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公務員的仕途上升路:緋色陞遷

大道小說網 019章 下手 文 / 坐看雲起

    市區快速通道——幸福大道是萬川市最引以為榮的一條高標準道路,也算得上是萬川的一張城市名片。

    該道路貫穿全城,從市區東部下高速到最西邊高速入口,全程15公里。前市委書記展宏圖在位的時候,在這條路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崔定當政後,更是下大功夫對其進行了提檔改造,並命名為快速通道,設定最高車速為70公里。省長古松來萬川視察,對這條路提出了表揚,盛讚其為發展大道,未來大道。崔定喜歡命名各種「書記掛帥工程」,光伏產業園、白沙湖酒店、洛河治理等項目他都親自掛帥,彰顯其實幹精神。城市精細化管理活動開展以來,他又提出市領導分包路段的思路,市長副市長們都包的有路。而他自己當仁不讓把快速通道定為他的「責任道路」,不定什麼時候就去視察一番。有時候半夜還給王梓明打電話,說的都是一些小事,比如路燈不亮、路邊有生活垃圾什麼的。王梓明只要半夜電話響,首先想到的就是崔定,以至於弄得晚上睡覺都不敢睡踏實。

    進入10月份以來,快速通道西段接連發生五起車禍,死亡四人,其中包括一對母女,孩子僅有7歲。當時母親步行送女兒上學,而學校就在馬路對面,她們在穿越馬路時被撞身亡,血染書包。接連發生的事故,在市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有關市區道路缺少過街天橋的議論再次高漲起來。

    萬川畢竟是個小城,沒有大城市的氣勢,雖然這些年高樓大廈也建了不少,但連一座過街天橋都沒有,更別說立交橋了。行人和機動車搶道現象比比皆是,安全隱患很大。早在去年年初,王梓明就向市政府打過報告,建議至少應該在市區七個最繁華、最危險路段建設天橋,一來疏導城市交通,二來方便市民出行,保障行人安全;第三還可以提高城市品位。報告打上去後,市長圖畫非常重視,專門召開了常務會,對這個報告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隨後作為一項議題,提交給了常委會。結果崔定不同意建天橋,說市民素質還達不到自覺走天橋的地步。還舉例說,紅舟市政府花費巨大財力建設了幾座天橋,結果市民甘願冒著被車撞的風險翻欄杆,也不願意走天橋,天橋成了擺設。

    不過接二連三的交通事故以及輿論壓力,也讓崔定改變了看法。星期一上午,市規委會召開第十六次會議,除對近期城市建設規劃、人防工程規劃、經適房建設規劃等項目進行審查外,討論並通過了在市區主要道路建設人行過街天橋的規劃。市委副書記、市長圖畫作為規委會主任,親自主持會議,建委作為成員單位參加會議。《純》圖畫在會上提出了過街天橋建設新思路:遵循政府主導的原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給予所投資天橋一定年限的橋體廣告經營權,作為投資回報。

    這項工作自然又落到了建委頭上。圖畫在會上說,政府全權委託建委負責建橋事宜。王梓明接受任務後,回到委裡立即召開會議傳達了規委會精神,並安排城研中心著手前期的規劃、選址等工作,同時在建委網站,萬川日報上發佈了公告,誠邀投資人。本以為報名會很踴躍,哪料等了一個星期,也沒等到一家報名的。私下給一家企業打電話,問對方有什麼顧慮,得到的答覆是:政府的交道不敢打。連問了幾家,都是一樣的回答。王梓明信誓旦旦地保證了一番,說這個東西絕對可以的,保證能收回成本並盈利,還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是個一舉多得的事,外地有先例。對方說,外地是外地,萬川是萬川。王梓明徹底沒了脾氣,心想歸根結底,還是崔定的信譽太差,企業心有餘悸。不說別的,單是舊張莊改造一事,就寒了開發商的心。崔定搞城市開發,不二法寶就是「政府不投資」,不但不投資,還要從中受益。舊張莊改造工程龐大,崔定承諾了很多優惠政策,吸引了三家開發商共同參與開發。這三家企業投入很大,光是前期的拆遷補償什麼的就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沒想到崔定竟然出爾反爾,以不符合程序為由重新組織了招標,最後把這個項目給了省城一家開發商。崔定本來信譽就差,這下開發商們更是沒人敢和他打交道了。

    公告結束,報名為零。圖畫那邊又追的緊,王梓明鬱悶的很。週五下午正坐在辦公室發愁,接到了安紅的電話,問他晚上有什麼安排,王梓明說,我啊,今晚的安排就是沒有安排。安紅呵呵笑道,那剛好,晚上請你吃飯。王梓明說,吃什麼飯啊,都快愁死了。安紅說,我沒猜錯的話,你是在發愁建過街天橋的事吧?我給你物色了一個投資商,今晚給你們牽牽線。王梓明聞聽此言,來了精神,說好啊,那這頓飯我請。安紅說,誰請都一樣,你下班過來吧,喜來登梅花廳。

    王梓明晚上如約而至,才知道安紅所物色的投資商,就是崔晚庭。崔晚庭回到萬川發展以來,除了建白沙湖酒店,還沒有更大的動作,當然公司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他這次承接天橋工程,主要是想借這個帶些公益性質的項目樹立公司形象,為市民做貢獻。再加上他現在手中握有尚方寶劍,完全可以制約崔定,沒有什麼顧慮。

    那晚差點被綁架之後的第二天,崔晚庭接到嬸嬸楊靜的電話,楊靜在電話中關切地問他昨晚怎麼沒送東西來,是不是喝多了。崔晚庭譏諷道,不是我喝多了,是我太傻了,差點中了圈套。楊靜裝模作樣地說,晚庭你這孩子,怎麼說這樣的話?什麼圈套不圈套的,你親叔你親嬸還會害你?崔晚庭沒好氣地說,會不會害我你們心裡清楚。不過我還是想告訴你們,別把我逼急了,逼急了誰都不好看。說完就掛了電話。又過了兩天,楊靜給他手機發了個信息:要多少錢你開個價。崔晚庭回她:我不要錢,我要的是正義。楊靜死纏爛打,甚至在電話裡哭哭啼啼,但崔晚庭鐵了心,就是不鬆口。

    過了兩周後,楊靜不再追著他要筆記本了,崔晚庭也就慢慢放下心來。反正這東西握在手裡,做什麼都挺有底氣。讓他感覺奇怪的是,崔定自始至終都沒有對他提過有關筆記本的一個字,更沒有打電話向他要這個本子,淡定得讓崔晚庭感覺奇怪。而在崔晚庭和安紅的事業上,崔定依然是網開一面,一路綠燈,甚至親自協調,表現的非常關懷。這讓崔晚庭心裡漸漸多了份愧疚,有些怕見崔定了。

    崔晚庭在酒桌上答應承接全市七座人行過街天橋,並承諾橋體只做公益廣告,不打算收回投資,完全為市民做貢獻。這讓王梓明感到欣慰的同時,也為他的人格所感動,恭恭敬敬地給他敬了三杯酒,說,崔總,我代表萬川人民感謝你。安紅在一旁笑道,梓明哥,我這個線牽的好吧?王梓明連連點頭說,好,好,我看準了,你和崔晚庭都有企業家的古道熱腸,又熱衷公益,真是天生一對,我等著喝你們的喜酒。崔晚庭又給王梓明敬酒,認真地說,我也有一事請王主任幫忙。王梓明大度地一揮手說,什麼事,崔老弟你一句話。崔晚庭看了看安紅,說,我和安紅商量好了,想請你做我們的證婚人,我們的婚期就在下個月。王梓明哈哈笑著說,好啊,這個證婚人我作定了!先恭喜你們。三個人頻頻舉杯,一晚上的歡聲笑語。

    晚飯結束,都有了些醉意。最近酒駕查的厲害,王梓明專門帶著司機,但崔晚庭卻堅持要自己開車,說,喝這點酒開車絕對沒問題。又說,在萬川,誰敢查我的車?我送安總回家。王梓明想想也是,和他們告別,上了車。臨走時和崔晚庭約好,第二天上午去建委商討具體籌建事宜,簽訂委託合同。

    建天橋的事有了著落,王梓明頓感輕鬆,心情也格外的好。回到家看看表,將近11點了,卻沒有睡意,就打開電腦,準備看會新聞。哪料電腦剛打開,手機就叫了起來。擔心是崔定打來的,拿起手機一看,還真是怕處有鬼,果然是他的。崔定也不問他是否休息了,直接命令他馬上趕到幸福大道東段大轉盤。王梓明最怕這傢伙深夜發神經,神出鬼沒的,但也不能不去,急忙穿好衣服,也顧不得再叫司機,自己開車急急忙忙趕了過去。到大轉盤一看,崔定的車打著雙閃在一邊停著,他則背著手在看綠化帶裡傾倒的一車建築垃圾。往轉盤裡傾倒垃圾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王梓明也讓城管處稽查人員在這裡通夜蹲守過,但奇怪的是,蹲守的時候沒人倒,只要人撤回來,垃圾馬上就來了。此刻,崔定陰沉著臉不說話,王梓明趕緊拿出手機給城管局長打電話,讓他馬上派人派車來清理。打完電話,崔定說,梓明你把你車停路邊,坐我的車,咱們把路看一遍。

    王梓明上了崔定的車,往東一直跑到高速口,也沒發現什麼異常。又回到轉盤處,以為要結束了,誰知崔定對司機說,一直走。王梓明暗暗叫苦,但也不能說個不字。路上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廣告牌破損,路燈不亮,橋欄需要粉刷等等。崔定的眼睛還真尖,甚至連綠化帶裡死一棵樹都被他發現了,讓王梓明一一記了下來,要求明天必須補種上。

    就這樣走走停停,走到西段擬建天橋處,崔定又讓司機停了車,下來查看地勢,問王梓明規劃情況。王梓明介紹了一番,崔定問,投資企業找到了嗎?王梓明說,正想給您匯報呢。現在的投資商看中的都是眼前利益,不願冒任何風險,倒是崔晚庭願意做奉獻,願意承接這七座天橋,現在已經初步達成了意向。崔定聽到崔晚庭三個字,不自覺地哦了一聲,臉上掠過一絲奇特的神態,但被夜色給掩蓋住了。他迅速調整了表情,點頭說,好,好,這才叫風格啊。不管是誰願意為萬川的城市發展做貢獻,我們都歡迎。

    說到這裡,王梓明的手機響了。本以為是小梅的電話,拿出手機看了,是安紅的。當著崔定的面,不好去接,按了拒接鍵,把手機放進口袋裡。哪料剛放好,手機又響了起來。崔定還在問一些有關天橋建設的具體細節問題,王梓明乾脆把手機調成了靜音。盼著趕緊結束好問問安紅到底有什麼事,但崔定好像故意拖延時間似的,足足在此地停留了二十多分鐘,才上車繼續往西走。一直走到西高速口,才調頭回來。王梓明說崔書記,不早了,先把你送回去吧,崔定卻說,不急,我有晚睡習慣,先送你吧。到東轉盤下車的時候,崔定問王梓明,現在幾點了?王梓明看看表說,12點20分了。崔定重複了一遍說,哦,12點20,這麼晚了啊,趕快回去休息吧。王梓明和他道別下了車,看著他的車開走,趕緊上了自己的車,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一看屏幕,嚇了一跳,十幾個未接電話,全部是安紅的!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心忽地一下提了起來。看到有安紅的信息,趕緊點開,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行字:梓明哥,崔晚庭失蹤了!

    廂?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