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附身人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二章 盜墓褚氏一門(2) 文 / 丹心

    「知道永樂年間的事情麼?」

    陳龍摸了摸鼻子,對自己前世來說,永樂年間,那是屬於未來的事情,他怎麼會知道?「叔叔說的是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以入京除奸為名,發動了『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戰爭,奪取了明朝政權,建元永樂,史稱明成祖。」這是教科書上的說的了,陳龍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的問題,又不好意思說不知道。

    褚廷易也沒介意,只是自顧自地說:「那個時候倒是太平盛世,不過發生了一件事情,對我們家族的影響頗為深遠,那就是——真正的發丘寶印毀掉了。」

    「那又怎麼和你們家族有了關係?它是怎麼被毀的?」陳龍很識趣地問了句。

    「嗯,至於怎麼毀的倒是沒法考究了,也許是盜墓的時候毀的,也許是爭鬥的時候毀的,誰知道呢?本來毀了就毀了吧,可是當時的宮廷和民間的一些達官貴人卻是對發丘將軍這一職業很感興趣,請了當時茅山掌門另制了一枚發丘印,當然了,只是仿造而已,雖然形狀一樣,不過少了很多奇異的功能。你知道,傳說中發丘印可以鎮屍,而且可以護主保命,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嗯,說不可多得有點小覷了它,應該說是千古難遇的奇寶。」褚廷易咂咂嘴,搖搖頭,感概地說,「所謂鎮屍,它鎮的可是千年古屍,相當於屍王級別的殭屍,可現在的發丘印,最多鎮鎮兩三百年的殭屍。」

    陳龍抿了抿發乾的嘴唇:「這麼說你們一門是發丘將軍麼?」

    褚廷易不置可否地搖搖頭:「真正的發丘將軍千年前就消失了,即使明代那個執掌著正版發丘印的傢伙也算不上發丘將軍。據我所知,發丘正統一門早就絕跡了,不過倒是留下了一些後裔。這些人有一部分在清代因為外族迫害,流亡海外,大多活動於東南亞及美洲一帶,曾經在諸多大型古代陵墓發掘隊中發現過他們的身影。國內余支多以考古學者的身份混跡於政府部門,不過他們早就失了手藝,連我們褚家都根本沒法比。」

    陳龍知道他們家族的正史來了。

    「明代的時候盜墓很猖獗。」褚廷易的眼睛閃爍著莫名的精光,連陳龍都有點不敢正視,「而且你也知道,明代的皇帝,其荒淫無度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有名的。基本上所有的帝王都是好逸樂,貪女色,信長生的傢伙,結果大部分都是服丹藥死的。而且當時的宦官當道,國內民不聊生。最令人憤慨的是,當時的官方盜墓對古墓群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比如說呢?」

    「萬曆年間,有一起影響很大的盜墓案,這一連環盜墓案最初是由一起民間盜墓事件引發的。有一個叫徐鼐的在虎塘池前挖地,挖出一個地窖,裡面裝的全部是黃金。他高興地取走了全部黃金之後,又在窖旁挖掘,竟然又挖出了一座古墓。該墓的墓道距窖才幾步之遙!墓穴裡棺材的四角是用小金磚墊起來的;棺材前面立有一個石几,上面放置的瓶、剪、尺、盆、盂等器皿也全都是用黃金做成的。由於墓裡的東西太多,徐鼐挖了好久都沒挖完。他貪心太重,不善罷甘休,繼續不斷地挖掘。後來還有幾個人也參與了挖掘。當時謠傳他們共挖出黃金萬餘兩之多,其中有:一面方二尺、厚二寸的墓主人的誥命金牌、一對金童、重六斤半的金面盆、重二十四斤的金大盆,還有烏金爐、烏金燭台、金茶壺、金古錢、金木魚等。後來,他們還一起打開了棺材,發現墓主人是一個婦人,屍體未腐爛,棺材裡面陪葬的還有銅鏡。他們又一起抬著將屍體丟棄到長江中,打碎了該墓中的壙志。當時,他們還未來得及挖開左右窖,就被其他人發現了。隨後,這件事便被興國州人徐顯第一個報告給了官府。

    得知有人將他們的盜墓行徑告密給了官府,徐鼐等人非常緊張,害怕官府查辦,他們聚在一起商討辦法,後一起用巨金賄賂巡簡廖天喻。廖天喻得了好處後,想將此事掩飾過去,就幫他們編造假的證詞。然而不僅未能包庇成功,這一事情的詳細經過還被興國州當地不務正業的居民漆有光、周稀知曉,又被兩人秘密告發給了騰驤衛百戶仇世亨。當時人們誤以為盜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時有名的奸相李林甫的夫人楊氏的墳墓。

    仇世亨得知此事後,立即將這一事情上奏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均。朱翊均是歷史上有名的唯利是圖的皇帝,特別熱衷於錢財的積累。他為了積聚盡可能多的錢財,到處搜刮,並借用宦官「開發」了許多賺錢的門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地派遣礦監稅使。

    萬曆皇帝知道這一民間盜墓案後,先是生氣,繼而十分高興。他立即下了一道聖旨,命令身邊的宦官陳奉督率仇世亨、戴燁、漆有光等會同撫按並經管有司官員前去查明事情因由,處理好此事。同時在聖旨中明確要求,要他們將收繳的金銀等件,一半留給地方作軍費,另一半解回北京使用。

    陳奉一貫暴虐成性,兼領幾種使命,更是十分驕橫,胡作非為。他率領一幫親信黨羽橫行湖廣,欺壓官民。所到之處,雞飛狗跳,民不聊生,招致民怨沸騰。

    皇帝派陳奉負責全權處理興國州盜墓案,追繳的手段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慘象目不忍睹。當時一談到這件事情,聽的人無不鼻酸落淚。此事也株連了當地的富家大戶,他們也全部被搞得傾家蕩產。陳奉胡亂處理徐鼐盜墓案,激起了官民的公憤。

    陳奉惡性不改,到後來愈發猖狂,無惡不作。可萬曆皇帝熱衷於斂財,一再支持陳奉,彈壓地方官民。當時的情況可以說是相當混亂。但是,卻也造就了褚氏一門盜墓的輝煌。」

    他的眼中沒有什麼得意,有的只是一絲自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