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四章 鹿死誰手(2) 文 / 燕天

    第四十四章

    同一時間,雒陽。

    司隸校尉袁紹飛速趕到孟津。

    并州刺史丁原和大將軍府侍御史王匡迎出大營之外。袁紹和他們略加寒暄後,笑著說道:「大將軍讓我來告訴兩位,孟津的這把火燒得好,誅殺宦官之的首功是你們的。」

    丁原看看關隘上的濃濃黑煙,撚鬚笑道:「大將軍此計甚妙。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這是大將軍的命令,宦官一除,天下安寧。」

    袁紹搖搖頭,臉顯憂色,「情況有點變化。前將軍董卓突然舉兵,他以剷除奸佞為名率部向雒陽來了。」

    袁紹其實也疑惑,董卓為什麼突然好好宣佈殺宦官呢?難道真的是大將軍的命令?如果真的是大將軍的命令,這大將軍太可怕了。

    以董卓為引,招天下兵馬入京,殺宦官,掌控朝廷大權。如果這一切真的是這樣的話,何進在解決了宦官後,就馬上會對付豪門士族。

    袁紹並不希望何進能成功,他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絕不願意讓雒陽安定下了,反而他希望雒陽大亂,這樣他才能從中取利。

    他讓何進招董卓入京就是看中的是董卓的野心勃勃,所以現在他只能希望董卓野心勃勃,只有這樣他的計劃才能成功。

    當然,這一切他不能對別人說,包括他的叔父。

    丁原和王匡兩人疑惑地望著袁紹。王匡問袁紹道:「董卓不是大將軍安排的?」

    「不是。」袁紹說道,「大將軍不希望董卓這個時候入京,但是他不但來了,而且還有十萬西涼軍從關中向雒陽而來。」

    「這麼說,董卓真的要殺進洛陽了?」丁原吃驚地問道。

    「大將軍也有這個擔心。」袁紹說道,「由於董卓,京畿形勢現在有點失控。」

    「董卓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難道他真要橫掃洛陽?」王匡驚慌地問道,「其他幾路援軍何時到京?我們有足夠的兵力擋住董卓嗎?」

    袁紹說道,「再過幾天,東郡太守橋瑁,還有河南尹王允一同進京,只是我們的兵力還不夠。你們把這兩營西園軍整頓一下,明天趕去函谷關。這是大將軍的命令,我來孟津就是為了這事。」

    兩人躬身領命。

    袁紹突然問道:「趙融和夏牟的人頭在嗎?」

    「本初兄,你要他們的人頭幹什麼?」王匡奇怪地問道。

    「我們要搶時間,要趁著還能控制京畿局勢的時候逼著天子和太后把宦官殺了。」袁紹說道,「如果董卓進入雒陽,我們就沒有機會了。」

    時間不長,都尉呂布帶著幾個親衛把西園軍校尉趙融和夏牟的人頭送了過來。

    「你就是呂布?」袁紹親熱地握著呂布的手,高興地說道,「聞名不如一見。」

    「大人知道我?」呂布驚喜地問道。袁紹是天下名士,是袁閥下一代的家主,能得到他的賞識,呂布當然非常高興了。

    袁紹滿臉笑容的看著呂布說道:「我在大將軍府的時候,聽文遠多次提到你。文遠說你武功蓋世,當日在雁門關一戰,曾殺敵無數,當者披靡,我心慕已久啊。這次攻打孟津你又連斬趙融和夏牟,功勞不小。這次回去後,我一定把你舉薦給大將軍。」

    呂布大喜,俯身就要拜謝。袁紹一把拉住他,笑著說道:「文遠就在谷城,你很快就能見到他。」

    袁紹告辭丁原和王匡,馬不停蹄直奔谷城。

    谷城是函谷關和雒陽之間唯一的一座城池,想抵擋董卓,必須在谷城。

    曹操、淳於瓊、張遼、張揚四人把袁紹迎進谷城。

    袁紹簡要說了一下雒陽城內的情況,然後對曹操、淳於瓊兩人說道:「大將軍請兩位大人聯名寫一份誅除宦官的奏章。」

    曹操和淳於瓊互相看了一眼,沒有做聲。淳於瓊三十多歲,身高體壯,圓臉長鬚,堅毅幹練。他看了看曹操,問道:「孟德,你是不是擔心……」

    曹操笑笑,揮手讓親衛端上三顆人頭。

    「這是西園軍的中軍校尉馮芳、助軍左校尉趙興和助軍右校尉張定的人頭。」曹操說道,「我無法說服他們,只好殺了了事。」

    「孟德好快的刀。」袁紹笑道,「大將軍說了,這五營西園軍還是由你和淳於大人統領,怎麼樣?這下你沒什麼擔心了吧?」

    曹操聞言哈哈大笑。

    五營兩萬五千西園軍,雖然說淳於瓊控制了一半,但曹操已經滿足了,富貴險中求,只要成為這一次雒陽事變的勝利者,他就能陞官進爵。

    …………

    雒陽

    趙忠、張讓、郭勝等數名中常侍望著案几上的五顆人頭,心裡非常恐懼。

    這幾個人是他們控制西園軍的,現在人頭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的心思可想而知。沒有了西園軍,他們這些宦官什麼都不是。

    雖然說在這之前的一百多年來,宦官沒有掌控軍隊,但今時不同往日,沒有了西園軍,他們豈不是任人宰割?

    「西園軍就這樣給何進搶走了。」趙忠惡狠狠地罵了幾句,「曹阿瞞那個小混蛋竟敢背叛我們,我要殺了他。」

    「還殺什麼殺?」郭勝憤怒地說道,「想想如何保住自己的人頭吧。」

    「還想什麼想,先避避風頭吧。」張讓冷笑道,「這次就是太后也保不住我們了。不過想殺死我們,他們還沒那個本事。只要有命在,我們就能捲土重來。」

    「哼……曹阿瞞,你個小混蛋,等死吧。」

    太傅袁隗、大將軍何進等大臣聯名上奏,再次要求天子和太后立即罷免宮內的中常侍和其他中官。

    何太后被逼無奈,召集宦官們商議。趙忠和張讓等人痛哭流涕,苦苦哀求。段珪更是把頭都磕破了,一時間血流如注,慘不忍睹。

    趙忠對何太后說,「太后,老臣既然不能在宮中伺候太后,辭官回家養老也無不可,但老臣等人只要走出皇宮,必定要被大將軍所害。」

    何太后於心不忍,寫了一份手詔給何進,說何氏家族能有今天,都是因為宮內這幫老宦官的幫助和扶持,我們不能無情無義把他們趕盡殺絕。今天迫於形勢,本宮可以答應你們罷免中常侍,但考慮宮內所需和祖制,其他中官就不在罷免之列了。

    何太后心中明白,如果沒有宦官,她和天子就會被朝廷的豪門士族和大將軍控制,這不是她願意見到的,但是現在在豪門士族和大將軍的逼迫下,她不得不同意。

    何進馬上上奏說,如今京畿將士紛紛響應前將軍董卓,都要求誅殺宦官,我已經無法控制局勢,大亂在即。如果此時董卓入京,那麼要死的就不僅僅是宮內的宦官,還包括天子和我們整個何氏宗族了。

    何太后女流之輩,執意不從,她覺得,罷免中常侍可以,但你必須要保證他們性命,至於其他宦官必須要留在宮內聽用。她讓何進和太傅大人商量一下,先把能答應董卓的條件都答應了,然後再看看董卓有何打算。

    何進在大將軍府聽看到太后的命令,心中冷笑,不過他也覺得不能把天子和太后逼得太狠,現在宦官已經失去西園軍這個倚仗,遲早都要被趕出皇宮,當務之急還是想辦法讓董卓撤軍。

    董卓是何進招來的,但他絕不允許董卓脫離自己的掌控。

    何進的目的就是想利用這一次的機會整合帝國的軍隊,而他卻不喜歡不聽話的人。東郡太守橋瑁、侍御史王匡、侍御史張遼、都尉張揚、都尉鮑信是他的人,這些兵馬有三萬左右,加上雒陽的八萬大軍,他手中就有十一萬大軍,如果加上兩萬并州軍,他就有十三萬大軍,現在董卓的十萬西涼軍還在關中,需要幾天才能到。

    所以何進有足夠的信心對付董卓。

    ………………

    函谷關。

    董卓想進兵雒陽的第二天就返回了函谷關,現在他手中有一萬兵馬,他自然不認為這個時候進入雒陽是好時機。

    董卓的目的就是把豪門士族、大將軍何進,宦官的矛盾進行激化,這是李儒的計謀,現在他就是一步一步的按照李儒的計劃行事。

    沒有了他的外部壓力,大將軍何進和宦官就馬上會鬥個你死我活。

    所以在返回函谷關後,董卓馬上傳書給大將軍何進,他告訴何進,這一次是大將軍要趁此良機迅速誅殺宦官,一來換取天下人之心,二來以血腥手段震懾豪門士族,牢牢掌控權柄。如果大將軍再這樣行動遲緩,猶豫不定,雒陽的事情可能會更加複雜。雒陽不穩,大將軍很難在雒陽控制那些豪門士族,

    同時問大將軍,如今西園軍的兵權已經被大將軍所控,但西園軍的八營將卒是不是也為大將軍所控?請大將軍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整頓西園軍,確保西園軍完全控制在大將軍手上。董卓告訴何進,我是不會入京的,最多呆在函谷關,請大將軍無須擔憂,放心整頓西園軍。董卓建議把原西園軍軍司馬以上級別的軍官全部調換,以求迅速徹底控制西園軍。

    董卓站在函谷關上,想著洛陽的局勢,心神不定。

    一支軍隊,如果換了軍司馬以上級別的軍官,如果想控制軍隊,必須整合一個月時間,但是何進有一個月時間嗎?

    如果在這一個月內,何進一死,這西園軍因為這一次的整合而大亂,這四萬西園軍就不能形成戰鬥力,到時候他可以以雷霆之速接管西園軍。

    否則這西園軍落到別人的手中,就是個危害。

    這是李儒的第二步,瓦解西園軍。

    …………

    雒陽。

    大將軍看著董卓的信歎了一口氣,這董卓的擔心就是他的擔心,他答應典軍校尉曹操在剷除了宮內的宦官後,讓他繼續統領四萬西園軍。而麻煩就出在這裡。現在西園軍就在谷城,而曹操、淳於瓊和鮑鴻三人因為隸屬於宦官一系,他們擔心自己遭到朝廷的清洗,所以牢牢控制著兵馬。如今雒陽的事還沒有處理好,何進也不好立即翻臉。這整頓西園軍的事根本就沒影子。

    西園軍的這三個校尉,何進感覺非常棘手,很難處理。

    曹操出身宦官世家,祖父是大長秋曹騰,父親是前太尉,朝野內外都有關係,很難動他。

    中軍校尉淳於瓊本來是袁閥故吏。現在袁閥在雒陽如日中天,怎麼動他?

    下軍校尉鮑鴻是大長秋趙忠的人,但他和前將軍董卓關係非常好。過去在西疆平叛的時候,他是扶風郡的都尉,跟在董卓後面打過仗。這次鮑鴻帶著人馬從小平津趕到谷城,主動投向大將軍,都是董卓一手促成的。如今董卓的大軍就在函谷關駐紮,如何撤換鮑鴻?

    但是如果不能妥善解決西園軍的三個校尉,當然也就沒辦法整頓西園軍,更不要說把西園軍整體轉為北軍了。

    所以這件事讓何進覺得很艱難。

    歎了一口氣,何進就開始想眼前的問題了,

    董卓已經安撫了,接下來就是剷除宦官,收天下兵權。不過剷除宦官在前,只能剷除了宦官,才能控制天下的兵權。

    思考很久之後,大將軍何進立即召見袁紹,讓他帶著王匡部、張遼部急速回京,再次包圍中常侍的府邸。

    何進同時急奏太后,答應保證被罷職宦官的性命。只要太后把中常侍和中常侍以下的宦官全部趕出皇宮,他就絕對保證不再追究他們的罪責,但這些宦官必須離京回到各自的老家。

    何太后臉色鐵青,招來張讓等人商量,張讓等人自然不想被罷免,在何太后面前痛哭流涕的說道:「太后,今天大將軍和那些豪門士族們能讓你罷免我們,以後他們也能罷免別人啊。太后,大將軍這是想當霍光。」

    何太后臉色大變,霍光是廢立皇帝的,難道那些豪門士族和大將軍也是這個意思?她之所以成為皇太后,就是因為天子,如果劉辯不能成為天子,那她還能成為皇太后嗎?

    「太后,你可以罷免我們,但是必須給那些豪門士族和大將軍一定夜色看看,否則他們就會得寸進尺。」張讓陰森森的說道。

    當天下午,天子下旨,罷免了趙忠、張讓等九名中常侍,同時以水患不絕,賑災不力為由,罷免了司徒楊彪等人的官職。

    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隗等人都知道司徒楊彪被免一定是張讓等人出的主意,其目的是警告大臣們不要再威逼天子了。天子可以罷免宦官,同樣可以罷免士族大臣。袁隗和大臣們非常氣憤。

    楊彪是誰?楊閥的人,現在天子罷免了楊彪。那麼接下來他們會不會對付袁閥和其他的豪門士族?

    這是不可容忍的。豪門士族是絕不能讓步的。

    當下,書告大將軍何進,宦官首惡雖然已經盡除,但宦官之勢並沒有連根拔起,還需再次逼宮。

    大將軍何進隨即與太傅袁隗、司空劉弘等聯名上書,再次奏請太后罷免宮中的七十四名宦官。

    也就在這一天,河南尹王允、東郡太守橋瑁率軍進入虎牢關向京都急行而來。

    函谷關的董卓,又一次離開函谷關,快馬加鞭向雒陽進發。

    雒陽的局勢一觸即發。

    皇太后招大將軍何進入宮,劈頭蓋臉的罵道:「哥哥,你是想我們何氏家族完蛋嗎?沒有了宦官,我們怎麼和那些豪門士族鬥?這些豪門士族一個個都是鬼靈jing。他們這是在利用你剷除宦官啊,宦官一滅,他們第一個對付的就是你這個大將軍和我們何氏家族。」

    何進冷冷的說道:「我知道這些豪門士族想利用我,但我何嘗不是在利用他們?剷除了宦官後。我自有辦法對付那些豪門士族。但這些宦官不同,這些宦官手中有西園軍,我寢食難安。」

    「現在西園軍不是在你手中嗎?你為什麼還要處處逼人?」何太后不滿的說道:「如果不是他們這些宦官,就沒有我何氏家族的今天,你這是忘恩負義。」

    「忘恩負義?」何進冷笑。這怎麼叫忘恩負義,這些宦官當初幫助他們只是想利用他們控制天子而已,否則他們也不會支持二皇子,現在大皇子為天子,這些宦官為了自保與他合作,但這合作的目的,他怎麼會不知道?

    「太后,你不會不知道這些宦官當初幫助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吧?現在你既然為了他們不相信我?」

    何進冷笑道,「太后,是臣姓何,不是那幫宦官姓何,太后出自何家,不是出自那幫宦官的家裡。臣請太后多想想兄妹親情,不要被宦官的謊言蒙蔽了心智,把自己的親人當作了仇人。」

    太后一時語塞,竟然說不出話來,漂亮的面孔上顯出惱怒之色。

    何進平靜了一下自己的情緒,不緊不慢地問道:「太后,陛下大婚的日子就要到了吧?」

    …………

    雒陽。客棧。

    「何公子,你來了。」胡才微笑的帶著何鹹進入了包廂:「何公子,這一次我為你準備了一把玉如意,不知何公子喜歡不?」

    胡才拍拍手,李肅把一把上好的玉如意放在何鹹面前。

    「好,好。」何鹹愛不釋手的把玩著玉如意。好一會才道:「**,說吧,你想讓我幹什麼?」

    **是胡才的假名。

    胡才看著何鹹,說道:「我想見一個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