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初學盜墓

大道小說網 第7章 盜墓要學技巧 文 / 炒樓花

——    樓蘭城從沙丘下被人發現了,但一個更大的謎困惑著探險家們:繁華多時的樓蘭城為什麼銷聲匿跡,綠洲變成沙漠、戈壁,沙進城埋呢?1878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考察了羅布泊,發現中國地圖上標出的羅布泊的位置是錯誤的,它不是在庫魯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爾金山山麓。當年普爾熱瓦爾斯基曾洗過澡的羅布泊湖水漣漪,野鳥成群,而今卻成了一片荒漠、鹽澤。也就是說,羅布泊是個移動性的湖泊,它實際的位置在地圖位置以南2度緯度的地方。

    普爾熱瓦爾斯基部分解開了這個謎。1970年和1980年,新疆科學工作者對它進行了幾次詳細考察,終於揭開了這個被風沙湮沒1600多年的「沙中龐貝」之謎,使人看到了它的本來面目。

    樓蘭古城的確切面積大概有10幾萬平方米。城東、城西殘留的城牆,城牆用黃土夯築;一些居民區的院牆,是將蘆葦紮成束或把柳條編織起來,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楊木的柱子,房屋的門、窗仍清晰可辯;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築,坐北朝南,似為古樓蘭統治者的住所,城東的土丘原是居民們拜佛的佛塔。

    至於羅布泊怎會游移呢?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窪處,形成新湖。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樓蘭的消失跟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也有關係。樓蘭地處絲綢之路的要衝,漢、匈奴及其他遊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為了本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想不到老師記得如此清楚,不愧為講師,」在佩服羅圓圓老師的同時,我也只能是緩緩搖了搖頭,故作淡然輕笑道:「對了羅老師,你說樓蘭的建築,與我們學過的風水學有關係沒有?」

    這句話問的羅圓圓老師是又好笑又好氣,忍不住回頭笑道:「肯定有。風水學,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國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風水的歷史相當久遠,在古代,風水盛行於中華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許多與風水相關的文獻被保留下來。由文獻中可知,古代的風水多用作城鎮及村落選址、還有宮殿建設,後來發展至尋找喪葬地形。」

    「羅老師,我來開一會吧,你休息會兒,」實在沒啥語言了,沒話找話的我,好整以暇道了一句。不過話說回來了,這車子跑了一上午,我還沒摸到方向盤呢。

    「不用了,」簡單回了一句的羅圓圓老師,伸了伸舌頭。眉頭緊鎖了片刻後,才略猶豫道:「這好車,開上一天一夜也不累……」

    女人是敏銳的,她們能在一些毫毛細節,甚至是一瞬間的氣氛中感受到其中的異樣。見羅圓圓老師說的一本正經,我頓覺沒了趣味,皺著眉頭直搖頭,看樣子這羅圓圓老師比自己還愛這輛車。一想到這,我心中竟然沒來由的略過一絲輕顫,生出了一股難以言語的錯覺。若是楊大京先於一步認識羅圓圓老師,就從這部一百多萬元的汗馬做誘餌,調羅圓圓老師上釣,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我這個人並非先生天資聰穎,只是接受去古樓蘭尋寶這事後,才開始查學一些本不應該為我所學之課外知識。以及現代流行中的一些有關盜墓方面的小說。比如《鬼吹燈》《盜墓筆記》等等,尋找一些古今中外考古與盜墓之研究對比,不難發現考古知識遠不及盜墓手法。說白了,專業考古人員只能去清理盜墓賊挖掘後的殘羹冷炙,做打掃戰場的工作。若是沒有盜墓賊挖掘古墓這麼回事,這個世界也就沒有了考古這一行業。可以肯定的說,一個專業考古人員若是改行學盜墓,結局肯定是餓死。可想而知,若是沒有盜墓賊的出現,不知多少文物古跡,隨著時間的流失,最終腐爛變質歸於泥土。

    或許是專業課程的緣故,一些老師在講解一些課程中,也要講解一些盜墓高手的經歷。並非教我們盜墓,主要是讓我們學習高手至高的境界。

    就說這舊社會長沙的盜墓賊吧,這南方盜墓賊跟北方洛陽、關中等地的盜墓賊不同,手法差之千里。南方許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我記得湖南學者劉鴻伏老先生,與民間古玩文物販子打交道多年,藉機瞭解、研究解放前長沙周圍地區的盜墓賊的辦法和技術,歸納為「望」、「聞」、「問」、「切」四字訣。

    「望」是望氣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只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寶物必多。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誌的墓址的確定,無乎百發百中。據說民國年間長沙一蔡姓盜墓高手極擅風水之術,他若出門選點,從者必雲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寧鄉縣走親戚,行到一風景甚佳處,指著一塊水田對同行人說,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寶物必可使你我驟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於是跟他們打賭:若無古墓,自己輸一千塊大洋。反之,墓中出了寶物自己獨佔七成。眾人賭興大發,遂暗約鄉民數十人於夜間發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磚室大墓,墓壁彩繪死者生前生活圖景,墓內有寶劍、寶鼎、玉璧、漆器、金餅、硯、竹筒等物。後來他們賣給美國傳教士,得大量現大洋而暴富。

    「聞」即嗅氣味。有此奇術的盜墓者專練鼻子的嗅覺功能,他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歎。長沙剛解放時曾槍斃一個老盜墓賊,他將一生所盜文物國寶全部賣給了外國人,此人即是「聞家」,專盜漢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聞,便可準確斷代。有個盜墓賊拿來幾件古舊漆器,說是出自一個王侯墓中。他倚在煙榻上,邊抽鴉片邊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著說:「仁兄,你這漆器是在尿坑裡漚泡過的,取出的時間應在七個月左右。」此人大驚失色,連稱:「得罪!得罪!」

    「問」就是踩點。善於此道者,往往扮成風水先生或相士,遊走四方,尤注意風景優美之地和出過將相高官之處。他們一般能說會道,善於與長者老人交談講古。每到一處,均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身份拜訪當地老人,從交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一旦探聽到古墓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群賊在夜間盜掘。「切」即把脈之意。有三層含意:第一層是指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擅長此道者往往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准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前幾年曾國藩墓即被用此法盜掘。第二層含意是指鑿棺啟蓋後,摸取死者身上寶物。從頭上摸起,經口至肛門,最後到腳。摸寶物如同給病人切脈,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第三層含意是指以手摸觸出土文物,由於其中的高手過手文物不計其數,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審視,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價幾何。他們常以此技與人賭輸贏,往往勝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