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九章 出兵河套 文 / 燕天

    第二十九章

    安邑,征北大將軍府。

    胡才得到了袁術的消息,袁術在徐榮打敗孫堅後,終於答應和他聯手,這對他來說是個好消息,董卓、袁術,接下來只剩下袁紹,袁紹一人獨木難支,就是他不同意也沒辦法。

    就像袁術想的那樣,胡才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拖延時間,不過拖延時間也需要有手段,董卓,袁紹,袁術都不是白癡,他們會權衡利弊,如果沒有好處,他們是不會同意的。

    董卓和胡才一樣,需要時間休養生息,而袁術被徐榮打敗後,想爭奪袁閥家主之位,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所以與他們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來,胡才把目標放在河套。

    這是他去年就開始的計劃,他在北屈安排了十萬屯田兵,就是為了佔領河套做準備。

    河套一般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yin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銀川平原(寧夏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今分屬寧夏、內蒙古、陝西。黃河在這裡先沿著賀蘭山向北,再由於yin山阻擋向東,後沿著呂梁山向南,形成「幾」字形,故稱「河套」。

    河套平原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平原」被用於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並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套」,和今(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平原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是自古以來漠南軍事要地。黃河經此成一大彎曲,秦、漢稱河南地;其範圍包括: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東北部和陝西省北部的部分地區。北通塞外,南臨關中,西鄰甘涼(今甘肅張掖、武威地區),東連幽燕(今河北一帶),為古都長安北方藩籬,燕京翼側屏障。

    河套地區自古為多民族居住地。戰國屬趙。秦屬九原、北地等郡。漢屬朔方、五原、西河等郡。

    河套西、北、東三面環以黃河。yin山橫亙黃河之北,其溝谷多為古代大漠南北之重要通道。賀蘭山聳峙於黃河之西,蘆芽山屏障於黃河之東,南鄰陝北高原。依山阻河,形勢險要。套裡為鄂爾多斯高原,地表呈波狀起伏,中部高,四周低。境內之黃河,水流平穩,兩岸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史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說。

    佔領河套的這個計劃胡才從來沒有跟人說過,這一年來,他兩次與南匈奴作戰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削弱南匈奴的實力,只有如此,他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殺入河套。

    安邑城外,大校場。

    晏明的近衛軍正在演練陣法,上一次與李傕大戰,近衛軍損失幾百人,晏明奉胡才之命在西涼軍俘虜中挑選幾百精銳之士編入近衛軍。

    四千將士分成四隊,一隊刀盾手,一隊長槍手,一隊弓箭手,一隊刀斧手,四隊士兵在軍司馬的率領下排成整齊有序的軍整,正在進行操演,士兵們每前進一步,每做出一次格殺動作,必大吼一聲以助聲勢。

    遠處安邑城樓上,胡才負手而立,李肅則形影不離地陪伴左右。

    望著遠處殺聲震天的大校場,胡才眉宇深蹙、若有所思,半晌不曾做聲,李肅洞察人性,早已經猜知胡才心事?

    眼下周邊安定,正是西取河套之大好時機,製造出兵借口不難,但是出兵河套,必須利用匈奴人。但是怎麼樣利用匈奴人,是個問題。

    最好的辦法是利用匈奴人,然後一舉殲滅匈奴人,但是這效果其實也不看,這加重了匈奴人對白波軍的仇恨,除非將匈奴人斬盡殺絕。

    還有,這一次出兵,誰為主將?

    吳川、吳慶、李峰雖然獨領一軍,但是有勇無謀,讓他們獨當一面,胡才覺得還是不行,這一次攻河套,對胡才來說是重中之重,絕不能有失。

    而徐晃和張遼是獨當一面的人才,但是徐晃需要監視河內,張遼需要坐陣安邑。其他的,霍平,李蒙等人是勇將,也不能獨當一面。

    「罷了!」胡才重重一掌拍擊在城垛上。沉聲道,「事關重大,本將軍當親自領兵!」

    「主公英明。」

    來說雙手抱卷,深深地彎下腰來,向胡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眼角深處地詭詐之色頃刻間散去。取而代之的卻是毫不掩飾的激賞,李肅最為欣賞的,就是胡才這種當斷則斷、遇事毫不拖泥帶水的狠辣作風!

    夫梟雄者,一斷二察三狠,其中尤以決斷最為重要。

    「主公不可~~」

    李肅話音方落,不遠處忽然響起一把焦急的聲音,旋急有急促的腳步聲響起,胡才、李肅回過頭來,只見張平臉有急色,正匆匆而來。行至近前。張平沖胡才抱拳一禮,恭聲道:「張平參見主公。

    「唔~」胡才輕輕頷首。問道,「世榮(張平字),為何不可?」

    張平道:「主公安危,關乎三軍將士之生死存亡,豈可以身犯險?」

    李肅道:「世榮兄此言差矣,困守河東只能坐以待斃,河東雖大,雖富,但不過一郡之地,待天下亂起,主公麾下空有虎狼之師,卻無領地以供安身立命,也無錢糧稅賦以招兵買馬,就如同無根之木,豈能長久?主公以身犯險固然不妥,卻總比坐以待斃要強。」

    張平急道:「可是……」

    胡才伸手阻止張平道:「吾意已決,世榮休要多言。」

    「唉~~」張平輕輕歎息一聲,突然說道:「主公,袁紹方面……」

    「這不用急,袁紹不敢攻河東。況且,有徐晃在,東恆穩如泰山。」胡才說道。

    李肅道:「時不我待,當務之急還是以取河套為先。」

    胡才道:「你以為,何時出兵為好?」

    李肅道:「宜早不宜遲,每年六月份匈奴單于都會在單于庭召集各部匈奴貴族,舉行重大慶典、祭祀活動,主公正好可以居中取事。」

    「嗯。」胡才略作思忖,旋即做出決斷,沉聲道,「此去河東,兵不用多,近衛軍,驃騎軍隨行,李肅隨軍參贊,出征之事秘而不宣,對外~~可宣稱本將軍因仰慕聖賢,yu閉門苦讀聖賢之書。治下大小政事由世榮決斷,軍中事務,可由張遼,江政諸將共同掌理。」

    ……

    深夜,胡才居室。

    胡才張開雙臂、立於廳中,霍詩纖首低垂,正替胡才脫卸鎧甲,有輕風吹過,蕩起霍詩身上薄薄的輕紗。露出兩截渾圓修長地**,透透薄薄的輕紗。霍詩那兩瓣豐滿挺翹地美亦是輪廓畢顯,誘人無限暇思。

    幾縷輕盈的髮絲隨風蕩起,款款拂過胡才鼻翼,有淡淡的幽香襲來,中人yu醉,胡才忍不住伸出一枚手指。輕輕掂起霍詩粉嫩的下頷。

    「嗯~」

    霍詩嬌柔地輕嗯了一聲,不由自主地仰起頭來,清澈如水的美目迎上胡才灼熱的眸子,有脈脈地情意像水一樣流淌出來,若是換了半年前,霍詩肯定是像受驚的小鹿般避開視線,一副嬌羞不堪的樣子。

    霍詩雖然不再嬌羞,可這誘人的少婦風情,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胡才的眸子頃刻間變得灼熱起來,問道:「劉堅呢?」

    霍詩柔聲道:「睡下了。」

    胡才的手指順勢滑落。滑過霍詩光潔的玉頸、攀上了鼓騰騰的酥胸,手指輕叩間。霍詩身上薄薄的輕紗已經滑落下來,大片雪白的肌膚,還有一對豐滿挺翹地玉便**地綻現在胡才眼前,幽紅的火光下,粉色地山峰正閃爍著誘人的色澤。

    ……

    天色未明、夜黑如墨。

    安邑北效的荒原上,驃騎軍、近衛軍一萬四千騎神情驃悍的將士已經集結完畢,一萬四千雙冷峻的眼神直直地凝視著前方。

    前方,一名雄偉的騎士傲然跨在駿馬上,金鎧金甲,特別那對犀利的黑眸,永遠流露出睥睨天下的強橫氣息,縱然身處萬千將士之中,也如鶴立雞群。

    鏘~

    刺耳的金屬磨擦聲中,胡才緩緩抽出了彎刀,往前狠狠一揮,厲聲道:「出兵~~」

    「嗷嗷嗷~~」

    空曠的荒原上頓時響起綿綿不息的怪叫聲,胡才率先縱騎而行,一萬四千將士如影隨形,追隨胡才身後向著西北方暗沉沉的地平線席捲而去,不及片刻功夫,便消失在了蒼茫的夜色裡,只有隱隱的蹄聲仍在天地間久久迴盪~~

    …………

    河內。

    袁紹這幾天惶惶不安,壞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來,不僅黑山軍黃巾軍愈演愈烈,而且從雒陽傳來消息,李儒調徐榮領兵南下,打敗了孫堅軍,穎州太守李旻也被生擒。袁術不得不撤退。

    袁紹大驚失色,雖然他不願意袁術佔領雒陽,但是他也不想袁術被打敗,討董大軍人心不穩,這個時候袁術被徐榮打敗,這結果可想而之。

    「袁公路這麼無能。」袁紹破口大罵。

    這個時候他忘記了,袁術差一點打到了雒陽,他是多麼的嫉妒。

    辛評說道:「主公朝廷來的五個招撫使已經過了黃河了,要不要把他們趕回去?」

    袁紹眉頭緊鎖,沉吟不語。

    「殺了吧。」逄紀語出驚人的說道:「主公是不可能接受董卓的招降的,這對主公的名聲不利,只有殺了他們,才能向天下人表示主公討伐董卓的決心。」

    「萬萬不可。」

    辛評說道:「主公,這些是朝廷的大臣,殺了他們朝廷怎麼看我們,天下人怎麼看我們?」

    「朝廷?現在朝廷還不是董卓說的算?」逄紀冷笑道:「主公是天下豪門士族的代表,是討伐董卓的領頭人,要有討伐董卓的決心。殺了他們,就是讓董卓知道主公的決心,只有如此,主公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好了,不要說了。」袁紹大喝一聲。

    旋即,袁紹不顧眾人的反對,誅殺少府yin循、執金吾胡毋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環。幾位大臣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沒有死在董卓的殘暴下,卻死在了名震天下的士人精英袁紹刀下。

    執金吾胡毋班臨死前給王匡寫了一份遺書,委託他照顧自己的兩個孩子。胡毋班至死都不明白,袁紹為什麼要殺他們。

    過了兩天,袁紹接到了劉岱的急書。讓他派曹操防備袁術。

    五月十四ri,袁紹聲討袁術的檄文遍傳天下,定袁術這叛逆大罪,揚言要在平定黑山軍叛亂、奪取雒陽之後,盡起大軍,誅殺袁術。同時以袁閥家主的名義,將袁術逐出家門。袁閥沒有袁術這等大逆不道之人,袁閥一系凡追隨袁術者,殺。

    袁術大怒,在董卓的支持下,立即以當今天子的聖旨為憑,繼任袁閥家主,並再起檄文,宣佈將袁紹這個叛逆逐出家門,袁閥一系凡追隨袁紹者,殺。

    同一時間,天子下旨,號召天下人共討袁紹。

    自此,袁閥的分裂,把龐大的袁閥勢力一分為二,同時也把大漢的士人階層一分為二。

    從表面上看,袁紹的做法近乎瘋狂,但從袁閥決裂後的天下形勢來看,袁紹卻是最後的贏家,他充分利用這次機會,輕輕鬆鬆把失去的優勢全部奪了回去。董卓和胡才雖然竭盡了全力,但最後他們成果甚微,僅僅是削弱了討董聯盟的一部分力量而已,制衡沒有成功。因為他們的計劃因為袁紹袁術的決裂而失敗了。

    面對烽火連天的黃巾暴,困守長安的董卓,危機四伏的河東,搖搖欲墜的雒陽,袁閥的大部分勢力和各地州郡的士人們非常明智地選擇了袁紹,選擇了自救。

    很明顯,袁術已經實力大損,孫堅軍的戰敗,幾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讓他在在討董聯盟最危急的時候選擇了退卻,這直接導致了大部分袁閥力量棄他而去。

    董卓雖然用武力擊敗了袁術,逼迫袁術同意了制衡之策,但同時也幫助袁紹獲得了袁閥的大部分力量。袁紹用自己的殺戮向天下人宣佈,他寧願和關中的士人決裂,和龐大的家族決裂,也要堅持自己的大義,捍衛士人的尊嚴。

    所以他贏了。

    袁紹的大義,讓他得到了關東士人的支持,冀州、兗州這些士人對袁紹惟命是從,局勢開始變的複雜起來。

    當消息傳來的時候,胡才已經到了北屈,此時春耕已經完成,胡才招聚十萬屯田兵,聯合近衛軍、驃騎軍準備出兵河套。

    中軍大帳。

    胡才看到安邑送來的情報,臉色難看。他現在好不容易準備出兵河套,大好的形勢被破壞了,他如何不怒?

    不過現在橋瑁被殺,張邈被袁紹大罵一頓後整軍平叛去了,虎牢關和滎陽方向的威脅全部解除。袁術已經成為制衡的一方,是盟友,雒陽南方的威脅也已經全部解除。此時雒陽的西涼軍完全可以集結將近四萬大軍攻擊河內,是擊殺袁紹最好的機會,如果董卓在這個時候出兵,是消滅袁紹的好機會。

    而且董卓也是這麼做了。為了保證攻擊順利,董卓特意命令李儒、呂布、胡軫、李傕、郭汜等將均受徐榮的節制。董卓聚集了四萬大軍,對河內虎視眈眈。

    不過大軍攻擊河內,需要足夠的糧草輜重,而長安和河東兩地無法籌措,只能向袁術求援。

    但是袁術同意嗎?他會同意嗎?胡才對袁術沒有信心。

    不過事已至此,胡才別無它法。此時的他不可能離開北屈返回河東,他需要佔領河套,他在安邑安排了大量兵馬,這一次征服河套只帶驃騎軍和近衛軍,就是為了防備意外。雖然兵馬少了一點,但是這近衛軍是白波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驃騎軍一萬騎兵雖然不如近衛軍,但是也不可小瞧。再加上十萬屯田兵,胡才有信心佔領河套。

    這一次佔領河套主要的對手是位於南匈奴單于廷,西河郡地在今黃河晉陝峽谷兩岸。西河郡北有朔方、五原、雲中、定襄,西有北地、上郡。

    南匈奴人口原有人口二十餘萬。其中女人便有十餘萬(亂世征殺不斷,女人總是要比男人多),青壯男丁五六萬,剩下的四萬餘人全是老人和孩子。而南匈奴右賢王部,被胡才殺了一萬多人,除去投靠白波軍的南匈奴部落,現在南匈奴最多有四萬人,只要消滅了這四萬人,河套就是白波軍的。

    近衛軍,驃騎軍,加上在永安等地的白虎軍,驍騎營,還有十萬屯田兵,白波軍有十二萬九千人,雖然這十萬屯田兵戰鬥力為零,但單近衛軍,驃騎軍、驍騎營,白虎軍這兩萬九千人,胡才也有信心打敗南匈奴人。

    胡才的計劃很簡單,就是以奇兵佔領南匈奴單于廷。而南匈奴單于廷位於美稷。美稷治所在今內蒙古准格爾旗西北。為西河屬國都尉治所。

    六月份,南匈奴大部隊會在美稷聚集,這是一舉消滅南匈奴的機會。

    為此,胡才帶著白虎軍,近衛軍,驍騎營、驃騎營以及十萬屯田兵,大將李肅,李峰,李蒙,霍平、泰興,晏明向上郡殺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