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二章 胡才入京 文 / 燕天

    第三十二章

    雒陽。

    就在大將軍何進和宦官、豪門士族斗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雒陽來了一群不速之客。

    這不速之客並不是別人,正是胡才一行人。

    雒陽是大漢帝國的道城,作為白波軍賊帥,胡才進入雒陽是死路一條,但是在這雒陽,根本沒有什麼人認識胡才,胡才在安排四千近衛軍駐紮在邙山後,就帶著一百個精銳近衛軍士兵進入雒陽。

    這是大漢帝國的都城。來這個時代快一年了,終於見到它了。

    這近一年來,胡才就學會了一樣東西,那就是時刻要自己掌握主動權,坦白而言,這一段時間在白波軍的發展,雖然他的謀劃已相當不錯,但隨機應變的成分居多,而且胡才也知道,洛陽不比臨淄,這裡的勢力錯綜複雜,一個不好,自己就會翻船。他可不想變成歷史上的馬騰,進京的時候被曹操暗算,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此時在邙山上統領近衛軍的是晏明,。

    要知道白波軍的將領大部分已為外界所知,吳慶的強攻、李峰的堅守、吳川的狂殺、徐晃的堅韌組成了白波軍的特色。如果失蹤任何一個,都會引起有心人的疑慮。

    起用晏明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而且這晏明的領兵能力的卻不錯,也許進攻不如吳慶,防守不如李峰,但晏明卻驍勇善戰,在手下沒有大將的情況下,晏明就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白波軍的人都知道他去了北屈,安邑有江政他們坐鎮,加上對他忠心耿耿的吳慶等人,短時間內河東不會出現問題。

    不過胡才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河東的世家大族,生怕他們搞出什麼花樣來。如果不是這雒陽之行半個月就可以解決,他還真的不敢來。

    想想這些貴族老爺,胡才頭都大。

    現在的胡才已經徹底的把自己在這時代所遭遇的人物和書中的紙片形象區分開來。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想一想自己初到三國時的天真想法,胡才就覺得有些臉紅。

    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中心,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許自己可以用強制性的手段來實現某些超越時代的東西,可是自己死後呢?

    每一個人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會衡量這件事情對自己是否有利,如果無利可圖,人家為什麼會去做?在這時代,上位者的需要決定了國家種種政策。

    軍幕府有那麼多的豪門士族,目的就是為了安撫他們,不安撫他們,白波軍在河東永無寧日。

    胡才是在妥協,不過胡才卻在尋找妥協的最佳支承點。實際上胡才現在這麼做還是在學曹操。

    歷史上的曹操在無意中找到了解決世家大族操控政權的經濟方法,那就是屯田。只有胡才這種真正見過世家大族在土地上的絕對權力的人才會深切地感覺到曹操的屯田政策對世家大族的打擊是何等的巨大。

    因為屯田這種經濟政策根本就在當時的經濟體制之外。它使得大量百姓不在世家大族的控制之內,這實則是在打破世家大族的經濟壟斷。

    可惜曹操與真理擦肩而過,早早地又變回到了依靠世家來鞏固統治的老路上來了因為曹操根本就是把屯田當成是自己爭霸道路上的權宜之計。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看到這項政策的好處。

    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因為從漢光武帝劉秀開始起,大漢帝國就沒有產生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政治體制方面的思想家。

    無論是劉備、曹操、還是孫權,他們都是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們在這兩方面的才幹都是傑出的,但是他們解決亂世的方法卻是非常的單一,幾乎是毫無創舉。他們的作為僅僅是恢復農業生產,由於他們都是平定亂世的人,所以在他們那時候、在他們的統治範圍內,所有的社會矛盾都因為戰亂而緩和了。表面上看好像東漢的社會弊病似乎都得到了解決。

    但是,西晉統一中國後,日子一久,傳承自東漢政治上的弊病依舊爆發。想一想吧:自東漢起、魏蜀吳、西晉、東晉、宋齊梁陳哪一個不是或直接或間接的毀在控制了國家大權的世家大族的手裡?

    不世說豪門士族沒有人才,而是豪門士族的特性決定了它在和平時代無法阻止世家子弟的墮落和無能。

    在這時代,你如果想要依靠豪門士族建立王朝,那就是自取滅亡之道!或許會有一時的統一,但決不長久。

    大漢帝國建立的時候。漢高祖和他的那些手下們一個個是泥腿子,但是這些人在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後,一個個都成為了豪門士族,他們現在在毀豪門士族的根據。

    胡才不想走這條道路,所以他必須開創出新的經濟模式,哪怕是雛形也好。他不想最終成為豪門士族的工具,所以胡才需要在豪門士族之外,有一個強有力的階層支持自己,但是想要得到新的階層困難重重。

    大漢帝國根深蒂固的思想讓他很難培養新的階層。

    胡才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遭受到西晉那樣的命運。不過這事情急不得,萬事開頭難,只要自己用心,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看看前方,胡才拋開這些東西,因為洛陽還有另一場戰爭在等著自己呢!

    「山南水北謂之陽」。故東都雒陽在洛水東方河邊的北岸。

    這偉大的古城與關中的長安遙相對應。南控龍門,北依邙山,東臨虎牢,西憑函谷,實在是軍事上的要地。

    雒陽初建始於周公旦及召公,後因身為攝政的周公旦經常到這裡來會見諸侯,處理天下政務,雒陽城便成為華夏政治和文化的重鎮。後來平王東遷至此,文化及經濟更為興盛起來。

    不過這古城真正的繁榮卻是在劉秀建立東漢後。因為根據五德終始說的預示,東漢是得火德以興,所以劉秀寧願在當時同樣破爛不堪的雒陽建都,也不願意回到長安。

    與安邑不同的是,雒陽的庶民居住在城外邊緣處。百姓的活動被限制在雒陽城內外三個主要的區域,雒陽城南宮西北方的金市,是唯一城內的住宅區,住有一些無官職的御用商人,及有錢的世豪。東郊的馬市及南郊的南市,則為平民居住及中小商店的活躍區。

    胡才到達雒陽時,就從雒陽繁華的城外景象注意到了這一點。而這時的雒陽城人口,包括這城外部分大約有百餘萬之多。

    胡才其實並不是第一次來雒陽,小時候他在雒陽長大的,他的祖父胡廣是安樂鄉侯,所以他從小在雒陽長大,只是現在不知道那些小時候認識的人會怎麼樣。

    現在的雒陽城實則是漢光武帝時新建的,雖然仍在邙山和洛水之間,地勢北高南低。但卻比東漢以前的洛陽規模擴大了不少南北長九里,東西寬六里,形態成長方形結構,故又稱為「九六之城。」

    雒陽城內,共有南北縱走及東西橫走的二四條大街道,兩旁植有柳樹及槐樹,街道及街道中間為居住的「裡」,主街道連貫各主要城門,寬約四十公尺,長五百公尺。

    胡才帶著十幾個隨從走進雒陽城,哪怕現在雒陽的宦官、大將軍與豪門士族暗鬥,但沒有影響到雒陽百姓的生活。

    恐怕所有人不知道,這名震天下的白波軍胡才會在這個時候進入雒陽。

    當然,為了自己的安全,胡才在這幾天先後在雒陽安排了三百近衛軍警銳,加上外有邙山的幾千兵馬接應,雖然有暴露的危險,但安全程度大了很多。

    雒陽城城內果然規模宏大結構嚴謹。

    在雒陽城的城中間有條天子專用道路,稱為御道。御道的兩旁有高約一公尺半的長牆圍住。依照雒陽城原樣,東漢武帝重建了「南宮」,辦公居住都在這裡。南宮的東邊,設有司徒府、司空府及太尉府。東漢明帝時又在南宮的西北增建「北宮」,專為皇帝及皇族居家使用。北宮設有四個大門,名稱和南宮完全一樣,設有朱雀(南)、蒼龍(東)、白虎(西)、玄武(北)四個大門。為了皇帝每天來往於兩宮的安全性,在兩宮之間建有上下兩層的復道,上層便是皇帝的專用通道。

    北宮的主殿為德陽殿,胡才早有耳聞,知道重要慶典常在這裡舉行,皇帝也常常在這裡的朱雀闕會見重要大臣。德陽殿周圍則由含德、章台、天祿、宣明等八大宮殿環繞。在洛陽城的東北隅有個永安宮,附近設有大倉及武庫,是武器及糧食的儲存中心,旁邊有運輸進出貨的專用轂門。城內大多是高級住宅區,專給文武官員居住的。尤其東城牆附近的上東門及中東門,有步廣裡及永和裡,大多是大規模的府邸,不少權臣便都居住在此。

    可以說整個洛陽城是由宮殿、庭園、官署及高官權臣的宮邸組成。由於洛陽城坐北朝南的體制,南宮的大門有條大道,直接連通平城門。

    平城門外為南市,靠近城門的大道旁,建有兩座祭祀專用的殿堂:東面為辟雍,是禮教用祭祀堂,為儒學教化天下的象徵;西面為靈台,是觀察天象及雲氣用的天文台,也是天命的象徵,東漢時中國史上最重要的科學發明———張衡的渾天儀及地動儀,都裝設在這裡。

    胡才一步一步在街道上走著,不停的回憶中記憶中的一點一滴。

    胡才之所以來雒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胡家在雒陽,胡廣是六朝元老,門生故吏遍天下,胡才想認祖歸宗。有了胡家的支持,他爭霸天下就更容易了。

    不過胡才也知道想認祖歸宗恐怕困難重重,他十來歲離開胡家,現在胡家還當他在不在也不一定。

    況且,胡家是豪門士族,門規森嚴,認祖歸宗有利有弊,況且如果暴露了他白波軍統帥的身份,胡家的人可能會與他一刀兩斷,甚至會大義滅親。

    胡家對大漢帝國忠心耿耿,如果出了一個不孝子,胡家大義滅親是理所當然的。當然,如果胡才能夠足夠的強大,胡家不僅不會這麼做,而且還會拉攏他。

    但是現在白波軍幾萬兵馬,地盤不過河東郡,胡家是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讓他認祖歸宗的。

    雒陽街道的寬度與安邑相當,所以當他們的隊伍經過時,其它車馬行人都可輕易避到一旁去。雖然和安邑一樣也是宅院連綿,朱樓夾道,但屋與屋間總植有樹木,而且橫縱間距規劃合理,使人一點不感到擠塞雜亂的壓迫感。

    豪宅前的大門都擺投了鎮門的石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祿、麒麟、辟邪等傳說中的神異猛獸,隨處可見,形形式式,但都是肥壯健美、張口吐舌、挺身昂首,神態生動之極。

    不過由於此刻顯得莊嚴肅穆之美。道上的行人也頗多。越是這樣,胡才越發的感慨日後這座偉大的古城所遭受的不幸。不過胡才也是無可奈何,自己能做什麼?

    心中,胡才暗讚,這不愧是雒陽。

    就在這時,前方卻傳來了一陣吵鬧聲。

    胡才愕然,抬頭望去,卻見一支聲勢浩大的隊伍向眾人開來。竟然是北軍!胡才有點想不明白,在京城之內到底誰能這麼飛揚跋扈?是大將軍何進?還是十常侍之首張讓?

    行進中的二百名甲冑鮮明人高馬大的北方軍,在風中,旗幟飄揚,顯得十分的莊嚴,若不是見慣場面的人,只看那陣勢怕是便要心膽俱寒。

    兩百多名的北軍往前迎來,接著左穿右插,井然有序地變化出不同的陣勢,配合著飄揚的旗幟,既威風又好看。

    李肅看了一會兒,皺眉低聲道:「對面來的是大將軍的長公子,大家不要理會,到時不失了禮數則可。」

    眾人點頭。

    胡才也不大想要招惹這個人,這一次進入雒陽,他是安全第一,眼看十常時就要和何進爭個你死我活,自己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坐收漁翁之利好了。畢竟自己的身份特殊,在這裡自己說話不大硬氣,想要弄出點事情來,還是等著何進死了再說吧。

    對於大將軍何進的長公子,胡才知道的不清楚,只知道他有一個好老婆,後來被曹操收了。

    胡才看著這支威風凜凜的隊伍離開,他可以感覺到大將軍何進在這雒陽是如何的飛揚跋扈。

    夜幕降臨,看洛水兩岸樓台高聳,商賈雲集,風華煙月,金粉薈萃,從青樓傳出的歌聲與宛如墨綠色的河水,讓人有如置身於詩畫中。

    胡才四人找了靠近河邊的露天桌坐下來,點了這家店舖所有的特色菜,那店家到是用盡心思侍候,稍許便酒菜齊至。

    第一道菜名叫四全寶熏魚,選料以湖中特產的活鰱魚、鯽魚、黑魚、黃魚,透過醃、蒸等步驟,再配以jing砂糖、茶葉、葦葉等佐料,用溫火熏烤,呈上來後色澤金紅相間。未吃到口中,就已滿鼻清香,待吃入口後,那魚肉細嫩而不鬆散,叫人讚不絕口。

    第二道菜是紅燜大河蟹。大閘蟹個大肉厚,味道鮮美,加上廚師的手藝極好,讓人垂涎三尺。

    第三道菜是鹵煮野鴨。製作時,必須要選用一年左右的鴨子,由於野鴨是吃湖中的小魚蝦、水草長成,所以鴨肉更加鮮嫩可口,在高溫鹵煮後,浸過油再用炭火熏烤,使外皮金黃酥脆,se味俱全。

    胡才等人吃的津津有味,在安邑他何時吃過這麼好吃的菜?

    李肅仰頭望著天,看著那一輪姣好的新月,深深吸了一口帶著湖水魚腥味的晚風:「主公,我剛得到消息,董卓已經到了函谷關。」

    「是該來了。」胡才笑了笑,「董卓等了這麼長時間,早就迫不及待了,你看這雒陽這麼安靜,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這一次雒陽的暗鬥讓胡才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是經驗,這是為人處世的經驗。大將軍何進、宦官、豪門士族,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後世看起來,有些事是蠢不可及,但是當他親身體會的時候,卻發現哪怕是大將軍何進的智謀,也不是他能相比的。

    能在宦官和豪門士族中游刃有餘,這樣的人是白癡?

    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這是羅貫中對何進的評價,但是如果何進真的是無謀之人,那天底下有幾個是有謀的?

    此時過往的船隻都懸掛起綵燈,而且從那些沿河賣唱的花船內傳出琴笙瑟鼓、鐘樂齊鳴,那青樓女子婉轉的歌聲沿著十里長河蕩漾。

    霍然一陣清雅的琴聲傳入耳中,讓胡才心神一顫,目光在來往的花船中穿梭,最終停在一艘豪華的客船上,這艘船沒有很大,但十分講究,可以看出船上的桅桿及船艙的護欄都是精挑細選的上等木材,那清新而高雅的琴音正是從那艘船飄出來。

    「想不到在這裡,還有這麼高雅的音律!」

    胡才有些好奇的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