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初學盜墓

大道小說網 第153章 女神阿道克狩 文 / 炒樓花

——    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化的進步,隨著貴霜商人經商的腳步,原來僅僅在印度北部盛行的佛教被帶到了印度之外的諸國,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佛教傳入了中國的新疆,隨之又傳入了中國內陸。眾所周知,佛教是在公元前三世紀的孔雀王朝,特別是在阿育王統治時期,在整個印度次大陸流行開來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貴霜時期,佛教才得以走出印度,為其他國家的人所接受,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宗教。迦膩色迦一世就是以佛教的篤信者和保護人而聞名於世的,犍陀羅和馬蘇拉成為帝國境內的兩個主要的藝術中心。

    在一個半世紀左右的時間裡,中亞地區分享著貴霜統治所帶來的種種利益。到公元三世紀上半葉,隨著另一個東方大帝國薩珊波斯的興起,以及印度大陸內部的笈多王朝的建立,貴霜王朝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國土僅僅剩下旁遮普、克什米爾,到公元四世紀中葉,匈奴人從東北部潮水般侵入該地區,貴霜帝國終於退出了歷史舞台。

    錢幣在歷史研究中佔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因為錢幣的製作與發行必須得到當時的統治者的認可,所以它提供的信息具有較大的可信性。同時,它還能糾正其它信息的錯誤,幫助我們準確地復原歷史。由於缺乏足夠的文字資料和其他佐證,對於絲綢之路上的古國的歷史研究而言,錢幣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更加重要。對貴霜帝國來說,尤其如此,我們對它的歷史、疆域、經濟、政治等狀況的瞭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錢幣學方面的研究。

    最早的貴霜貨幣產生於公元一世紀,造幣廠的位置大約在巴克特裡亞和今喀布爾一帶。這時的貴霜錢幣完全是模仿印度。希臘、印度-帕提亞、西徐亞和羅馬風格的錢幣。在這一時期,他們仍被稱為月氏,貴霜的名字首先出現在赫爾默烏斯錢幣的背面,同時出現的還有邱就卻的名字,邱就卻錢幣主要以銅幣為主,也包括一些銀幣,但數量不是很多。在文字風格方面,它繼承了雙語銘文的傳統,即錢幣正面的銘文使用古希臘文字,背面的銘文則使用以佉盧文字母書寫的普拉克語。邱就卻錢幣可以分成下面四個類型:第一種,正面為巴克特裡亞國王赫爾默烏斯的半身像,背面為希臘戰神赫拉克勒斯。第二種,正面為羅馬國王奧古斯都的半身像,背面為坐著的國王。第三種,正面為站立著的宙斯,背面為盤腿坐著的國王——邱就卻。第四種,正面為站立著的公牛,背面為駱駝。在這種錢幣的正面,古印度的古老的徽記首次出現。

    初期的貴霜錢幣明顯地帶有希臘、羅馬錢幣的特點,人像雕刻典雅、俊秀,銘文標準、規整,鑄幣所用的金屬純度很高,重量也十分統一。本世紀90年代初發現的羅巴塔克,揭開了一位匿名國王的神秘面紗,儘管有各種各樣的觀點,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這位國王錢幣的風格與其前任者和繼任者錢幣的風格均有較大的區別,因為銘文中並沒有像其他錢幣一樣刻有國王的名字,所以普遍都把該國王稱為匿名國王,把他的錢幣稱為索特;麥格斯錢幣。實際上,只是希臘文銘文的一部分,意思為「偉大的拯救者」,通過對羅巴塔克銘文的識讀,我們知道了這位國王的名字:威瑪;塔克圖,他是邱就卻的兒子及繼任者。中國史書中他的名字為閻膏珍。他的錢幣可以分成三個類型;一是公牛或駱駝錢幣,銘文中有vimatakto字樣,但十分模糊,這類錢幣極其稀有。二是銘文中僅有sas字樣。三是正面為坐著的國王,迄今為止,只發現一枚銅幣。

    如果說威瑪;塔克圖的錢幣依然帶有希臘、羅馬錢幣的痕跡的話,那麼,貴霜第三代國王威瑪;卡德菲希斯的錢幣則完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所建立的貴霜風格影響了這以後一個多世紀的中亞地區的錢幣,他在貴霜歷史上破天荒地使用黃金打製錢幣。他的金幣不僅數量大,而且圖案設計相當恢弘,製作工藝尤其精美,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在威瑪;卡德菲希斯統治下的貴霜帝國經濟上的空前繁榮,金幣的正面刻有威瑪的頭像,神色威嚴,令人肅然起敬,他或者從群山中現出身形,或者端坐在相對於他的身體而言十分渺小的山峰之上,或者雙肩之上冒出熊熊火焰,或者與印度教主神之一濕婆在一起,充分展現了貴霜藝人與眾不凡的想像力。在錢幣的背面,只有一個神,有時和他的公牛在一起,有時則沒有公牛。在一枚現存僅一枚的金幣上,威瑪騎坐在大象上,這可能是他征服印度的一個象徵。

    威瑪;卡德菲希斯銅幣的數量也相當大,錢幣的正面均為站立著的國王在向右邊的一個小祭壇貢獻。這個源於帕提亞國王錢幣的設計成為他以後的貴霜錢幣正面的最普遍的圖案。

    迦膩色迦一世是貴霜歷史上最著名的國王,在他統治期間,貴霜的國勢達到了頂點,迦膩色迦一世為貴霜錢幣注入了新的氣息,在銘文中,他不再使用佉盧文字,不論正面還是反面,都統一使用希臘文字,後來則以以希臘字母書寫的巴克特裡亞語代替,在他的錢幣上,迦膩色迦一世以同樣的姿勢出現:戴著貴霜皇室傳統的皇冠,左手持矛,右手向身邊的一個小祭壇貢獻,雖然迦膩色迦一世是以佛教的保護者而聞名,但他的錢幣卻廣泛地包容了其它宗教的眾神,他們是希臘眾神:太陽神——赫裡俄斯、火神——赫斐斯塔司、月亮神——塞勒涅;伊朗眾神:幸運女神——阿道克狩、火神——阿施狩、動物健康守護神——魯斯潑、智慧之神——瑪諾巴格、月亮神——瑁、太陽神——彌若、繁殖之神——娜娜、主神——瑪茲達、戰神——奧拉諾、風神——歐多、幸運之神——發羅,另外還有一個神——崴狩,他的地位相當於印度教中的濕婆。

    印度眾神有佛陀、釋迦牟尼和彌勒,後二者在錢幣銘文中的名字是由英國的克力勃先生第一個正確地釋讀出來的。他們在錢幣上的雕像也是迄今為止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佛的形象之一。

    貴霜下一任國王胡毗色迦錢幣的風格與他的前任的錢幣的風格十分類似,只是國王的形象有所不同,有的是從山峰的頂端現出身形;有的是手持長矛騎在大象上;有的是斜坐在長凳之上;有的則盤腿坐在地上。錢幣的背面也包括了各種宗教的眾神,胡維世迦所發行的錢幣的數量在貴霜歷史上是最多的,金幣的數量也十分可觀。此外,他的錢幣也是研究貴霜國服裝的最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作為胡毗色迦的繼任者,婆蘇提婆一世,即《三國誌;魏書》中的波調,是貴霜國王中第一個以頭戴護盔,身著鎧甲的形象出現在錢幣上的。因此,在這一時期,貴霜帝國很有可能捲入了軍事爭端之中。婆蘇提婆一世特別偏愛崴狩,這一點可以從他的錢幣背面的設計得到證明——即只有崴狩一個神出現在錢幣的背面,有時崴狩有3個頭、2支或4支胳膊。婆蘇提婆一世在錢幣上開始使用婆羅米字母,而不是以前的希臘字母或盧文字,他之後的繼任者也繼承了這一傳統。

    「後期貴霜」一詞是由上世紀末偉大的錢幣學家亞力山大;考寧漢姆首先提出的,它主要是指婆蘇提婆一世以後的貴霜的歷史,與以前的貴霜的歷史相比,這段歷史時期的許多現象顯得十分模糊,莫衷一是,眾說紛紜,後期貴霜錢幣的設計比較簡單,缺乏想像力,錢幣正面的國王都是一個姿勢;穿著貴霜式的大衣或盔甲,站著向旁邊的一個小祭壇貢獻,背面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站立的崴狩和他的公牛,一種是坐在王座上的女神阿道克狩。

    根據錢幣學的研究,婆蘇提婆一世以後的貴霜國王依次為:迦膩色迦二世,婆濕色迦,迦膩色迦三世,婆蘇提婆二世,莎迦和凱普納達。在婆濕色迦和迦膩色迦三世統治期間,貴霜人逐漸失去了對巴克特裡亞、喀布爾和犍陀羅的控制,但是貴霜錢幣卻依舊在這些地區流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隨著薩珊帝國的勢力越過了興都庫什山,在貴霜帝國的南面,當地的印度人也建立了自己**的王國——笈多王朝。所以,到公元360年左右,已經見不到新發行的貴霜帝國的錢幣了。在以上這些力量的打擊下,貴霜帝國的歷史被劃上了句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