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最強民兵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章 黃河決堤與救助難民 文 / 步槍打蚊子

    正在鄧成功為賣掉這些留在基地,只會浪費糧食的日軍俘虜而高興時,許明遠送來了一份報紙讓鄧成功的好心情一下子一掃而空。

    看著這張由國黨掌控的報紙是說,日軍為了救援被**圍困住的部隊,竟然喪心病狂的把黃河給炸開了一個決口,以至於決口下游的南河百姓流離失所。**希望全**民能記住這個災難,給予日軍最頑強的反擊。

    『放屁!純屬他娘的放狗屁,真當全國的百姓都是眼瞎了。王八蛋,你們應該比小鬼子更該死!』

    相比許明遠等人,鄧成功無疑更瞭解這件事情的真相。什麼叫日軍為了救援被圍困的部隊,才瘋狂轟炸。完全是那個坐在chongqing瞎指揮的總統,擔心自己的精銳部隊被小鬼子包了餃子,這才喪心病狂的炸開決口玩以水代兵阻當小鬼子的追擊嘛!

    對於破口大罵的鄧成功,許明遠顯得很是不解,因為他多少能聽出來,鄧成功嘴裡罵的似乎不是小鬼子。難道這炸開決口的另有其人?

    『司令,你是說這黃河決口不是小鬼子轟炸的?另有其人?可是誰敢做這樣禍國殃民的事,讓人知道了還不讓百姓罵翻了天。』

    鄧成功冷笑道:「如果我們的老百姓罵罵,真的能把那幫該死的傢伙罵死,那他們當然怕。可關鍵是,相比百姓的生死他們更在意自身利益的損失。以水代兵,這種傷敵一百自損一萬的蠢事,也只有那光頭佬做的出來。娘的,如果不是為了抗戰大局,老子真想把這事公佈於眾,好好讓這些受苦受難的百姓知道,到底是誰造的這個惡。」

    如果再聽不出來鄧成功說的是誰,許明遠也不用當這個政治主任了。通過對鄧成功話語中的分析,許明遠也著實為那位總統的狠辣而震驚。要知道,這決口下面可生活著成千上百萬的南河百姓啊!

    似乎是知道再怎麼生氣也沒用,鄧成功立刻說道:「明遠,給邢台、邯鄲、沙河等靠近南河的民兵部隊發佈命令,讓他們抽調民兵主力部隊進入南河救助災民。盡可能的將南河受災的百姓,領到我們根據地居住。

    同時命令後勤部門跟我們根據地的新移民村,做好迎接難民的準備。雖然他們不屬於我們民兵縱隊管轄,但他們同樣是華夏的老百姓,我們民兵縱隊有義務替他們做點實事。同時告訴那些縣城裡的小鬼子,如果敢在這個時候給我們接收南河的難民添亂,小心我們民兵縱隊的瘋狂報復。」

    難民!

    這個在後世已經很少能聽到的稱呼,在這個時代卻年年幾乎都會聽到。儘管知道接收這些難民,會給根據地帶來不少的經濟後勤壓力,可鄧成功覺得這事還是應該去做。都是一個民族的親人,親人有難又怎忍心視而不見呢!

    隨著鄧成功的命令下達,邢台附近的民兵團又開始出現大規模軍事調動,這讓身處於縣城的小鬼子部隊很是緊張。對於這支平時很少在縣城附近出沒的民兵部隊,瞭解這支部隊一些實力底細的日軍士兵,都清楚對方是不想把他們逼急了,才一直待在下面活動。如果真要惹急了對方,少不了撞出一頭包。這在邢台周邊的各個縣城日軍中,已經是公認的事實。

    就在小鬼子們打起十分精神進行防備的時候,他們的城防官都收到一封口氣有些囂張的警告信。那就是民兵縱隊告訴他們,進行軍事調動只是為了迎接南河的難民進入根據地,不是要攻打他們的縣城。同時也警告他們,大家和平共處就好,如果敢在這個時代找不自在,那到時別怪民兵縱隊翻臉不認人。

    對於這種明顯帶有挑釁警告意味的信件,每個城防官都覺得一肚子憋屈,嘴上大罵『八嘎、死拉死拉嘀、』時,還是很快下達了最近不得輕易出城襲擾民兵縱隊的命令。

    隨著第一批南河的難民被接進華北民兵縱隊的控制區,那些難民淒慘的模樣讓所有根據地的百姓都為之心酸。此時的根據地百姓才知道,他們能夠生活在民兵縱隊的根據地中,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相比這些面色臘黃衣衫凌亂單薄的難民,他們的生活無疑幸福了許多。

    一批批難民湧入,一個個新移民村莊在根據地迅速建立起來,一批批儲存的物資被快速的發放了下去。這種在各方勢力看來有些傻冒的行徑,還是讓很多瞭解到此中內情的愛國人士,著實對這支民間武裝抱有了好感。

    這場被後世喻為『南北大移民』的行動,一直持續到最後南河已經沒有百姓抵達華北境內才宣告結束。相比歷史上這次黃河決口造成近百萬百姓死亡,這一世因為鄧成功的全力施救,最終進入到華北根據地的南河百姓還是達到了三十萬之巨。這些百姓的到來,將原本資金充裕的華北民兵縱隊,又將面臨財政涸絕的境地。

    就在鄧成功覺得每天報上來要錢要糧要物資的報告看的頭疼時,已經懷有身孕的林美婷突然告訴他,二天後會有一支由國外愛國商人,組成的民間慰問團將抵達民兵縱隊控制區,並且這些人帶來了一大批民用物資跟資金以及糧食,這讓鄧成功很是意外。

    當這群愛國商人在一隊國外記者的陪同下,抵達縱隊根據地時,鄧成功意外的發現其中三個熟悉的身影。他在看到對方的第一反應就是,她們怎麼來了!

    沒錯,這三個跟愛國商人組團而來的,正是上次參加許明遠婚禮的林美婷三位閨蜜。隨著華北陷落日軍之手,她們想見林美婷也無疑是件困難且危險的事情。好在三人的家都小有聲望,她們也都能夠通過家中的電台不時的與林美婷聯繫。

    這次得知民兵縱隊竟然接收了三十多萬南河難民,三人終於決定代表各自家族前來進行慰問,同時也想看看接近臨產的林美婷。最主要是,上次她們過來對於鄧成功就充滿了興趣,只是因為婚宴結束後,她們跟鄧成功接觸的不多,以至於她們跟鄧成功相處的時間少的可憐。

    甚至於她們跟鄧成功接觸後有些驚奇的發現,這個年輕的司令員似乎對女性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更多還是民兵縱隊的發展。這讓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三人,著實覺得有些不服氣。怎麼說,她們也是燕大四朵金花,身後排隊追求他們的俊才還是一大把。

    現在倒好,人家鄧成功根本對她們沒任何興趣,那怕接觸了二次最多都是匆匆打了二聲招呼就掉頭跑路。似乎全國就屬他最忙,忙的連跟她們聊天接觸的時間都沒有,太不懂憐香惜玉了。

    三人並不是商隊的首席代表,負責組織此次慰問的是一位來自米國的華商,他到米國前是南河人。此次在國外報紙上得知老家南河受了如此大的災,著實心急如焚。在聯絡了一些愛國的華商後,通過華商圈子裡的關係找了幾家國外知名的記者陪同後,毅然踏上了回國探親慰問的行程。只是當他抵達南河,看到自己老家已經變成一片澤國後,已經年近七旬的老人頓時淚流滿面。

    好在隨著鄧成功接收了三十多萬南河百姓的消息傳遍了全國,老人在痛心之餘也著實惦記這些南河難民的生活情況,這才又在國內找了一批愛國商人,一同購買了一批物資通過幾位國外記者的陪護,經過一系列安全檢查總算順利的進入華北民兵縱隊的根據地。

    在一名國黨記者的引領下,老人來到鄧成功面前一臉誠懇的道:「鄧司令,我代老家的父老鄉親謝謝你。謝謝你收留了這三十多萬南河百姓,如果不是你伸出援手,我這些父老鄉親還不知道在那裡受苦受難呢!謝謝!」

    看著老人飽含著淚水的道謝,鄧成功感動之餘同樣很真誠的道:「楊老,你老的感謝,說實話成功受之有愧啊!身為華北民兵縱隊的司令員,我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這些受災的老百姓,只是成功心有餘力不足,最終還是沒能挽救其他死難的百姓。相比楊老你這麼大的年紀,千里迢迢翻越重洋的回國救災的赤子之心,我這個民兵司令員做的遠遠不夠啊!」

    楊老見鄧成功說出這番話,並不是出于謙虛而是出於真心,其實來的路上他也聽到很多關於華北民兵縱隊的事情。這支平時並不參與國內正面抗戰的民兵隊伍,一直抱著保境安民的心態存在於華北地面上。但這次聽說南河受災後,愣是第一個組織了大批隊伍深入愛災的南河,救出了一批又一批即將被餓死或者病死的老百姓。

    這麼大規模的救災行動,據他瞭解全國只有他一支隊伍。相比如今國內的執政黨跟軍閥勢力,更多都是說的多做的少,而這位年輕的民兵司令卻是說的少做的多。最終在華北民兵縱隊的全力營救下,總算在受災區救回了三十多萬百姓。這種行為,無疑更值得楊老這樣的商人敬佩。

    對於鄧成功言語中的歉意,楊老雖然心疼那些死難的鄉親,但還是說道:「唉!誰叫他們生活在這樣戰亂紛飛的年代,老百姓那怕與世無爭也難逃戰亂帶來的危害。

    我這老頭子說白了,除了手上有點錢,能給這些父老鄉親做的事情也僅限與此。可鄧司令知道南河受災,毅然派出大軍救援,就沖司令這份心,我代南河的百姓謝謝你。要是沒有你的及時救援,只怕我那些父老鄉親現在死難的數字還要增加不少。

    別看我年紀大了,可這眼睛還沒瞎。相比那些每天只會放空炮的政府,我覺得沒有一個人做的比司令你好。此次我來這裡,一是想看看我那些父老鄉親生活的怎麼樣,二來就是代表國外的華人替這些父老鄉親略盡微薄之力。希望鄧司令看在同屬華夏百姓的份上,對我那些南河的父老鄉親多加照顧,老漢我在此多謝了!」

    一邊說著楊老就在給鄧成功行禮,這份為了家鄉父老的赤子之心,著實令鄧成功很受感動,又怎麼敢接下這麼一位老人的重謝呢!不過他也明白,如今這個時代漂洋過海的華商們,他們對於華夏的情況都很是非常關注的。

    甚至於,如今的國府每年收到這些愛國商人的援助不計其數,可他們更多的把人家當成提款機,根本沒有覺得要表達一番謝意或者有那麼一顆感恩的心。這也是為何抗戰到了中後期,這些華商不在像以前那樣擁躍捐助國內抗戰的原因!

    那麼他是否可以借此次老人的到訪,跟那些國外的商人建立一種合作或者友好的關係呢?這種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的良好關係,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替華北的戰後重建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這也是為何得知慰問團到來時,鄧成功讓各根據地一定要做好萬全接待工作的原因,為的就是給這些關心並且愛國的華商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這樣以後有事請人家幫忙時,相信也比較容易說的上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