候,來自萬川的十四名殘疾人士已經完成了上訪登記,領到了號碼條,規規矩矩地坐著等著叫號了。很顯然,今年萬川的上訪大戶帽子又被牢牢的扣到頭上了。

    原來所有人都低估了那些殘疾人士的智力。他們利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在方平成功登上開往北京的列車後,並沒有坐在車上傻等著到北京後被攔截,而是又用了一招乾坤大挪移,在中途一個大站下了車,然後購買了當地去往北京的快車票,夜裡三點就到了北京。下火車後他們包了一輛黑的趕到國家信訪局,天不亮就開始排隊了。

    崔定氣急敗壞,打電話把鐵英熊了一頓,說他派去了一幫草包飯桶。趕緊去信訪局把人給我領回來,別在那裡丟人現眼了!崔定說完就摔了電話。鐵英又打電話把王梓明熊了一頓,要行動小組趕緊趕往信訪局去接人。

    鄺君平聽說殘疾人已經在信訪局了,也是大吃一驚,連聲說,不可能,不可能吧?我們眼睛都沒眨一下盯著出站口呢。王梓明說,鄺主任,有什麼不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你啥也別說了,趕緊去領人去吧。

    行動小組到了信訪局,江南方面的常駐人員已經在等著他們了。反饋的消息是,那十幾名殘疾人正在大廳裡安安穩穩地坐著,等著叫號。你們萬川怎麼搞的,一來就是一窩!趕緊領走趕緊領走!省裡的人非常不高興,對著鄺君平幾個呵斥著。

    鄺君平急的臉上火癤子都出來了,心想,那十幾個人又不是小孩,拿幾顆糖就哄走了,不遠千里趕到京城眼看就要叫住自己的號了,哪會輕易就走?這地方又來不成硬的,真是愁死神仙。忽然想起上訪遇「貴人」的傳說來,心裡有了主意。指揮中巴車在外面等著,自己用手把頭髮捋了捋,拿手套把皮鞋擦亮了,拉拉衣服問,你們大伙看我像不像個大官?小劉說你衣服不像。鄺君平把李書記的呢子大衣借過來穿了,又把民政局王科長的黑框眼鏡借過來戴上,雙手往兜裡一插,腰板挺得筆直,這下子大家都說有點像了。鄺君平說你們在車旁等著,一會我領著那幫人出來的時候你們先不要上車,等他們上車後你們再上來,咱開著就跑。幾個人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答應著往外走,鄺君平交待小劉說,你五分鐘後往我手機上打開電話,響兩聲就掛,不用說什麼。小劉說,知道了。

    鄺君平又把自己整理了一番,然後手插大衣兜裡慢悠悠踱進了大廳。看見中間位置明晃晃放著七八隻枴杖,知道目標就在那裡了。做出大領導暗訪的樣子,不動聲色地轉悠著,剛轉到那十幾個人身邊,手機叫了起來。他站住腳步,拿出來接了,怕被別人聽到似的,故意往手遮住嘴,說,嗯……嗯,你告訴總理,我下來暗訪,政治局會議就不參加了……嗯……就這樣。

    鄺君平說完,又慢悠悠地走開了。他知道自己的背上已經印上了至少十雙眼睛。這一刻他突然十分佩服自己,原來自己也是做演員的好料子啊。等他又不經意地走回來的時候,看到那十幾名老鄉全部拿敬畏的目光看著他。鄺君平目不斜視地快要走過去了,忽然站住腳步,轉身看了看他們的人,又看了看他們的枴杖,在一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撇著南腔北調的普通話,和藹可親地問,幾位老鄉,從哪裡來的呀?

    那十幾個人剛開始沒人敢回答,後來才有人小聲說,從江南來的。鄺君平說,江南好啊,前年抗洪救災的時候,我坐直升機去視察過工作。幾位老鄉身體不方便,還千里迢迢跑到北京,想必有什麼冤屈吧?如果相信我的話就給我說說,說不定還能幫你們一把呢。

    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對鄺君平的身份懷疑了。有人把舉報材料送到他手上,鄺君平接過來看,看著看著,忍不住罵了一聲混蛋!豈有此理!你們萬川還是不是**的天下!說著站起來說,幾位老鄉,你們這事我管定了。走吧,你們跟我走,咱不再這裡等了,直接去向國家政法委反映去。這個事情要鬧就鬧大些,鬧大了才能收拾那些魚肉百姓的貪官。十幾個人互相看看,知道自己遇到了傳說中貴人,匡匡當當地拿起枴杖,跟在鄺君平後面走了出來。一直走到中巴前,鄺君平說,老鄉們上車吧。等著他們上車坐定,鄺君平一揮手,侯在車後面的六七個人都呼啦啦上了車,堵住了車門,車同時就開了。有個殘疾人認識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的黃科長,大叫說黃科長,你怎麼在這裡!黃科長笑著說,我也是來上訪的啊!怎麼,興你們來不興我來?

    十幾名上訪者被帶回了萬川,但帳已經記在了萬川的賬上。崔定怒氣未消,讓肖國華警告他們說,再出現一次這樣的情況就拘留。但崔定也低估了他們的決心,以致於這些人連續的上訪給他帶來了一大串的麻煩,他終於忍無可忍了。要知道崔定會做出什麼決定,這些殘疾人命運如何,請繼續關注本書。

    ?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