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四章 董卓的決定 文 / 燕天

    第四章

    「八千萬錢?」胡強喃喃自語道,「一天的錢就可以買五六千匹戰馬,可以買……」

    其實這也不怪胡強他們,以前的時候,白波軍每佔領一個地方就燒殺搶掠,從來沒有小胡才這樣發展的,所以對於軍費沒有什麼概念。

    胡才笑笑,繼續說道:「這還是保守的數字,董卓的西涼軍在西涼,糧草物質大部分從長安、雒陽運去,如果加上運輸途中的損耗和將來陣亡士兵的撫恤,就更多。西涼畢竟已經打了十幾年了。而現在,董卓的軍隊,千里遠征,雖然只有五千兵馬,但如果想從西涼運輸糧草輜重過來,消耗並不比我們的兩萬大軍少,而且這些糧草輜重消耗的多了,朝廷必然知道,這恐怕不是董卓願意見到的,所以他們只能速戰速決,但我偏偏就不如他們的意。」

    這是一筆賬,胡才看過大漢帝國的歷史,他知道在永初中,諸羌反叛,歷時十四年,軍資耗費二百五十億錢。永和末年,又戰七年,再耗資一百億錢。至漢桓帝延熹四年,零吾羌與先零羌諸種反叛,擄掠三輔,為平定叛亂,再耗資八十億錢。中平元年至今,為平定胡族入侵和黃巾軍西涼反叛,共耗資兩百一十億錢。

    這還不算黃巾起義的時候,那些豪門世家為了對抗黃巾軍而建立的私軍,隨著大漢帝國國力的衰弱,賣賣爵積累的財產也不夠幾次戰爭的。

    同時,胡才也明白了歷史上董卓為什麼要把雒陽的幾十萬百姓和所有的財富全部搬去從安了,因為董卓需要養十幾萬大軍,沒有帶來的錢糧,根本不能維持十幾萬大軍。

    而關中早已不是當年大秦帝國的關中了,幾次西涼叛亂都打到了關中,現在關中的糧食收入恐怕只能養幾萬兵馬。

    而現在,西涼剛剛平定,十幾萬大軍駐紮在西涼,朝廷每日的消耗是驚人的。不過為了防止西北反叛不得不這麼做。幾十年來,西北幾乎天天的打仗,朝廷也見怪不怪的。但是,如果董卓派兵馬從西北進入河東,沒有朝廷的補給,董卓想從西涼運送糧草輜重過來,這消耗驚人,加上幾千匹戰馬,相當於多了四萬步卒的消耗,時間一久,朝廷不可能感覺不到。這也是胡才認為董卓軍想速戰速決的原因。

    因為在雒陽、長安,河內、并州等地都沒有收到朝廷出兵河東的消息,所以胡才認為,這是董卓為了消恨而私自出兵的。

    而且佔領臨汾的是飛熊軍的李傕,這樣的人可不是好對付的,如果冒冒失失的進兵,被李傕打敗,幾萬白波軍灰飛湮滅,白波軍就名存實亡,這是胡才不願意見到的。

    胡才相信,憑幾千騎兵,哪怕是飛熊軍,也攻不下聞喜等地。到時候董卓只能退兵,而他就把這段時間好好的訓練兵馬,特別是驍騎營的幾千鐵騎。這一次董卓的飛熊軍深深地刺激了他。如果他有這麼強悍的鐵騎,他就不會這麼的被動了。

    ………………

    事實上,胡才猜中的董卓的心思,董卓想和白波軍一戰,但是想隱藏自己的身份,所以沒有打出自己的旗號,如果不是李肅認出了李傕,恐怕胡才到現在還不知道是董卓的軍隊。

    五千飛熊軍,這是董卓的信心,在董卓看來,白波軍佔領河東,驕傲自滿,如果他的五千鐵騎出現,白波軍一定會不顧一切的調動大軍與他決一死戰,到時候他就可以利用騎兵的衝擊力一舉擊潰白波軍。

    他不想殲滅白波軍,因為白波軍還有用。畢竟白波軍是不屬於朝廷的軍隊,如果這一次雒陽之行失敗,他可以利用白波軍返回西涼,但他需要擊潰白波軍,讓白波軍知道他的強悍,讓白波軍對他充滿畏懼。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白波軍是聚集了兵馬,但是只派了兩千騎兵試探,之後馬上退到了聞喜,這讓董卓速戰速決的計劃落空了。

    「主公,看來白波軍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李儒來到董卓身邊,說道:「現在我們的糧草不多,時間久了很暴露我們的身份,是離開的時候了。」

    董卓冷哼一聲,「朝廷的那些白癡,聽說任命胡才為河東太守,什麼時候一個賊軍首領可以做太守了?」

    李儒心中暗笑,他知道董卓的不滿,當年董卓擔任河東太守的時候,不知花了多少代價,現在胡才是河東太守,董卓心裡嫉妒了。

    「主公,胡才不過是個賊,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關鍵是雒陽,按照宮裡傳來的消息,也就這幾天的事了。」李儒說道。

    董卓眼中閃過一抹精芒。「只能便宜白波軍了,等我的大軍全部進入雒陽再對付他們。」說完董卓望著雒陽方向。意味深長。

    「不過,我們現在去哪裡?聞喜、安邑一帶白波軍安排了大軍,我們過不去。難道從原路返回?」董卓語氣中透露著不滿。

    五千飛熊軍無功而返,董卓心裡不舒服。

    「我想見一見胡才。」李儒開口道。

    董卓臉色一變:「不行。」

    「主公。這是唯一的辦法,除非我們從原路返回。」李儒說到這裡頓了頓,繼續說道:「況且,這一次朝廷突然任命胡才為河東太守。這沒有先歷,屬下覺得這裡面有些不同尋常。」

    董卓一愣:「朝廷不是想安撫白波軍嗎?」

    李儒冷笑道:「朝廷?朝廷的那些是什麼人?滿朝文武,幾乎清一色的都是王侯權貴、門閥士族的子弟,他們一個個養的膘肥體壯,油光滿面,然而都是酒囊飯袋。有本事的受排擠,遭打擊,再加上沒錢買,該走的都走了,沒走的也就掛個議郎等小吏名頭,站在朝堂上混混日子而已。這幾年大漢帝國在風雨飄零之中掙扎到現在,真正的中流砥柱也就那麼幾個人,但就是這麼幾個人,現在也因為各種權力傾軋的原因,朝廷中沒剩下幾個了。張溫不在了,劉虞不在了,如果沒有無數的忠烈將士在各個戰場上浴血奮戰,大漢帝國早就物是人非了。然而如今的朝堂上,上至天子,下至百官,還在為權勢而殊死相殘,根本沒有人顧及到大漢國的將來,也沒有人想到要為大漢國的中興而殫精竭慮。現在天子生命危在旦夕,皇統之爭到了關鍵時刻,朝廷的的滿朝文武會有心招安白波軍?別為了白波軍在佔領安邑前幹了什麼?臨汾。聞喜的豪門世家哪一個逃出了白波軍的毒手?可以這麼說,白波軍是朝廷的那些門閥士族的不共戴天的仇人,哪怕現在為了皇統之爭忙的不可開交的他們,恐怕也不會放過白波軍。」

    董卓沉默不語,門閥士族的劣根性他比任何人清楚,如果不是這些門閥士族看不起他,這些年他早已位列三公了。但是這任命胡才為河東太守的,不是那些豪門世家是什麼?

    「那你說這任命是誰的意思?」

    「天子。」李儒說道。

    「什麼?天子?」董卓一愣。

    「不錯,天子當了二十年皇帝,豈是一個沒有手段的人,哪怕現在時日無多,他也不得不對自己的身後事進行安排。而白波軍就是他的手段。」李儒說道。

    董卓冷笑:「堂堂天子,竟然利用賊軍,想來他已經走投無路了。」

    劉宏其實並不是無能的皇帝,不過大漢帝國建立幾百年,朝廷早已被門閥士族把持著,劉宏有想力挽狂瀾,也無濟於事。從朝廷到地方,都是門閥士族的人,這些門閥士族同氣連枝,他們並沒有站出來和天子作對,而是利用宦官和外戚來轉移天子的目光。

    這是一百多年門閥士族的老手段了,但掌控雒陽的軍隊是門閥士族的人,天子也不可能把他們一網打盡,只能聽之任之。

    這不得不說是天子的悲哀。

    「如果不這樣,豈能便宜主公?」李儒笑道,「這白波軍的胡才是個聰明人,在他白波軍五大統帥中一步步走到現在,他不可能不知道朝廷的利用他,所以,有合作的可能。」

    董卓點點頭:「好吧,你去準備一下,我讓李傕率兩千飛熊軍護送你去聞喜。」

    然而李儒最還沒來得及去聞喜,雒陽就傳來了新的消息。

    四月十五日,天子命令三公大臣和尚書檯諸臣開始籌措冊封太子的準備工作,催促他們立即草擬廢除皇后的話書。同時下旨給長安的皇甫嵩,命令他攜旨強行接管西涼軍。命令并州刺史丁原率兩萬并州軍南下河內。

    天子又給董卓回了一封措辭極為嚴厲的聖旨,命令他接旨後立即去并州主持軍政,假如他再執意不從,當以抗旨之罪予以嚴懲。同時下旨給大將軍何進,讓他去西涼,

    這一連串的調動,意味著雒陽的皇統之爭到了關鍵時刻。大將軍何進支持的劉辯和劉宏喜歡的劉協將在這一次皇統之爭分出勝負。

    董卓接到消息就緊張起來,他現在不在西涼,萬一被皇甫嵩接管了西涼軍,他什麼也不是。這一刻他沒有和白波軍糾纏,只想回到西涼。

    「天子這是想殺我。」董卓臉色鐵青,口中咆哮。

    「主公,放心,西涼穩如泰山。」李儒連忙拉住了董卓。這個時候返回西涼,功虧一簣。哪怕西涼有十幾萬大軍,董卓這個時候就是不能返回西涼。

    董卓歇斯底里地咆哮了一會,心中的怒氣漸漸消散了不少。他看著李儒,神色堅決地說道:「我絕不進并州。」

    李儒說:「主公,目前雒陽的形勢對大將軍和士人都非常不利,天子利用宦官掌控西園兵馬和北軍,大將軍何進手中兵馬雖然不多,但他絕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況且何進還有門閥士族支持,這些門閥士族的實力恐怕不單單的軍隊的實力,這些都不是那些宦官所擁有的,現在看來,皇統的事估計很快就要水落石出了,所以這個時候主公還是順應時局伺機而動為好。前期我的判斷的確有錯誤,我沒想到當今天子竟然這樣厲害,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將軍的仕途和性命。從目前天子對你的使用來看,你對天子還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宦官掌兵權,調并州軍南下,目的虎視眈眈,對天子忠心耿耿的并州軍,大將軍何進也不敢輕舉妄動,不過,主公不必擔心,主公是西涼軍的主心骨,天子雖然派皇甫嵩去接管西涼軍,但也不敢逼主公太急。否則那些宦官就不會派人來指責我們,更不會說要我們忠誠於陛下的話。現在將軍雖然不願意進并州,但也不能返回西涼,西涼雖然有十幾萬大軍,但皇甫嵩人微言輕,想控制十幾萬西涼軍,恐怕辦不到。」

    「更何況,皇甫嵩雖然是大漢帝國的戰神,但皇甫嵩那脾氣,只需要主公暗中控制就行。皇甫嵩打仗有些能力,但是在爭權奪利這方面,恐怕不如一個小兒。」

    「就是比不得,時間一長,恐怕也……?」董卓無奈地歎了口氣,「我們現在怎麼辦?白波軍在前,你南下是不可能了。唉,如果不是我意氣之爭,現在也不會進退兩難。」

    如果不是董卓想打白波軍,現在他的軍隊就在長安附近,那時他無任返回西涼還是進入雒陽,都比現在好,現在他有些進退兩難了。

    「我們到弘農。」李儒說,「弘農距離雒陽只有一百多里,旦夕即至,所以我們待在弘農最安全,甚至要遠遠好過待在西涼這個偏遠閉塞之地。」

    「到弘農?」董卓想了一下問道,「滯留弘農總要有個理由,我們有什麼理由?」

    「和白波軍合作,白波軍的李樂不是在弘農嗎?我們可以利用他和白波軍合作,甚至讓白波軍攻打弘農,到時候我們在弘農和他打,打上幾個月,然後進入雒陽。「

    「進京?」董卓驀然醒悟,臉顯驚喜之色,「天子如今把何進逼上了絕路,他要麼束手就縛引頸待死,要麼秘密回京發動兵變,皇統之爭必然要演變為一場血雨腥風。如果何進發動兵變,那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對。」李儒冷笑道,「何進要發動兵變,必然在朝中要取得門閥士族的支持,這些門閥士族的實力大部分不在雒陽,他們軍隊數量少,實力不足,而天子手握皇權,內有北軍外有西園軍,實力要遠勝何進。所以何進的兵變能否成功,雒陽局勢如何發展,我們無法估猜。但我們離雒陽近,主公手上又有軍隊,只要將軍在弘農靜待時機,無論是天子勝出還是何進勝出,又或者是士人勝出,我們都能從中得益。」

    董卓笑了起來,「如此看來,天子待我不薄啊,給了我這麼一個絕好的機會,一個剷除奸佞報效國家的機會。此舉一旦成功,皇統繼立,洛陽穩定,社稷安寧,我董卓可就是大漢國的第一功臣了。」

    「正是。」李儒撚鬚笑道,「這西涼,將軍是無論如何都要離開了,何況你就是不離開,皇甫嵩也要把你趕走。但那并州,將軍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進。不過話也說回來,那并州,將軍也未必能進。我就不相信丁原會把自己苦心經營了數年的并州交給你。哪怕是天子的命令。」

    「這丁原真的對天子忠心耿耿?我看未必,否則天子調并州軍進入雒陽,而不是進入河內,現在看來,這天子也在防備他們。」

    董卓哈哈大笑:「不錯,不錯,我們去弘農,李儒,你馬上去聞喜,和白波軍借道。」

    「是,」李儒信心十足。

    …………

    聞喜,白波軍大營。

    此時的胡才也在看雒陽的情報,不過秘兵建立時間不久,在雒陽得到的情報有限,但即使如此,胡才在幾份任命中看出了不同尋常。

    當然,相對於朝廷的皇統之爭不感興趣,但天子調兩萬并州軍進入河內,這引起了他的警惕,兩萬并州軍,這可不是小數目,胡才沒有董卓那樣對雒陽的詳細情報,所以還以為這兩萬并州軍是對付他。

    雖然胡才知道歷史上丁原帶兵進雒陽,但這畢竟是歷史,現在歷史已經改變,誰也說不清。胡才也不能憑自己的先知先覺解決問題。

    至少,歷史上漢靈帝沒有封胡才為河東太守。

    河內朝廷兵馬猛增,徐晃壓力大增,但如果從聞喜調兵的話,臨汾的董卓軍就是個麻煩。沒有壓制性的兵馬,讓這五千董卓軍在河東來去自如,會影響河東的發展的。

    「主公,」

    這個時候,李肅走了進來。

    胡才抬頭看了一眼,問道:「什麼事?」

    「李儒來了。」李肅嚴肅的說道。在西涼軍中,李肅除了董卓,就怕一個人,那就是李儒。他沒想到這個時候李儒會出現在他面前。

    李儒到了這裡,這說明什麼,說明在臨汾的這支軍隊是董卓手下至關重要的一支,加上他上一次看到的李傕,李肅突然覺得,這支董卓軍也不是真心和白波軍打。

    「李儒?」胡才眼中閃過一抹精芒。「讓他進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